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林/牧/漁

範愛農讀後感650字

範愛農讀後感650字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陸續發表於《莽原》半月刊。《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範愛農讀後感,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讀《範愛農》有感

早上掉落的花,傍晚的時候撿起,便是朝花夕拾。重拾往事,不僅是為了懷念,也是為了前行。《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寫的回憶性散文集。閱讀這本書,我體會到了魯迅先生對底層人民和社會現實的關注,以及對社會的黑暗醜陋現狀批判。我對其中的文章《範愛農》,尤其有一些感受。

一開始的時候,魯迅有些憎惡範愛農,認為“中國不革命則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須將範愛農除去”。文章用了大量的細節描寫,充分體現了魯迅對範愛農的不滿。及至後來兩人在故鄉紹興再次相見。一天,魯迅憶起舊事,向範愛農問道:“那一天你專門反對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麼緣故呢?”這才講明兩人誤會的原因。魯迅為什麼搖頭?一是因看見他們包裡被翻出繡花的弓鞋搖頭,二是看見他們坐車揖讓半天竟致跌倒而搖頭。可“這一群裡,還有後來在安徽戰死的陳伯平烈士,被害的馬宗漢烈士;被囚在黑獄裡,到革命後才見天日而身上永帶著匪刑的傷痕的也還有一兩人。”可見,這群看似迂腐的讀書人是有抱負有志向的進步青年,而魯迅當時並不知道。經常交往之後,魯迅對範愛農十分親切友善了,幾乎成了摯友。

到了武昌起義之後,紹興光復,範愛農“那笑容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光復給了愛農以希望,他振作起來,不大喝酒了。革命後的紹興“然而貌雖如此,內骨子是依舊的”。這樣的革命,最終還是讓範愛農的希望變成了失望。他的覺醒反而成為他一切不幸的根源。愛農的學監被去掉了,“他後來便到一個熟人的家裡去寄食”,景況愈困窮。再後來,範愛農終又在各處漂浮,最終掉在水裡,淹死了。

這篇文章寫人樸實平易,感情跌宕起伏,講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舊社會、追求革命,而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達了魯迅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對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及革命前後的社會病態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與批判。

魯迅的文章不易讀懂,但有著深刻的內涵。我今後還要經常閱讀《朝花夕拾》,細細品味,讓其中的光芒照亮我思想的天空。

讀《範愛農》有感

這些天,讀了《朝花夕拾》的最後一篇《範愛農》。這篇文章為《朝花夕拾》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範愛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在我讀完七八遍文章之後,才真正地懂了。如果是略看,你就會發現範愛農是一個沒有覺醒的人。作者魯迅採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一開始罵他十分狠。當你讀完七八遍之後,你其實會發現範愛農從來不是念舊落後、封建的人。他是一個始終不願與黑暗社會妥協,勇於與黑暗社會做頑強鬥爭,正直而又倔強的人。他的頑強、愛國甚至讓魯迅敬佩。

魯迅在日本留學時,範愛農對待發電報抗議滿政府的無人道,態度十分消極,對魯迅十分不友好,給魯迅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魯迅返還故鄉。幾年後,竟遇見了範愛農。此時,他們似乎已經忘記了之前的不愉快,開始成了好朋友。魯迅之後做了一所小學的校長,範愛農成了學監。範愛農工作十分勤快、認真。魯迅因為一些事情,校長做不下去了,便去了南京。此時,範愛農的學監職位被新校長免去並開除了他的工作。魯迅又在南京待不下去了,便轉到了北京。範愛農此時卻十分淒涼、慘淡。請魯迅幫他找工作,魯迅自顧不暇,一直沒找到,便範愛農依然信任他。最終,範愛農喝醉酒後,從小船上掉入水中淹死了。

文章中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話是——“也許明天就收到一個電報,拆開來一看,是魯迅來叫我的。”倘若你問我,世間最偉大、永恆的友誼是誰和誰?我現在不會回答管鮑之交,我會告訴你是範愛農和魯迅。在魯迅做校長時,他們有福同享;在範愛農最艱難的時刻,他總想著魯迅會帶給他希望。因為魯迅,範愛農堅持著不放棄生活。我想,在魯迅寫我最感動的那句話時,內心一定充滿了自責,淚水一定奪眶而出。魯迅何嘗不想,是他實在沒有能力去幫範愛農。這種信任與魯迅的無奈讓他們的友誼愈加真實、珍貴。他們對彼此的真情讓他們的友誼無與倫比。

黑暗的社會,永恆的友誼!

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