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哲學

生活哲學散文

生活哲學散文

生活哲學散文1

午後,陽臺上的酸薇草花又陸陸續續的開起來了。

這種小花,是陽光晴好天才會開的,像荷,朝開暮合,來來回回三幾天,也就謝了。

樸素的生命,卻也強大,如今陽臺上幾乎每一個花盆裡都有它的身影了。

開起花來,也格外的妖嬈多姿,特別是它夢幻的色澤,粉粉的紫,更是清新可人。

以前,在天台上,地方空闊,陽光充足,種什麼花都種得好,如今得挑花了,那些需要大太陽的,那些嬌貴的,都種不得了,唯有這種樸素的,生命力強大的草花才行。

它們不挑地,也不挑人,只要有泥土,有水份,就可以長得很好。

葉碧綠 ,花盈盈,彰顯著一種清新喜悅的生命力。

每天,看著它們一簇簇的開出淡靜的小花,如果單是一朵,真是一點也不起眼,可一簇連著一簇,整個花盆都是的時候,那感觀就並不比許多名貴的花草差了。

就算是一朵,把它們放大了,也是靈動唯美,沒香,卻分明又有香氣溢位,從它嬌美的容顏和淡黃色的花蕊裡傳遞過來。

它們陪伴著我平淡的日子,也是我學習拍攝不請自來的模特兒,許多時候,我對著它們左拍右拍,把它們放大又縮小,縮小又放大,來來回回擺弄。小小的花兒,成了我眼中別樣的風景。

同事看到,說要請教我如何拍照。我說,你把焦距放大,放大了細節出來了自然就看到美了。

可不是嗎,生活,無非是放大和縮小。將美的,好的事物放大,美將更美。

將醜的,不好的縮小,忽略,生活將給你更多美好。

一片花海有一片花海的美,一朵花也有一朵的美,看你如何呈現。

拍攝,其實也是拍攝者內心的一種呈現。曾看到一句話,“每一個畫者,畫的其實都是他自己。”

畫畫和拍攝同一樣的道理,都是想把美好的東西留下,讓美更美。無論畫得怎樣,拍得如何,都是作者內心的獨白,都有對美的追求在裡面。

別對如此的草花小花兒不屑,它們雖不如高雅的蘭,不如清香的茉莉,可它們比之蘭,比之茉莉都要頑強堅韌。

如畢淑敏說的“花是我們日常能隨手得到的最美好的景色,從昂貴的玫瑰到卑微的野菊。花不論出處,朵不分大小,只要生機勃勃的開放著,就是令人心怡的美麗。”

喜歡花,喜歡種花,喜歡拍花,花草芬芳了我的世界。

許多時候,芬芳從花朵裡來,更從我們自己的內心裡來,春天了,讓身邊的小花小草沾染一點芬芳的氣息,讓我們的內心長一叢綠, 柔柔軟軟的綠。

生活哲學散文2

我 一直很喜歡哲學,儘管一開始對哲學的瞭解不深刻。後來到了大學,學習了中國哲學史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及西方哲學史,才對哲學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有了自己的心得。

柏拉圖指出:“驚奇是哲學家的標誌,是哲學的開端。”在《蘇菲的世界》一書中也強調:“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的唯一條件是要有好奇心。”我覺得這句話應該將“唯一條件”改為“必要條件”更準確一些。人都是由驚奇而開始哲學思維的,但是要想達到哲學家的高度還需要很多其他因素。

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說:“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

黑格爾在《小邏輯》中強調:“哲學以絕對為物件,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

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學定義:“就是對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思想。”

愛因斯坦這樣談論哲學:“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和最廣泛的形式中對知識的追求,那麼,哲學顯然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

