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春節

春節團圓的散文

有關春節團圓的散文(通用1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散文嗎?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如何寫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團圓散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節團圓的散文 篇1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國人歡度春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春節是個令人高興的日子,放鞭炮、吃餃子……這些都是過年的習俗。

今天,我奶奶特意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看了就讓人流口水,我和弟弟早就眼饞了。我姑姑和我媽媽也早早地下班了,來幫助我奶奶。

“怎麼還不回來啊?慢死了!要不我們先吃吧!”我弟弟耐不住性子發起了牢騷。我的叔叔今天要加班,要很晚才會回來,所以我弟弟發起了牢騷。“等等吧,應該馬上就回來了,要不,你先吃點?”我姑姑說完,就要給他盛飯。“我回來啦!”我順著聲音望去,原來是我叔叔回來了,“回來了好,快,飯都涼了,就等你了。”“呦!都等著我呢,好,好。”“別說廢話了,快點把,我都快餓死了。”我弟弟邊說邊拿起一個雞腿肯了起來。“好吃,好吃。”我看了他這個樣子,開玩笑,說:“呦,慢點吃,別噎著阿。”“不會的拉。”“嗯,不錯,手藝見長阿。”我爸爸說。說完,就自己埋頭吃了起來。“今天很合我的口味麼,不錯。”我平常吃飯很刁,除非是我喜歡的,不然根本不吃。“雪碧呢?雪碧呢?快拿雪碧來!”我弟弟嚷了起來。我奶奶聽了後,跑到廚房就去拿雪碧了,“雪碧來啦,只許喝一杯阿,不然會鬧肚子。”“嗯,好。”我弟弟滿口答應。“我也要,我也要。”我也嚷了起來。“嗯,也有你的。”說完,就給我倒了杯雪碧。“您快點吃吧,別管別人了,別人都快吃完了,再不吃沒您的拉。”我媽媽說。我奶奶聽了後,就開始坐下吃飯了。

“那個,那個,給我遞過來。”我對坐在對面的爺爺說,爺爺聽了後,給我拿來了,我剛要去接,結果不小心把杯子碰壞了,摔地上了。只聽“”的一聲,被子掉在地上摔碎了。我立馬驚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你呀,”我爸爸又開始批評我了,“就是不注意,平常說你幾回了。”“我又不是故意的。”我嘟囔道“你說什麼?”我爸爸問。“沒事。”這時,我媽媽開始打圓場,“算了,趕緊把碎渣子掃了吧,這叫歲歲平安。”“我去!”我自告奮勇,也許是彌補我的錯誤吧。我拿起笤帚掃了起來,說:“我下次小心點,小心點就是了。“他們也沒說什麼。這事總算過去了,家裡又恢復了和諧,一家人問長問短……

這時,窗外想起了鞭炮聲,緊接著又有一個個禮花彈噴了出來,“真漂亮啊。“我不由地感嘆。”來!乾杯!“我叔叔高興地舉起了杯,緊接著大家都舉起了杯,就連我和我弟弟都舉起了可樂,碰杯之前,我叔叔說:”願一家人幸福美滿,和諧安康。幹!“”幹!“”這酒怎麼這樣啊,酸的阿。“我媽媽說。我爸爸一聞:”是酸的阿。“”是不是質量問題啊。“我姑姑說。這時,我弟弟湊上前去聞了聞,”這……不是醋麼?“似乎他也不敢肯定。”“可剛才還好好的呢。”“剛才是不是這杯?”我弟弟指了指旁邊的這杯。“哎呀!”“哈哈哈”隨即,我們全家立即笑了起來,洋溢在幸福的節日氣息裡……

春節團圓的散文 篇2

中國過春節這個傳統,可以說只要是中國人都應該感到無比自豪,至少我本人是這樣認為的。據證明,春節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也許最初它真正的意義並非現在如此,但春節的雛形以出現卻毋庸置疑。

春節能在中國經歷幾千年延續到現在,堪稱世界奇蹟。當然,中國人民在繼承的鏈條上絕對是功不可沒的。同時,也證明了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傳統歷史文化上的雄厚基礎。西方雖也有聖誕節或情人節等等傳統節日,我卻覺得缺少一份醇厚。

說實在,過春節給我的最大感受是:春節就是一場跨時間較長的盛大的家庭團圓宴會。又如一首正在播放的迴圈漸進音樂,有柔婉也有高潮。

大年三十之前的幾天,就是為團圓宴會的準備期!遠在他鄉的人無論在外多窘迫或是工作如何的繁忙,都像約定好了一樣選擇在這時暫時放下一切,買上一張車票往故鄉駛去。

再到臨近故鄉的小集市上買上一些小年貨,不在乎山珍海味,更不在乎是否是名牌,一切都在在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家門前變得舉足輕重。站在家門前遠遠期盼迎接的父母親更是刺激了我眼裡的淚腺,儘管我們早已脫離了父母的懷抱,但在父母的眼裡,我們永遠是他們心尖上長不大的寶貝!再次重聚的欣喜,是溫柔長調的開始。

大年三十是家裡最忙碌的一天,從早晨到傍晚,年年如此,幾千年的風俗吸引力,沒有哪一個家庭表現出抱怨。這時候音樂也開始上揚,卻也不是直接高調的現代DJ,而是在忙碌之中偏快些節奏的令人欣喜,也許是我本身對古韻的偏執。送香、洗傢俱、殺雞、閹魚、洗菜、切肉、調好料、貼對聯等等。在這些準備裡,我最喜歡的是貼對聯,其實我喜歡的不是貼對聯的本身,而是我喜歡對聯的字型!對於柳體的娟秀,我更傾向與顏體的粗細得當,柔婉大氣。當然,這僅僅只是個人偏好,其實兩者各有千秋,也是不能一概而論。

等到一切食材都準備好後,全家人燒上一鍋用柴火燒開的熱水,輪流洗完“年澡”,整個就緒工作才能完成。“年澡”在我們這裡也叫“去災澡”,意思就是洗掉一年來一切不幸,祈禱下一年的平安,無災禍。雖然洗的一身柴火味,卻也有一番韻味。

接下來就是進入真正的家庭宴會主題曲。春節大年三十晚上的家庭正式大團圓來臨了!音樂也進入更為融洽而溫柔狀態。一家人圍著一張大圓桌坐下,大圓桌的中間還放了一爐木炭火鍋,湯水正滾。家裡雖也有電火鍋,鄉村人總覺得不夠純味,老式的火鍋用了七八年也捨不得丟!

