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藝術

與藝術的讀書筆記

與藝術有關的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在讀書時,寫讀書筆記是訓練閱讀的好方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與藝術有關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與藝術有關的讀書筆記

《人類的藝術》是一部大磚頭,前前後後看了三個月,終於看完了,舒口氣。回顧下:

1、房龍真的是很博學,從雕刻和巖畫說到新印象派,音樂、歌劇、繪畫、舞蹈、詩歌、建築等全部涵蓋,時間跨越幾千年。本書內容偏重介紹西方藝術史,對東方藝術史涉及不深且充滿歧視。對影響西方藝術史發展的關鍵人物進行了詳細介紹,但有的章節寫得有些冗長且夾雜了很多宣揚宗教的內容。有一點不能忽視,西方藝術史同時也是宗教發展史;

2、為藝術而藝術的藝術,是沒有前途的。適應某種需要而產生的藝術,為達到一定目的而創造的藝術,是永久有生命力的。肖邦的鋼琴曲裡充滿了為祖國波蘭獨立奔走的民族情緒並因此不斷被傳頌。當然,很不幸的,最後肖邦被吃嫩草的杜德望夫人變成了藥渣,他們倆的事情被這位夫人記錄在《馬略卡的冬天》裡;

3、從事藝術工作是沒有捷徑的。靈感不是成功之母,成功之母是堅韌不拔的毅力。業精於勤,完善於實踐。讓我想起關於帕格尼尼用一根弦拉曲子的故事,其實這都是刻意練習的結果。當然,帕格尼尼同學起初練這個是為了泡妞;

4、所有的藝術,本質上都是個人體驗的成果。一個人不論用什麼辦法,只要他能根據自己的感受來反映自然界,他就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印象派就是一幫把人物或器具從背景中凸顯出來,彷彿物體完全是在光線中,用破碎的一小塊一小塊顏色塊來表現閃光效果的瘋子;

5、自然界與人類接觸是透過萬物來實現的,人類則以對萬物做出反應來表白自己。這種反映(表白)就是所謂藝術。各種藝術的職責都為終極的最高藝術,生活的藝術,做出貢獻。在藝術上,你不必達到專業藝術家的水平。在閒暇時做一下藝術實踐,攝影、烹飪、繪畫、舞蹈,你會發現其樂無窮;

6、一切藝術,不僅反映藝術家的經濟環境,而且反映他們的地理位置。每個民族都必須使用手邊現成的材料。愛斯基摩人擅長雕刻,但他們大部分時間只能玩兒冰雕。埃及人能做土坯也能建宮殿神廟,那是因為有條尼羅河可以幫他們運石料。荷蘭多陰雨天,人們只能待在家裡畫畫和擺弄音樂,因而荷蘭很少出一流雕刻家。希臘陽光充足又有很多材質很好的大理石,所以希臘人擅長雕刻,而繪畫不太好;

7、一個國家的藝術,是這個國家靈魂看得見和摸得著的表現形式。古埃及人生性溫良,熱愛和平。埃及的仕女畫具有一種文雅氣質,跟時裝圖片一樣。古巴比倫人和古亞述人則好勇鬥狠,視殘忍為常事。他們的許多精細浮雕表現種種磨難景象,血腥場景讓人毛骨悚然;

8、藝術不是懸在半空與日常事物毫不相干的東西。經濟搭好舞臺,藝術家才好出場,就像大唐盛世中的長安,二戰後的紐約;

9、文藝復興是商業(貨幣和信貸)戰勝中世紀初期盛行的以物易物貿易形式的必然結果。沒有中產階級的財富增長以及政治和社會地位的提高,就沒有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從義大利開始,部分由於義大利是首先富起來的國家,部分由於義大利是君士坦丁堡逃出來學者的第一個庇護所;

