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數學《認識直角》優秀評課稿

小學數學《認識直角》優秀評課稿(通用6篇)

教學工作經過課堂實踐後,總會有很多發現和缺陷,需要教學評課,進行總結和改進。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認識直角》優秀評課稿,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數學《認識直角》優秀評課稿 篇1

最新在本學期學校教研活動中我聽了吳老師執教的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認識直角》。在聽課過程中,我感覺到吳老師的課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同時也給了我一些啟發。下面我就具體談一談。

1、舊知匯入,聯絡前後知識

上課初始,讓學生在活動角上說出角的各部分組成,透過比較角的大小複習,回顧觀察法與對比法,複習這些與本節課有直接聯絡的知識,能夠溝通知識的前後聯絡,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條理清晰。

2、立足生活,找準認知起點

新課匯入初始,課件出示了教科書、黑板、三角板,讓學生自己觀察、發現,找出物品德特點。從這些學生耳熟能詳的物體中抽象出直角,讓學生既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很有親切感,又體現了數學學習過程就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的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在學生能初步認識直角的本質屬性的基礎上,再回歸生活,從周圍實物中找直角,深化學生對直角的認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3、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比如:(1)讓學生找出直角,學生興趣盎然,找到了宣傳欄、桌子、班務管理欄等地方的直角,並且意猶未盡;

(2)讓學生觸控三角尺上的直角,說出感受,體驗直角的形狀。

4、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習能力

如教學“畫直角”這一部分時,吳老師先不講如何畫直角,而是鼓勵學生自己試畫。開始,學生出現了各種畫法,有的沒頂點、有的邊不直、有的畫成了銳角或鈍角……,最後教師演示了直角的正確畫法。畫角、比角、玩角等都體現了以學生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領者的教學理念。這樣,讓學生在“做”中學,對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習能力十分有益。

布魯姆認為:“沒有預料不到的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課堂教學確實是一門藝術,且是遺憾的藝術。本節課的遺憾在於:還有一部分學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還是有困難的。不知道怎樣放置三角板。課下需要個別輔導。由於課堂中出現對直角的認識,用三角板進行驗證,畫直角的過程學生掌握形成知識的過程較慢,不能按預設的將銳角及鈍角一起認識,將銳角及鈍角的認識下移到下節課進行認知。

為了共同努力進步,對於本節課,提以下幾個建議:在整節課設計的一些小細節上教師可適當做些調整,會讓教學流程緊湊有序。如:在讓學生動手畫直角環節,可適當縮短時間,做好時間上的把控不致浪費;可多出現一些大於、小於直角的角作為練習,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判斷直角材料等。

記得朱永新老師說過:“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既然選定了教師這一職業,就應該以一顆平和的心不斷提升自己,在工作中做好學習與研究。透過吳老師的這節課,我又學到了很多。靜下心來反思教學,靜下心來細細品位課堂上的得與失……或許在哪一天我們的課堂就會煥發綠色的生命。

小學數學《認識直角》優秀評課稿 篇2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角的基礎上來認識直角,所以從課的開始,老師就先出示一個角,讓學生說說這是一個什麼圖形,角是有哪幾部分組成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已有認知,讓學生在複習角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組成。然後進入探究新知的過程,老師先出示一張正方形紙,讓學生說說有幾個角,並自己拿出一張正方形紙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比劃一下,使他們經歷觀察(認識表象)、操作(內化表象)的過程,認識直角的特徵,並知道為了區分直角與其他角的不同,通常在直角上標號直角符號。再給出標準的直角圖形,讓學生從圖形中抽象出直角,形成關於直角圖形的表象,接著透過直角的不同擺放位置,發現這些角大小都沒有改變,加深對直角的認識,並知道所有的直角大小相等。

在教學銳角和鈍角的過程中老師則把重點放在了“比較”上,透過反覆的比較得出銳角和鈍角的特點。對於一般的銳角和鈍角學生基本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但對於一些接近於直角的銳角和鈍角,學生都認為是直角,老師就讓學生藉助三角尺上的直角來比一比,但是一部分學生將三角尺轉來轉去,怎麼也放不準。在藉助三角尺上的直角來比一比,這個環節上還要加強示範,以及個別輔導,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好這一方法。