還好也就春節才讓它見幾天新世界,平日裡就乖乖被封在紙箱的角落裡。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圍著滾熱氣的老火鍋吃團圓飯,期間還可以講講些趣事調節氣氛,是最溫馨,也是最慰人心的時刻!一切的生活煩惱都消失,只享受這一刻的全家團聚的幸福,明天或以後的打算只能在門外招手。

家庭的團聚,親人的貼心,美妙而眷戀般的期待。也許百年之後我們依然期待春節的到來,就如期待能再次偶遇初戀。

春節團圓的散文 篇3

還未到大年三十,四處便瀰漫著濃濃的年味兒。各家各戶門上都貼上了火紅的對聯,就連小區門口也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而此時的我,卻坐在返回老家的客車舒適的車廂內,聽著輕鬆的音樂,暢想我未知的新年。

回家的路上,爺爺打來電話,他神秘地告訴我:“這次過年,我會帶你和趙檬一起去祭祖,以後等我老了,走不動了,就靠你們了。”我不明白“祭祖”到底是要幹什麼?為什麼要我們來繼承爺爺的“衣缽”?帶著滿腹疑問,我回到了老家。

終於到了過年這一天,全家老老少少都喜氣洋洋地開始準備,而我也終於找到機會向爺爺詢問祭祖的事,在我的追問下,爺爺終於開了金口。原來,祭祖是農村非常隆重的祭祀活動,專在過年時舉行,分為兩個部分,即“祭祖宗”和“拜神”。爺爺講完後,我和弟弟就帶上四掛鞭炮,一大迭紙和一些香上山了,來到太爺爺太奶奶的墓前,我們虔誠地燒香、燒紙並跪地叩頭。離開時還放了一掛鞭炮,意思是告訴祖宗後人來祭拜了。天空飄著紛紛揚揚的大雪,我和弟弟完成儀式的時候,都凍得手腳冰涼,但是心中卻充滿神聖和虔誠的敬意:所謂“祭祖宗”,不過是一種儀式,重要的是告訴人們不要忘根啊!站在風中,我忽然覺得心裡很溫暖,很溫暖。

回到家裡,滿屋飄著肉香,我好奇地將頭伸到鍋邊一看,原來煮著豬頭。一會兒,只見爺爺拿過一個洋瓷盆,把豬頭裝好,並給豬嘴裡咬上豬尾巴,把一雙筷子插在豬頭上,我恍然大悟:“爺爺,這是不是表示“有頭有尾”呢?”爺爺笑著點點頭。

“拜神”儀式開始了。首先要拜家神,大堂上放著一尊莊嚴的家神像,爺爺將豬頭放在供桌上,然後點燃三炷香,虔誠地拜三拜以後,便將香插在神像前,隨後爺爺吩咐我和弟弟各點燃一支蠟燭,立在神像兩旁。拜完家神,爺爺端起豬頭,我和弟弟拿上香和紙,我們祖孫三人又分別到了大門、豬牛圈、灶、水井、路邊和菜園等地燃香參拜。爺爺邊告訴我們,拜大門是在拜門神,在灶、路邊是拜灶神和路神,在豬牛圈、雞圈求的是六畜興旺,在水井邊拜的是一年四季有水喝。

每到一處,我和弟弟都認真地燒香參拜。就在拜完路神回身之際,我看到爺爺溫和的目光,他站在雪地裡,眉發上都落了不少雪——他在微笑!爺爺額上的皺紋顯得更深了,眼睛眯成了一條縫,望著我和弟弟爺爺笑了,笑得那樣欣慰。

年過完了,每每想起爺爺的笑容,我的心都會為之一顫。我想,除了那溫暖的笑容,我更不會忘記的,是過年的祭祖,它不單是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要我們記住自己的根。

春節團圓的散文 篇4

說起春節,最讓孩子們心動的是啥?非壓歲錢莫屬! 以前,我的壓歲錢全給“搜刮”,剩點零頭,那時就想啊,這壓歲錢不就一場空嗎,反正爸媽全“送”學校了。現在不一樣,初中了,小大人了,爸媽一想,就把錢存了一……

說起春節,最讓孩子們心動的是啥?非壓歲錢莫屬!

以前,我的壓歲錢全給“搜刮”,剩點零頭,那時就想啊,這壓歲錢不就一場空嗎,反正爸媽全“送”學校了。現在不一樣,初中了,小大人了,爸媽一想,就把錢存了一張卡,給了我,說:“該用的一分不能少,不該用的一分不能多,你自己盤算,這是你的生活費,亂用光了,自己想辦法。”這是從上學期開始的。經一學期考察,我使用得較為合理,壓歲錢就上卡了。

這次我拜年,想的臺詞,非常經典,非常創新,還用了“你是風兒我是沙”,加之今年春節晚會親情氣氛比以往的濃,或多或少讓家庭更和睦。奶奶這次是要發獎金的(不包括壓歲錢),她說我發表文章得了多少稿費她也會一分不少的獎勵我,加上她給的壓歲錢就165元啦!

拜完年,就數錢。我們3個孩子做同一個動作。大姑姑說:“語文數學還真是融為一體呢!

你看拜完年就開始做加法了。”不過妹妹也是瞎摻和,一年級那會算上百的數啊? 我是幸運兒我怕誰!

大年初二[爬山涉水] 去爺爺那兒,好玩的就算爬山。去年春節那三天天天去爬山,今年就這一次了。高山矮山大山小山,從小到大,該爬的我也去得差不多了。今兒這麼大隊人馬可是第一次。

今天應該說是去探險的――黑洞(戰爭時的防空洞)。一路上,很不幸啊,竟看見墓碑,還有那些蟲子的怪叫,陰森森的竹林被寒風吹得颯颯作響,又是夕陽,還有些恐怖氣氛。到了,爸爸帶頭,我第二,哥哥第三,後面連一串。沒有電筒,手機熒屏亮度不夠,只靠爸爸摸索。其實這何嘗不是件好事,有電筒興許會看見些可怕的東西。一家人排成一列,像一群勇敢的黑螞蟻。

“有塊石頭。”爸爸對我說。然後我們傳下去。“有塊石頭,小心。”我說。最後哥哥吼一聲:“大家注意,小心這裡的石頭!

