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七年級生物呼吸作用知識點

七年級生物呼吸作用知識點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就是學習的重點。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生物呼吸作用知識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詞: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體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並且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2、有氧呼吸:指細胞在有氧的參與下,把糖類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大量能量的過程。

3、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的條件下,透過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4、發酵:微生物的無氧呼吸。

語句:

1、有氧呼吸:①場所:先在細胞質的基質,後線上粒體。②過程:第一階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細胞質的基質);第二階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線粒體);第三階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線粒體)。

2、無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無氧呼吸進化而來):①場所:始終在細胞質基質②過程:第一階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階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產生酒精(如水稻),(蘋果、梨可以透過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馬鈴薯塊莖、甜菜塊根)產生乳酸,高等動物和人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區別和聯絡①場所: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第二、三階段線上粒體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階段不需O2,;第三階段:需O2,第一、二、三階段需不同酶;無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徹底,無氧呼吸--不徹底。④能量釋放:有氧呼吸(釋放大量能量

課後練習:

1.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把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氫的“緩慢燃燒過程”,現在理解也有些道理,原因是呼吸作用和物質的燃燒共同點()

①都是物質的氧化分解過程②都能產生二氧化碳等產物③都能釋放能量④都能產生ATP⑤都能在細胞外進行⑥都必需在細胞內進行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2.呼吸作用也叫細胞呼吸,因為()

A.呼吸作用必需在細胞內才能完成B.所有細胞都能進行呼吸作用

C.細胞的能量“通貨”是ATPD.所有細胞必需透過呼吸作用才能獲得ATP3.細胞呼吸方式有所不同,不同細胞呼吸方式也能產生相同的物質和能量是()

A.CO2和ATPB.C2H5OH和ATPC.乳酸和ATPD.丙酮酸和熱量

4.有氧呼吸的場所是()

A.細胞質基質B.線粒體C.葉綠體D.活細胞內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A:促進人體正常的發育,增強抵抗能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缺乏時,面板粗糙,夜盲症

維生素B1: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時,神經炎,腳氣病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

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缺乏時,佝僂病(如雞胸、X形或O形腿等)、骨質疏鬆症

水:約佔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分泌消化液,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參與脂肪消化

2)小腸的結構特點:

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特點:a最長;b內表面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c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於吸收營養物質;而且小腸中含有各種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並與消化液混合。

化學性消化:透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

澱粉的消化(口腔、小腸),參與的酶:唾液澱粉酶,消化過程:澱粉、麥芽糖、葡萄糖。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消化過程:蛋白質、氨基酸,參與的酶(胃液、胰液、腸液)

脂肪的消化(小腸):消化過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膽汁(肝臟),參與的酶(腸液、胰液)

4)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透過消化道壁進入迴圈系統的過程。

消化道各段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營養)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淋巴管血液迴圈)吸收;其他從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迴圈。

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3、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按時進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2)食品安全蔬菜瓜果必須清洗乾淨

不吃有毒的食物(餿飯菜、發芽的馬鈴薯);買經檢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廚房和炊具的乾淨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的特徵:(P4,5,6,7)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植物透過進行光合作用,動物直接或間接的以植物為食獲取營養物質);

2)生物能進行呼吸(吸入氧氣,撥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植物落葉,動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含羞草、狼追羊跑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子代和親代相似的叫遺傳;子代和親代不同的叫變異);

7)生物都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2、調查的注意事項——你所看到的生物,都要如實記錄。

3、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4、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概念: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的範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為標準,向上、向下各約10千米。

5、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等

生物因素:

捕食關係(吃與被吃的關係)

競爭關係(兩種生物爭奪相同食物和空間等)合作關係(生物互相幫助)

寄生關係(一種生物寄生在另一種生物體內)

6、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7.

8.食物鏈:植物→蟲→青蛙→蛇→鷹

☆(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光能,此食物鏈中植物的能量最多,數量也最多,鷹的能量最少,數量也最少;但有毒物質或重金屬,植物中含量最少,鷹體內最多)

9、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生態系統的成分越複雜,自動調節能力越強。

10、森林生態系統:最穩定的生態系統,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之稱。

海洋生態系統: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態系統。

溼地生態系統:地球之腎

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1、低倍鏡對光,直到看到明亮的視野。找到物象之前,調節粗準焦螺旋,此時眼睛從側面看物鏡,防止壓壞玻片;找到物象之後,想要看的更清晰,要調節細準焦螺旋,此時眼睛看目鏡。視野太暗,調節遮光器和反光鏡,換用大光圈和凹透鏡;視野太亮,則換用小光圈和平面鏡。且低倍物鏡轉換到高倍鏡後,視野會變暗,應調節遮光器和反光鏡,換用大光圈和凹透鏡;

2、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影象相反。如果是實物標本d,那麼視野裡是P,即上下,左右分別顛倒一次。

3、放大倍數=物鏡倍數×三、觀察動植物細胞:實驗過程1、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P42

製作洋蔥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P43),碘液的作用使細胞核染色,便於觀察。如果是有顏色的細胞(如黃瓜表皮細胞、黑藻細胞)無需染色。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壁:支援、保護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保護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資訊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

液泡:細胞液(內有糖分,甜味,香味,色素類等物質)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P47)(即:動物細胞的結構)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避免細胞吸水過多而脹破。

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資訊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

四、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五、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燃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不燃燒):水、二氧化碳、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六、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七、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光能→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併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釋放有機物中的化學能),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八、動、植物細胞都有線粒體。

九、細胞核是遺傳資訊庫,遺傳資訊存在於細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3;

2、細胞核中的遺傳資訊的載體——

3、DNA(脫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質

4、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相同;

十、細胞透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分裂和細胞的生長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受精卵

1、組織。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2、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3、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成在一起構成系統。

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4、動物和人的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5、植物的組織(P64):分生組織、保護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等

6、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營養器官:根、莖、葉;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7、植物的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沒有系統)

十二、單細胞生物

1、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的結構(P68)【其表膜攝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有利也有害

十三、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病毒結構: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P72)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綠色植物:藻類、苔蘚、蕨類,種子植物四大類群。

2、

3、苔蘚植物對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汙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細胞裡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透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5、種子的結構(P81)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無胚乳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1片)]、胚乳(中有澱粉,遇碘變藍色)

6、種子植物比藻類、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7、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2-83,84)

裸子植物:種子無果皮包被的植物。如油松、側柏、蘇鐵、銀杏、紅豆杉、水杉、圓柏。

被子植物:種子有果皮包被的植物。如水稻、小麥、菊、豌豆、木瓜、蘋果等綠色開花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髮育、開花、結果、衰老和死亡)

1、種子的萌發(P88)

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2、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會計算)和抽樣檢測:檢測物件太大,隨機抽取少量個體作為樣本。並在測定過程中給種子提供最適宜的條件。

3、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4、生長最快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細胞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5、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花由花芽發育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