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微電子製造工程專業的產學研結合模式論文

微電子製造工程專業的產學研結合模式論文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在全國首先設立了微電子製造工程專業,這是國家教委專業目錄外的特批專業,於2003年開始正式招生。在長期的最佳化人才培養過程中,明確了培養目標,具備了較完整和獨特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堅實的辦學條件。並根據科學技術發展趨勢,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制訂新的培養計劃,重視課程建設,實施微電子製造複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使微電子製造專門人才培養方案更加完整、科學、合理,在微電子製造人才培養方面具有較強的創新性。本文就如何構建微電子製造工程專業“產學研結合”創新性教育模式以適應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談談我們的一些設想和建議。

1“產學研結合”創新性教育模式現狀

高等學校應具有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大功能的教育理念廣為為接受,產學研結合是高校實現三大功能的主要途徑之一。近20年來,國內外許多高校與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結合。在實踐中,微電子製造工程專業逐步形成了以下幾種產學研結合的典型模式:

1.1工程研究中心模式:根據國家產業發展規劃,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援和組織下,選擇有優勢技術的學校或學科專業,設立集教學、科研、生產於一體的“工程研究中心”,或以一個大學群為依託,成立“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這是發達國家頗為成功的一種產學研結合的.模式。

1.2大學科技園區模式:1951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大學科技園區-一“矽谷”。由於“矽谷”在發展高科技產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影響。“矽谷”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與大學之間的互動發展。

1.3產學合作教育模式:產學合作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三明治”模式和“交替型”模式。“三明治”模式是把學習分為3個階段(“3—1—1”)[1],這是一種學習一實踐一再學習,雙向參與的教育模式,是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工程應用型高階技術人才的有效途徑。

2“產學研結合”創新性教育模式趨勢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大學校園周邊地帶既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大學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功能的延伸。

2.1微電子製造工程專業的產學研合作已經成為全球性的趨勢

實行產學研合作,可從源頭上改變科技、教育、經濟領域互不相關的體制割據狀態,可集聚和提升各自的核心競爭力[2]。大學為社會服務和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已成為世界教育和科技發展的共同趨勢,產學研合作是完成大學使命的重要途徑。

2.2“產學研結合”創新性教育模式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內在要求

透過與國際知名企業合作,共同開拓教育市場,用國際先進技術推進教育教學現代化的程序,為面向經濟全球化的國內外企業培養工程應用能力強、與國際接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已成為高校尋求自身跨越式發展的內在要求[3]。

2.3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是促進“產學研結合”創新性教育模式深入開展的關鍵

建立利於長期合作,能夠取得實效的產學研合作組織體制和執行機制,是產學研合作深入開展的關鍵和難點。尋求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合作各方形成共同的價值觀,是當前產學研合作領域研究的重點。

3“產學研結合”創新性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產學研合作及其國際化的理論研究與實踐起步較晚,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3.1產學研合作主體的價值取向不同,難以形成共同利益的基礎。由於合作各方價值取向的不一致,目前產學研合作難以建立長期有效合作,使得產學研合作健康發展缺乏動力,雙方的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調動,這已成為產學研合作發展的主要瓶頸。

3.2高校所處的地域環境和自身辦學條件對產學研合作的制約。如何突破地域環境和自身辦學條件的束縛,拓寬視野和思路,因地制宜開展產學研合作,這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社會與高等教育的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3.3高校缺乏有效的與社會交流的渠道,產學研合作伙伴資源尤其是國際知名企業不足。許多高校尤其是辦學歷史較短的高校目前仍然處在相對封閉的辦學環境中;企業更不用說是國外企業同樣對高校缺少了解。這種狀況使產學研合作缺乏必要的前提和條件。

因此研究微電子製造工程專業的“產學研結合”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是基於目前微電子專業的建設特色要求,也是主動適應高等工程科技教育發展必然。

4“產學研結合”創新性教育模式探索

微電子製造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按照“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突出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理論基礎”和“工程訓練”互相融合、“平臺+模組”的課程教學體系。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確保實驗、實踐教學環節的落實,改革實驗、實踐教學內容與方法;構建寬鬆的跨學科選課機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設定創新學分,強化複合型人才創新素質的培養。按照實施計劃,我們開展瞭如下工作:

4.1完成了專業創新教育教學思想調查研究

研究現代高等教育理論、思想和觀念。探索現代高等教育地位和作用、時空觀與人才觀,教育教學的主要素、知識、能力、素質。已經調查研究了浙江工業大學等20餘所大學專業教育發展與教學改革成果,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的建設情況,撰寫了調研報告,制定了專案研究計劃,為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2構建了大類基礎課程平臺與模組化微電子製造專業的學科基礎平臺

如結合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修改了教學程序計劃表,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構建循序漸進的“五層次四結合”實驗教學平臺方面,正在修改實踐教學培養體系,結合新購買的生產線和其他裝置,構建相應的實驗教學平臺,修改完善實驗、實踐教材。

4.3產、學、研結合的師資隊伍建設卓有成效

已引進荷蘭飛利浦半導體公司總部主任工程師和專案主管、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兼職博導擔任本學科的帶頭人;新增博導2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廣西高校“八桂學者”1人、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1人;德國洪堡基金獲得者1人、日本JSPS基金獲得者1人;“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資助計劃”人選2人。

4.4與國內外知名企業或行業協會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以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廣西重點實驗室為依託,以廣西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創新實驗基地、實驗教學中心做平合,在加強與企業、研究所緊密結合的平合建設方面新增專業實踐和教育實踐基地10個,使校外實習基地達到36個。

5結論

微電子製造工程作為一門新興的專業,在教學模式上自然也存在著一個不斷變革和發展的過程。我國微電子、光電子製造已是國家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柱,前景和潛力無法估量,已成為國家和各部門關注的焦點。因此,加強對微電子製造工程專業的建設和發展,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樓利琴,唐立敏,奚柏君.“3+1”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2期.

[2]林莉.論大學生就業與一般院校工科類專業教學改革[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13.

[3]王國榮.企業辦學:產、學、研、培一體化職業教育模式的探索[J].現代教育科學,2003年第4期.

[4]常小勇,等.堅持產學研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J].中國高教研究,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