”我拉著爸爸,哥哥我拉著我,像火車在隧道里穿梭。一步一步,我們竟看見了外面射進的餘光!

殘陽西斜,卻像曙光一樣令人奮進。

兄弟齊心,其力斷金。那麼一家人齊心呢?我們最終走出了黑洞。

大年初三鞭炮啪啦 第三天,最後一天,怎麼玩兒呢?

於是乎,我趕緊去洛磧看外婆。那裡鄰水,只有水的彼岸才有山。鞭炮是不放白不放!

導彈、霹靂彈、原子彈、魔術彈,我覺得自己是幸運彈!

因為有好多彈!

此時,爸爸又成了卡通型,陪我放,真可謂“百放不厭”!

甩炮、擦炮、威力太小,“放煩了”。現在我才發現它們可以拿來作惡作劇,上次我走在路上,踩到了地雷(甩炮)!

然後又在別人的草園子發現小孩正在炸人家的捲心菜!

哈!

爸爸買了一包“彩雷王”(那傢伙威力可大了,上次玩的時候我還以為在打雷,原是它爆炸了,隨後一陣煙霧散開,連包裝紙都沒了)去炸老鼠洞,美其名曰“為民除害”。哥哥幹了一件我以為很可恥,超噁心的事――炸糞池!

他還說幫人家施肥哩!

我最喜歡放握在手裡的小煙花,5毛錢一根,裡面卻有3種煙花,一種大概“綻放”5秒吧!

時間雖短,卻會像流星一樣在我心裡永恆!

尾聲

春節“初一二三”總是很快就過去了,還真懷戀。總覺這些將預示著什麼。也許我的初中生活和這一樣,初一好運連連,初二共同探索,初三呢?我實在想不出了。也許這是一個謎吧!

讓我去踏實過每一天,解開它吧!

春節團圓的散文 篇5

自古以來,春節就是我國民間一個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春節前一個月稱為臘月,古時人們會在臘月廿三祭祀灶王爺。據說這天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上帝稟報一家人一年來善惡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也稱“送灶”,人們並在祭灶節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的說法;臘月廿四撣塵,“撣塵”就是家庭內外大掃除,“塵”是灰塵,與陳舊的“陳”諧音,過年了,撣去陳舊的東西,按照民間的說法就是把一切“窮運”和“晦氣”統統掃出門,除舊迎新;人們還要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禧接福,都是過上一個平安吉祥、順利如意的新年。

中國的年夜飯是過年的一場大戲。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人們就開始精心為這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做準備了。民謠有“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煮大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炸果酥;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說法。我從放寒假起就開始期盼著過年,不久媽媽便幫我買了新的衣褲鞋襪,然後就看著冷落了很久的冰箱被爸媽塞滿,車庫裡也堆了一箱箱的東西。越接近除夕,我們越忙著到超市裡把吃的用的往家裡搬。年味越來越濃了,各種市場都人山人海。終於在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我們迎來了大年三十,也是我生命中過的第二個牛年,一個很不一般的過年。以前,我年年的除夕夜都會在龍泉的外公外婆家度過,今年是例外——因為我們搬新家了,按照風俗搬家的第一個年要在新家過,於是我們三個人過年,自然冷清了很多,雖然鞭炮很響。好在媽媽燒了很多我喜歡吃的菜,還特意燒了一道菜——紅燒鯉魚,寓意是“年年有(餘)魚”,對我們學生來說還有另外含義“魚躍龍門”。接下來是不斷的電話問候、簡訊祝福。媽媽催促我乘春晚還沒有開始趕緊去洗澡,我洗完澡換上新衣服,要是以前啊,可是我去爺爺家拜年收紅包的時間了,這次只能坐著看春晚。小瀋陽的英文名字“Xiao Sheng Yang”,還有那濃厚的東北方言味道,逗得我們前仰後合……

當新年鐘聲敲響,我和爸爸在樓下放鞭炮,麗水的上空煙花、爆竹聲聲,響徹天空。那絢麗的煙火是美麗的迎春女神,她用轉瞬即逝的生命,帶給人們夢幻般的色彩與憧憬,也詮釋了一個人生真諦:“在短暫的人生裡,也要釋放出最美麗的‘火花’”。呼吸著瀰漫著硝煙味道的空氣,好象新年也就隨之滲透到我的血液。“過年了!”我開心的高喊著,然後大口大口的吃著預示著好運與福氣的餃子。

除夕夜按照舊曆是要守歲的,我卻不知不覺睡著了。幾個小時後,一覺醒來就過了一年了!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我們迫不及待的回龍泉去。天空神奇的飄著雪花,雪越下越大,我們坐在車上望著高速公路上漫天雪花紛紛揚揚從天而降,雲和一帶的山上早已是滿山白皚皚了,一幅美麗的雪景呈現在我的眼前,看樣子除夕夜這裡早已經是大雪紛飛了,不然怎麼會有這樣的“銀裝素裹”?“瑞雪兆豐年”,你帶來了新年最美麗的問候和祝福!這雪白的世界是我心目中完美的唯美主義境界啊!

就這樣在飛舞的雪花中,我們回到家鄉龍泉。回鄉是一種甜蜜的味道,讓人心裡溫暖。雖然元旦我們回過家,可是還是湧起遊子久久未歸鄉後終於回到故鄉的感覺,不就是二十多天未見,卻彷彿已經過了二十年。一路想了回家後的千言萬語,見了外公外婆,只說了一句“我們回來了”,也許這是外公外婆最需要的問候吧,我馬上就被他們包圍著,“高了”“瘦了”……這也許就是我解不開的回鄉情結的原因吧。回家後天天和表妹們一起玩耍,畢竟我還是孩子呀,一個天性愛玩的小孩。拿到長輩給的壓歲錢後,我還開心地偷著樂!

