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

《西遊記》的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他所寫的人物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以下是《西遊記》手抄報圖片,歡迎閱讀。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1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2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3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4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5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6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7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8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9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10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11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12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13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14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15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16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17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18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19

《西遊記》手抄報圖片20

《西遊記》主要內容

長篇神話小說,是神怪小說中成就最高、最受人們喜愛的小說,但這部作品並非全無依據,它有著歷史真實的影子,即唐貞觀年間玄奘遠出西域取經的事件。《大唐西域記》和《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對此事有詳細的記載。唐僧取經的故事經民間文藝演出,成為以後小說的素材來源。現存的《西遊記》是根據明代萬曆年間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全書100回,由三部分組成:第1至7回寫孫悟空出世至大鬧天宮,表現的是孫悟空對自由的無限追求和鬥爭,但最終失敗的悲劇,體現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質與現實生活約束的矛盾處境;第8至12回敘述了唐僧的來歷、魏徵斬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經的.緣起;第13至100回總寫唐僧師徒歷經八十一難,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經,蘊涵著人必須經歷艱難才能獲得幸福與成功的人生真諦。

《西遊記》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點

孫悟空:桀驁不馴,敢做敢當,勇敢機智,愛憎分明,嫉惡如仇,正直無私,行俠仗義,無所畏懼,敢於反抗壓迫。

豬八戒:一方面好吃懶做,見識短淺,愛搬弄是非、耍小聰明,愛佔小便宜,貪戀女色;另一方面又忠勇善良,戰鬥勇猛,知錯能改,淳樸憨厚。

沙僧:忠厚誠懇,任勞任怨。

唐僧:崇信佛法,嚴守戒律,目標明確,立場堅定,勇往直前;但有時賢愚不分,好壞不辨。

在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途中,機智靈活、疾惡如仇的是 孫悟空 ;憨態可掬、好耍小聰明的是豬八戒,法名是豬悟能;忠誠老實、勤勤懇懇的是沙僧。

《西遊記》常考知識點

1、《西遊記》卷首語: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2、《西遊記》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大戰牛魔王、偷吃人參果、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豬八戒大戰流沙河、車遲國鬥法、女兒國奇遇等。

3、唐僧收徒的四個地方:五行山救孫悟空、鷹愁澗收白龍馬、高老莊收豬八戒、流沙河收沙僧。

4、《西遊記》中,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節是:孫悟空大鬧天宮。

5、《西遊記》中以沙僧或豬八戒為核心展開的故事:大戰流沙河、高老莊娶親。

6、悟空、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別是:如意金箍棒、九齒釘耙、降妖杖。

7、《西遊記》中,寫到:“一頭紅焰發蓬鬆,兩隻眼睛亮如燈。不黑不青藍靛臉,如雷如鼓老龍聲。身披一領鵝黃氅,腰束雙攢白藤。項下骷髏懸九個,手持寶杖甚崢嶸。”這段說的是沙僧。

8、《西遊記》中,白骨精先後變為美女、老婦人、老翁來哄騙唐僧,但都被孫悟空一一識破,這就是廣為流傳的三打白骨精。

9、孫悟空在去西天路上降伏的妖怪有白骨精、老鼠精、蜘蛛精、琵琶精等。

10、《西遊記》中所寫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別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

11、唐僧是如來佛祖的弟子金蟬子轉世投胎作狀元陳光蕊之子,出家後法名玄奘,修成正果後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12、孫悟空的第一個師傅是菩提祖師,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針,又喚如意金箍棒,大鬧天宮後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後皈依佛門,唐僧為他取名孫行者 。為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後被封為鬥戰勝佛。

13、《西遊記》中孫悟空從菩提祖師處學到七十二變、筋斗雲等神通,又從龍宮索取如意金箍棒作為兵器,因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後受觀世音菩薩規勸皈依佛門,給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孫行者。

