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建築/建材/工程/家居

建築材料的表達藝術

建築材料的表達藝術

人的一生中有絕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建築中度過的,建築師作為建築空間的締造者和組織者,無疑要在充分尊重人性各種要求的前提下,創造一個獨特的建築環境和空間,去影響居住者的情緒和精神。

從人本身出發,在進入建築之前,人們對建築的外觀,色彩,肌理,體塊有了自己的認知,進入建築後,空間的開闊或狹窄便開始調動他的記憶,視覺的觸動驅使著他去觸控這個建築,感受季節變化所帶來的不同;牆面上的色彩和肌理開始散發建築空間裡的氛圍和情緒;或許他會敲擊著平整的牆面,然後在各種空洞和實體的聲響中沉浸在無限的遐想中。建築師與人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透過建築空間中的這種元素——材料——進行著對話。

材料——作為人與自然界相互聯絡的媒介,同時也是建築師進行建築活動必要的物質工具。建築師對於材料在建築實體中的藝術表達,直接決定著空間品質的好壞。

大自然中存在著各種天然的材料如石材、木材、草等,是人類最早期也最實用的建築材料。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臘的雅典衛城,我國的萬里長城,都是歷史上石材建築的典範;我國的木結構建築經過長久的發展,成為古代建築中最常用的建築方式,出現了天壇、故宮這樣的不朽建築作品。近代社會材料得到了更大的發展,無論是在規模、樣式還是功能上都有質的飛躍。倫敦的白金漢宮、紐約曼哈頓高層建築、英吉利海底隧道以及我國的三峽工程等這些以鋼材、水泥、混凝土、玻璃為主要材料建造起來的建築充分展現著現代物質文明。 下面,就其中幾種建築材料就其藝術表達的特性作進一步的探討。

1. 石材

石材是人類建築史上應用最早的建築材料。石材堅不可摧的強度使得建築的基石承受著 千百年的風雨,仍然在現代建築叢林中熠熠生輝。石材在世界建築史上留下了許多經典佳作。

最早利用大塊石材的建築當數公元前2500年前後建造的埃及金字塔。古希臘人用石材留下的雅典衛城的莊嚴神秘,也讓人對石材多了一份眷戀。

從山門拾級而上,人會不斷徘徊遊離在昔時的壯觀華美和今日的斷壁殘垣中,人在觸控衛城建築群石材的表面時,並不覺得石材冷冰冰,而是對這樣一個建築充滿憧憬。這就是建築師所要營造的空間氛圍。帕特農神廟偌大的柱網,讓石材的堅固和穩重瞬間就呈現在眼前;4根角柱比其他石柱略粗,以糾正人們從遠處觀察產生的錯覺;往下看去的阿迪斯庫音樂廳是石材建造的半圓形劇場,直徑達38米,身處劇場中的任何一點都能清楚舞臺上演員的臺詞以及音樂席的表演;而站在神廟前遠望雅典,市內新舊建築雜交,這個充滿著古典韻味的城市頓時全部呈現,關於雅典的歷史興衰頓時變成電影畫面。

雅典衛城用冰冷的石材堆砌起了希臘的眼睛,她以這樣的方式希望成為每一個旅行者精神與理想的棲息地,同時也影響著包括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在內各個時代的建築大師。

現代建築對於石材的表達有些微乎其微,但也不乏優秀建築作品。隈研吾的石材美術館是一個典型。

日本先鋒建築師隈研吾的設計目標是表現不同材料的特質。在現代平常的設計手法中,自然材料是被當做表面石材來掩蓋混凝土構造體,、木材、石頭、臺前等都想電腦效果貼圖那樣被附著在混凝土表面。隈研吾說,“如果我們能把自然材料從這種束縛中解脫出來,使他處於彷彿浮游於宇宙的自由獨立的粒子狀態,那我們就迎來自然地迴歸。這是我從設計石材美術館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使建材化為粒子,光、峰、聲音就可以自由穿過。隈研吾用石材所締造的空間與傳統做法大相庭徑。他用這種粒子的概念來表達材料。他想用石材創造水平的感覺,把石材厚重的感受化為輕盈的粒子。設計中水平延展的規律性空隙和之前的水·玻璃種格柵將光線進行細分以實現光線粒子化有著一定的聯絡,最終的作品變成了一個細化光線的容器。遊離在石材美術館的室內外,流淌的水片使得建築有著一種漂浮的狀態。