在本節課中老師創設了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結合具體的環境讓學生認識直角,使學生感受直角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老師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與前面認識角一樣,本節課老師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參與,在動手中探索創新,透過體驗來認識直角。在課件的設計上,老師儘可能多的設計了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等動手操作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在自主探索與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從而豐富對直角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真正體現“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教學模型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在教學時,老師透過多種活動讓學生認識直角。讓學生透過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動使學生對直角有些感性認識,然後引到學生在三角板上感覺直角,為判斷直角做好鋪墊,在判斷直角前,讓學生自我思考,全班質疑,如在用圓片創造直角時,有學生憑感覺去折直角,教師就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這樣折的直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嗎?”進而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進而尋找判斷直角的更好的方法——用三角板去量,最後是畫直角,學生畫直角也學得很好,就是在畫好後要標上直角的符號,有些小朋友總忘記標。

一節課下來,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還不夠,教師引得比較多。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還是有困難的。不知道怎樣放置三角板。課下需要個別輔導。

小學數學《認識直角》優秀評課稿 篇3

《認識直角》這是人教版數學第三冊第三單元的第二課時,學生是在初步認識了角的基礎上來學習直角的初步認識的。作為同年級的'老師,聽了塗老師的《認識直角》這節課,我有如下的一點點想法。

這節課整體上思路清晰,重難點都有加以強調攻破,老師上課的體態語言都滿不錯的。特別是在“誰能用手比劃一下直角”這個環節,她藉機教育學生舉手要規範,把行為規範教育很好的融入到了數學教育中。但在這裡我想著重說幾點我有異議的地方。

在讓學生找出生活中哪裡有直角的這個環節,塗老師讓很多學生都起來說了說,我覺得她在這裡用時過多,以至於後面的練習有些沒做。

在讓學生“在格子上畫直角”這個環節,我覺得這裡塗老師有點準備不足,這裡最好讓學生用水彩筆等有顏色的筆畫起來效果更好,只用鉛筆很難看清楚。

在鞏固練習的動手摺一折環節,我覺得老師沒有必要把需要折幾步折出直角告訴學生,應該讓學生自由發揮,只要他們折出直角就可以,沒必要一定是兩步或三步。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檢驗直角時,如何把三角板的直角擺在直角上,我認為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

總體而言,塗老師的這節課是一堂成功的課,她準備的還是比較充分的,透過讓學生在課堂中說一說、比一比、畫一畫、折一折,讓學生在做中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整堂課師生互動積極,課堂目標達成度較高。

小學數學《認識直角》優秀評課稿 篇4

“平面直角座標系”是人教版數學課本第七章的內容,這課的內容十分重要,是數與行之間的重要橋樑,透過對平面直角座標系的引入,加強了數與形之間的聯絡,它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一個強有力地工具,這次聽評課的內容就是“平面直角座標系”。

各項得分如下:教學設計:28分;課堂管理:10分;表達傳授:38分;板書設計:9分;教學反思:10分。共計95分。

教學設計:整體的教學設計是很成功的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是數學課很生動形象。本節內容由確定電影院中座位的位置、整齊的升旗隊伍等實際背景出發,引出有序實數對,進而引出平面直角座標系,。透過對座標系的研究,認識座標的有關概念和建立座標的方法,並會利用直角座標系進行數與形的轉換,結合學習內容的特點,採用獨立思考、探究和歸納等方法給學生流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間,我認為美中不足的是整節課都是學生在獨立思考,而並沒有分組討論,像一些比較難的問題,應該大家在一起討論,這樣理解的才會更深刻。雖然在課堂上有一些意外,但應對的很好,電腦沒電了,能夠迅速轉用板書做總結。

課堂管理:整節課都比較嚴肅,所以沒有學生隨便說話,課堂紀律非常好,因為以前在課堂上已經養成了好的習慣,那就是學生在昨晚練習題以後都會主動拿自己的答案給老師看,很主動值得表揚。學生能夠自己積極主動地學就省了老師很多精力,課堂管理很不錯。