14、“孫悟空”這個名字是菩提祖師給取的,孫悟空曾被玉帝封為“弼馬溫”,後來他嫌官小返回花果山,而自封為“齊天大聖”。

15、豬八戒又叫豬悟能,原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帥,獲罪下凡,誤投豬胎,曾佔福陵山 、雲棧洞為妖,後經菩薩點化,保唐僧取經,得成正果,封為淨壇使者。

16、沙僧也叫沙悟淨,原為天宮中的捲簾大將,被貶下界,在流沙河為妖,後保唐僧取經,得成正果,封為金身羅漢。

17、白龍馬原是西海龍王之三太子小白龍,因縱火燒了玉帝賞賜的明珠,犯了死罪,經菩薩求情才免了死罪,被囚鷹愁澗,後化作白馬馱負唐僧取經,被封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後在化龍池中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

18、'東勝神州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華,遂有靈通之意。內遇仙胎,一日迸裂,……'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本書中你最喜歡的一具情節是:大鬧天宮。

19、請寫出《西遊記》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回目的題目: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20、《西遊記》中孫悟空開始取經時意志並不是很堅定,曾經兩次返回花果山:一次時孫悟空打死強盜時,唐僧埋怨他殘害生靈,他不服,返回花果山,後在觀音菩薩的幫助下,又重新返回唐僧身邊;一次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他濫殺無辜,他一氣之下,返回花果山,後唐僧寶象國遇難,豬八戒用激將法將其請出。

21、《西遊記》中,成為唐僧師徒取經路上最大障礙的家族是牛魔王家族。主要困難是:火雲洞主紅孩兒三昧真火的考驗、牛魔王之妻鐵扇公主芭蕉扇的刁難。

22、紅孩兒號稱聖嬰大王,是牛魔王和羅剎女(鐵扇公主)的兒子,住在火雲洞裡。

23、《西遊記》中,師徒一行經過千難萬險,終得正果,分別被如來佛祖封為:唐僧——旃檀功德佛;孫悟空——鬥戰勝佛;豬八戒——淨壇使者;沙僧——金身羅漢;白龍馬——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24、花果山水簾洞上的對聯是: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25、唐僧師徒西行路過的國家有烏雞國、車遲國、女兒國、玉華州、天竺國等。

26、孫悟空被推進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不但沒有被燒化,反而煉就一雙火眼金睛。

27、美猴王的故鄉在東勝神洲的傲來國花果山。

28、觀音菩薩教給唐僧“定心真言”,以此來轄制孫悟空,這真言又叫“緊箍咒”。

29、唐僧西天取經所經歷的第一難是在雙叉嶺遇到熊山君、特處士、寅將軍,神仙太白金星解救了他。

30、黑風山妖怪叫黑大王,又叫黑風怪,後來被觀音菩薩收去,做了落伽山的守山大神。

31、歇後語。

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豬八戒見高小姐——改換了頭面

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肚裡——心腹之患

白骨精一計未成——又生一計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八戒進女兒國——看花了眼

《西遊記》劇組開會——聚精會神

白骨精遇上了孫悟空——原形畢露

孫悟空聽念緊箍咒——頭疼

唐僧念緊箍咒——就此一招

孫悟空守桃園——自食其果

豬八戒吃人參果——不知其味

唐三藏的徒弟——一個比一個強

《西遊記》常考情節

石猴出世: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有一塊石頭受天地之靈氣,享日月之精華,忽然有一日崩開,裡面出現一隻石猴。該猴發現水簾洞後被群猴擁戴為王。

石猴拜師:

石猴為尋找長生不老的仙方,根據一老猴指點獨自駕筏出門求學,師承菩提祖師,得名孫悟空。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鬥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自稱美猴王。

官封弼馬溫:悟空向東海龍王討得(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知其厲害,便假意招安,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將其封為弼馬溫。

