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心理學經典書籍讀後感

心理學經典書籍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學經典書籍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理學經典書籍讀後感1

在近三十年心理學的學科建設中,學校心理學是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在發達國家裡,作為心理學的一門應用學科,學校心理學十分熱門,是最有生機、極為活躍的一個新興領域。

《學校心理學》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普通心理學專業和應用心理學專業必修課程,也是從事學校心理輔導和諮詢的教育人員學習本專業的必考課程。

《學校心理學》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學校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的國內外發展沿革、動態和最新展望;學校心理輔導教師的職業性質和專業化途徑;學校心理輔導與諮詢的理論和技術;家庭教育和心理諮詢的理論和技術;教師的心理健康和職業成長等。

讀了《學校心理學》這本書,使我對學校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心理輔導與諮詢的技術有一個基礎的瞭解,透過對課程上述主要內容的學習,能做到理論聯絡實際,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具體的學校教育工作中去,為進一步學習心理學專業課程打好基礎。

學以致用是現代科學孜孜以求的基本目標。

目前人類處於世紀的轉折點,置身在這光怪陸離、瞬息萬變而又注重實效的資訊化社會,學以致用這一論題更是受到全社會的矚目。心理學近百年曆史的經驗教訓,大家意識到:中國心理學發展的生長點在於應用,而應用心理學繁榮的立足點則使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面向大眾。

近年來,有關中小學教師辱罵、體罰學生的報道,有關教師教學質量差的報道,屢見於報端。當社會各界紛紛譴責這些有損教師形象的行為時,那些從事教育研究的專家們,更傾向把這些問題歸之於“專業素質不夠”。因為大部分教師並不是故意與自己的學生為敵,他們缺乏的,往往是正確有效的方法以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21世紀的教師應該具有怎樣的專業素質?現代教育理念認為,一個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者。但在實際工作中,社會倡導的觀念和教師自身內在的觀念,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教師專業能力的不足或不適應,是當前教師的普遍困惑。

心理學經典書籍讀後感2

《心理學》第二章講的是“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物件的指向和集中”,看完之後覺得人的心理活動怪有意思的,也挺奇怪的,那些心理學家對人們的心理活動如此瞭如指掌也怪可怕的。

透過對第二章的閱讀讓我瞭解到原來注意的種類共有三種,它們分別是: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後注意。三者緊密聯絡、協同活動,無意注意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有意注意,而有意注意可以發展為有意後注意。另外,注意還有其固有的功能,那就是選擇功能、跟蹤和保持功能以及調節和控制功能。對於不同的個體來說,其注意的廣度、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分配以及注意的轉移又各不相同,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在課堂上每個學生的表現會各不相同吧,比如說,在上課或進行學習活動時,有些學生的思想特別愛開小差,愛做小動作。現在我終於明白,不是這些學生主觀上不願意認真聽課或是積極進行學習活動,而是他們的注意力特別容易被一些奇異的'、刺激的事物所影響,他們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長時間,這是他們的天性使然,與他們的年齡特點有很大的關係。所以說,如果我們強制性地要求他們認真起來,那效果肯定不會很好,即使看著他坐得端端正正或是貌似很認真、很努力地進行著學習活動,說不定這時候他正處在“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狀態呢!但是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不去有意思地培養他們的注意力問題,那麼對他們的學習乃至今後的發展將是一個極大的不良影響。

在我沒有認真閱讀過“注意”這一章以前,遇到上述情況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或許我會選擇強制行地要求他們立刻將注意力轉移過來,但是現在我不這麼想了,因為我明白了學生的注意力培養是要講究方法和時機的。在個體發展中,中小學生的無意注意的發生要先於有意注意,而小學生的無意注意已相當成熟,一切能引起成人無意注意的物件也同樣能夠引起小學生的注意;然而小學生的有意注意卻缺乏自覺性,表現為自己不會主動確立目的,需要老師和其他成人給定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的利用三種不同類別的注意,正確地引導學生逐漸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目標上。

1、根據無意注意的規律,在教學中教師要力求做到:教學內容新穎、豐富;教學方法多樣、並富於變化;還要善於組織學生的注意力,妥善處理好突發事件,另外,還要安排好教學環境,最大程度地防止學生分心。

2、根據有意注意的規律,在教學中教師要力求做到:幫組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對學生學習的要求既要嚴格又不能太過火,即要適當;要積極地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充分利用學生的間接興趣。

3、根據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交替的規律,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根據這兩種注意的相互交替,使學生的注意力長時間地保持集中。

在一堂課的剛開始階段,學生的注意還停留在上一節課或是課間活動上,這時就需要教師透過組織教學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過來,產生有意注意,接著,讓學生對本節課新的學習內容發生興趣,產生無意注意,再然後,根據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進行教學,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的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最後透過教學方法、形式的改變來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從而使學生能夠保持較長時間穩定的注意,也減少了學生學習時的疲勞,進而增強了學習效果。

對於以上的教學規律、教學方法以及對學生注意的正確應用,說起來沒有什麼難的,但是真正能夠在教學中應用自如又豈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所以啊,教學經驗對一名教師而言是何等的重要啊!對於我一個踏入教師行業不就的人而言又是何其的困難啊!但是為了能夠成長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我會不斷努力、不斷充實自己。

心理學經典書籍讀後感3

暑假期間翻閱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對於心理學,特別是教師和兒童的心理特徵得到一定的瞭解。學校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情景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簡言之就是研究學生如何學習,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學習,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屬於應用心理學的範疇。本書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學校教育心理學的物件、範圍和意義,現代心理學的教育觀,教育目標和教師發展的心理學分析,認知和社會發展與教育,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原理,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學習的遷移、保持、遺忘,不同型別的學習,影響學習的心理因素,學生的個別差異與教育,教學設計與課堂管理中的心理學原理,學習結果的測量與評定。在大致瀏覽這些內容後,我覺得受益頗多,暫且寫下其中幾點感受。

首先一點,我從感性上認識到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很博大精深的學問,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樣簡單。比如說處理學生個性和共性之間的關係,怎樣從個性中提煉出共性,又怎樣在對共性的總結中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還有怎樣實現學生學習的最最佳化,怎樣教學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不讓其對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厭煩;還有怎樣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點對其施以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如此等等。在書中介紹到了很多不同時代的著名學者的觀點,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讀了這些,我才逐漸認識到教育心理學是一個備受重視,被廣泛研究的學科。

第二,不光是理論,書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樣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這對於教學的實踐活動有很直接和現實的意義。書中舉到了很多這樣的例子,讓我發現原來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見慣的事其實就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成果。比如應該怎樣讓小學生克服坐不住的問題,還有怎樣不動聲色的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又不至於引起學生反感。其實對於這些問題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讀了教育心理學後,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漸漸明白起來,真的感慨頗多。

第三,教育心理學提供的不只是一個研究結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種研究方法,指導你怎樣利用這些看起來書面化的大理論,把他們真正變為指導你教學的利劍。其實每個學生都是特別的,都有值得你特別去關注的地方,而每個學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讓你總結規律,更好的認識教學。教育心理學所提供的這些科學的研究法我認為不管今後是否從事教育事業都是讓人從中受益良多的。原來一直不明白所謂量表是什麼東西,現在才開始懂得原來心理學是這樣一門精密的科學,要求很強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從資料中瞭解人內心的世界。

第四,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為主線,以學習心理為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群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衛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

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如果,將來我能夠有幸從事教育事業,一定好好應用瞭解到的心理學知識,做一個合格的人類靈魂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