賴特的經典作品流水別墅,在材料的使用上,也非常具有象徵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與支柱的直性,產生一種明的對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構件,看來有如貫穿空間,飛騰躍起賦予了建築最高的動感與張力。例外的是地坪使用的岩石,似乎出奇的沉重,尤以懸挑的陽臺為最。室內空間透過巨大的水平陽臺而延伸,銜接了巨大的室外空間——崖隘。賴特對於國際形式主義空談機能主義的態度,濃縮地表現在由起居室通到下方溪流的樓梯。這個著名的樓梯,關聯著建築與大地,是內、外部空間不可缺少的媒介,且總會使人們禁不住地一再流連其間。

2. 木材

除天然石材外,木材是人類認識和利用較早的建築材料之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木結構房屋構造的成就舉世聞名。

我國古代木結構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發展,成為中國建築史上最主要的建築方式,並且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建築體系。木建築營造的自然空間以人為本,以迴歸詩意人生為宗旨,空間注重人與建築、自然和諧共生,造就純天然的感受。傳統的亭臺樓閣就傳達著中國古典建築空間裡含蓄委婉的人文情懷。

蘇州的拙政園有許多亭臺樓閣如涵青亭、天泉亭、芙蓉榭、尖山樓、松風水閣、遠香堂等都是賞景的好處。我獨愛其中的“與誰同坐軒”。小亭依水而建,修成摺扇狀,非常別緻。白色的牆面和古樸的木材形成了對比,略微狹小的空間內或許會讓頗多有人顯得侷促。而望去院內的精緻,是沿著流水佈置的亭臺閣樓,均為木色,夾帶的不同種類的樹木花草,渲染著一種自然和諧的氣氛和寧謐淡然的空間氛圍,讓人不自覺地想起蘇軾的'詞:“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園林空間雖然在人的認知上削弱了對木材建築本身的感受,但卻昇華了身處其中的人的精神世界,空間品質得到極大的提高。

現代建築對於木材的表達顯得不那麼熱烈。張永和的“二分宅”應該算是對木結構材料在現代建築中的另一種詮釋。二分宅的結構體系是由膠合木框架和夯土牆組成,其間嵌有面向庭院景觀的落地玻璃。由於兩個廂房均有房間那麼寬,而且大部分空間相互滲透、融合,因此就能夠省去所有走廊而創造出一個合理的平面。“要將北京傳統的四合院從其擁擠的城市空間中移植到古樸的大自然中來。”張永和解釋道。他用木材的質地,將房子開啟,讓群山環繞著三角形庭院一邊,而房子則建在其他兩邊上。水也被引入了設計,他調整了基地中一條小溪的流向,使其能夠穿過庭院並從剔透的入口休息處的玻璃地板下流過。

二分宅坐落在山間。流水,群山——張永和試圖用非常建築的方式在大自然中還原出一個四合院。

3. 混凝土

混凝土是當代最主要的建築材料之一,種類很多,這裡我想談談最熟悉的“清水混凝土 詩人”安藤忠雄在建築設計中對混凝土的藝術表達。

安藤忠雄並未受過正規的建築教育,僅在建築公司工作過一小段時間。在成為建築師之前,曾經擔任過以關西為中心,許多茶館或咖啡廳的室內設計。他的成名作品是住吉的長屋。住吉的長屋是一個簡單的混凝土方盒子,從窄窄的空間裡挖出了一個室內庭院,讓自然進入室內與人進行交流。安藤認為,具有空調和戶戶相對的立面這種舒適建築切割了人與自然地聯絡。他認為建築史人與自然的中介。在長屋以後的作品中,他重複再現這種人與自然的聯絡,用混凝土方盒子在城市裡建造另一個世界,讓人們的生活似乎又重回大自然。