古往今來,縱觀中西,很多哲學家都對哲學有不同的定義,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哲學都和思維、思考、知識、思想有關。 有人也許會問:“學習哲學有什麼用?又不能當飯吃。”的確,學哲學是不能當飯吃,但學了哲學以後,你會知道“吃飯是為了什麼?”,“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首先,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學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的社會科學。哲學不是一般人能夠吃透的但是我們也許可以學會如何用哲學的方式去思考。簡單舉一個例子,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唯物辯證法包含了發展觀、矛盾觀、聯絡觀和辯證否定觀,這四種認識世界的基本觀點同時也為我們提出相應的方法論指導,這使我們在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上少走很多彎路。智慧是命運的一部分,一個人所遭遇的外界環境是會影響他的頭腦的,反過來他所用的思維方式也會反作用於他的幸福與快樂的程度。一個人如果用消極的思維方式去面對他遇到的苦難,那麼往往容易失敗甚至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但是一個人倘若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同樣的苦難,往往會更容易擺脫困境,走向成功。

其次,哲學對世界的關於終極意義的解釋,它在解釋中使我們瞭解了世界,使世界在我們的意識中合理化,從而為我們提供心靈的慰藉。在學習西方哲學史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哲學會思考神、自然(物)、人,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而不同的哲學家對世界本源的探索以及人類本身的探索等都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其實我們關注的焦點不是內容本身,而是我們去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他們為什麼會這樣思考的。在《蘇菲的世界》一書中有這麼一句話:“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比一千個答案更具有爆炸性。”也就是說我們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主動去思考而不是把這個世界看作理所當然的存在。思考什麼?思考一些現象背後的本質,思考這件事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現象與現象之間有什麼聯絡等等,而不是不假思索的去接受別人的觀點甚至是一些所謂“磚家”的觀點。這樣你在遇到生活中有關一些批判的言論時你會有自己的判斷和取捨而不是全盤吸收並把它奉作真理。我們的思想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態度以及快樂與否而不僅僅是物質。

再者,哲學還是人對自我定位的一種工具。蘇格拉底說:“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和“認識你自己。” 在《馬克思箴言》一書中,馬克思說:“人並不是跪在世界之外的抽象的存在。人意味著世界,意味著國家,意味著社會。”哲學讓我們學會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存在,認識到自己的無知,認識到“人應當是精神性的存在。” 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選自《論語》 ),人認識了自己,就會達到身心和諧的境界,得失坦然,生活灑脫超然,不苛求他人也不苛求自己的內心,明白自己的方向和活著的意義,生活自然輕鬆快樂,正所謂“道法自然。”從人的一生對文化選擇的向度也可以看出哲學對於人生髮展過程所起的作用,這裡就不一一敘說。

最後,哲學最終的目的在於“善的智慧”。在追求智慧的過程中並沒有任何一種明確固定的方式,重要的是任何一種方式中都需要一種精神,一種追求智慧的精神,而這也是人類追求知識的跟班精神。曾經討論過中國哲學的精神是什麼?馮友蘭說:“中國這虛的任務就是把這些反命題統一成一個命題。求解這個問題是中國哲學的精神。”我們都知道具體科學是哲學發展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無止境的,那麼哲學的發展也是永無止境的。倘若一個人不明白自己活著的'意義(即理解的可能性),無目標無追求、不思進取,那麼就無法發揮自己的價值,註定是平庸的一生,是碌碌無為飽食終日的一生。

哲學讓我們哦那個正確的思維方式去思考我們所處的世界,哲學讓我們認識自己,誒自己一個合適的定位,哲學讓我們不斷追求,有思想的活著,即使物質上可以貧困,但是精神上卻可以很富足。

熱愛哲學吧,讓我們與哲學相伴一生。

生活哲學散文3

“薇拉又在樹下守了一個上午。”艾倫說。

不用問,我就知道薇拉所做的一切了,它守在後院的那顆百英尺高的松樹下。她日復一日地蹲伏在樹下,指望有小鳥兒從巢裡掉下來。

薇拉,是我家的一隻老貓,長得像一隻虛胖的企鵝。在我們養的四隻貓中,是最不健壯的。小的時候,薇拉從來沒有像其他貓那樣去捕老鼠。它寧願吃貓罐頭,一日兩餐。現在,薇拉又老又胖了,更沒有興趣去捕食。它靜待樹下,頭斜向上,目不轉睛。薇拉知道樹上有鳥巢。她也許猜測,最終,她會有好運。

