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孔子的一生讀後感

孔子的一生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子的一生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的一生讀後感 篇1

近些天,我閱讀了《孔子的故事》一書,感受頗深。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從孔子出生到他初入仕途、問道求政、輾轉仕途、周遊列國到孔子逝世的經歷。孔子的一生顛沛流離、跌宕起伏,但我最敬佩的並不是他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意志,而是他做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四出求學”這一章中,孔子跟隨樂師師襄子學習周禮中的“樂”。一天,師襄子傳授了孔子一首樂曲,孔子練習了四天,師襄子覺得孔子練習的很好,便想繼續傳授孔子下一首曲子,孔子卻說自己想再練習幾天。幾天後,師襄子來找孔子,孔子說自己還要再練幾天。數日後,師襄子經過孔子屋門口,立即被那動人的樂聲所吸引,令他不能自拔,許久才緩過神來。

進屋後,卻發現疲倦的孔子剛剛睡著。師襄子拿了一件外衣給孔子披上,孔子猛然驚醒,告訴了師襄子作曲人的心境,令師襄子驚歎不已。孔子學習音樂,不僅僅是學會,更重要的是,他想弄懂作曲人的意圖,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彈奏境界,而這種境界,絕對不是一天兩天能弄清的,為了這一天,孔子刻苦練習,反覆用心體會,憑著這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彈奏出了真正能打動人心的曲子,令人讚歎不已!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正是需要這種執著和堅持嗎?但事實上,有些人做一件事,總是隻要做了就行了,從來沒有想過把一件事做精、做細,完全不去思考與挖掘事物的深層含意。生活中,缺少的就是能把一件事做精、做巧、做細的人,不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能從中看出一個人將來的成功與否。如果一個人,對待任何事都能一絲不苟地完成,認真地對待每一件小事。這樣的人,何愁不會成功呢?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給了我一次靈魂的洗禮,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本書給予我的教誨:“把小事做到極致,把小事做成經典。”我們要從身邊做起,做好每一件事,成功一定會眷顧我們。

孔子的一生讀後感 篇2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在學習中,我只知道孔子的這兩句名言,但孔子是個怎樣的人?他的話為什麼能千古流傳?讀了《孔子的故事》這本書後,我對他有了更深的瞭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故事》一書從孔子的出生以及成長開始講起,主要講述他開創杏壇教育,招收弟子,廣推“周禮、六藝”之道,周遊列國14年,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暮年的孔子,因為抱負不能施展,開始編撰《春秋》,他的言論以及與弟子們的對話也被編寫成《論語》一書,千古傳誦。

孔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的很多舉止行為都值得我們學習。從他初習周禮,到下定決心學習聖賢,造福於民,孔子的虛心好學、求實上進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我。我感受最深的是“寒窗學易”。由於孔子很小就失去了父親,漸漸地,母親沒有能力教導他了,就把他交給了外公。“一個下著大雪的冬天,孔子在雪地裡一會兒原地小跑、一會兒扎馬凝神,一會兒又俯臥在地練雙臂腕……”,讀到這裡,我想:“孔子才十歲呀!一個十歲的孩子在這樣的天氣裡是怎麼做到這些的?”帶著疑問,我繼續往下讀。原來是孔子是在看《周易》的時候,有一些疑問,見外公在休息,由於天氣寒冷,於是就練武強身一下。

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勤學好問,熱愛學習,尊敬長輩的孔子。我想:“孔子真是勤奮啊!在這樣冷的天氣裡也不休息,仍然在學習,而且遇到不懂的就虛心請教外公,怕打擾外公,又擠時間來強身健體,他的動力到底是什麼?回首前文,其實孔子從那次”廟宇祭祀“之後就已經在心中紮下了學習禮道的決心啊!他宣傳禮道,就是希望所有的國君都能用仁義德心治理天下,一個孩子,小小年紀居然心懷天下,真讓人佩服!

這篇故事中孔子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我,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從小樹立人生的目標,遇到不懂的知識時,要虛心請教別人。另外,我們還要會利用時間,像孔子一樣,在有限的時間裡做更多的事。

孔子的一生很坎坷,但是他從未停止學習的腳步。正所謂學無止境,我們也要像他一樣,為了自己的夢想,虛心求學;為了美好的明天,勇往直前!

