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科普知識

大學生如何把握人際交往的溝通技巧

大學生如何把握人際交往的溝通技巧

大學生把握人際交往的溝通的技巧:良好的第一印象

1、穿戴整潔,儀態端莊

穿戴要適時合流,儀容舉止不能過於隨便。一位畢業於北京一所全國著名的重點大學的小夥子,相貌堂堂,成績突出,就是不注意儀表。到山東省高階法院聯絡工作時,鬍子邋遢,頭髮凌亂,襯衣領子油跡斑斑。他走出辦公室時,幾位工作人員議論:這個人不像大學生,他進了法院系統會影響機關的整體形象,自然法院不會接收那位小夥子。假如那天他頭髮利落、面容清潔,或許就是另一種結局。猶如歷史不能假設一樣,做過的事情也不能重頭再來。但是,講究儀表並不等於過分修飾。一位女大學生,相貌出眾,不用化妝就可以表現她的美,可她偏偏天天濃妝豔抹,總給人一種奇怪的感覺。畢業前聯絡工作時,她考濟南市委辦公廳。她的平時表現和求學期間發表的幾篇論文使她輕鬆地闖過初試,筆試成績位列三甲順利過關。面試時,她為了增加吸引力,盛裝前往,自我感覺很良好。但五位主考官,三位投了反對票,認為她太注重打扮,不適合在辦公廳這種機關單位工作。如果她淡掃蛾眉,在穿著打扮上,就像蘇軾所說的“淡妝濃抹總相宜”。以脫俗的儀表、文雅的舉止去參加面試,或許就會被錄取。

2、愛心助人

佛教講:捨得,捨得,先舍後得。這與人際交往中的“給與取”是相通的。

這是在英國發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宣佈**他漂亮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10萬英鎊了。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沙發裡,滿目憂鬱。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了,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一個衣著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跟前,彎下腰,誠懇地說:“先生,我也好想買這棟住宅,可我,只有1萬英鎊。”“但是,它底價就是8萬英鎊啊。”老人淡淡地說,“現在它已升到10萬英鎊了。”青年並不沮喪,真誠地說:“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裡,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天天都快快樂樂的——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料您!”老人頷首微笑,他站起來,揮手示意人們安靜下來。“朋友們,這棟住宅的新主人已經產生了,”老人拍著青年的肩膀,“就是這個小夥子!”完成夢想,不一定非得要冷酷的廝殺和欺詐,有時只要你擁有一顆愛人之心。

法國文學家雨果說:“最高的聖德便是為旁人著想。”做事情之前先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一想:這一行為對他人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和後果。有這樣一個故事,經過重重篩選後,5個應聘者終於從數百名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為進入最後一輪面試的佼佼者。按照公司的規定,他們要在面試那天上午9點到達面試現場。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前半個多小時就趕到現場。忽然,一個男青年急急忙忙地趕來了。他們納悶地看著他,因為在前幾輪面試中不曾見過這個人。他似乎感到有些尷尬,然後就主動迎上前開口自我介紹說,他也是前來參加面試的,只是由於太匆忙,忘記帶鋼筆了。他問他們幾個是否有筆,想借來填寫個人簡歷表。他們面面相覷,都想,本來競爭就夠激烈的了,半路還要殺出一個“程咬金”,豈不是會使競爭更加激烈嗎?要是不借筆給他,那不就減少了一個競爭對手,從而加大了成功的可能?大家像有心靈感應似地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終於沒有人出聲,儘管每個人身上都帶著多餘的鋼筆。終於,一直沉默寡言的“眼鏡”走了過來,遞過一支鋼筆給他,並禮貌地說:“我的鋼筆不太好用,但還可以寫字。”他接過筆,感激地握了握“眼鏡”的手。其餘的人則用白眼瞟了瞟“眼鏡”,不同的眼神傳遞著相同的意思——埋怨、責怪、甚至憤怒。因為他又增加了一個競爭對手。一轉眼,規定的面試時間已經過去20分鐘了,卻不見任何動靜。終於有人按捺不住了,就找到有關負責人詢問情況。誰料裡面走出來的卻是那個似曾相識的面孔:“結果已經出來了,這位先生被聘用了。作為一家追求上進的公司,我們不願意失去任何一個人才。但是很遺憾,你們的私心使自己失去了機會!”