第二天早晨,胖薇拉繼續堅守在樹下,抖動著鬍鬚。

“別費事了。”我對它說,“小鳥不會從樹上掉下來的。面對現實吧。”

薇拉不理會我的建議,一個春天都守在樹下。

一天,薇拉沒有像往常一樣出現在樹下。

太好了,它終於迷途知返了。但是我錯了。薇拉顯然已經意識到它現在的計劃不起作用。在初夏,它改進了計劃。

“誰在拖老鼠?”6月的一個晚上,我問艾倫。

“我留意一下。一定是薩克萊,或者是凱恩斯。”

我沒有說什麼,但是我相信不是我們的4只貓。薩克萊一下午都在睡覺,凱恩斯從來不捉老鼠。還剩下夏洛特……還有薇拉,不可能。

繼續有死老鼠出現。當我們得出結論,是薇拉,只可能是薇拉在捉老鼠時,我們由困惑,轉而吃驚。

“它怎麼捉老鼠呢?它又胖,又老,根本捉不了老鼠。”

第二天,我開始跟蹤薇拉。“它走不遠。”我想,“在柴堆下有一些老鼠出動。”

跟蹤薇拉來到後院。我搬來張椅子,拿了一大杯咖啡,期待著漫長的等待。捉老鼠,對薇拉來說,是一場耐心的較量。我一邊等待,一邊觀察。

薇拉的計劃非常巧妙。它爬上柴堆,蹲伏在老鼠窩前。它守著,一動不動,直到獵物失去警惕。當一隻老鼠跑出來時,等待的是薇拉的黑爪子,一把逮住。

那個夏天,薇拉就是個“滅鼠包”。一天又一天,老鼠們都死在薇拉的“耐心”爪下。

薇拉靜靜地躺在我的腿上。它已經16歲了,明天,我們得帶它見見獸醫。薇拉得了癌症,我們無能為力。

撫摸著薇拉,我意識到,我是多麼幸運,有這樣一隻寵物貓。一隻聰明的貓。它教給我長大的智慧:知道如何定位自己,才能心隨所願。

薇拉抬起頭來。

我想它一定是對著我笑。

編輯提點

“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但為什麼缺少發現?因為缺少感受,缺少一顆敏感而真摯的心靈。我們寫文章,總希望語不驚人死不休,其實平易乃至平凡甚至庸常的生活中,就有無數美好而可慰藉的場景不斷呈現,就像一隻潛伏在柴堆上的貓。

生活哲學散文4

一個夏末的午後,廣闊無垠的藍天下,飄著大朵大朵的白雲,一個女孩,躺在自家大門口的石板上,陽光依舊熱情洋溢,只是傾斜的角度已照不到她了。風飄過一片稻田,綠波盪漾,一股青草的味道,被散在風中。那種藍,那種白,那種清新不染塵煙的味道。對她來說是一種天大的享受。從而也愛上了這種感覺。

她開始時常躺在藍天下發呆,讓腦子變得空白,把思想去放逐。煩惱得到暫時的休息,時間也有了暫時的停頓。著著變來變去的雲,想著天為什麼這麼寬,在它之外到底是什麼呢?偶爾掠過的幾隻鳥也被視作是“天使”在飛翔。原來世界是這麼美好,原來煩惱二字是自己給自己的名詞。不曾出現,也就無從感概。

時間悠悠,心情卻不似時間從容。所謂的孤獨,煩惱,開始沁入身心。不知為何,總會飄忽不定,又總被突如其來的事給驚呆。

她開始時常一個人站在陽臺上,看著那蒼穹如墨,星月無光,問了很多,可連風都在無語。

眼睛被蒙上了一陣霧氣,是不是懲罰?是不是做錯了什麼?還是。。。。。。

她最後搖了搖頭,否定了這些結論,是一種叫做倔強的東西在心裡滋生,要學會坦然接受,要學會對自己負責。

好像冥冥中總會產生一種力量,慾望有時也是一種很好的東西。經歷過後是一種怎樣的心態擺在她面前。只有她知道。

對於物質,她一直都沒有太多的概念,不是不喜歡這種俗物,只是覺得沒必要去在乎,也許沒能力去在乎吧。所以她認定自己會一直很窮,如果不是還有些牽掛,如果不是還有些責任,她想,她會做自己喜歡的事。從城市到農村到山裡,體驗各種生活,讓這些生活匯成最燦爛的人生,任何的付出都是生命中的流星,不需要有結果,可以回憶,可以抹滅,而它卻真實的發生過。