回家的第三天,我們去親戚家拜年。我們家沒有太多的拜年習慣,但每年初三都會去鄉下安仁林樣的親戚家拜年送禮,這是一個景色優美的地方,大雪剛剛融化,竹林屋舍被霧氣繚繞著,宛如仙境。這裡也是一個盛產香菇和木耳的地方。家家戶戶門前空地,山上田裡都是搭著木棚房,裡面是一袋袋的香菇、木耳的菌種,可愛的香菇、木耳就在袋子裡鑽出來,鮮嫩極了!我們整整兩桌子的人圍在一起吃著熱氣騰騰的農家菜,一個個臉都紅撲撲的……

走進春節,享受紅紅火火的中國年,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開心快樂,最重視的節日。流淌在我們血液裡的春節,它不僅洋溢著真誠的歡笑,也凝聚了濃厚的親情,更是濃縮了一部厚厚的中國文化史,我們將在春節的喜悅中代代傳承著我們中國人的綿綿不斷的幸福。

春節團圓的散文 篇6

季節推開臘月的大門,春節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古典女子,插一枝大紅的'燈絨花,迎著飄舞的瑞雪,走進五穀豐登的農曆和鄉村古老純樸的風俗,在莊稼人的心坎上做窩築巢。閃光的鎬頭和彎把犁,大汗淋漓的農事,躲在粉刷一新的牆角憩息。裸露金黃牙齒的玉米棒、鮮紅的辣椒串和粗獷沙啞的播種謠掛在屋簷下,打探春耕的訊息。辛勤勞作一年的莊稼人忙著趕集上店、置辦年貨。精明強悍的小夥子和花枝招展的姑娘,繫上紅綾綠緞的長腰帶,風風火火地練習踩高蹺、耍旱船。孩童們高舉五顏六色的燈籠,等待火爆爆的鞭炮爬上竹竿梢……臘月,是山鄉一年中最興奮、最勞神的日子,也是莊稼人一年中最閒暇、最疲倦的日子。

春節,一個在古老中國傳承幾千年,備受中國人重視的傳統節日,在中國人心目中顯得十分神聖而高貴。

春節,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傳說在遠古時代,“年”是種非常兇殘的動物,長期生活在海底,每到除夕夜就成群出來覓食,所到之處,人畜無一倖免!所以,每到除夕夜前,在外打獵的親人都爭相回家與親人團聚,躲避這場災難。人們利用“年”怕火、怕紅色、怕響聲的弱點,在除夕夜穿起紅衣裳,家家貼上紅對聯,燃放爆竹,於是“年”便逃之夭夭!這辦法、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內容大都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禧接福、祈求豐年,形式也帶有濃郁的民族特徵和地域特色。

春節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經過年代的更替和歲月的洗禮,頑強地生存保留下來。它記錄著前輩與自然抗爭的歷史足跡,象徵著勤勞智慧勇敢的中國人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是流淌在中國人血管裡、刻在中國人靈魂深處的東西,是全體中國人乃至全球華人的共同精神殿堂!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草木萌動復甦,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萬物蔥蘢。當新春來臨,必然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將至,家家各有期待,人人懷揣心願,以看似雷同的形式和方式,迎接各自心目中的新年。

春節,是中國最大、最隆重的節日。人們無論旅途多麼遙遠,總把顛簸和疲倦捆進鼓囊囊的揹包,在年夜鐘聲敲響之前,走進一副火紅耀眼的春聯,走進親人特別是父母那殷切期盼的眼神。臘月三十除夕夜,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家庭溫暖、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麵,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戀的一晚。天一抹黑,孩子們或者半大小子,早已拿著香火或菸捲,東一聲、西一響地放起鞭炮來了,膽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隻手捂著耳朵,遠遠地探著身子點,其他小孩兩手捂著耳朵,緊張而又焦急地等待著那響聲……轉瞬,伴隨清脆的鐘聲和辭歲的儀式,舊年曆已翻完最後一頁,春天一步踏入新的年曆,大家翹望歲月的金錘邁著急促而堅定的步子,跨越二十四節氣,敲響老老少少增歲添壽的莊嚴時刻。爭相點燃鞭炮,挑旺爐火,溫熱老酒,守住勤勞善良的美德和五彩斑斕的期冀,渴望一年望不到頭的好收成、好運氣。

莊稼人與土地生死相依,自古是一對孿生的親兄弟。如今農家的日子恰似見風就長的紫色豌豆花,互相憋著勁,攀比長勢和高低。因為勞動,才有平凡而壯美的生命和享受快樂的權力,才有甜潤脆亮的歌聲和甜蜜溫馨的節日。

一年奔波,端午節你可以不回家,中秋節也可以不回家,但到了春節,無論天南海北、老人孩童,不分年齡、性別、地域,人們都千里迢迢地回家,停靠在溫馨的家庭港灣。春節時,在神州大地,在全球所有華人聚居地,大家共同歡聚和興奮!這就是年的魅力,彰顯出一種神奇的魔力。

網路化與地球村的時代,“人遠天涯近”。社會更需要有一個情感交流與親情匯聚的節日,調適心情,豐富生活。春節給我們提供了迴歸傳統與祖先對話的機緣。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交流的增加,春節的影響漸漸大起來了。由於春節倡導和諧、和美、團結、愉快、歡樂的主旨,與當今世界人民盼和平發展、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望相契合,可以說不管在世界什麼地方,只要有中國人的足跡,就有春節存在,扭中國秧歌,賞歡快鑼鼓,看彩燈閃爍,觀龍獅狂舞,聽爆竹驚天,品禮花綻放,書迎春桃符,吟詩唱歌,吃團圓飯、春晚聯歡……到處洋溢春節的味道。