自私自利者的行動陷在“以我為中心,以利益為半徑”的圓圈之中,心態永遠是在想如何去“點燃別人的房子”,以便能“煮熟自己的一個雞蛋”。他人有難,躲得遠遠的,一副愛莫能助的樣子,對他人的不幸,表現出一種“罕見的冷漠和麻木”。所以,自私自利者沒有真正的精神生活,是一名精神貧困兒。

3、交往有度

人際交往的全部奧秘在於把握分寸感,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和不同的情況靈活掌握。也許你在某些方面有超人的才華,但在初次相識的人面前也不要鋒芒畢露。沒有人願意接受一個目空一切的人。一位外語專業的大學生,掌握的詞彙量大,語法基礎牢固,而且口語水平也很高。他引以為自豪,平常說話時也時常不分場合地冒出幾句英語來。他與部門經理談話,不時冒出幾句英語,使那位不懂外語的經理很是尷尬,談話進行得很不愉快。其實不應責怪別人,只因為他把自己的.才華表現得不是地方。

一位女大學生,聯絡了一家報社實習。但是主編與她交談了一次就不樂意接收她了。原因是她在交談中表現出社交面太寬、太廣了,一會兒說認識市長的秘書,一會兒又講曾經和哪位名人吃過飯、合過影。主編認為他不敢保證這樣的女孩到單位實習時會不會搬弄是非,鬧出什麼亂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請她另謀高就吧。挺有希望成功的事就因為這位女孩表現過分而告吹了。掌握好表現的“度”,是交往的一個原則,超過了這個“度”,就有可能聰明反被聰明誤,反誤了“卿卿”前程。

大學生把握人際交往的溝通的技巧:善於傾聽

人際關係的溝通手段,不外乎聽、說、讀、寫幾種。聽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種,卻往往容易被人忽視。如何去聽,怎樣才能聽懂對方的話,尤其是怎樣從對方的立場去聆聽,這就是“聽的藝術”。你如果具有設身處地的傾聽技巧,就會以誠於中、形於外的品格,贏得對方的信賴。

傾聽有層次之分,最低層次是“聽而不聞”,如耳旁風;其次是“虛與委蛇”:啊,啊……是的,是的……好,好……雖有反應其實是心不在焉;再次是“選擇性地傾聽”,只聽符合自己口味的,其餘的便拒之於耳門之外;最後是“專注地聽”,或許對方的每句話都印在了大腦裡,然而是否聽出了對方的真意,則是未知數;層次最高的聆聽,應當是“設身處地的傾聽”。

1、音量適度

在人際交往中,一般的規律是:大聲意味著不滿,輕聲意味著平和。理智的人應當做到心平氣和。中國人以嗓門大著稱。在歐洲的一個餐館,一位顧客聽到隔壁有兩位中國人正在大吵大鬧,好象要打起來,立即報警。警察趕來後,卻發現這兩位中國人正在親密地聊天呢。

2、話語數量適度

在《大話西遊》裡,唐僧有一句著名的臺詞:“悟空,你想要啊?你要是想要的話你就說話嘛!你不說話我怎麼知道你想要呢,雖然你很有誠意地看著我,可是你還是要跟我說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嗎?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難道你真的想要嗎?”相信看過此片的人都會為唐僧的喋喋不休,說話囉嗦而會心一笑。但是,細細想來,唐僧的話卻不無道理。在班級裡,那些常常發言的學生會得到老師的青睞,儘管他們的觀點有可能偏激。當然,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度的,話語過多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3、看著講話的人

