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端午節

寫端午節的日記

寫端午節的日記

寫端午節的日記1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為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粽子。雖然商店裡的粽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裡包的粽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粽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準備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裡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裡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粽“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悅、充滿熱鬧的節日。

寫端午節的日記2

過端午節必然是少不了吃粽子和賽龍舟了。上午,我們全家坐在一起包粽子,午飯我們就吃粽子。

吃過粽子,才十二點,我們全家就出發去看賽龍舟了。我們本想早點去佔個好位子,沒想到已經來滿了人,把這條几里長的湖圍了個水洩不通。這時,比賽還沒開始,我們全家在茫茫人海中擠了半個多小時也沒擠進去。人來得越來越多了,想要擠進去也越來越難了。有些人擠不進去,索性跑到人家房頂上去看。我們隨後也跑到房頂上去。

一點多,比賽就要開始了,賽場邊上擠滿了無數的男女老少。鱗次櫛比的房屋頂上也擠滿了人。就連不遠的小山坡上也擠滿了人。在這人的海洋中,我看到了人們那不肯退讓,即使再小的縫隙我也要擠進去的心;那不肯屈服,不肯退讓的精神。看著這人的海洋,我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多壯觀的場面啊。’’

比賽開始了。先是男子預賽。雙方隊員準備好,裁判員一聲令下,雙方立刻劃起來。比賽進行地非常激烈,湖中的水被船槳拍得滿天飛,還有啦啦隊在湖邊助興,鼓號隊打起鼓吹起號。人們在岸邊吶喊。在這震耳欲聾的人聲中,我隱約聽見人們在喊;‘‘龍馬隊,加油。’’這時,龍舟已快到岸了,雙方隊員還是各不相讓。忽然間,‘‘龍馬隊’’一個箭步衝了上去,超過了另一艘龍舟。‘‘龍馬隊’’果然不負大家重託,在預賽中得了個冠軍。

接著進行的是女子預賽。正當比賽進行地非常激烈時,天空中下起了傾盆大雨。這大雨似乎是老天賜給隊員們的考驗。但隊員們還是毫不示弱,反而速度更加快了。

雨越來越大,人們紛紛打起雨傘,五顏六色的傘彙集成了海洋,紅的,黑的,綠的,花的``````給節日?添了許多喜慶。

雨絲毫沒有要減弱的意思,反而越下越大了,比賽也進行得越加激烈,這大雨沒有給人們帶來任何阻擋,沒有一個人看見大雨返身回家的。

總決賽比完後,雨卻停了,太陽出來了,天空綻開了燦爛的笑容,遠處出現了一座七色的彩虹。多美啊。

四川的孩子們,你們是不是也像我一樣正在看賽龍舟呢。

寫端午節的日記3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仡佬等民族地區。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瓜、黃魚、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這天無論北方南方,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顔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關於端午節還有許多兒歌,這些兒歌活潑、生動,令人們十分喜愛。這些兒歌也給端午節增添了許多歡樂的情趣。

端午節能看龍舟,能吃好吃的粽子,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寫端午節的日記4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著小船把竹筒裡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寫端午節的日記5

直到看見媽媽從外面捧回來一捆粽葉時才猛然想起—今天是端午節。我幫媽媽把買回來的艾葉和菖蒲插在門上後便回到客廳和媽媽一心一意地包起粽子來。

因為我是第一次包粽子,所以得讓媽媽手把手的教我。粽葉要向前折、向左折……折了一會就折出以個“小酒窩”,然後再剩上糯米、中間放一點餡,再用糯米裹住餡,在媽媽的指導下,不一會便大功告成了。我端詳了一陣子,不由得想起了“大胖娃娃”。

我的手“癢”起來,照著媽媽那一招一式、有模有樣地包起來,可是不一會兒,我把餡裹住的時候沒注意就把線繞上去了。正當我得意洋洋炫耀自己成果時,手裡的粽子卻朝著我笑得“合不攏嘴”呢!

我包了一次又一次,也失敗了一次又一次。折騰了好久,總算包了五個粽子。和媽媽的“胖小子”比起來,我的粽子更象是葦杆兒。

今天,我學會了怎麼包粽子。過了一個快樂、充實而有意義的端午節。

寫端午節的日記6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說到端午節最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偉大的詩人屈原。

不知道你們是否和我有一樣的感覺,現在過節日都沒有以前的趣味了,由於科技的發達,人類被電子世界包圍,一過節就是微信紅包或者QQ紅包,人們完全被這些所迷惑,孩子們圍在一起打遊戲,一點過節的氣氛都沒有。

懷念以前的端午節,在這一天來臨之前,我們村莊的人都會做好充足的準備。奶奶會叫我去後山摘粽葉,然後將它們洗乾淨。這時,我就會召集我的朋友們一起去,然後對他們說:“摘完回來請大家吃粽子哦!”朋友們都異口同聲的說:“好,走起!”雖然這一路我們都在尋覓和採摘粽葉,但這一小段路程卻帶給我們無比的歡樂。回來後我將其洗乾淨,奶奶一再囑咐我多洗幾遍,我只好服從。

終於洗好了,我跑去樓上看電視了,接下來話就留給奶奶她們了。奶奶將昨晚洗乾淨的米拿出來,又清洗了幾遍。舅媽在一旁準備餡,有紅棗、紅豆、臘肉等,我時不時偷吃幾顆紅棗,舅媽對我笑了笑。