光之教堂是安藤的經典作品之一。他用純粹的清水混凝土長條盒,營造了一個靜謐而神聖的室內空間。當人們沿著城市街道進入場地以後,對這個封閉的方盒子產生了好奇,沿著牆面轉過一個15度的角,緩緩進入室內,教堂正面偌大的光十字就出現在眼前,牧師在光的沐浴下講解著經文的字句,虔誠教徒的臉龐沐浴著上帝的光芒。我們會被這樣充滿柔和光線的虔誠空間所折服。堅實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絕對的圍合,創造出一片黑暗空間,與世隔絕的室內讓光十字與外界自然地連線起來。

安藤相信構成建築必須具備三要素:材料、幾何形式、自然。材料是真實的,如純粹樸實的水泥,或者沒有刷漆的木頭等物質。清水混凝土是安藤建築的象徵,他用純粹幾何的方盒子,在建築中匯入抽象化的光、水、風,表達了城市中另外一個自然,一個被人工化的,建築化的自然。

現代建築對於混凝土的利用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清水混凝土在我國發展具有一定障礙,而鋼筋混凝土在我國是利用最多的材料,如何在鋼筋混凝土的材料中匯入建築中的自然該是其藝術表達的另外一種形式。

4. 玻璃

玻璃是現代建築最常見的材料之一,提起玻璃,不得不提起上個世紀現代建築的領袖人物之一——密斯。密斯對於玻璃在建築中的藝術表達可謂達到極致。

密斯透過對剛框架結構和玻璃在建築中應用的探索,發展了一種具有古典式韻味和極端簡介的風格。他的作品特點是整潔和骨架露明的外觀,靈活多變的流動空間。密斯運用“少就是多”的設計原則和直線特徵的風格進行設計,改變了20世紀的城市天際線。

位於紐約曼哈頓區花園街的希格拉姆大廈是一座豪華的辦公樓,總高158米,外形極為簡單,方方整整,為直上直下的正六面體。整座大樓按照密斯的一貫主張,採用剛剛發明染色隔熱玻璃作為幕牆,佔外牆面積75%的琥珀色玻璃,配以鑲包青銅的銅窗格,使得大廈在紐約眾多的高層建築中顯得華貴優雅,與眾不同。希格拉姆大廈是密斯在20年代初的摩天樓構想的實現,是現代建築的經典作品之一。他充分使用玻璃以及講求技術精美的風格,大大地豐富了建築藝術。

範斯沃斯住宅是1945年密斯為單身女醫生範斯沃斯設計的度假別墅。密斯在這幢建築整體的設計中最大程度地減少了空間中的實體,這使得範思沃斯的起居生活不那麼方便,四面透明,只有衛生間是相對私密的。從遠處看,範思沃斯住宅給人的印象是小巧靈瓏。但是走到近處靠在它的旁邊,會覺得它簡直有些巍巍然。它的室內地平舉到室外人眼的高度,顯然是考慮到防洪水的問題,或許因此才有了處在地面和室內地平中間的大平臺,是一種心理準備,一種情緒過渡,也是擴大半私密、有領域感的生活空間的設計手段,讓這本質上只有一個大房間的小住宅,不致於在林間空地上顯得過於孤單。這幢玻璃別墅消除了所有的封閉性,密斯認為這種透明的方式使得住宅的空間得以自由流動。

建築材料,作為人與自然聯絡的媒介,對於建築師表達自己的設計作品和設計意圖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居住者能透過對材料的感知,能更深入地理解建築空間的意蘊。對於建築材料的藝術表達,作為學生的我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才能在建築設計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