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少年閏土》課後反思

《少年閏土》課後反思8篇

《少年閏土》課後反思1

《少年閏土》是一篇老課文,在組織教學設計時,我大膽地將《故鄉》中中年閏土的外貌描寫引進課堂,讓學生透過對比閏土少年時的純淨與天真,中年時的蒼老與悲苦,對幫助學生感悟魯迅寫人物的特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體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自己的體會:

1、在課堂上,我從轉變自身角色做起,對學生採用“導”而不是“給”: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我不給學生講閏土的身世和名字的來歷,也不講閏土的外貌特徵,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品味、去想象,最後讓學生動筆學著寫,來實現以讀學寫、學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師津津樂道地講解如何“捕鳥”,如何“看瓜刺猹”、“拾貝殼”、“看跳魚兒”等故事情節的傳統教法,而是尊重學生的意願和選擇,儘量讓精采的語言出自學生之口,並且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口吻說:“我知道,有些同學喜歡捕鳥,有些同學對“看瓜刺餷”感興趣……那麼,你喜歡什麼內容,就仔細閱讀這一部分,然後把怎樣捕鳥,怎樣看瓜刺餷的樂趣和揀貝殼,看跳魚兒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聽,也可以採用“我”和閏土對話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好嗎?”這樣一引導,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閏土個性化的語言分角色朗讀起來,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關“跳魚兒”的畫片,資料與大家分享,有的津津樂道捕鳥的方法和保護鳥類的意義……誰能沒有自己的喜愛?誰能沒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節,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節也是如此。學生的這種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發笑的,但它卻是最真實的,是學生自己的。實踐又一次告訴我,這樣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對話,比老師唱“獨角戲”,“孤芳自賞”要好的多。

3、在教學中比較注重為學生髮展而服務:

在課堂上學生出現自讀不領悟,討論無結果探究無法深入下去的時候,教師不能觀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從而推動合作學習的深入,使學生受到積極情感,審美觀念的教育。如在對課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時,我引導學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著許多新鮮事……”有了這一個過度句的理解,學生再理解“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轉換時有時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

《少年閏土》課後反思2

《少年閏土》這篇課文人物描寫極富典範性,在授課時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寫的示範點,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首先,我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學生找出來後,我用課件戰士了少年時代的閏土的形象,透過讀句子看畫面,然後進行討論,從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怎樣的少年?很快學生歸納了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生活在海邊的農村孩子。

這時,我再點撥學生懂得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課文中沒有寫出我的外貌,那麼你能根據“我”當時的年齡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嗎?”要求學生先看課文,找出一些關鍵的詞句來,我又用課件展示了書中的插圖,學生很快總結了“我”的外貌——“頭戴皮帽子,腳穿小氈靴,臉又白又紅潤,口齒伶俐……”在臨下課時,要求學生根據課文中寫作方法,以老師為模特,把老師的外貌寫出來。要求抓住特點進行描寫,沒有見到老師的人,也能透過你的描寫認識,此時學生便饒有興趣地接受這一課外作業。

並且有的同學還寫了班級中的小夥伴,為此我們還舉行的一個“你寫我猜的大行動”呢!我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完成了教學要求,又使學生動口動手,養成了讀寫的習慣,真可謂一舉兩得,只要透過平時的讀寫訓練,以點帶面,因小見大,讀寫融合,我想,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能得到培養。學生的寫作素質便能得到提高。

《少年閏土》課後反思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學習生字新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標:

快速閱讀課文,能用討論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標:

體會人物性格特點,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點分析】

瞭解人物的性格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師:今天我們去了解一個人:少年閏土。瞭解一個人要和他交往,你準備怎麼預習課文?

生1:讀課文查不懂的詞。

生2:難寫的字抄一遍。

生3:回答課後問題。

……

師:看來預習習慣很重要,能把課文讀下來嗎?

