清明節掃墓記敘文
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特別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義的記敘文,記敘文要寫清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等”六要素“。那麼問題來了,記敘文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掃墓記敘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掃墓記敘文1
今天是清明節,天上下著小雨。跟往常一樣,我和爺爺、爸爸一起去祭拜死去的公公。
我們在清明節前一天買好錢紙、蠟燭、鞭炮、香。準備在清明節時給公公送去。早上,吃過早餐後。我和爸爸、爺爺就把昨天買好的東西用袋子裝好。踏上了上山的路。到了墳地裡。爺爺把蠟燭和香點燃,把蠟燭插在墓碑前,然後把香分成三份,我一份,爸爸一份,爺爺自己一份。然後對著公公的墳鞠了三個躬,嘴裡還念著:“保佑圓兒將來考上大學,保佑浩宇健康成長。”爸爸隨後也對著公公墳前鞠了三躬。然後爺爺把我拉到墳前,也鞠了三躬。然後叫我把袋子裡的錢紙全部燒完。我在燒錢紙的時候,一直在心裡唸叨:公公,我給您多燒點,但願您在下面過得舒適。燒完錢紙,爺爺把鞭炮擺在旁邊,點燃後,我們躲在另一邊。放完鞭炮後。我們三個又把公公墳旁邊的雜草砍掉。
搞完了。我們三個又向家裡走去。在路上,我一直在想,公公這一生都在為我們後代著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做個有出息的人,讓公公在下面替我高興。到家裡,奶奶在廚房忙著。到了晚上,吃晚飯的時候,奶奶擺好了碗筷,我準備去夾我的最愛,可是,奶奶叫住了我,然後,把好菜夾到一個碗裡,把筷子插在飯裡,然後鞠了一躬,鞠躬後還留了一個空座。
吃完飯後,我望著天上的雨,讓我想起了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掃墓記敘文2
在清明節那天,學校組織我們五年級全體師生去烈士陵園掃墓。
一大早,太陽公公就用燦爛的笑臉來迎接我們這些即將要掃墓取得少先隊員。
雖說路途遙遠,我們也已經筋疲力盡了,但是對於那些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犧牲的戰士們來說又算些什麼?過了大約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我們的隊伍就浩浩蕩蕩地進了西管頭烈士陵園。
到了這個莊嚴神聖的地方,平時愛開玩笑的同學表情也都變得極其嚴肅,活像一個士兵,我們唱起了《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背誦了革命詩《囚歌》,此時此刻,我的眼前也浮現了一幕幕悲壯的場面;烈士們在牢獄裡受著敵人的嚴刑拷打,卻忠貞不屈,和敵人鬥爭到底,為人民的解放進行殊死拼搏。我對烈士們肅然起敬,我來到陳輝烈士高大的墓碑旁,敬獻了我親手製作的一朵白牡丹花,雖然它不是很出色,但它卻代表了我那顆赤誠的新,讓它伴隨著長眠於地下的陳輝戰士吧,我心想:烈士們,你們為新中國的.解放犧牲了自己的血肉之軀,用熱血染紅了這片土地,你們是鋼鐵的戰士,我們這些後輩人更該發揚光大這種革命精神,你們不必為我們擔心,戰士們,安歇吧。我會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做個有用之才的總之,我想了很多很多。
最後,我們參觀了圖片展,知道了更多烈士的英雄事蹟。
清明節掃墓記敘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題記
小雨淅淅瀝瀝的淋著,淚也慢慢流下……