大鬧天宮:孫悟空因向東海龍宮借得“如意金箍棒”,又去陰曹地府,從生死簿上勾銷自己名字而被告上天庭,玉帝招他上界做弼馬溫。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樹起“齊天大聖”旗號。玉帝派十萬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沒有成功,便請孫悟空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偷吃蟠桃,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盜食太上老君的金丹後逃離天宮。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十萬天兵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觀音菩薩舉薦二郎真君助戰;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幫助,最後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爐鍛鍊四十九日,依然毫髮無損,還煉成火眼金睛。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禍起觀音院(大鬧黑風山):唐僧悟空行到觀音院,老住持金池長老為謀佔唐僧袈裟欲縱火燒死唐僧師徒,悟空從天界借得避火罩罩住唐僧,火燒禪院。黑風山黑熊怪趁亂偷走了袈裟,想開“佛衣會”炫耀寶物。孫悟空追尋袈裟,大鬧黑風山,不能取勝後去請觀音菩薩幫忙,觀音變作白衣秀士,勸熊怪服下悟空變的仙丹;最終觀音收服了黑熊怪,悟空奪回了袈裟。

計收豬八戒: 唐僧悟空來到高老莊,莊主女兒被一長嘴大耳妖怪強佔。悟空追趕妖怪來到雲棧洞、得知妖怪為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貶下界,誤投豬胎。經觀音收伏,賜名豬悟能,在此等候取經人,遂引起拜見唐僧,賜號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

大戰流沙河:師徒三人來到流沙河畔,流沙河中妖怪徑搶唐僧,八戒悟空去戰,妖怪鑽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見觀音,觀音讓木叉與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淨。唐僧收悟淨為徒,悟淨以頸下骷髏結成法船,渡唐僧過河。

四聖試禪心:驪山老母與觀音、普賢,文殊菩薩變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為夫,並要將三個女兒嫁給悟空、八戒和沙僧,意在試探師徒四人禪心是否堅固,唯八戒意動神搖,溜進後堂去撞天婚,被捉弄捆於樹上,八戒十分羞愧。

偷吃人參果:唐僧師徒到五莊觀投宿清風、明月兩位道童奉師父鎮元大仙之命,以人參果款待唐僧,唐僧誤認人參果為嬰兒而未敢食。八戒慫恿悟空偷果三個師兄弟一起分享,遭到二道童怒罵。悟空一怒推倒了人參果樹逃離,卻被鎮元大仙捉回去。悟空求得觀音醫活果樹,二人結為兄弟。

三打白骨精:唐僧遣悟空去化齋飯。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長生不老,一變美女,二變老婦,三變老翁,迷惑唐僧,均被孫悟空識破,打死妖怪,唐僧以為濫殺無辜大怒,逐走悟空。

(悟空與八戒)雙戰黃袍怪:唐僧誤闖黃袍怪的波月洞。黃袍怪的夫人原是十三年前被擄的寶象國公主,她放走唐僧給父王送信。國王懇請八戒、沙僧降妖。沙僧被擒,八戒逃回館驛。黃袍怪變做俊俏郎君拜見國王,將唐僧變做老虎囚禁籠中。白龍馬變作宮女刺殺黃袍怪受傷。八戒來到花果山,用激將法請回孫悟空。悟空請來星神收回,救出公主,恢復唐僧原身,師徒重歸於好。

奪寶蓮花洞:行至平頂山,悟空讓八戒巡山。八戒要躲懶睡覺,編謊騙人,但被變成啄木鳥的悟空一一聽知,戳穿其謊言。八戒只得再去探路。被蓮花洞銀角大王捉去。銀角大王又使用移山法,一面壓住悟空,一面將唐僧、沙僧和白馬掠回洞府。悟空掙扎脫險後,經過幾番周折,終於將銀角大王裝進葫蘆內,這時,太上老君趕來,收走了由煉丹的金、銀二道童變幻的金角、銀角大王。

大戰紅孩兒:火雲洞紅孩兒是牛魔王與鐵扇公主的兒子,用苦肉計騙取了唐僧的信任,縱風將唐僧懾走,並口噴三昧真火燒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請來龍王灑下雨水,反被燒傷。八戒去請觀音,被紅孩兒假扮觀音捉去,最終悟空真觀音用蓮花寶座,降伏紅孩兒,收他做了善財童子。

