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歡迎閱讀與收藏。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1、洋務運動舉辦了近代中國由國人自辦的最早一批軍用和民用近代企業,揭開了中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序幕。這些企業涉及到軍事、工礦、交通運輸等方面。它們在中國當時初步發生和發展的近代生產方式中,佔有主要地位。從產生時間上看,它們雖遲於外國在華資本所辦的近代企業,但比商辦企業要早;從生產規模和資本總額來看,不僅遠超過當時的商辦企業,而且優於外國資本的在華企業。

2、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雖然洋務派創辦的近代企業有不少的缺陷,但它們畢竟是近代中國最早的一批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這些企業的舉辦鼓勵和刺激一批中國人投身近代企業,促進了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特別是在洋務派創辦民用企業的過程,實行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的方式,並給這些企業以稅釐上的減免、資本招收等方面的支援,這都在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早期發展。

3、洋務運動所興辦的工業、文化教育等各項事業在當時都是不同於傳統的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破祖宗成法、開風氣的作用,它們同時傳播西方科學技術知識和社會學說,促進了近代中國人的觀念和習俗變遷。首先,它改變了中國人重農抑商的觀念,重商主義受到許多人的青睞,商人和商業的社會地位明顯提高。其次,對外觀念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許多中國人改變了傳統的“夷夏”觀念,正確認識到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西方文化的價值,認為到學習西方的重要性。再次,近代西方物質文化的大量傳入,對中國人的習俗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開風氣之先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區,不僅出現了一些新興事業,而且西方的物質文化也運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此相關的觀念和習俗於是發生了變化。

4、洋務運動加強近代中國的國防,抵制了外國的經濟侵略。洋務派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和編練新式海陸軍,在醞釀時固然有鎮壓人民起義的目的,但同時也有明確的“御外”意識。進入70年代以後,轉變為以反對外來侵略為主。洋務派興辦近代軍工企業,建立第一支近代海陸軍,使中國的國防水平發生了一次大飛躍,並在反對外來侵略上起了一定作用。洋務派在求富的口號下舉辦民用工業,同時還有“稍分洋商之利”的民族意識,輪船招商局等民用工業在抵制外來經濟侵略,收回國家利益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主要內容

1、以“自強”為旗號,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建成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其中規模最大的近代軍工企業是在上海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除此以外,還有福州船政局、天津機械製造廠等一系列軍用工業生產廠。

2、以“求富”為旗號,興辦輪船、鐵路、電報、郵政、採礦、紡織等各種新式民用工業。如在上海創辦的最大的民用企業是“輪船招商局”。同時推動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3、創辦新式學校,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培養翻譯人才、軍事人才和科技人才。1862年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就是中國最早的官辦新式學校。

事件影響

洋務運動的最終結果雖然是失敗,但是其對中國近代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1)對近代軍事的影響:洋務派一致主張師夷長技以富國強兵,抵抗外國侵略,挽救民族危機。洋務運動,是從軍事自強開始的,為實現軍事自強,洋務派主要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軍事工業;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軍,同時改進陸軍的武器裝備和訓練;三是建立近代軍事學堂,培養新式陸海軍人才。在李鴻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軍事工業相繼問世。1885年設立的海軍衙門,統領海軍、海防事宜,推進了海軍建設和國防的現代化建設。清軍隊戰鬥力有所提高,對外國的侵略勢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程序。洋務運動的軍事自強,使中國軍隊以近代新式武器裝備投入反對日本侵略的甲午戰爭。開始了中國軍隊的近代化程序。

(2)對近代經濟的影響: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問題,於是在“自強”口號興辦軍事工業之後,洋務派又在“求富”口號之後開始興辦民用企業,著重點在於採礦、冶煉、航運、鐵路等一系列配合軍事工業的專案。在洋務派的倡導下,許多達官顯貴以興辦洋務為榮,深深的動搖了從商鞅變法開始的,中國幾千年文明中“重農輕商”的概念,促使中國近代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在社會經濟中明顯增長,對中國近代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對近代政治的影響:洋務運動的創辦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導致了洋務運動的失敗,而洋務運動的失敗使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務運動的缺陷,刺激了中國近代化的程序。

(4)對近代文化的影響:洋務運動是近代教育的開端。要開始洋務運動,興辦洋務就必須要有精通洋務的人才,但是中國傳統的科舉制教育卻遠遠無法滿足洋務運動對人才的需要。因此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就成了洋務運動進行下去的一項重要的舉措。開辦新式學堂,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派共創辦24所新式學堂,主要為翻譯、工程、兵器、通訊、醫務等培養新型人才,雖然學堂規模不大,但是依舊打破了古老的科舉制度,培養了一批不同於傳統的近代科技知識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會文化風氣,為後面科舉制的廢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派遣留學生,為了更系統的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洋務派向西方派遣 200 多位留學生,為洋務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西學知識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對中國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中國社會邁向近代化準備了最初始的文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