中國春節,已愈來愈全球化和國際化。它是全世界珍存下來不可多得的古老而傳統的民俗,這一文化遺產的獨特光芒,正讓人類共享著親情的溫暖,團聚的歡樂與和平的幸福。

春節團圓的散文 篇7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走了甲午,又迎乙未,“羊年”春節如約而至。回鄉的、採購年貨的、走親訪友的,京城的人們忙碌了起來。不知道為什麼,看看周邊的人們,總感覺到似乎少了些過年的味道。小時候過年,最幸福的就是盼年,那種虔誠的心情、那種迫切的滋味,如今每每想起仍然激情滿懷。穿新衣、放鞭炮、貼春聯、吃餃子、給老人磕頭拜年,要壓歲錢,逛廟會等等,除夕夜,追逐著鞭炮燃放時的硝煙味和響聲,端著盛滿餃子的大碗和一群小夥伴,村東跑村西,那種質樸、那種熱鬧、那種童趣,已深深地留在了記憶裡。長大後,這些已經印記在腦海中兒時的夢,自覺不自覺地變成了一種獨有的揮之不去的影好像,深深地紮根在心裡。人生無常,有起有落。有時好像花兒一樣多姿多彩,有時好像河流一樣彎彎曲曲;人生之路,有鮮花、有掌聲,也有荊棘、有旋渦;走南闖北,人到了一定年齡,生活的歷練難免會遇到遇上難忘的人和事,正因為這些奇怪的事、難忘的的人,才使得人生更加豐富精彩。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閤家團圓,共度良宵。家,親情,融融的愛意,構成了年味的源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紮根心中、生生不息。午後起床,仰望窗外,一個萬物復甦的春天正在徐徐開放。恍然間,臘八已過,匆匆忙忙似乎己記不起臘八粥、臘八蒜的味道,小年剛過,吃過的餃子也許還沒完全消化掉,但似乎也沒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記。下班步行回家,看到街道兩旁路燈杆上掛著的一排排的紅燈籠和有關年味廣告、標語,才深深地感受到年真的越來越近了。春節將至,這意味著春天就要來了,永珍復甦草木更新,這給剛剛還在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中生活、盼望著春暖花開日子的人們,帶來了不盡的喜悅和希望!

中國文化悠久的歷史,賦予了春節太多的內涵。古往今來,在春節這樣一個特殊的時空環境裡,給了許多文人墨客想象發揮的空間,留下了許許多多美文佳句。一元復始,永珍更新;“遙聞爆竹知更歲,偶見梅花覺已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事過境遷,時隔多年,如今讀起仍膾炙人口。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留傳至今。從臘月二十三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購年貨、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辭舊迎新”。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新的一年開始了。翌日,男女老少無論貧富,都穿上平時捨不得穿戴的節日盛裝,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恭賀新喜、恭喜發財,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作罷。

由於人們生存和發展的歷程充滿了不確定性,也正是這種變數,賦予我們每個人多姿多彩的人生。春節傳承千年,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著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如今的春節,雖然年味越來越淡,但對於生活在城市裡的我們來說,天南地北的親人匯聚到一起,過一個團圓年,這無疑成了一件非常奢侈、幸福、快樂的事情。

春節是一年的結束,也是新年的開始。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日子還是要一天一天的過,新年伊始,時光向好,那就讓我們懷揣美好,放飛希望!

春節團圓的散文 篇8

歲末年初,年輪加圈,春節依舊。

燈籠,新衣,鞭炮,春聯,年夜飯……“年”的圖景,帶著新春的問候,帶著節日的祝福,將人們溶入新春佳節的喜慶氛圍之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日子過著過著,就到了年關。經過了無數次的輪迴,猛然覺得年已不再所輕,於是勾起了“世事滄桑心事定,腦中海嶽夢中飛”的梁啟超的詩句。記憶中的鄉村春節,就在這樣的喜慶裡辭舊歲,迎新年;別嚴寒,接新春。新春的景象總是把日子過得安寧而坦蕩,明媚而溫暖,讓農人所有的憧憬變得清晰,所有的生命變得豪放。年輪上的鄉村春節,既迴旋著歷史的滄桑,也面對著未來的召喚。

年關將近,揀拾童年散落的記憶片段,接著春節生活的多姿畫面,往事如昨,歷歷在目。可直到至今,我一直弄不清春節的意義,只覺得春節就是用來盡情享受的:人們可以翻出藏在箱底的新衣,在年關與農活脫離,穿得乾淨漂亮又無需勞作弄髒弄舊的新衣;紅紅的對聯為山村的熱鬧增添了歡樂的喜氣,從中感受的人們日子的紅火、溫暖與幸福,給人一派明媚,表達了農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珍惜。

春節總是用巨大的手掌把家放在人們的眼前,讓人們不得不停下匆忙的腳步,有再多的錢不想去掙了,有再多的事不想去做了,有再多有工作也放一邊去了。春節讓漂泊的心開始尋找家的港灣,讓家在人的心裡有了分量,於是無論路途多麼遙遠,所有出門在外的遊子都會拼命往家趕;於是有了春運的高峰,有了白髮蒼蒼的老母倚在門邊翹首期盼闔家團圓身影。年告訴我們,春節就是家人團聚,充滿天輪之樂的時間概念,它是家的守護神,詮釋了家對人的全部意義。

春節是一個大的舞臺。如果說新衣是迎賓曲的話,那麼守歲則是這舞臺上的謝幕舞。鄉村的春節,冬去春來,農人們歇了農耕,闔家團圓。全家人圍坐火塘,守著年與年交替的那一刻,談論生活的炳惱,談論工作的艱辛,也談論一年的喜悅與收穫,那情景裡有祈禱,有期盼,也有感恩,守著除夕,就是守前明天和希望。也有一部分人們,隨著時間的更迭,隨著物質的充裕,把守歲的內容變成了春節的聯歡晚會,不再談論五穀豐登的話題,不再商量來年的莊稼要種什麼樣的品種,而是盯著電視螢幕,怕錯過了趙本山的相聲,品不夠宋祖英的歌喉,觀不夠楊麗萍的舞蹈……有時,電話也會驟然響起,讓精彩的晚會受到打擾,那是親朋好友帶來的新春祝福。

越是年關,關於鄉村春節的記憶就越鮮活,只是人的生命太有限了,短短几十年就會讓人們的記憶落下滄桑。從“過節好處是解饞”到“看著晚會過春晚”再到“旅遊過年成時尚”的今天,鄉村的春節在傳承與嬗變中,物是人非,早已不見了當年的

身影。其實,春節就像一本代代相傳的曾經厚重的書,封面還是那個封面,當是我們已經看不到了最初的內容。當我們記起團圓、拜年、祭祀先祖等那些關於春節的繁縟禮節,我們就會發現春節是一種圈騰,它依舊神聖地站在歲月深處,流淌著延綿的血肉親情與人們對生活的熱愛。