而這一切都只是如果,不是嗎?對她來說,那些不太現實,至少現在是如此。但是在她心中已有了一個小小的心願,最初到現在,一直都不曾改變。

多年前,愛情,在她眼裡,一直是個神秘的名詞,充滿炫麗,浪漫,而又執著不悔的。也許是當初言情小說看得太多了,總把愛情想得過於美好。認為愛情就只有一個,而相愛的倆人也會這麼一如既往的一直下去,呵呵,完全忘了現實的存在。

愛情永恆了,時間傷口又該被放在哪?

愛情不會永恆,愛情總有缺口,誰不想讓愛情有個永恆的終點。

瞬間即永恆。於是婚姻就定格成為那一瞬間。人家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是如果不結婚,那愛情也將死無葬身之地。

茫然中,吹過一陣冷風,心也跟著打顫,那不成形的未來,也在一起失魂落魄。

生活哲學散文5

每個人在其學習成長的過程中,伴隨著生活閱歷、各種知識的積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哲學,對生活有著獨一無二的認識,形成各自不同的生活理念、觀念,並在實踐中不斷地得以完善,透過身體力行的實踐,檢驗自己的思想是否合理可行。

生活離不開哲學,沒有哲學的生活是盲目的、空洞的。雖然許多人沒有明確地認識到哲學在自己生活中的存在,甚至對哲學只是一個含糊的認識,但並不能說哲學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不存在。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與反省,其實就是哲學的事實存在。每個人幾乎隨時都會對自己的言行舉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探討、反思,渴望尋覓出生活的原理、規則,以指導日後自己的言行。

眾所周知,每個人的生活理念、人生觀千差萬別,受個人文化水平、思想水平、生活閱歷、生活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出千姿百態的價值觀、生活觀,對自己的理念、認識水平態度各執一端,自以為是,正如莊子所言“天下多得——察焉以自好”。

哲學是一門學問,與生活密切相關,不可能脫離生活而存在,在許許多多的具體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透過人們不斷地總結昇華凝結出眾多的經典語言,眾多的思想家,透過反思、歸納總結出眾多的哲學經典,指導著社會生活和社會的發展,形成一顆顆璀璨的明星照耀、恩澤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哲學並不是虛無縹緲的事物,它是具體而真實的生活寫照,是千百年來人們把人生的經驗與“經典”反覆進行有效、有力結合的產物。正因為此,我們的生活才顯得豐富多彩,才充滿活力、生機,才充盈著趣味性。整個社會生活的樂趣來自於哲學,哲學以它獨特的方式時刻影響著每個人生活的全過程,彰顯著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生活哲學散文6

一.招聘會上,一個年輕人在臺上訴說著,時而平靜時而激動,時而開心時而感動。激動時可唱可跳,感動時淚眼模糊。幾位面試官悠然坐在臺下,時而交頭接耳密談,時而微笑點頭,彷彿對這一切十分滿意。

表演完畢,年輕人站在臺上,微促。臺下面試官面帶微笑對年輕人說:“嗯,年輕人,不錯!繼續努力吧,等結果出來我們會通知你的。”年輕人略顯激動,充滿期待走下臺。待到年輕人走出去,臺下面試官笑成一片。

“哈哈哈哈!剛才那個真是傻缺,就那戳樣也想來我們公司。”

二.前幾天,我突發奇想如果我向學校投稿一次會如何?這個想法一出大腦未曾好好過濾便一發不可收拾的促使我去實踐!於是想到似乎之前有社團來介紹時說可以向他們投稿,好像是……記者團!對!於是,我這個從來沒玩過微博的人特地註冊個號,私信問它,嗯,好像很熱情的樣子。而我不知道的是,手機的另一端,它們也在說我傻缺,盡情的笑我。當然,我是今天才知道的,不明所以。

