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歷史教學誤區的教學反思

歷史教學誤區的教學反思

目前的課堂教學,仍以教師的傳授為主,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

誤區一: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科、書本、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的教為中心,“以不變應萬變”,忽視複雜的教育物件,很少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得知識。

。教師憑藉教科書、教學用書和其他教學資料,藉助一定的手段,進入“規範”操作(這種形式的教學實踐,已經成為千百萬教師工作的程式,穩定於日常教學觀念和行為之中),較少鼓勵學生提問,一旦在課上遇到學生提出自己預設以外的問題便會用“課後討論”等搪塞過去,學生始終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這種亦步亦趨的學習方式是培養不出真正具有求實精神、懷疑和證偽精神、創新思維和進取精神的學生的!這也是與新課程理念背道而馳的。我認為要改變課堂教學行為,首先要確立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考慮這節課我能為學生提供哪些服務?上課時更多地讓學生表述他們想了解什麼?特別在學生髮現問題時,老師要引導他們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導學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創造性學力,而不是考慮你的教案怎麼實踐,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為將來從事創造性勞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誤區二:對有效課堂教學認識的誤區,把有沒有教完內容或學生掌握情況作為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在這樣的理念下,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追求的'是如何認真地把我這堂課的教學內容全部教給學生,所以與之無關的東西應該捨棄。然而新課程理念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要求教師要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的發展是全人的發展,由此我認為,我們教學中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既注重本堂課學生的學習收穫,又考慮每堂課對學生以後乃至終身的進步或發展的作用;既注重歷史學科教學內容的價值,又考慮與之相關學科的知識的有機整合。總之,把有效教學定位在對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