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評課稿

關於《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評課稿範文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整理出關於《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評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評課稿1

本課時內容是青島版教材二上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剛剛學習了“有餘數的除法”,初步會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簡單問題,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這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認識“進一法”和“去尾法”,並初步能根據具體情況合理使用“進一法”和“去尾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聽過王老師執教本節課,感慨頗多。

值得我學習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追求完美的精神令人折服。

聽課前,我重新翻了二上的數學教材,看到課本上例題是:17位同學參加野營訓練,每3人需要一頂帳篷,需要搭幾頂帳篷?透過解答本題,學習“進一法”,至於“去尾法”課本上沒有例題單獨介紹,而在課後習題中卻出現了。鑑於這種情況,王老師考慮到“去尾法”和“進一法”對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非常必要,是非常重要的數學知識,所以專門設計了本節課,以所設計的內容為依託,學習“進一法”、“去尾法”,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新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中提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要服務於生活,要讓學生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王老師別出心裁的設計本節課,很能體現新課標的總體要求。

二、新舊知識溝通較好。

1、學習去尾法、進一法的基礎是有餘數的除法,特別是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一知識點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尤為重要,所以王老師每次講完一道例題都反覆強調餘數還可以是哪些數?不可以是哪些數?為什麼?讓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一知識點在學生的心目中紮下根,從而更好的促進對新知的理解。

2、有餘數的除法中單位名稱的帶法是教學難點之一,部分學生因不理解題意,亂帶單位,還有的學生不理解題意不知道該“去尾”還是該“進一”。而王老師卻把本節內容巧妙的與找規律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溝通二者之間的聯絡,為有餘數的除法準確帶單位名稱起到了較大的助推作用。

我們經常說,數學系統性強,學習新知一定要以舊知為依託,找準新舊知識的生長點,這樣就能加強新舊知識的溝通與聯絡,王老師尋找知識的生長點特別準,而且利用得也特別好。

三、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1、以遊戲為依託。

課前遊戲既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也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能較大程度的激發兒童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愛上數學。王老師課前用伸手指數數,讓學生猜數老師伸手指這一遊戲,一方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給學生留下了懸念,而且還把學習的內容滲透到遊戲中,真可謂一舉兩得。

2、課堂上找準學生的興奮點

數學課是枯燥的。如何使數學課變得生動、讓學生喜歡是我們每位數學老師的追求。其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材料為依託就是一種較好的辦法。所以王老師在課堂上用北京奧運福娃這種學生喜歡的卡通圖貫穿課堂的始終,激活了學生大腦的興奮點,學生自始至終興趣盎然,探究的積極主動。

四、較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原本這節課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儘管如此,王老師在出示每一道例題之後也都讓學生先親自動手嘗試,積極思考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然後透過學生相互爭論,得到正確的結果,老師始終沒有發揮權威的作用。這樣,既能讓做對的同學嚐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出現錯誤的同學也能從中吸取教訓,牢記錯在了哪裡,同時還能使學生的大腦始終處於積極的狀態之中,避免了課堂上被動的接受。

五、加強對比與聯絡,使生透徹理解。

更加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學習完“去尾法”和“進一法”之後,王老師還引導學生把兩種方法進行對比,讓學生透徹理解兩種方法的聯絡和區別。

總之這節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如果是雞蛋裡面挑骨頭,我認為有以下值得商榷的地方。

1、如果講解“去尾法”時用課後練習中的一道習題“如果你拿10元錢買3元一塊的橡皮,能買幾塊?”效果會更好。而課堂所用的例子是:有36個福娃玩具,每5個裝滿一盒來銷售,最多裝滿幾盒可以銷售?學生會認為剩下的一個雖然裝不滿一盒,但也可以裝在盒裡單個來銷售,賣的便宜點。如果用買橡皮的的習題做例子,更便於學生理解,而且貼近學生生活,學生人人都有這方面的經驗。

2、新課探究中,配上動畫演示效果會更好。

本節課內容有一定難度,如果課堂上發揮多媒體的輔助功能,介紹 “進一法”和“去尾法” 用動畫演示一下,效果會更好。

3、課後練習小組合作效果更好。

最後練習中讓學生兩人一組舉出生活中見到的 “進一法”和“去尾法”例項,不如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讓優等生先說,學困生聽後再說,這樣學困生便有了扶手,有了思考的餘地,也能參與其中,從而使課堂真正做到面向課堂全體學生。

《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評課稿2

何老師執教的《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這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 有餘數的除法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是綜合應用找規律和有餘數除法學概念的'過程。聽了這節課,何老師大方自如的課堂駕馭能力、富有兒童化的語言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節課設計巧妙,層次清晰,重難點突出,是一節成功的課。 縱觀整節課,我認為呈現以下幾大亮點值得我們學習:

一、注重學生語言完整性的培養。學生語言完整性的培養是我校梁校長工作坊的課題專案,這節課我側重觀察了何老師在這方面的落實情況。

一是富有兒童化的語言和巧用體態語言拉近師生距離。 教學本身是一門藝術,而兒童化的語言和體態"語言"更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在課堂上教師如果能適時、適度使用兒童語言和體態語言,將更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輕鬆愉快的突投入到學習之中。在這一 節課中,何老師運用了兒童化的語言和體態語言,如:一個微笑、 一次點頭、 一次信任或鼓勵的眼神。這些都能征服、激勵了學生。學生在鼓勵、關懷下,伴隨著和藹、親切、 熱情的學習氛圍, 對學習的求知慾無疑能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

二是教師用規範、簡潔的語言對學生適時的引導。

二、課前遊戲設計巧妙,你猜我找,為新課教學埋下了伏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材挖掘深入,理解透徹。可見何老師對課標的研究很深入,並且理念也能夠落到實處。

四、教學設計層次清晰,環環相扣,首尾呼應,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五、教學目標落到實處,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尤其在對餘數問題的處理上,做到層層遞進,層層深入。

六、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課堂紀律井然有序,學生書寫整齊,完整。

七、評價性語言豐富多樣,妙趣橫生。

八、練習設計緊扣主題,層次分明。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絡,注重人文情懷。

最後我要說,透過相約課堂活動,讓我們共同在探究中體驗,在合作中交流,在反思中成長。我們經歷著觀點的碰撞、思想的啟迪,收穫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