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新聞性電視專題節目進行策劃應注意的問題

新聞性電視專題節目進行策劃應注意的問題

1、堅持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儘量策動時效優勢。

此類節目不管採取何種節目表現形式,純報道式的,述評、評論式的,或者綜合式的,都必須堅持以新近變動的客觀事實為基礎。這是此類節目的新聞性的必然要求。新聞電視專題性節目策劃不是向壁虛構,也不是以策劃的主觀性來隨意取代或扭曲新聞事實的客觀性,而是圍繞著新進發生的客觀事實,研究如何透過創造性思維,在節目中運用什麼有效、合理又富有表現力的方法,傳播與該新聞事實相關的主客觀資訊。因此,在此類節目策劃中,既要強調策劃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又要防止策劃的主觀性和新聞事實的客觀性發生矛盾。而解決問題的方法歸根結底還是在客觀的新聞事實為基礎發揮策劃的主觀創造性,不能為了製造所謂“節目賣點”而本末倒置。

同時,新聞必須姓“新”。當然,新聞性電視專題節目的主要任務是在保證真實客觀的基礎上追求既有深度,又不乏可視性,這就使得此類節目一般都著眼於新聞的“第二落點”,時效性一般而言要落後於訊息類電視新聞。但是,不能以此為藉口,以為可以憑策劃之功來炒冷飯。須知新聞是易碎品,長江後浪推前浪,“逝者如斯夫”,多大的新聞熱點過了幾個月也很難讓受眾再保持當初的好奇心和熱情。雖然透過巧妙的策劃,此類節目有可能以“專”、“深”、“全”,甚至“美”的`優點來彌補作為新聞“第二落點”的缺陷,但再美侖美奐的乾花終究沒有鮮花的芳香。新聞性電視專題節目策劃就是要趕在新聞的“第二落點”還沒有退出受眾的大腦興奮灶之前,趁鮮花還有餘香之時,利用尚存的時效優勢,將其加以各種包裝,獻給電視機前的受眾。

2、利用節目時間容量,策動資訊優勢。

新聞性電視專題節目一般而言具有專門的內容取向,在具體的節目中往往是主題比較單一(組合式專題節目一般也是圍繞一定的主題組合若干內容)。與訊息總彙式的電視新聞節目相比,其節目時間容量較大。這就要求在專門的內容範疇裡,拓寬題材選擇面,最佳化題材選擇點,在單一的主題內多角度、多層次地提取、開掘資訊資源。

所謂策動資訊優勢,其一就是指資訊量要大。時間容量大,意味著對資訊量的要求也大。

但資訊優勢不僅表現在量的方面,更表現為對質的要求。在新聞性電視專題節目中,對資訊的質的要求尤為重要。在資訊時代,人們已經不擔心資訊量不夠,人們開始在海量的資訊面前無所適從。筆者認為,所謂“資訊時代”,其實更應該叫“資訊分析時代”。沒有經過分析,不能為我所用的資訊其實是無用的資訊垃圾。因此,在新聞性電視專題節目中,大量的資訊有必要加以分析解釋,使之成為有價值的資訊。電視從業人員應該時時提醒自己受眾不是“沙發上的土豆”,更有必要警醒不要製造資訊垃圾把受眾慢慢喂成“沙發上的土豆”。

3、利用電視視聽符號,策動表現優勢。

關於電視傳播是以畫面為主還是以語言為主,曾經在電視界引起了長期的爭論。筆者則認為這種論爭過於籠統,而且往往把具體節目中的問題強行上綱上線到電視本體論的層次。其實,電視作為視聽兼備的大眾傳播媒介,是以模擬人的視聽感知經驗為基礎,更加綜合全面、也更加人性化地傳播資訊。至於電視語言,筆者認為主要特點有兩個:一、利用視聽符號形成畫面,聲音,文字等多種元素,它們彼此相輔相成既有效地完成了傳播資訊的基本任務,又提供了加強藝術表現力,滿足受眾審美需求的可能性;二、電視傳播是動態的音像流的傳播。在傳播過程中,畫面是連續性的,不能中斷;聲音(包括同期聲,解說詞,音樂)根據傳播要求,可以時斷時續;文字出現在螢幕上,具有獨立的表達功能,並且根據節目需要彌補畫面和聲音的不足。應該說,網際網路的出現確實給電視帶來了極大的衝擊,但其語言元素跟電視相比並沒有增加。

新聞性電視專題節目一般說來播出時間較長,而其內容又相對而言有一定深度,因此在節目策劃時就應該注意儘量利用好視聽符號,併合理控制、調整節目節奏,在保證新聞性的基礎上,努力增強節目的藝術觀賞性,不僅滿足受眾求真、求深的認知需求,而且滿足其求美的審美需求。

當然這三點只是對新聞性電視專題節目策劃的宏觀要求,在具體節目策劃中如何落實才是真正的問題。而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策劃理論內涵豐富,策劃任務千變萬化,而其核心就在於創造性思維。沒有創造性思維,就談不上什麼策劃。筆者上文曾強調策劃應成為每個電視從業人員的一種必備意識,除了考慮到電視節目製作是一個集體性的、分階段的工作,任何一環都需要策劃之外,主要就是因為創造性思維首先是個體性思維。如果每個電視從業人員都努力去培養、啟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那麼,在電視節目製作流程的每一個環節中,時時可以策劃,處處可以策劃,人人可以策劃,電視節目才有可能常變常新。這種策劃意識,這種創造性思維對於新聞性電視專題節目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