生讀課文。

師:多媒體出示:

字:

捏 縛 賊

詞語:

胯下 頸上 允許 氈帽

句子:

1、他是能捕捉小鳥雀的。

2、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不知道──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且很兇猛。

師:第2句用兩個“──”分成了3部分,找三個同學來讀讀。

生讀課文。

師:讀通課文是第一步,讀懂課文是第二步,透過自己學習能瞭解哪些情況說一說。

生:閏年生的,五行缺土,所以叫閏土。

生:知道閏土只有十一二歲。

生:閏土家境貧寒。

生:閏土知道許多我不知道的事,捕鳥,看跳魚兒……

師:你看我們自學課文讀課文可能只知道一點兩點,但透過交流就大致瞭解了課文內容。你們想不想深入理解課文?要想深入的瞭解閏土是怎樣一個人應該讀哪部分呢?請你提一個建議。

生:因為課文說的是少年閏土,我想應該從閏土的樣子和閏土做什麼事讀起。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都同意嗎?

生:同意。

師:既然同學們這樣建議,我們就從學學閏土的樣子和做什麼事入手。請你大聲讀一讀。

生讀。

師:透過剛才這位同學的讀,你們一邊聽一邊畫,你們覺得閏土是個怎樣的孩子?

生:閏土是個可愛的孩子。

生:比較淳樸的農村孩子。

師:怎麼淳樸?

學生讀:他頭上戴一個…

生:我覺得他是個又瘦又高的孩子。

師:沒有他的外貌啊?

生:看圖感覺的。

生:他很害羞。

師:從哪句話看出來的請讀一下。

生:從他見人很怕只是不怕我。

生:閏土是一個樸素的孩子。

生:閏土是一個健康的孩子。因為他有紫色的圓臉,黑黑的感覺,就覺得他很健康。

師:同學們透過讀把外貌讀出來了。下面我們來學學閏土講了幾件事。先自己讀一讀,讀的時候還有任務呢,看看你們能不能按順序理一理閏土心中都有哪些新鮮事?

學生自讀。

師: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按順序理一理閏土心中都有哪些新鮮事?

生:第一件事是捕鳥,第二件事是撿貝殼,第三件事刺猹,第四件事是看跳魚兒。

師:你的概括能力很好。你們歸納幾件?

生:四件。

師:只有四件嗎?歡迎同學們表達自己的觀點。

生:他有很多新鮮事,只是沒有時間表達。

生:閏土心中有無窮無盡的新鮮事,是說也說不完做也做不完的。

師:這位同學很會讀書,找出一個詞無窮無盡。其他同學呢?

生:閏土是一個會發現的孩子,我們身邊有很多稀奇事,在於你會不會發現。

生:閏土是一個快樂的孩子。因為在那裡有些少爺每天被關在家裡,沒有到外界看到過跳魚兒,刺過猹,所以我覺得他很快樂。

師:讀了這麼多無窮無盡的故事,你還想說些什麼?

生:閏土是一個見多識廣的孩子。

生:閏土是一個既貧窮又不貧窮的孩子。他貧窮是因為他的家境的貧窮,他的不貧窮是他的知識豐富、見識廣。

師:你透過對比說,說得真好。再來讀一讀第二段,看看對閏土有什麼新的認識。讀的時候注意用筆畫出。

生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對閏土有什麼新的認識?

生:他很能幹。

師: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生:(生讀: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只一拉既要講求力度還要講求時間。

師:從這你看出什麼了。

生:看出閏土經驗很豐富。

生:他很聰明,不會像我們城市裡的人只會用手去捉鳥,他會用身邊的資源去捉鳥。

生:閏土不僅能幹還很有耐心。他會編竹篾。

生:閏土是個眼疾手快的孩子。因為鳥來了他就要很快地抓住。

生:我覺得閏土很聰明。

師:就這麼一小段短短的文字,同學們能從其中讀出這麼多的東西來。下面還有三件事呢。我們來讀讀,邊讀邊想邊畫。

學生自讀。

師:時間關係,沒寫完的同學先不寫了。誰來說說。

生:閏土知識豐富。

師:從哪看出來的。

生:從“夏天貝殼很多,紫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他對名字都瞭解。

生:他能用各種方法找到,說明他很聰明。

生:走近了,看出他非常善良。

……

師:我是個怎樣的人?

生:我覺得還很渴望閏土心裡知道的事。可以看出他很羨慕,“我”有點像籠中之鳥,非常向住外面的世界。

師:那麼閏土是知識豐富的。同學們,少年閏土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文中的“我”知道嗎?

