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校長的演講語文教學反思
本文結構鮮明,“總——分——總”的結構使文章順序一目瞭然。然而對於演講稿,學生是陌生的,所以在第一課時教學時我就向學生講授了演講稿的特點:真實性、禮儀性和鼓動性,內容貼近生活,必須講真話,帶有強烈的情感。語言規範,明白易懂。並很快幫助學生理清了自然段。
課文條理清晰,重點部分的語言形式基本雷同,於是,第二課時,我請學生按照“問什麼,為什麼問,提出希望”把每一問分成三層。學生邊讀書邊分層,很容易就做到了,對幾個自然段的語言形式感覺很清晰。所以,在集體交流的過程中,一切都挺順的。但是對於文章中的幾個句子的理解似乎有難度,如“科學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等,在教學中我透過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來談談,學生的回答還是比較廣泛的。
本文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每天四問”,文中的“四問”結構相同,這給了我一個啟發,讓我沿著這個思路,設計了一個寫話練習:除了陶校長的.四問,我們還可以問一問自己什麼?仿照文章的寫作方法,嘗試續寫一段,你打算問自己什麼?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談到了很多:運動、自信、作業、寬容等,怎樣才能使學生不辜負陶校長的殷切希望,讓演講的精神真正落實到學生的行動中去呢?我要求學生養成這樣一種習慣——從今天開始,就這樣多問問自己,要實事求是,說真話。總之,要努力像陶校長所說的,學做“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