這兩件事看似毫無聯絡,卻讓我非常受用。以小見大,學校就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學校各種社團便是社會上各種公司,老師便是那些官員幹部,社團負責人便是公司裡負責人,普通學生便是普通群眾。

我就似那求職的年輕人,不同的舞臺,卻有著相似的經歷。很感謝那些面試官們並沒有當著年輕人的面笑出來,給了年輕人足夠的尊重,即使求職失敗也不會傷其自尊。

而我要謝謝記者團,謝謝它們給我這樣一次經歷,讓我又感悟了一些。讓我更加清楚自己的不足,以便於自我完善,為了以後邁向社會不至於摔得那麼慘。

生活中處處有哲學,一點感悟一點積累。

生活哲學散文7

慢才是活著,在快速的現代世界,我想很多人感受到其中的真理。當人們像雜技藝人般,看到手中拋甩的小球越來越多、越來越快時,所有人都明白,終有失手崩潰的那一刻。然而又不敢停止,害怕停下就被社會拋棄。他們每時每刻,都被各種計劃、約定和責任填滿,在疲於奔命中,眼看生命與自己擦肩而過,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卻漸行漸遠。於是,開始有人提倡一種慢生活。

慢生活,首先要有對現代性的反思。速度和效率,是現代性最迷人的陷阱,它使人們不再思考現代性的困境。現代是一種單一的時間概念,它認為時間向著未來永遠前行,意味著人與傳統的徹底決裂。在現代性中,人成為衡量一切的尺度和主體,正是對存在的這種理解,驅使著人們對自然和世界的無限擴張,並認為人類是支配一切的力量。它不僅拋棄了宗教中神和天道的尺度,也拋棄了自然的尺度、歷史和文化的尺度。

效率被視為現代性最大的貢獻,它意味著沒有終點和極致,人可以無限提高效率。於是我們的生活充斥著越來越多的按鈕等著我們去按,越來越多的資訊等著我們去看。現代性的困境在於,人一方面人成為決定一切存在的中心,一方面又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活動中,慢慢地遠離自身的人性和生命的價值。

人們對慢生活雖有理念,但如果缺乏哲學支援,實行起來仍會感到困難重重。慢生活,意味著要發現一種簡單哲學,來簡化我們的生活。人到底需要多少東西,生活才能快樂和幸福呢?只有不斷反問這個問題,人才能擺脫物的控制,否則腦中只會被佔有、購買和消費等觀念塞滿。

人只有從一切人造物中解放出來,才能真正解放自己的精神和心靈。像耶穌所說:“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耶穌的這些話語,就是教人們要擺脫物役。

慢生活,意味著相信一種清貧哲學。這種哲學希望透過精神的積極作用,主動選擇一種清貧的生活方式。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大量這種思想。孔子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君子憂道不憂貧”,倡導的就是一種貧窮哲學。他把顏回立為君子的榜樣,告知人們只有在清窮、淡泊時,才能感受到靈魂快樂。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也不改其樂”,這是因為他懂得放棄就是獲得。這種清貧哲學,把貧窮視為一種美,視為一種高度清淨的自由狀態,是一種積極的生活選擇,所以孔子說“君子固窮”“貧而樂”。即便在窮困中,也不會被貧窮所困,而是感受到靈魂擺脫各種束縛後,所獲得的一種解放,如孔子說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這種清貧哲學,還需要有對財富的反思。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反思的是財富的合法性問題。而孟子說的“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大學》說“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反思的則是財富與心靈的關係,對財富的慾望太多,肯定會遮蔽心靈對世界的發現和對善的追求。因為人會執著於財富的保值和增值之中。

慢生活,更重要的是要發現一種荒原哲學和山水哲學。當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他並不在意山水的經濟價值,看重的是它們野性之美。山水、荒原、大海,本身就能讓人的靈魂得以淨化,讓人們對自然和生命有一種敬畏之感。這種哲學意味著,把荒原視為一切生命的源泉,不管它多麼任意、盲目和野性,它都具有人類所無法想象和創造的完整性與自主性。人只有常置身在荒原和山水之間,才能讓人真正學會謙卑,打消靈魂中某些妄念,體會到慢生活的真諦。