車遲國鬥法(降三怪):車遲國國王興道滅佛,寵信三位道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封他們為國師。他們作威作福,欺壓僧人,悟空大為不平,設計戲耍國師,在三清殿,以尿水作聖水賞賜給三大仙。三大仙欲報受辱之仇,與唐僧鬥法。先鬥祈雨,再鬥坐禪,三鬥隔板猜物。悟空使計,三大仙皆輸。最後賭砍頭剖心下油鍋,悟空使出降妖手段,三大仙現出原形死於非命。

趣經女兒國:師徒途徑女兒國,唐僧、八戒誤飲子母河水懷胎。悟空取來落胎泉水,如意真仙因其侄紅孩兒被悟空而降生恨。悟空教沙僧趁自己誘開真仙之機,取走泉水。唐僧八戒飲水解胎。醫好了師父、師弟的奇恙。西梁女兒國王傾慕唐僧,欲招唐僧為夫。唐僧割斷情絲,謝絕了女兒國王的一片好意。隱藏宮中的琵琶妖女,乘機把他攝入琵琶洞,悟空與八戒與妖女酣鬥,卻被她暗施毒***。後經昴日星君相助,才收伏了蠍子精 。

真假美猴王:悟空因打死強盜被唐僧趕走,去見觀音被留。六耳獼猴乘機假冒悟空打倒唐僧,搶去文牒,去西天取經,沙僧求助觀音。觀音與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真假悟空惡戰,真假難辯。如來使他現了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觀音送悟空回唐僧處。

三調芭蕉扇:前方火焰山擋路,悟空向牛魔王妻鐵扇公主羅剎女借芭蕉扇,羅剎女因其子紅孩兒被悟空降伏,一扇將他扇到九萬里外的小須彌山靈吉菩薩處。悟空得到定風丹二借寶扇,被扇不動,變成蟲子隨茶水進入公主肚中,公主疼痛難忍,只得答應借扇。不料卻是假扇,愈扇火愈大。悟空變做牛魔王形狀,三借得寶扇,不料真牛魔王得知被騙,變成八戒模樣,又拿走了扇子。悟空與天將惡戰牛魔王,收服牛魔王,鐵扇公主終於答應借扇。悟空扇息山火,師徒翻越火焰山。

盤絲洞鬥妖:盤絲洞蜘蛛精七女妖把進來化齋的唐僧被蛛絲纏住。悟空見蛛女們去濯垢泉洗澡,變餓鷹,叼走其衣。八戒下水變成鯰魚亂鑽,然後現出本相,與蛛女們戰鬥,被蛛女用絲纏住。悟空打死小妖,救下師父,七女走脫。師徒們前行,來到黃花觀。觀主正是蛛女們的道兄多目怪。他用毒茶加害唐僧師徒,被悟空識破。打鬥中,多目怪脅下千眼齊放金光,罩住悟空。悟空請來毗藍婆菩薩,用金針破金光,才收伏多目怪——蜈蚣精及眾蛛女。

天竺收玉兔:天竺國“布金禪寺”中一個不明來歷女子的哭聲,引起了唐僧師徒的關注。天竺國公主騎象擇親,一箭射中唐僧之帽。國王為公主和唐僧舉行盛大婚禮。悟空救起欲投河自盡的寺中女子,問明女子原是天竺國真公主,一年前被黃風颳走。悟空揭破秘密與假公主打鬥。嫦娥下界收伏假公主——月宮搗藥的玉兔,真公主才得與父母團聚。

困囚五行山:玉帝請來西天的如來佛祖,如來與悟空鬥法,悟空翻不出如來掌心。如來將五指化作“五行山”,將悟空壓在五行山下。五行山下,猴王孤寂冷清,歷經雨雪風霜。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觀音點化唐僧在五行山揭去如來壓帖,收孫悟空為徒,保護唐僧西天取經。