清明祭祖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而清明下雨更是每年清明時節必有的標誌。
每年清明我們一家都要去給素未謀面的姥爺掃墓(這素未謀面是因為老爺死後我才出生),而幾乎每次都下雨。小雨淅淅瀝瀝打在舉著的傘上發出清脆的響聲。每次掃墓,我們都要跟姥爺說說話。而以前的我年幼無知經常問:“掃墓是幹什麼?為什麼不帶掃帚?”大家只是笑笑……
而每回去,姥姥都要哭,哭得我都有些傷感。伴隨著這雨聲,姥姥也在默默地流淚,是觸景傷懷?還是回憶往事?我不太清楚。但我想,姥爺生前一定和姥姥非常恩愛。每回我們都會讓姥姥和姥爺“單獨呆一會”姥姥總是邊哭泣邊說,有時說著說著突然就笑了,我們就在不遠處默默地看著這淒涼的畫面…
光陰荏苒,姥爺已經與世長辭十六年有餘了。我也十四了。每次到姥爺墓前我也都向老爺訴說生活中、學習中的煩惱。希望姥爺也會保佑他這個素未謀面的外孫子。而我也希望姥爺在天之靈能夠保有姥姥健健康康的活著。
小雨還在下著,我在傘下站著。可卻有一滴水,打溼我的衣襟……
清明節掃墓記敘文4
清明是中國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第五個節氣。清明節在每年春天的四月四號到六號之間。這一天也是我們祭奠和緬懷逝去的親人的日子。
這時正是漫長的寒冬過去了,絢麗多彩、生機盎然的春天蹦蹦跳跳地來到我們身邊。一會兒春風和煦地吹拂著我們的臉;一會兒春雨淅淅瀝瀝地飄灑下來,使大自然格外的清明。
奶奶說:“清明節是最富有詩意的節日。”我們翻閱了《少兒讀古詩》這本書,找到了唐代詩人韋莊的“滿街楊柳綠似煙,化做清明三月天。好似隔簾紅杏裡,女郎繚亂送鞦韆。”的詩還有宋代詩人吳惟信的“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的詩,還有唐代詩人杜牧寫的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些詩都描繪了清明這個節日帶給人們是一般的精神享受,特別是杜牧把清明與“雨”緊緊地連在了一起是這種詩意達到了極致。
我喜歡過清明節是另有原因的:我終於有機會到郊外擁抱春天。第一個機會是學校組織我們去春遊,那時,師生將乘坐大巴車一路上欣賞這春天的美景來到風景如花的山上、草地上或湖邊柳樹下,盡情享受著春天的快樂。第二個機會是和我們吳家的所有成員結伴掃墓,那時,我們會帶著鮮花、水果和糕點,祭奠吳家的祖先,我們排著隊在墓碑前鞠躬行禮,奶奶鞠躬的時候,喃喃地說:“爸爸媽媽,我們來看望你了”然後,我和表哥表妹們在山上追趕瘋跑,釋放我們的青春活力,我們各自帶著自己喜愛的玩具,如跳繩、空竹、風箏等在山下的空地上各展現自己的“絕活”。直到聽見“我們走了!”一聲喊,我們就依依不捨的走向各自的車子,互相揮揮手,奔向同一個目的地――安樂園餐廳。
在回程的車上我沉浸在不捨離去的心情中,奶奶卻和我耳語:“次活動可以叫掃墓,也可以叫踏青。我們把掃墓和踏青結合在一起了。
歸途中,我在想著明年的掃墓和踏青。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我小學生活中不可忘懷的節日。
清明節掃墓記敘文5
褪卻一身的疲憊和繁重的冬裝,我乘著汽車穿過這片油菜花海。
油菜花在陽光下盡情舒展生命之美,濃郁的異香撲面而來,我張開雙臂,伸出雙手,想要將這股異香攬入懷中,想要在這花海中飛舞,想要在這花海中旋轉。我彷彿感到這話還是屬於我的了,我便是那萬花叢中的一朵,享受著陽光帶來的溫暖;風帶來的飄逸;雨帶來的潤澤。這是何等的愜意自由,灑脫愉悅啊!我的整個身心都被征服了,不由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感,不久,天空飄起了幾滴雨絲兒,柔柔的從我的額間滴下,似乎是琴師也被這自然美所震撼,彈奏起一曲清新動人的交響樂。於是,我在心靈的悸動中,又感受著一種純淨的洗禮。