生:不知道。

師: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文中的作者和閏土都有了一定的瞭解。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三十歲以後的故事。

生:想。

師:如果同學們想知道他們三十歲以後的故事,建議同學們看看魯迅的《故鄉》。

《故鄉》節選

一日是天氣很冷的午後,我吃過午飯,坐著喝茶,覺得外面有人進來了,便回頭去看。我看時,不由的非常出驚,慌忙站起身,迎著走去。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裡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麼說才好,只是說:

“阿!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湧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麼擋著似的,單在腦裡面迴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他回過頭去說,“水生,給老爺磕頭。”便拖出躲在背後的孩子來,這正是一個廿年前的閏土,只是黃瘦些,頸子上沒有銀圈罷了。“這是第五個孩子,沒有見過世面,躲躲閃閃……”

母親和宏兒下樓來了,他們大約也聽到了聲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實在喜歡的不得了,知道老爺回來……”閏土說。

“阿,你怎的這樣客氣起來。你們先前不是哥弟稱呼麼?還是照舊:迅哥兒。”母親高興的說。

“阿呀,老太太真是……這成什麼規矩。那時是孩子,不懂事……”閏土說著,又叫水生上來打拱,那孩子卻害羞,緊緊的只貼在他背後。

“他就是水生?第五個?都是生人,怕生也難怪的;還是宏兒和他去走走。”母親說。

宏兒聽得這話,便來招水生,水生卻鬆鬆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親叫閏土坐,他遲疑了一回,終於就了坐,將長煙管靠在桌旁,遞過紙包來,說:

“冬天沒有什麼東西了。這一點幹青豆倒是自家曬在那裡的,請老爺……”

我問問他的景況。他只是搖頭。

“非常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卻總是吃不夠……又不太平……什麼地方都要錢,沒有規定……收成又壞。種出東西來,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折了本;不去賣,又只能爛掉……”

他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彷彿石像一般。他大約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時,便拿起煙管來默默的吸菸了……

關於小說《故鄉》的寫作背景 短篇小說《故鄉》的素材,是魯迅1919年從北京回故鄉的見聞,但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三十年內,特別是辛亥革命後十年間中國農村經濟凋敝、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歷史,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1919年12月,魯迅從北京回到故鄉紹興,與同族十多戶人家共同賣掉新臺門故宅,帶著母親、三弟及家屬來到北京。這次回到鄉間,幼年的夥伴、農民章閏水特地從海邊農村進城來探望魯迅。章閏水年紀剛過三十,已是滿臉皺紋,形容憔悴,講述了“農村做人總是難,一點東西拿出去總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慘處境,引起了魯迅深切的同情。後來,魯迅將這次回鄉的經歷,藝術地再現於小說《故鄉》之中,並以章閏水為原型,塑造了閏土這個深刻雋永的人物形象。

小說是用第一人稱寫的,裡面“我”的思想感情真實地反映了魯迅的思想感情,但這是文學作品,經過虛構、想象,所以不能說“我”就是魯迅。課文是小說中的一段插敘,題目《少年閏土》是編者加的,節選出來的章節所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與《故鄉》整篇小說的主題是有差異的。

【課後反思】

這篇課文是描寫人物的。教學中不僅讓學生透過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閏土這位農村少年的性格特點,還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人物這些特點的。閏土是一個聰明能幹、見識豐富、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作者透過刻畫閏土的外貌、動作、神態,閏土給“我”講的稀奇有趣的事,以及“我”與閏土相處時的感受,使少年閏土的形象不僅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這篇課文表現了“我”與閏土深厚的情誼,很能打動學生的心。指導朗讀,首先讓學生入境入情,這樣才能讀出感情,才能把“盼”“讚許”“分別時的難受”等情感表達出來。教師注重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充分地展開想象,發揮課文插圖的作用,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會感情。朗讀練習的形式可以多樣。比如,可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讀得琅琅上口。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夥伴,組成學習小組,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中揣摩人物的內心、情感,讀出自己體會到的感情,並在小組內交替朗讀、互相評議。

《少年閏土》課後反思4

《少年閏土》一文,作者採用倒敘的方法,一開始就把所要介紹的人物介紹出來,然後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特點,逐步回憶、依次敘述,一步一步地刻劃出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時,引導孩子找出閏土給我講的四件事,從“看瓜刺猹”這一事件入手,透過品讀閏土和“我”的對話來感受“看瓜刺猹”的有趣以及閏土的勇敢。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我首先引導學生感受句子所描繪的情境,用形象的課件再次把學生帶入情境當中,同時也是輔助學生背誦該段落的一種手段在反覆引導孩子體會當時的情景,從而感受閏土的'機智勇敢。我覺得孩子們在經過品讀和形象感受之後,能背下來的人挺多的。這個辦法較好。