唐僧身世:(觀音奉旨到東土尋找取經人。他變化為老和尚,在長安酒店中瞭解到高僧玄奘的身世,選他去取經。)玄奘姓陳,前世是如來徒弟金蟬子,因不聽說法,轉生東土。父親陳光蕊得中狀元,攜夫人赴仕途中被強盜所害,賊人擄去陳夫人,夫人生下遺腹子,忍痛將嬰兒放置木板上,投入江流中。金山寺長老救起嬰兒,取名江流兒。日後,成長為高僧玄奘。玄奘立志西天取經,唐太宗李世民與他結為兄弟,將觀音所贈袈裟賜予玄奘。(玄奘隻身上路,夜宿獵戶茅棚,想到明天就要跨越兩界山,勾起思念故國之情,輾轉難寐。)

緊箍咒來歷:因孫悟空打死劫經的強盜,唐僧數落人,孫悟空一怒離去,觀世音化作老母,傳給唐僧一頂嵌金花帽,一道緊箍咒,哄騙悟空戴上金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動咒語,悟空就頭疼難忍,以此為唐僧鉗束悟空的手段。

除妖烏雞國:烏雞國國王被獅精推入井內淹死。獅精變化國王。國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從井中背出屍身,悟空又從太上老君處討來金丹,救活國王。獅精原來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所化。

誤入小雷音:唐僧師徒經過 “小雷音寺”。唐僧虔誠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卻是妖精幻化,將悟空扣入金鐃,唐僧等束手被擒。在二十八星宿協助下,悟空方得脫身,與妖精交戰,卻被妖精收入寶袋之中,悟空逃脫後請來彌勒佛,在西瓜田裡設下巧計,終於擒住黃眉童妖。唐僧師徒得以繼續西行。

救難小兒國:比丘國國王被壽星坐騎白鹿變化的國丈迷惑,欲從一千一百一十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悟空解救嬰兒,敗退妖邪。壽星趕來把白鹿收回。

魚籃收魚精:師徒途經通天河受阻,聽說河中妖怪吃童男童女,悟空八戒化作小兒誘妖怪出來大戰,妖怪躲入河中,將通天河凍住引誘唐僧踏冰而渡,冰裂攝走唐僧。徒弟三人在水底勇鬥妖怪,妖怪不敵閉門不出。悟空尋來觀音菩薩,用竹籃收服妖怪,原是觀音蓮花池中的金魚。八戒悟淨救出唐僧,河中老龜馱師徒過河。

大鬧金兜洞:唐僧師徒經過金兜山,(悟空前去化齋,)八戒悟淨偷穿妖怪的衣服師徒三人被抓。悟空大鬧金兜洞,結果金箍棒被妖怪的金剛琢收了去。悟空請來天兵天將、眾天神與之作戰相繼失敗。最後悟空請來太上老君收服妖怪,原來是老君坐騎青牛下界為妖。悟空救出師傅師弟。

計盜紫金鈴:唐僧師徒經過朱紫國,國王因金聖宮娘娘三年前被妖怪攝走而憂思成疾,悟空調製烏金丹醫好國王的病,並前往麒麟山獬豸洞降妖。因妖怪賽太歲有三個紫金鈴能放火放煙放沙,悟空不能取勝,於是與娘娘設計以假換真偷了紫金鈴,正要打死妖怪,觀音趕到收服妖怪,原是菩薩坐騎金毛犼下界為妖。悟空救出娘娘與國王團聚。

波生極樂天 :唐僧師徒過凌雲渡,乘無底船,終達彼岸,得以脫胎換骨,來到靈山。佛祖命二尊者阿儺、伽葉引他們選經。不料二尊者卻向他們索取“人事”。悟空不肯行賄,結果取來的竟是無字經。他們重返靈山把紫金缽盂送給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經,並一一受封佛號。(三藏被封為旃檀功德佛,悟空、八戒、沙僧和白龍馬也分別受封鬥戰勝佛、淨壇使者、金身羅漢、八部天龍)

第八十一難:因九九八十—難還缺一難未滿,返途中重遇通天河老龜。老龜曾託唐僧向佛祖打問自己的歸宿,不想唐僧忘卻了此事。老龜一怒,把四人翻落河中,溼了經卷。(曬經石:晾曬經文時不少經頁沾在了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