穿過花海,我來到一片森林,那裡鳥鳴如天籟,水清如明鏡,我想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才能真正審視那個最真實的自己,駕一葉木筏,飄蕩在湖面上,聆聽大自然最深處的聲音。霏霏細雨中,我不禁仰面朝天,感受自然的恩澤。不知河面上從哪兒飄落的幾片花瓣漂零在水面上,隨著水流任意地飄來蕩去,後又慢慢散開。我不禁輕聲吟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在這清明時節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萬千愁思,偏偏在這清明時節又遇見這綿綿細雨,也就分不清臉龐的水痕究竟是淚水還是那輕柔細雨。一旁的哥哥點點我的鼻子,“大小姐,這麼燦爛的陽光,這麼清朗的天氣,你還能這麼傷感。你敢不敢跟我比賽划船?”我不服氣地哼了一聲,“比就比吧,有什麼了不起的。”話是說出去了,可我連船槳都不會拿,更別談比賽了。可是此時要是再反悔也太丟面子了,我只好硬著頭皮,裝作不屑的樣子,嘴角微揚,“嘻嘻,看你還敢打擾我。”我用力將滑動船槳,哥哥被濺起一身的水花,當然我自己也已溼透了。我凝視著這條河,這片藍天,許久未曾有過的喜悅湧上心頭,我朝遠處大喊:“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水花’。”隨後又是一陣悅耳的笑聲。
常常在想,生命之源是自然,由大自然而來,也隨大自然而去。人只有在這樣的真實美麗的環境下才能夠忘記世間的一切浮華,才會發現在閃耀的霓虹燈下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紛雜虛幻。惟有在自然中,才能夠拋下世俗的眼光,飛向生命的最深,最美處。
又是一年清明到,我向往:“朝飲木蘭之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閒適生活。坐在河畔的樹下,水波泛起,總能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那樣的淡泊寧靜。
清明節掃墓記敘文6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全家都去掃墓。
早上,爸爸、媽媽、我和弟弟拿了一隻大公雞,買了錢紙、香和一枝十分漂亮的花等,坐著摩托車去掃墓。
街道上的車真多啊!那麼多車擠在街道上,原本是十分寬闊的街道好像變窄了一樣,爸爸開著車,在車隊裡彎來繞去,像走迷宮一樣,好不容易才走出堵車的地方。
過了十字街,我們鬆了一口氣,一路上空氣真好,春風拂面,萬物復甦,令人心曠神怡。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轉眼間就到了祁陽山腳下,聽爸爸說,老公公就睡在山上。
我們順著那條全是泥巴巴的小路上山,路邊開滿白色的刺花和桔子花,還有不知道名的黃色野花。
來到老公公的墓前,爸爸把紙花插到墳頭,還在墳旁扯了一些乾草,放在碑前,媽媽把貢品放到老公公的碑前,拿出錢紙,叫我和弟弟摺紙錢,把一捆錢紙一張一張對摺放在乾草上,弟弟看見爸爸沒做事,就說:“爸爸,你快來摺紙。”爸爸拿起錢紙跟我們一起折,接著就是燒紙錢了,媽媽拿出打火機點著火,爸爸把點著的香分成三支,插在地上。我們輪流在墳前作揖,媽媽邊作揖邊說:“老公公,今年我們又來看你了,給你燒了好多好多的錢,你要保佑琳珠和文斌讀書成績好一點,保佑我們做生意發大財,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作了揖,爸爸、媽媽把酒每邊一杯倒掉,最點著了鞭炮,那聲音可真大啊,都要把我的耳朵震聾了。
我們下山的時候,山上還是像還集似的,有的在放鞭炮,有的在挖土,有的在燒紙,有的在殺雞……,我遠遠地望著老公公的墳,問爸爸:“為什麼,清明節大家都來掃墓?”爸爸說:“祭奠祖先。”我說:“哦。”我又明白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