表達傳授:穆同學對教材內容十分熟悉,不用看課本,只有課件就把一節課講得很順暢,很有條理報答傳授的內容還是很不錯的。聲音很洪亮,教態很大方,但是有些過於嚴肅,臉上沒有表情,使整個課堂的氛圍不活,給人的感覺有點像軍隊式的訓練。但是講課的內容不夠詳細,只是很簡單的提了一遍,學生回答對了以後並沒有做詳細的講評,還有就是在總結的時候有時候沒有用術語。我認為在表情和態度方面穆同學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進。

板書設計:板書從整體上來說很有條理,雖然有課件,還能夠把重點給學生們板書出來,很值得學習。透過學生們在黑板上做題,畫直角座標系,以及老師的總結概括,把整節課的內容的重點都板書出來了,使人一目瞭然,字寫得很漂亮,但是不太整齊,有點隨意,總的來說還不錯。

教學反思:穆同學課後很認真的看了錄影,不自己就找出了自己的缺點說自己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我們大家也都給她提了意見,她都虛心聽取,感受最深的就是,這節課上得有點嚴肅,表情不豐富。之後,她能夠認真的進行教學反思,希望她下一次能夠做得更好。

小學數學《認識直角》優秀評課稿 篇5

空間直角座標系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2)第4章第三節的第一節課.該課是在二維平面直角座標系基礎上的推廣,是空間立體幾何的代數化.教材透過一個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讓學生感受建立空間直角座標系的必要性,內容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體現了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能夠很好的誘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知識的探究過程中.同時,透過對《空間直角座標系》的學習和掌握將對今後學習本節內容《空間兩點間的距離》和選修2-1內容《空間中的向量與立體幾何》有著鋪墊作用。

在這一節的教學中從座標軸到平面直角座標系再到空間直角座標系的引入,十分自然。學生對右手空間直角座標系的疑惑要解釋清楚,並要指出Y軸,Z軸上都取原來的長度,而X軸上的長度取原來的一半。關鍵講清如何定義空間點的座標,書上說明了正反兩個方面,更充分說明了唯一確定性。求空間點座標的方法,及給出點座標畫點是要學生主要掌握的內容,因此要加強練習。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實際比如教室,給學生直接的感受。

小學數學《認識直角》優秀評課稿 篇6

今天有幸聽了我校骨幹教師黃老師的一節《銳角三角比之解直角三角形複習課》。黃老師在這節課上,充分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地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學習情緒,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的全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下面簡要談談自己的一些點滴感受:

一、巧設情境,營造和諧氣氛。

黃老師以生活中旗杆高度設定情景,提出問題。積極的為學生營造了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紛紛自覺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起點低,落點高,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

二、巧妙引導,自主探究,盡展數學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黃老師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回顧應用知識。黃老師從回顧研究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係入手,先是給定兩個直接元素(其中至少有一邊)解一個直角三角形,然後是解有一個公共邊的兩個直角三角形,最後過渡到在已知元素不是完整的邊時,提出設元、列方程的思想,以題引題變式教學,在變式教學中回顧知識點,題目設計合理、環環相扣,注重知識點的遷移。教師始終以引導這的身份引導學生思考、提升、歸納、小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盡顯教育智慧,盡展數學之美。

三、及時、精煉地評價和點撥,盡顯語言美

教學中黃老師透過精煉、精彩的語言不斷地鼓勵著學生、及時地點撥著學生、評價著學生,給學生以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上的點撥和引領,精神和文化上的薰陶和浸潤。如:閱讀例題1(2)“D為直線BC上一點”時,提醒同學“這個條件中你認為關鍵是哪兩個字?”等等。縱觀整節課,大氣中兼顧細節,美麗中透著數學凝練。在黃凱老師清新、自然、灑脫的課堂上,每一個細節都見理念、見價值、見文化、見魅力,她幫助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中不斷探究發現、交流感悟,引領學生透過學習感受數學的博大與精深,感悟數學的深刻與美麗,領略人類的智慧與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