包粽子的時刻到了,村莊裡的老人們圍在一起有說有笑,手裡忙活著,一旁的小孩子追追趕趕,我在一旁學著怎麼包粽子,一切是那麼的和諧,可惜現在這種溫馨的畫面不多了。

我拿起三張粽葉,學著怎麼圍成一個錐形,試了好幾次還是不會,此時,一位大神伸出手,不出一下就弄好了。原來還要用剪刀剪去多餘的.一部分。然後把攪和在一起的米和餡放在裡面。奶奶告訴我不能放太多,也不能放太少,一定要適中。於是,我包了好幾次,終於得到了奶奶的認可,原來包好一個粽子是這麼複雜啊!哎,我只會吃,不會知道其中的五味雜陳,辛勤汗水。

包好了之後,放在大鍋上煮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出爐了,奶奶坐在那裡燒火,汗說一點一滴的落下,成果在一點一滴的積累。功夫不負有心人,粽子出爐了,問著這香味口水都止不住要流下來,我剛拿起一個粽子卻被奶奶阻止,奶奶說要先給長輩吃,讓我等下再吃,當時心中的慾望就像玻璃一樣被打碎了,奶奶端著粽子給村裡的每個人一個,唯獨忘了給自己,奶奶聽著別人對他做的粽子的讚美,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奶奶給了我一個,我狼吞虎嚥一下子就吃完了。奶奶站在一旁讓我慢點吃,還有,我說:“這實在是太好吃了!”奶奶最後一個人坐在那裡,細細品嚐這一道辛勤的美味。

這應該是我們值得回味的端午,是我們值得追求的端午,而不是用所謂紅包和其他去代替這端午的樂趣,我們應該把這傳統的節日中的樂趣一直傳承下去。

寫端午節的日記7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是要全家一起包粽子吃粽子的。因為以前古代是要考狀元的,所以要全家一起吃粽子包粽子,代表了“全家中”。

我們家鄉是這樣包粽了的:先把兩片葉子疊在一起,然後在上面放一層拌好的糯米,再放一層綠豆仁,接著放一層醃過的肥豬肉,最後再各放一層綠豆仁和糯米,把葉子捲起來,綁上繩子。一個大大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們家鄉還會划龍舟。一陣鼓聲傳來,“龍舟來了!”我興奮地對媽媽說。人們也歡呼起來,“加油,加油。”這樣的場面可真熱鬧啊!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有機會你也來看看吧,我們歡迎你哦!

寫端午節的日記8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 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 “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 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

寫端午節的日記9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舞鋼石漫灘水庫看賽龍舟。

來到了水庫邊,只見看賽龍舟的人,人山人海,數也數不清。為了看的更清,我和媽媽,還有舞鋼的哥哥來到了水庫碼頭。這時,參賽隊員正在往龍舟上走。龍舟很窄,最前面是一個龍頭形狀,後面是龍尾的形狀。這大概就是人們叫它龍舟的原因吧。只見每個龍舟的船頭站著一個敲鼓的人,隊員們都坐在船的兩邊。每個龍舟大約能坐17人左右。

過了一會,只聽裁判員一聲令下,比賽正式開始了。鼓聲和吶喊聲響成一片,船員們奮力的划起槳,龍舟爭先恐後地的向終點衝去。最後,3號龍舟率先衝過了終點線,奪得了勝利,所有人都讚歎不已,紛紛用掌聲向他們祝賀。

我看了賽龍舟後,體會到了:無論幹什麼事情,只有全力以赴、奮勇爭先,才能取得好成績。

寫端午節的日記10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往常一樣,早早地起來去上奧數課。走過菜場時,我發現那裡特別熱鬧。賣粽子的地方,有四五個人在那裡包粽子;買鴨子的地方也排起了長隊。我心裡納悶,今天到底是什麼節日呀!

媽媽告訴我,今天是端午節,下午要到奶奶家去。我高興極了。下午,媽媽帶我到了奶奶家。還沒進門,我就看見奶奶家門前插著艾草。艾草又長又綠,還能驅蚊去毒,對人可有幫助啦!媽媽說“端午節一般人家都會插這個,驅蚊避邪。”

我一進奶奶家,奶奶就拿來一個鴨蛋,而且還用紅、黃、綠、粉四種顏色的絲線包著。奶奶把它掛在我的脖子上,說:

“這是送給你的小禮物。”我拿著鴨蛋,忽然想起語文書中有端午節的作文,但上面說的不是這四種顏色的絲線,而是紅、黃、藍、黑、白五種顏色的絲線。於是,我把它告訴了奶奶,奶奶說:“你懂得真多,奶奶一定改正。”

吃晚飯了,今天的晚飯特別豐富,有“五黃”,它們是黃魚、黃瓜、黃豆子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鹹黃鴨蛋五種帶有“黃”字的食品。還有“五紅”,紅蝦、紅莧菜、紅豆粽子、考鴨、紅心鴨蛋,奶奶說這是現代的端午流行的。我這才恍然大悟,難怪買鴨子要排隊。晚飯我吃了很多,“五黃”、“五紅”嚐了個遍。

過節真是好,既有禮物,又有好吃的,自己還能學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