“雪地捕鳥”這一事件比較簡單,我花的時間就相對較少,我只是抓了其中的幾個動詞,在學生稍稍品讀之後,利用幾個動詞把事件串連起來,不少孩子也能當場背下來果較好,教學反思《《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我這節課的第三個任務是引導孩子們理解“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硬邦邦地要孩子們從字面上理解,我想有點難度,於是我採用對比的方法來引導孩子理解。“當閏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跳魚兒時,“我”在幹什麼?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有的說“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說“我”可能在讀四書五經,還有的說“我”可能在背古詩……我覺得他們說得都有道理。再對比一下閏土和“我”的生活,學生就自然能理解為什麼作者說自己只看得見“四角的天空”,“啊”字所包含的深層含義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如何體會,透過本課的教學,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身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反覆研讀教材,真正和文字融為一體,再精心設計各個環節,層層引入,才能讓學生和文字產生共鳴。試講時,學生對“啊”的含義體會不深,經過反覆思考,我把這一難點分解開來,精心設計了一個有梯度的環節,即先讓學生回憶閏土講的新鮮事,再和“我”的生活做對比,學生就會恍然大悟:原來,“啊”字不僅體現作者對閏土的敬佩、羨慕,還有對自己生活的不滿、厭惡,對自由生活的嚮往。

《少年閏土》課後反思5

在學習《少年閏土》時,因為本文對閏土的外貌描寫很有典範性,在授課時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寫的示範點,讓學生進行仿寫,收效很好。首先,我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後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都能從這些外貌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在老師的引導學生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江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經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經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說明外貌描寫得傳神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分析完後,我便趁熱打鐵,要求學生根據課文中寫作方法,仿寫一位熟悉的同學的外貌,寫完後,站起來讀,讓同學猜測寫得是誰,這樣不僅鍛鍊了學生寫作的能力,更激發了學生的熱情,課堂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而且寫出了很多精彩的文章。張旭寫到:“我有一個同學,他長了一張‘甲’字形臉,臉上有些麻子,一張大嘴巴喋喋不休,兩隻小眼睛東瞅西望的,像個偵探,笑起來滿臉的肉好象都在顫抖,經常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像這樣的文章還有很多很多。

仿寫確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個途徑,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應根據課文特點,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鑑的物件,及時讓學生模仿,使語言運用練習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少年閏土》是一篇老課文,在組織教學設計時,我大膽地將《故鄉》中中年閏土的外貌描寫引進課堂,讓學生透過對比閏土少年時的純淨與天真,中年時的蒼老與悲苦,對幫助學生感悟魯迅寫人物的特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體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自己的體會:

1、在課堂上,我從轉變自身角色做起,對學生採用“導”而不是“給”: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我不給學生講閏土的身世和名字的來歷,也不講閏土的外貌特徵,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品味、去想象,最後讓學生動筆學著寫,來實現以讀學寫、學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師津津樂道地講解如何“捕鳥”,如何“看瓜刺猹”、“拾貝殼”、“看跳魚兒”等故事情節的傳統教法,而是尊重學生的意願和選擇,儘量讓精采的語言出自學生之口,並且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口吻說:“我知道,有些同學喜歡捕鳥,有些同學對“看瓜刺餷”感興趣……那麼,你喜歡什麼內容,就仔細閱讀這一部分,然後把怎樣捕鳥,怎樣看瓜刺餷的樂趣和揀貝殼,看跳魚兒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聽,也可以採用“我”和閏土對話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好嗎?”這樣一引導,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閏土個性化的語言分角色朗讀起來,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關“跳魚兒”的畫片,資料與大家分享,有的津津樂道捕鳥的方法和保護鳥類的意義……誰能沒有自己的喜愛?誰能沒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節,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節也是如此。學生的這種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發笑的,但它卻是最真實的,是學生自己的。實踐又一次告訴我,這樣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對話,比老師唱“獨角戲”,“孤芳自賞”要好的多。