孔子的一生讀後感 篇3

寒假期間我讀了《畫說孔子》,從這本書裡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我知道了東方也有聖誕節,每年的9月28日為孔子的.誕辰日。到了這一天,世界各地都會舉行各種紀念活動,人們把這天叫做孔夫子聖誕或是孔子聖誕節。

我還知道了為什麼孔子聖誕節能延續了上千年?這是因為孔子是舉世公認的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之一。

孔子的一生,辦學傳道四十多年,先後教授弟子三千多人,精通六藝的有72人,他悉心冊編《詩》《書》,審定《禮》《樂》,修撰《春秋》,研讀《周易》,作《易傳》等,總結數十年的學術心得,傳承歷史文化堪稱不遺餘力。

孔子去世後,弟子們繼續傳播他的學說,形成了儒家學派,孔子被尊為創始人。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學成了佔正統地位的政治思想。至此,各個朝代的帝王都會給孔子封尊號。

1658年,康熙皇帝御筆萬世師表匾額高懸於孔廟的大成殿上。孔子的教育理念,學術思想對後世的影響可見一斑。孔子不愧為中國古代首屈一指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我們要向孔子學習他的思想和精神,遇到困難仍然要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最終實現夢想。

孔子的一生讀後感 篇4

小時候,每當聽到一些古代名人的名字時,就不禁捧腹大笑,孔子便是其中的一個,我十分疑惑,為什麼要給他取這樣一個名字呢?直到後來,我才含糊的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子是對古代先生的尊稱……

孔子的一生是悲涼的,因為他沒有完成建設一個富強國度的願望,儒學的創始人在那個沒落的時代裡,卻處處受到人們的排擠和迫害。但他卻沒有忘記要教育自己的弟子,讓他們循規蹈矩,無論他遇到了多麼大的挫折,這種誨人不倦的精神卻永遠也不會改變。他的一生又是偉大的,因為他開創了儒學的先河,編寫了《春秋》,這也是他留給後人的最大思想結晶。

孔子帶給了後人許多寶貴的思想,但我覺得他那種不論何時何地仍孜孜不倦地學習,仍誨人不倦地教導學生的精神卻是最為可貴的。上課時,鄭老師也總是不斷地教導我們要認真聽,要有自己的主張,考試時要仔細,做作業時要認真,做完要檢查,其他老師也是這樣。

我很慶幸,中華民族老師誨人不倦的精神被傳呈了下來。但僅靠這一點是不夠的,要想做人上人,就得像孔子那樣孜孜不倦地主動學習,你才能學到比別人更多的知識,才能在“溫故而知新”中得到更多的體會,我想,這兩點大概是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想讓中華民族具有的吧!

而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孜孜不倦地學習,不斷髮現書中的知識,不斷去知識的海洋裡探索,為了祖國的明天,奮力一搏!我們還要把這兩種寶貴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造福我們的後代!我們要時刻牢記“學習是沒有止境的”知識的積累沒有最多,只有更多,讓我們一起向知識的海洋進發!

孔子的一生讀後感 篇5

孔子出生在春秋戰國中晚期的魯國。孔子本來是一個平凡的人,他之所以能蜚聲海內外,完全得益於他對知識的渴求,對學問的不懈努力與追求。孔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她的母親帶年幼的孔子來到了魯國的國都曲阜,靠親友的接濟和給別人做零活度日。孔子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對中國有影響,對國際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孔子很早就出去幹活,賺錢養家。孔子一邊幹活一邊學習。他不但鑽研歷代經典,在歷史經驗借鑑得失,他還把歷史的名人作為學習的物件,學習他們的事蹟,吸取他們的經驗他們的教訓。他崇拜周公。子產。管仲等人,並把他們當做學習的榜樣,學習他們治國的道理和做人的方式。

孔子最初開始收徒講學,大概是在27歲。那時他的學生還不多而且都是些希望出人頭地的平民子弟和士族子弟。他們看到有些統治者都向他詢問不懂的東西,所以對他很尊重。接著就投到了他的門下學習。孔子教學打破了原來的等級制度,向所有喜歡學習的人傳授知識。孔子對自己的學生沒有其他的要求,凡是喜歡學習的成年人不論老幼。貧賤。國籍等條件,都可以投到他的門下學習,這就是有名的“有教無類”。

孔子還曾經做過一個不可思議的舉動,那就是周遊列國,在周遊列國的途中遇到了許多的困難,但孔子和他的弟子都沒有屈服。當然途中也有很多次當上了大官,但最終孔子還是繼續周遊列國。

學習無止境,人不是應該活到老學到老嗎?就像孔子一樣,學習才是自己的,名利都是浮雲。

孔子的一生讀後感 篇6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好學的故事流傳至今。

孔子30歲時,他已經有了三千多名的學生了。可是,他還是認為自己的學識不夠淵博。孔子曰:聖則吾不能,吾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如果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真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而且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安貧樂道,直道而行的人哪!

孔子的著作《春秋》、《論語》。其中《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孔子還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而儒學則是當今社會的濟世良藥,特別是儒學在抗拒西方個人主義,強調社會意識,勤勞,容忍,節儉等方面可以作為現代一種新途經受到肯定。

孔子的好學值得我們學習,他說過: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我們能和孔子一樣刻苦學習,也能成為一位值得他人尊重的學者。孔子的好學值得我們學習,他的品行更值得我們學習。他待人有禮,從不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學識,讓別人來崇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