荒原和山水,對人的心靈本身,就有一種引導的力量,不僅能激發我們的思想,也能讓我們懂得人類真實的處境。荒原哲學,意味著對現代性真正的反思,不是把人看作萬物的尺度,而是把大自然看作人的尺度。儒家所謂“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強調的就是人與物的價值平等觀,把人格平等觀擴充套件到了所有生命乃至一切事物。這種思想為傳統中國人節儉的生活觀提供了深厚的哲學基礎。所謂的慢生活,就是在山水和荒原間,體驗生命的孤獨或寧靜。它即是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也是對自然和生命的一種審美。

只有當一個人對大自然有了敬畏、熱愛和想象時,他才能體會到大自然的體膚、血脈、情感與自己是相通的。他會發現生命並不是一場競賽,而像一條河流一樣,快與慢、清潔與汙濁都是生命唯一的形態,不會再有第二條相同的河流了。我記得《論語》描繪過孔子的“燕居”狀態,那就是一種慢生活。當人如大自然中的樹木一樣,心情平靜時像大樹枝幹般舒展挺拔,心情愉快時像小樹嫩枝般輕盈妙婉,才是慢生活的理想狀態。

生活哲學散文8

最近在給學生講述有關辯證法中的矛盾的內容,這是哲學最精彩的部分,課堂上風生水起,師生會心而笑。

家庭生活中對立統一的事例不勝列舉。

整潔、舒適的家,人人喜愛。而為了和灰塵、汙垢較量,多少人整日忙忙碌碌,擦擦洗洗,不得清閒。有時,人們不禁要問:“是人為地板役,還是地為人役?家是勞動的場所,還是休養身心的地方?

午後,清洗過的紗窗潔白如新,可是那些紗眼全然洞開了,灰塵將毫無阻擋地鑽進來。這正如醫生告誡人們不可經常掏耳垢,因為那些看似很髒的耳垢也在保護著耳膜,防止病菌入侵。

婚姻中那些個性強、勤快的人多是辛苦人,因為手眼勤快,免不了要多做事,多操勞,累是難免的。而另一個人心性怠惰,或做事拖拉,倒少了勞累,落得一身輕鬆。是故老子云:“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伴侶出色,是婚姻之福。然而,美好的事物是人人所向往的,自己欣賞的,別人也難免沒有覬覦之心。而另一個也逃不脫自戀的心理,以引得異性欣賞為能事。所以,光彩的婚姻之下,是另一個人的寂寞和孤獨。而平淡的婚姻之中,卻有踏實的幸福。

有同事夫妻很少吵架,鄰人時常乒乓對決,卻不聞他家有不悅之音。春節後,很久不見女主人出入,才知已離婚3月。那看似不睦的夫妻,雖以戰爭形式示人,卻是在解決矛盾,發展婚姻;那看似恩愛的婚姻,卻因積累了太多的痼疾,婚姻終得了不治之症,或者是雙方早已不在乎,已沒有爭吵的必要,婚姻也沒了繼續的必要。

伊麗莎白.泰勒,美豔驚人,一生結婚八次。平常人在面對婚姻的矛盾時,是忍耐和調整自己的行為,而泰勒則穿梭於商界鉅子和政界要人、影視明星之中。這是否意味著她的幸福是其他人的數倍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給了自己太多選擇的機會,所以需要珍惜的也隨之減少。愛情於她,只是領略到了激情的時光,卻無從感受寧靜的美好。

人們多希冀兒女成才,殊不知那展翅高飛的兒女遠走異鄉,幾人能侍奉父母天年?而那為父母所抱怨、責打的不成器的孩子,雖平庸無為,卻時時守候爹孃病榻。忠孝難兩全,自古皆然。

生活哲學散文9

生活,有苦樂;人生,有起落;人生需要反思,常回頭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昇華,向前看是夢想和目標;向後看是檢驗和修正,不艾,不怨,心坦然;人生這一場活過,別辜負了這一場曾經的存在,客觀的理解人生的經過,完善自我,充實自我,感悟自我,別在乎別人怎麼說,自己的不爭,就是命運最大的福德。