3、在教學中比較注重為學生髮展而服務,在課堂上學生出現自讀不領悟,討論無結果探究無法深入下去的時候,教師不能觀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從而推動合作學習的深入,使學生受到積極情感,審美觀念的教育。如在對課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時,我引導學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著許多新鮮事……”有了這一個過度句的理解,學生再理解“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轉換時有時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

《少年閏土》課後反思6

《少年閏土》刻畫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課文介紹了“我”第一次和閏土見面的情景,寫了閏土給“我”講有趣的捕鳥、拾貝殼、看瓜、看跳魚,字裡行間滲透對閏土的敬佩和羨慕,寫了閏土和“我”分別以及其後的友誼。

學生對本篇課文很感興趣,很喜歡閏土這個人物形象。學完課問後,我佈置了拓展方面的練習:想象“我”和閏土分別時都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想象分別後“我”和閏土更深的交往。學生思維活躍,發揮了豐富的想象。想象出了“我”和閏土分別時互相叮囑別忘了對方,別忘了聯絡,邀請對方到自己家玩風箏。還有的學生想象更加豐富:想象閏土讓“我”多摸幾下銀項圈,以求保佑平安等。在想象分別後的交往時想象出閏土又回到“我”家,陪我玩、去私塾等。同學們的思維都活躍起來。

看來教學語文課時除了講解課文外,多給學生留一些想象的空間對激發學生思維、培養想象力、鍛鍊表達力是十分必要的。

《少年閏土》課後反思7

教授完這一課後,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反思:

首先,整堂課的流程設計先天不足,在第一課時中安排了教學四件稀奇事和理解重點句子,容量偏大,尤其是在課上我只是重點教學了“看瓜刺猹”一件事情,其餘三件事情時間太緊,事先安排的自讀根本就沒有展開。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對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見多識廣”的理解浮於表面。

其次,教師對課堂地調控缺乏靈活性,只是生搬硬套課前的設計,從整體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到具體事例的分析,感知人物特點,最後再在重點句子的理解上對人物特點作提煉。對課堂上學生的生成欠缺應變。

一整堂下來,從速讀課文,默讀課文整體感知,到重點教學“看瓜刺猹”,自由讀,個別感悟讀,到分角色讀。最後對重點句的整體朗讀,看似不少,但整堂課還是少了點讀書聲。缺少了讀,學生的感悟就不深刻!

知不足才能進步,反思自己課堂中的問題,找出解決的辦法,才能為今後的教學夯實基礎!我想哪裡跌倒,就從哪裡起來!

《少年閏土》課後反思8

這堂課我試講過三次!雖然教研開放日是以隨堂課的方式呈現,也不要求一定要上出高層次的水平,但我在開放日後,兩易其稿,又進行兩次試講,只因為覺得教學真的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特別是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時候。

第一次:因為是教研開放日上的課,事先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名家名設計查閱了不少,結合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設計了教案,自我感覺思路清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上課後,卻發現自己的預設實在太不充分,對文字的理解太膚淺。課堂上,學生讀悟分離,離開了悟的讀只是走過場,缺乏情感的依託;離開了讀的悟,只有少部分學生有所得。課堂上雖書生琅琅,但離開了對文字字詞句的品讀與實踐,讀過無痕,這只是一節讀書課。最離譜的是,時間居然多出了5分鐘!

第二次:讀悟結合,只有充分激起學生對四件趣事的興趣,才能引導學生深入文字,走進閏土的豐富多彩的世界,產生嚮往與羨慕,理解“我”的生活空間就是那“四角的天空”,突破教學難點。教學時,嘗試著以“哪件事最吸引你?哪兒吸引你?”為主線,引導學生讀課文,雖然學生的積極性有所調動,但文字語文實在過於簡略,亦不生動有趣,我也未做具體方法的指導,課堂有些沉悶。增加的《故鄉》片段學習,倒是個亮點,既拓展延伸了課堂,又激起學生對閱讀原文的渴望。只可惜,學生在圖書室裡找不到這篇小說。

第三次:教學預設與第二次試講差不多,只是預設更加充分,採用了化話為畫、據名想象、運用文字、展開想象等具體措施,適時點撥,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效果較好!

本次教研開放日,我最大的收穫就是:

1、備課要充分,除了備自己,更要備教材、備學生。

2、一堂語文課,除了書聲琅琅,更要有語言文字的實踐活動。離開了悟的讀,只是走過場。

3、平時要多多積累閱讀指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