春節團圓的散文 篇9

天漸漸地冷了,年關的腳步也近了。母親從鄉下打來電話,問:“今年你回家過年嗎?”我想了想,給了母親一個肯定的回答,母親在電話那頭愉悅地笑了,而電話這頭的我卻陷入了沉思中。其實,回家過年一直是我所渴望的。儘管這些年我在離家很遠的城市成了家,也即將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但我總覺得,城裡的新年不夠喜慶,它讓我找不到過年的感覺。或許是因為我是一個喜歡懷舊的人吧,鄉下的新年一直讓我魂牽夢縈。

記憶中,在鄉下生活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日子。過年,又是我那些日子中最為盼望的。因為,在我的印象中,一年中最為熱鬧的就是過年,或許因為都是農民吧,一年到頭難有什麼空閒,一到過年,鄉親們都放下手中的活,而為過年忙活著,一進入農曆十二月,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年貨,進城採購的採購,自己準備的準備。而我們小孩子,因為父母大多在家,原來分給我們乾的事情大多交差了,大夥聚在一起,玩著我們小孩子的遊戲,揮霍著我們無憂無慮的童年。到了十二月二十幾,就到了殺大豬的日子,家家戶戶磨刀霍霍,村裡到處是豬的哀鳴和響亮的鞭炮聲。每至這些日子,我們就有吃不完的豬肉,因為鄉親們十分熱情,一個村的人就像一家人一樣,誰家殺了豬,都會邀請村裡人去吃飯,或許是那時生活比較艱苦吧,後來每每想起過年那天天吃豬肉的日子我們總會忍不住有一種想流口水的感覺。當然,每當想起當年每家把一個一兩百斤的大豬擺在門口,如今總有一些感嘆流過心頭。

殺了豬之後,便是做臘肉、做油炸的果條和豆腐等,在做年貨的時候,祖母總會給坐在火炕邊的我們講一些老故事,儘管那些故事或許前年我們曾聽過,故事情節都讓我們能背出來,但那種聽祖母講故事的感覺,就是讓我們覺得至今難忘。到了大年三十,全家和和氣氣吃了團圓飯後圍坐在火炕邊,吃著糖果聊著天,那氣氛真是和諧與溫馨。過年後家家忙著拜年,村巷裡人來人往好不熱鬧,不時還有舞獅子的從村裡鬧過,迎來陣陣鞭炮聲。鄉里的電影院裡正播放著一場武打片,那打鬥聲透過喇叭傳得老遠,不知哪家的錄音機正飄來一首動聽的歌,乍一聽原來是鄧麗君《小城故事》……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熟悉的一切彷彿都成了回憶。過年似乎成了一種程式。等我讀完大學再回到家鄉時,再也沒有兒時那種氛圍。祖母早已作古,她再也不能給我們講那些熟悉的故事了,兒時的小夥伴們不是嫁了就是外出打工為了避開春運不回家過年,村裡很少找到年輕人的影子,村巷裡空蕩蕩的,冷清得可怕。父母都已經老了,他們忙碌的身影越來蒼老……我每每在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感嘆流逝的時光和過去的日子,每每都傷感得決定來年過年時不再回家……

然而,當年關的腳步又一次叩響在我的心頭時,當母親哪一聲聲探詢再一次在我耳邊響起時,我總是在沉思後給母親一個堅定的答案:是的,咱回家過年!

春節團圓的散文 篇10

一大早,噼哩啪啦的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吵醒了,原來,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臨了,家家戶戶的拜年聲,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譜成了一首好聽的交響曲。大街上,大家幫穿著新衣服,紅、黃,藍、綠,鮮豔又漂亮,把馬路點綴得五彩繽紛,真是美極了!

空地上,許多小孩子拿著煙火在燃放著,嘭的一聲,煙火衝上天,把天空彩畫得五顏六色,真是亮眼,我換上新衣服,覺得自己煥一新,並且成長了,不再是以前那個頑皮又無知的黃毛丫頭。下午,全家一起去逛街,街上真熱鬧,許多攤販,為了招攬顧客,在攤位上,我們使出奇思異想,吸引客人來觀看,引起購買動機,所以,每個地方都人擠人,爭先恐後地購買,所以,每個老闆的臉上都是笑著的,沒辦法,大賺錢嘛。

連我們全家也不例外,大包小包提回家,大豐收。晚上,親戚朋友登門拜訪,免不了的一頓盛情款待,媽媽使出看家本領,各種名菜紛紛出爐,盤盤都是色、香、味俱全啊!所以,在開飯後,我食慾大動,嘴巴猛咬,肚子就像氣球似的一直膨脹起來了。後來,我同大家一起遊玩,玩得開心極了,簡直不想休息了呢!最後,在大人的催促下,大家只好各自去找周公,結束了快樂的一天。

隔天,我不須母親大費周章地“拖”我起來,因為我早已準備就緒,就等著出發上路去奶奶家了。母親還以為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呢!一路上,全家人東西南北、有說有笑地聊了起來,就在笑聲中,奶奶家已不知不覺的出現在大家眼前了。一下車,大家就拉著我到附近的百貨公司逛,百貨公司里人山人海,擠得真的是水洩不通,裡面商品幹種萬樣,令我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我們出店門後,就像歷經了一場大戰,累得受不了。

開飯後,我們幾個小蘿蔔頭以秋風掃落葉的方式來解決午餐,不久,個個盤子都底朝天了,下午,精力旺盛,乾脆來運動。跳繩、排球、溜冰鞋、羽毛球……花樣百出,不過,倒也惹出了一大籮筐的笑料,笑得大家的腰都直不起來了。夜晚,觀看電視新年特別節目,節目生動有趣,精彩好看。隔天,家人到廟裡進香,祈求新的一年平安無事,健康快樂。

這一次春節給了我深刻的印象,種種愉快的回憶。我小學的最後一次新年畫上了美好的休止符。

春節團圓的散文 篇11

題記:故鄉、鄉愁,也許是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相牽最美的一份釋懷,你所有的經歷終會停圓在故鄉,不管期盼之中,還是意料之外,故鄉都是你豐盈生命的一筆珍貴素材,一份感動、一如往惜,是千里萬里遙寄於你的鄉愁、牽掛。

世上有一個最純樸的地方叫故鄉,人間有一個最溫暖的港灣是故鄉。

故鄉的遙遙守望,故鄉的真情實意,故鄉的不離不棄,將永遠是身在異鄉的遊子奮鬥的原動力。縱然風塵僕僕,縱然滿面塵霜,只要想起故鄉那片熟悉而親切的土地,只要想起故鄉那溫柔而可親的笑臉,滿身的疲憊便能化作風輕雲淡,一路遠去。

