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上海自然博物館感受
上海博物館的舊址是多少上海長大的80後的兒時的回憶,下面是小編蒐集的參觀上海自然博物館感受,歡迎大家檢視。
參觀上海自然博物館感受【1】
20XX年5月16日,新雨後的上海,迎來了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末,民建靜安區委新會員支部會員攜家眷共70餘人來到新落成的上海自然博物館參加一年一度的新會員支部會員日活動,今年會員日活動的主題是“和諧家庭,奉獻社會”。
這所曾經位於延安東路260號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承載了上海這座城市不少市民的童年記憶,而今搬遷到了幽靜的靜安雕塑公園內。新落成開放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總建築面積約4.51萬平方米,共有5層,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人類學、地質學、天文學等多種自然科學的'綜合性博物館,館內珍藏了大量自然標本及圖書資料,是一處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教育的理想科普基地。
下午1點30分會員們正式開始參觀,從探究“起源之謎”到觀瀾“生命長河”,從體驗“演化之道”到眷戀“上海故事”,從領略“生態永珍”到讚歎“繽紛生命”,從感悟“人地之緣”到玩味“大地探珍”,最後新會員支部的會員們共同聚集在“探索中心”瞻仰為人類自然科學探索奉獻出畢生精力的科學家們,他們的傑出成就和優秀事蹟深深震撼了每位會員的心靈。
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參觀之旅是一場視覺、聽覺、觸覺的自然科學盛宴,豐富了我們的自然科普知識,也提高了孩子們探索自然的興趣。
透過這次參觀活動,不僅加強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與互動,促進了民建區委會員小家庭的和諧與和睦,而且讓我們民建區委新會員大家庭的成員相互之間加深了了解,民建大家庭的氛圍更加其樂融融。同時在這次上海自然博物館自然之旅的道路上,我們重溫了那些默默無聞或耳熟能詳的傑出科學家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忘我奮鬥的事蹟,這些都激勵著我們民建新會員要腳踏實地、矜矜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更要奮勇向前,不斷探索,更好地參與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之中,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共同奮鬥。
參觀上海自然博物館感受【2】
一塊橫匾上懸掛在正門上方,七個大金字熠熠生輝,這高大的建築就是上海自然博物館。
十月十四日那天,我們由老師帶領到那兒去參觀,這次參觀真使我大飽眼福。
我們先參觀了古屍陳列室。古屍室裡,存放著一具具形態不同的古屍。我們分別參觀了新疆哈密、樓蘭等地的五具古屍,範文《上海自然博物館有感》。他們除了肉已乾癟,面板變成咖啡色以外,形態等都沒改變。聽講解員介紹,這些古屍很有研究價值。我想:這些古屍能夠完好地儲存千百年直到現在,可真不容易!
走出古屍陳列室,我們又來到了一個特別寬敞的大廳,這個大廳大概有兩三層樓那麼高,大廳中央停放著四具恐龍化石,中間的一具最大,這具恐龍化石大約高二十二米,頭頸一直伸到大廳的天花板上。它的頭骨向上仰著,似乎在眺望遠方;胸骨一根根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身體兩旁;臀骨呈扇形,朝兩邊張開;兩隻前肢高高騰起,腿骨有碗口那麼粗。遠遠望去,這頭恐龍化石就象一輛大吊車,聽別人說這隻恐龍名叫“馬門溪龍”,在大恐龍的兩旁還分別陳列著三隻小恐龍的化石。最前面一隻小恐龍名叫“沱江龍”,大恐龍後面的那隻叫“祿豐龍”,大恐龍旁邊的那隻叫“棘鼻青島龍”,這三隻小恐龍團團圍著大恐龍。這時,我彷彿看到“大恐龍帶著小恐龍一起出去尋食,它發現不遠處有一片樹林,就迫不及待地想跑過去,美餐一頓,小恐龍形影不離地跟著大恐龍向樹林跑去……”。
在恐龍旁邊還有一具黃河象的化石骨架,雖然它已經變成了化石,但是尊容如故。在這裡,我還詳細地瞭解到從猿到人的進化史。這時,集合的哨聲響了,我帶著美好的遐想離開了古生物陳列室。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二樓“無脊椎動物陳列室”,這裡幾乎是魚的天堂,大魚,小魚各種各樣,無所不有。但在這些魚中,給我印象最深是那條兇猛的鯊魚標本,人們常說它是海中一霸,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虛傳。只見這條鯊魚的身軀有二三米長,兩排鋒利的牙齒排列在那隻大嘴的上下,它的眼睛虎視眈眈,似乎又發現了什麼獵物。這時,我不禁自言自語地說:“鯊魚果然兇猛啊!”
走出無脊椎動物陳列室,我們又參觀了“哺乳動物”陳列室。在這裡我似乎感到自己走進了一個神奇的自然界:飛禽走獸都匯合到了一起,我還看到了龐大的海龜,珍貴的禽獸,美麗的鳥兒和巨大的鯨,最引入注目的要算一頭虎鯨標本了,它雖然沒有藍鯨那麼巨大,但它那比老虎還要兇猛盼樣子至今還歷歷在目。
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的參觀結束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自然博物館,在回家的路上,我覺得自己似乎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了一次,獲得了不少新知識,收穫真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