試想,假如你與一個同學說話 ,而他愛搭不理,或是心不在焉,手裡忙著其它事情,如翻報紙、看錶、修指甲、打哈欠等,你肯定會認為他沒把你放在眼裡,這樣的人你會喜歡他嗎?結論不言而喻。合格的聽眾在貢獻耳朵的同時,還要專注於對方說話,不要心不在焉、面無表情,不要輕易打斷別人的話,要注意不時地做出一些語言和表情上的反應,表示你對他的話感興趣。

一位學生會幹部去找輔導員彙報自己的“工作計劃”,輔導員一直沒說什麼,但是這位同學不得不承認,輔導員一直是在用“聽”同他“交談”,他不時輕輕點頭,示意講下去,或讓他重複某些內容。在整個交談中,輔導員的目光時時與學生接觸,那視線的短暫交織似乎在說:你沒想到的每個細節我都留意到了,我體察到你的深意。在輔導員無言的尊重、肯定和讚賞的鼓勵下,這位同學很順暢的和盤托出了他的計劃方案,而且臨時又提出了許多新的、有創意的構想。

如果把交談比作是“二重奏”的話,這位善聽的老師是用“心音”在為這位同學伴奏。他沒說什麼話,但他“聽”表達的含義比“說”更豐富、更文明、更高雅、更具魅力!

4、對他人所說的話,要表示濃厚的興趣

誰都有自己最感興趣的事,而且,也希望別人同他一樣感興趣。一天,某汽車銷售商迎來了一位衣著考究、神采飛揚的客人。銷售商熱忱接待,並詳細地介紹形形色色的品牌和款式以及車子的效能、優點。客人很滿意,並微笑著與他一起走向辦公室,準備辦理買車手續。不料,從展廳到辦公室,僅短短几分鐘,客人的臉色卻越來越難看,最後竟拂袖而去。百思不得其解的銷售商,後來終於知道了其中原委。那位客人的兒子考上了名牌大學,全家非常高興,決定送一部車給他。問題出在客人談話中數次提到:兒子!兒子!兒子!!而銷售商卻一味只強調:車子!車子!車子!!一樁生意的失敗,緣於忽視了他人的快樂。

5、適度請教問題

這樣做,才能使講話的人意識到,你一直在認真地聽他講話。對此,魯迅先生曾有過一番高論,他說,陪同一些所謂“名流學者”談話是極累的事情。什麼都不懂會被人看輕,什麼都懂又會討人嫌,最妙的法子便是裝成似懂非懂,不時地提個問題去請教一番。此話雖有些偏激,試想一下卻也有一定道理。

6、不要打斷別人的談話,要聽他講完

講話者最討厭的就是別人打斷他的講話。因為這樣,在打斷他思路的同時,又讓他體會到別人不尊重他。事實上,我們常常聽到講話者這樣的不平:“你讓我把話說完,好不好?”一天,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採訪一名小朋友,問他道:“你長大了以後想幹什麼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當飛機駕駛員!” 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滅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先跳出去。”當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小傢伙。沒想到,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個孩子的真摯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我還要回來!”你在聽別人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的意思了嗎?如果不懂,就請你聽別人把話說完吧。聽話不要聽一半,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

7、守住講話人的話題

不管你多麼渴望立即開始新的話題,但當對方沒有結束話題的意思,一定不要設法轉移話題。強行轉移話題,必然會使講話者有一種失落感,而這種失落感的難受程度,有時會甚於丟失了一筆財富。

8、巧妙引用講話者的話,表達自己的觀點

對方講完話後,你可配合對方的證據,提出你自己的意見。比如對方說完話時,你可以重複他說話的某個部分,或某個觀點,這不僅證明你在注意他所講的話,而且可以以下列的答話陳述你的意見。如:“正如你指出的意見一樣,我認為”或者 “我完全贊成你的看法”等等。這不僅說明你的確已經認真聽了他的話,使他感到欣慰,而且還推出了你的觀點,又不會遭到反對,真可謂“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9、要聽出言外之意

一個聰明的傾聽者,不能僅僅滿足了表層的聽知理解,而要從說話者的言語中聽出話中之話,從其語情語勢,身體的動作中演繹出隱含的資訊,把握說話者的真實意圖。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交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