故鄉是包容,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你的一切榮辱得失它都給以包容、以溫情。故鄉那裊裊炊煙和潺潺溪水,那籬笆矮牆和柴垛灶炕,那蛙叫蟲鳴和雞鳴犬吠殳風中的悠悠牧笛,還有那故鄉母親的聲聲呼喚。永遠是每個遊子一生最難以割捨的情結,是心裡最美的風景原,是生命中最純潔的情感聖地。

鄉愁是故鄉,無論在異國他鄉、還是在日照月映下;無論在日暮黃昏後,還是在每逢佳節時;無論在孤影徘徊裡,還是在觥籌交錯間,故鄉,始終縈繞遊子心頭和腦海的都是遊子心中對你最深的依戀和牽掛。

鄉愁是遊子心中開得最豔的那一朵花;鄉愁是鄉情,是遊子眼裡描得最深的那一幅畫;鄉愁是鄉戀,是遊子嘴裡說得最多的那一番話。

鄉愁有時候很小,小到是村口的一樹濃蔭,祠堂的一柱香火,童年的一聲呢喃,老屋的一縷炊煙。鄉愁有時候又很大,大到是一個家庭的譜牒承嗣,一個聚落的集體記憶,一個民族的興衰流變,一個國家的宏偉史詩。山高路遠夢縈繞,千里歸程解鄉愁。

鄉愁是春節風雪封堵不住的溫熱,是回家渴望和團聚夢想,是漂泊在外的人們與故土之間難以割捨的情緣,是遊子對故鄉的牽掛與依戀,是故鄉美好的過往在遊子心中發酵的升騰,是對身在異鄉者深入骨髓的心靈慰藉。

春節是鄉愁,是傷感、是美好,是遊子油然而生一種名為鄉愁的情緒,鄉愁如酒、越陳越厚,鄉愁如寄、越遠越香,鄉愁如夢、顛倒蒼生。

春節是鄉愁,鄉愁在春天裡進發,裝載著的是那濃濃的鄉愁,使這條歸鄉之路充滿了艱辛、擁擠與疲憊,也無法減弱遊子們期盼早日回家的心。

春節是鄉愁,鄉愁是一顆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回家過年,濃烈的思鄉之情,與家人團聚,成就了代代傳承,鑄就了每一個人的鄉愁。

新春已近在咫尺,故鄉早已在風塵中為你守望,母親早已在老地方把你踮腳等候,那是一份最長、最深、最久長的守望、等候,自你離開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蔓延飄搖在每一個流年季節,每一聲晨鐘暮鼓,每一道地平線上,等你,等你回家……

春節團圓的散文 篇12

家鄉的春節,是微風拂過的日子,是餐桌上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是一副紅底金色的春聯,是燃放鞭炮時一張張洋溢幸福的笑臉。

吃餃子

在我的腦海裡,餃子是那一隻只下水的鴨子。“每年初一,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貴,都是用白麵做餃子來飲食,煮的味道當然是香味濃濃。富貴之家,通常包牛肉胡蘿蔔和芹菜肉絲餡兒,而貧苦之家,則是相反,通常吃白菜餡兒。”這說的就是新春佳節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在辭舊迎新的日子裡,爺爺的身體更壯了,爸爸的口才更棒了,媽媽的面容更紅潤了,哥哥姐姐的成績更好了,我也成了大家的驕傲。那幸運的餃子也銜在了每個人的嘴裡……

小小的餃子,營運的是團圓的溫馨,蘊涵的是豐富的親情。

貼春聯

在我的視線裡,春聯是家鄉人辭舊迎新的寄託,是家鄉人對新生時光的期盼,是節日喜慶氣氛的第一。“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說的就是春聯,成千上萬的人家,都在太陽初升,將明末明之際,貼上心的春聯,迎新新年的到來。

傳說中哪個名叫“年”的鬼,早就在一年又一年的火紅中逃離了世界。如今的“年”裡,只有喜慶,只有希望,人們貼上去的也只是火一樣生活的熱情。

燃爆竹

在我的想象裡,銀裝素裹的冬天是被大地紅的鳴響趕走的。寒冷去了,溫暖來了,於是我的河流咔嚓一聲解凍了,我的花兒也千里迢迢穿越寒冬抵達了春天,我自己也從年的那一頭跑到年的這一頭,辭舊迎新啊,我的心裡生長著喜悅的枝杈,我用青春的火柴點燃勇敢、點燃激情。於是,青春與激情在喜慶團圓的爆竹聲中拔節,拔節,再拔節!

如果遊子聽到春節臨近的爆竹聲響,恐怕是要激動的流下淚來了吧!為了不流淚,所有的人才不遠萬里都要回到家鄉,共度春節。爆竹聲是以示團圓的一萬個理由。

吃餃子、貼春聯、放喜慶的爆竹,在這春節的習俗裡,包含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

那麼,這樣的事就會變成一副天然詩畫。

春節團圓的散文 篇13

回家過春節,是每個人的心願,於我卻是惆悵又徘徊。

我的家在昭通,這是個模糊得令人傷悲的概念。它太含混太籠統了。我的家在昭通?在哪條街,哪弄巷,門牌是多少,房屋是幾號,可我說不清,真的已不能說清了。

伴隨我童年成長的老屋已成廢墟,少年狂野的小屋已改換門庭,這一切都是隨著父親的去世和母親的仙去成了我尋也尋不到的根,根是什麼?

