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論中學生物有效教學的策略

論中學生物有效教學的策略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基本前提條件。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以高中生物教學為例,談談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結合實際,以“綱”扣“本”,編寫高質量的教學方案

教學大綱和課本是教師教學的依據。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和吃透教材,才能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目標和要求,並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課堂教學的目的和要求,要從知識教育、能力培養和情感態度教育三方面綜合考慮,不能偏於任何一方。 教學方案是教師對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意圖的體現,教學方案設計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設計。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教師一定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並符合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而照抄書本或摘錄知識要點,照搬他人現成教案或沿用自己舊教案的做法是不可取之的。高質量的生物課堂教學方案還必須包括對教學所需工具的準備、教法設計和學法指導等各個方面的內容。

二 、開展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到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活動。學生可以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提升能力,特別是創造能力的提升。同時學生還受到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從而發展自己的個性。

1.變“結論式”為“過程式”。對學生而言,知識的獲得固然重要,但經歷知識產生的.過程更為重要。對實驗性的學科學習不能停留在機械的記憶上,因為科學知識是由原始材料慢慢累積成的知識體系,這些原始材料又產生於無數的實驗觀察,這些實驗觀察又是依據問題而制訂的,而這些問題產生於我們對自然的觀察及質疑。對於生物中要闡明的自然現象和本質屬性,學生必然要透過觀察、收集、分析資料、處理實驗獲得的資料等過程獲得。所以,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始終牢記一點,即“不是我如何把知識講清楚,而是我如何引導學生自己把知識想清楚”。例如,在教學“經同種限制性內切酶處理質粒與目的基因後形成的相同的黏性末端,用DNA連線酶連線的過程” 時,筆者讓學生先用硬紙板製作了DNA分子結構的模型,上面重點標出了鹼基的種類,然後用剪刀模擬剪下的過程,剪出了一些黏性末端,再將形同黏性末端用訂書針訂起來,模擬貼上構建磷酸二酯鍵的過程。學生透過親自動手操作,對限制內切酶和DNA連線酶的作用過程就很容易理解了。

2.變“知識倉庫 ”為“能力的加工 ”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科學處理資訊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透過動手“做”科學,讓學生在觀察中產生問題,在解答問題中增長知識,能力就在這大量的、切合實際的分析中得到提升。例如,利用黃豆發芽來探究根的向地性生長這一實驗,讓學生在家中自己做實驗,由於不受限制,可反覆實踐,失敗了重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隨時可以遇到一些生活現象,但是由於平時沒有留心去觀察,導致無法預知結果,此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一些家庭小實驗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再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討論或者查詢資料等方法解釋這一生物現象。這樣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有效佈置作業

作業難易要適當。如果太容易,學生不經過思考就能完成,就失去學習的意義,也會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太難,學生透過一定 的努力仍不能達到目標,會有強烈挫敗感,逐漸失去學習的信心,不利於後續的學習。因此,教師設計的作業既要有利於學生的思維活動,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內容的量和難度要儘可能確定在學生可以嚐到學習甜頭的層次,這樣才有挑戰性,又有操作性,才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於提高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