人生的路上,我們漸漸地知道,最好的生活,不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而是一杯水,不隨外界變幻而更改,不因歲月遷徙而轉移,冷暖自知。人生如河流,深深淺淺都要去度過,幸福的命運就在於你活著的方法,學會保持平靜不亂的心情,就算經歷再多的創傷,也不能讓生命停止不前。

人生相遇,都是緣分。人生的色彩,赤橙黃綠青藍紫,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鹹;歲月若水,走過,才知深淺;生命如歌,唱響,方品心音。人生需要沉澱,寧靜才能致遠,學會揮袖從容,暖笑無殤;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樂觀,不是沒煩惱,而是懂得知足。

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任何人的人生路都是獨一無二的,任何人之間都沒有可比性,更不可能完全複製,也更無所謂輸與贏。生命中遇到的人很多,可是懂自己的卻是寥寥無幾,花開花落,光陰流轉,在靈犀相通的時光裡,鋪一紙素箋,傾訴那些寂寥的心事,書寫深情的文字,淺唱流年歲月中的感動。

生活哲學散文10

哲學是我的信仰,修行像一匹絲綢,流暢得不容一刻的剪斷,剪斷意味著自我復萌,哲學生命就中斷了,不幸就發生了。

記得在學校圖書館翻意林雜誌時,頁碼底下有句話:“思想是神的事情,你該做的,是先照顧好自己的生活。”我不敢恭維當代年輕作家喜歡採用一種非常絕對化的對比,來突出他要表達的主題的重要性。你想說生存重要,也不必將思想說成是神的事情。一個時代的文章是時代精神的倒影,浮躁,自私,愚昧,盲目的拼搏精神,被宣揚著。快節奏的生活讓他們寫文章時甚至都不能深思,用絕對化對比,主觀強烈地去評定,去定義,去表達。同樣的,絢麗的形容詞,那些濃重的詞彙,被用來形容一件小小事情,幾乎,很少有作者能夠去考慮一下一個群體,一個時代縮影的事情。這些都是非哲學的,現代人並他們快節奏的生活,都是非哲學的。盲目地思考,盲目地行動,處處窘迫。至於流行歌曲中病態的愛情觀也是被他們認同的,非哲學的生活,是普遍現象。

過著非哲學的生活,是你痛苦的根源。喜歡木心先生的文字,找了時間讀完他的書,從他神秘,獨特的洞察力,從他的角度裡,從字裡行間都能看到他對自己生活的掌控力,他在欣賞,在思考,在過一種哲學的生活,這就是幸福。所以,現代人呀,離幸福很遠。

過非哲學的生活,的確什麼都很困難,的確沒辦法看到現在看到的之外的東西,的確無處可逃,的確覺得思考無用。那麼哲學的生活是怎樣的?就是讀書,請不要讀任何不是頂尖人物寫的書,請不要進行碎片化的思考,請不要失去歷史的感受,認識到自己是歷史的一部分,民族的一部分,社會的一部分,認識到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都和你自己有關,請你秉著使命感責任心做事。另外,文學家都嗜人,現實生活中別嗜人,不要和他們發生什麼精神關係,別把理想,想法套在他們身上,要分清他們沒看的這麼深,也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別企圖叫醒他們,這樣會惹麻煩,你的哲學生活就會被打斷。

心甘情願成為錢袋的奴隸,別除了賺錢沒有其他的想法,錢不會少了你的,那麼惦記幹什麼呢?成為成功的奴隸,成功也是隨機的,偶然的必然。水到渠成。不必去考慮他們的問題,只需去考慮你的問題,過哲學生活會產生的問題,賺錢,成功,這是他們汲汲營營的問題,跟你沒什麼關係。

過著非哲學的生活,是我不幸的根源,考慮我不該考慮的問題,離開我應該呆的世界,過分估計外邊的險情,是愚蠢的根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也請你明白自己的界限,明白自己要思考的問題的範圍究竟在哪裡,不要再出界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