10、雜集。騎士風度強調的是騎士的責任,而不是他的特權。德國的遊吟歌手和法國的行吟詩人,歌劇的先輩。哥特式的建築形式是尋求更多的光線和更大的空間的必然結果。西方印刷術最早的用途純粹為了娛樂,印撲克牌。中國在它4000多年的歷史中,沒有受過宗教戰爭之苦。爪哇的婆羅浮屠跟吳哥窟一樣的神奇。人生的玄妙在於,人生的一切絕對不可未卜先知,人世間的許多事,完全缺乏邏輯性。韓德爾抓住聽眾的心理,所以韓德爾死時富有,巴赫死時貧窮。所有的音樂最初都是即興之作。

《愛的藝術》讀書筆記

認為這本書和談戀愛有關的同學,自覺出門右轉。

當我滿心歡喜的開始系統學習的時候,發現這本書和談戀愛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但是一點一滴的閱讀,卻讓我重新開始審視“愛”這個話題。

愛一個人並不僅僅是一種感情——這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一個承諾。如果愛僅僅是一種感情,永遠相愛就只能是一句空話。一種感情能夠憑空產生,也能逐漸消失。我們從來沒有學習過如何去愛一個人,因為學習如何去愛是如此的荒謬。從出生到死亡,我們被父母所愛,我們愛自己的愛人,我們被子女所愛,我們的人生如果有一顆缺乏愛,那就等同於死亡。但是,什麼是愛?愛從哪裡來?我們為什麼要愛?

弗洛姆提出一種新的想法:愛是一種行為,而不是一種感受。愛是一門藝術,既需要掌握理論,又需要學會實踐,還需要賦予它我們最大的關心,才能讓愛最終開花結果。愛一個人,不是因為他(她)是你的唯一,而是因為在恰當的時刻他(她)出現在那裡,而你剛好需要愛一個人。

這個理論的提出沒有任何嚴格的證明,而且對解釋能夠持續吸引異性的人群毫不適用,因為顯然他們沒有仔細研究過愛的定義。但是,對於持續處於孤獨中的人,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也許你感受過,也許你聽說過那一時刻,那種偶遇“靈魂伴侶”的時刻:

兩個素昧平生的人,有一天突然發現他們之間的隔膜消失了,彼此非常接近,感到有結合為一體的強烈要求,那是人生中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兩個人彼此越熟悉,他們的結合就越喪失其神奇的魅力,直至最後相互間的反感,失望和厭惡把殘存的'激動興奮一掃而光。然而,最初他們不可能遇見這一切,他們互相迷戀來證明愛情的濃烈,但事實上,這恰好表明他們之前是何等的空虛寂寞。

每天刷朋友圈都會有人在不停的約人,每次都是零回覆(包括我)。很多時候都覺得是沒有遇到一個對的人,沒有剛好在街頭遇見一個打著油紙傘的姑娘。如果給愛重新下一個定義的話,也許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學會如何去愛,因此,我們總是落寞的一個人。在這一點上,弗洛姆說對了一些東西。

如果說到如何去學習愛,真的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就像問一條魚,什麼是水一樣。

如果愛真的是一門藝術,那就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和實踐,然而實踐是離不開具體的物件的。因此,如果弗洛姆可以假設愛是一種能力的話,那我的假設就是愛是一種針對特殊個體的一種能力。我們不僅僅需要內在的強大,才能夠有對於一個外在的人進行愛的表達,我們也確確實實需要一點運氣,去遇到一個可以讓我們愛的人。很遺憾,我還沒找到,所以對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到此截止......

關於愛的問題,弗洛姆還給了我們其他積極的啟示:比如愛的本質是給予而非索取。在沉浸在一段感情中是,只有當我們奉獻出自己的時候,我們才會最為感動,我們才會感到愛的存在。如果一味地索取,就像嬰兒之於母親,只有母親對於嬰兒的愛,而嬰兒對於母親有的只是物質上的索取,並不是愛的表示。如果嬰兒具有思維之後對於母親的回饋,另當別論。

弗洛姆的理論基本都是處於自己的解釋和觀察,在攻擊弗洛伊德的過程中,採用了和弗洛伊德一樣的不嚴謹論證方法。雖然關於人類行為的觀察值得稱道,但是關於兩性,同性問題,受限於時代,他的思維在現在看來也幾乎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