根就是有父親有母親的家。

可是我,我找不到家了。

儘管哥說,哥在哪裡,哪裡就是家。

我覺得,我不過是哥家的新客,沒有我自由自在的懶覺,沒有我放恃狂野的嚎叫,沒有我偷懶的竊喜,變得循規蹈矩,變得彬彬有禮,變得不自在的矯情。

姐也說,姐的家就是弟的家。

我卻固執地認為,我不過是姐家的過客,屋是寬暢豪華,床是溫暖甜蜜,我卻不能不脫鞋了,不能不洗腳了,不能打鼾與夢語,也不能把電影片道換了又換,轉了又轉了,甚至不能邀朋喚友痛飲一場嘔吐一場了。

沒有了父母也就沒有了家,沒有了根。

同父親過春節的日子遙遠而模糊,記不清了,卻記得,牢牢地記得與母親過春節的時光。

每逢春節,自己像奔命一樣,歸心似箭。母親在家欣喜地準備著年貨,不辭辛勞地躬著她微凸的背,炒瓜子、花生、熬湯圓心子,買了雞養著,醃了肉曬著,稱了糖堆著,盛了油裝著,滿皺紋都是快樂,又用她不再靈巧的手為我織毛衣添冬裝,等我將要回程時,把我行李塞得滿滿的鼓鼓的,填滿每個縫隙。

母親從不送我上車,只是會盯著我邁出門的背影,承受著我的辭別。

一年一度的探親成了我最幸福的日子,而今這幸福也不能擁有了,整整十年。

又逢春節。

我總是想回家。

回到父親身旁母親懷抱,久久地入睡。

又逢春節。

那墳上的野菊應在發芽,兩側的青松添了年輪。

根就在那方土地,魂夢棲息的山崗。

春節團圓的散文 篇14

去年春節前,在省城的兒子和媳婦換了新房子,為了表達孝心,小夫婦倆盛情邀請雙方父母到他們的新家過年。

除夕上午,四面八方的鞭炮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空氣裡瀰漫著濃烈的硝煙氣味,一直到午後才漸漸消停。原來,合肥本地和不少外遷來的人家,有中午吃年飯的習俗。為了"搶早",有的上午11點不到,就開始貼春聯,放鞭炮,生怕落到最後。各處鄉風彙集省城,吃年飯的習俗,同中有異,不一而足。

半下午,小區附近有零零星星的鞭炮聲響起,循聲望去,有三三兩兩的老人,或在道旁,或在河畔,或在樹林中,焚燒紙錢,火光閃閃,青煙嫋嫋。每逢佳節倍思親,許多地方有除夕祭祖的習俗,一些外遷來的人們,遠離家鄉,不能親臨先人墓地,只能隔山隔水,默默祈禱,遙寄思念之情,場面莊嚴肅穆,令人動容。

華燈初上,屋裡閃亮輝煌,暖意融融。兒子帶孫子到樓下去放鞭炮,我和親家公一起貼春聯。本來有郵局贈送的現成的春聯,我不喜歡千篇一律,還是親自寫了一副大門聯,上聯"春風送暖花吐豔",下聯"玉堂生輝瑞呈祥",橫批"辭舊迎新",切合住新房、迎新年的意思。陽臺的玻璃門貼上"恭喜發財"和"羊年大吉"的窗花剪紙,臥室的門都貼上"福"字。親家公有意把"福"倒貼著,我會心地笑了。

開始吃年飯了。我們的年飯安排在晚上,名副其實的年夜飯。豐盛的菜餚擺滿桌子,五彩斑斕,熱氣騰騰,香味撲鼻,這是妻子和親家母的傑作。兩個火鍋,一個麻辣,一個三鮮,美其名曰"紅紅火火";兩盤圓子,一盤山芋粉,一個糯米粉,叫做"團團圓圓";兩盤魚,一盤紅燒鯽魚,一盤清蒸鰱魚,稱作"年年有餘"……這些地道的家鄉菜,不但味道別具特色,其名稱也寓意美好,為節日增添了歡樂祥和的氣氛。

團圓年夜飯,不可無美酒,白酒紅酒,各取所需,大家春風滿面,頻頻碰杯,相互祝福。兒子結婚五年,孫子已有三歲,平時我們夫婦和親家公、親家母見面不多,這也是第一次和他們一起過年,敘舊話新,分外親切,情之所以,興之所至,把酒言歡,開懷暢飲。

酒酣耳熱之際,大家紛紛送給孫子壓歲錢,小傢伙興奮無比,一一笑納,然後以奶代酒,挨個兒敬酒,誇張的動作,稚嫩的話語,引來陣陣歡笑,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高潮。

年飯過後,我們邊喝茶,邊聊天,邊看春晚,一起守歲,等待新年的鐘聲敲響……

第一次在兒子家過年,也是第一次在省城過年,又是第一次和親家一起過年,那全新的環境,那暖暖的親情,那濃濃的年味,一起鐫刻在我的記憶深處。

春節團圓的散文 篇15

盼啊,盼啊,春節終於來臨了,伴隨著時鐘的敲響,我們又迎來了美好的傳統佳節-春節。我滿懷激動地呼喊著:“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麼美好啊!我興奮地在家中來回地跑著,抑制不住自己喜悅的心情。

盼啊,盼啊,春節終於來臨了,伴隨著時鐘的敲響,我們又迎來了美好的傳統佳節-春節。我滿懷激動地呼喊著:“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麼美好啊!我興奮地在家中來回地跑著,抑制不住自己喜悅的心情。

當我跑到陽臺邊時,突然,煙花飛上天空,在一瞬間,炸開了,天上禮花朵朵。有的像銀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兒,有的像橙色的大衣,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美不勝收!過年前,家家戶戶門前張燈結綵,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媽媽就忙得不可開交。只見媽媽利索地擦洗著桌椅、門窗、地板,屋子的裡裡外外都被媽媽擦洗得閃閃發光,最值得驚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沒有隔著玻璃似的。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膠布把春聯貼在大門的牆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可不,爸爸貼春聯的技術可是一流的。站在旁邊的我,看著爸爸媽媽的舉動都傻了眼。不一會兒,家裡就煥然一新。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吃年飯,代表歲歲團圓。家人的團聚往往令家裡的長輩們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吃完年飯,一家人聚在一起,慶祝新一年的到來。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家家燈火通明,處處禮花朵朵,鞭炮聲聲。大家一起守歲,告別如水似已逝去的歲月,憧憬對新一年的希望。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還要放一掛鞭,叫做“出行”,代表踏上一年的腳步。初一,初二各家就要走訪親戚,四處問好,拜年,串門子。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代表歲歲平安。拜年也是親戚朋友之間互相表達祝願的一種方式。在初一的早晨還要放一掛鞭,這是掛開門炮,是個開門爆竹,為了祈求竹報平安,圖個吉利,代表開門紅。

啊,春節!美好的春節,快樂的春節,人人喜愛的春節,我眼中的春節,我愛你啊!你真的—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