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教師職業技能培養模式的建構論文

教師職業技能培養模式的建構論文

關鍵詞:教師教育;教育職業技能;教師職業技能培養模式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需要針對新的技能要求改革原有的培養方式,提出建立職前技能培訓、入職技能輔導、在職技能提高一體化的教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目前要實現一體化的教師技能培訓目標,應從教師終身發展、專業發展的角度,統一規劃教育教學,建立三個階段相互連結的教師技能培訓的目的要求、內容方式與措施體系,使三個階段形成有機結合、系統連貫的整體。

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課程改革無疑需要教師的配合,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在教學過程中其教學技能的發揮程度,將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性質和人才培養的質量。新基礎教育課程的實施,教師的職業技能將發生重大變化。”

新的教學要求需要建立新的技能培養模式,根據教師職業技能培訓的實際情況,本文認為,可以建立教師職前技能培訓、人職技能輔導、在職技能提高一體化的教師職業技能培訓模式。職前、人職、職後技能培訓的一體化主要體現在時間與空間的連續性上。

一、教師的職前技能培訓

1。教師職前技能培訓的目的要求。培訓目的主要是使師範生掌握終身學習與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首先是解決師範生作為未來教師能上崗的問題,培訓重點是讓師範生在掌握教學專業的理論知識、思想方法基礎上,掌握作為未來教師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結合學科教育進行專業教學技能培訓。其次,這一階段技能培訓雖不是試圖一次性培養出成熟的教師,但應為教師職業技能發展全程提供支援。“按照教師專業化的要求,不應把教學技能培訓單純作為教會未來教師講課的技術來看待,而應將其放在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整體任務中來認識。”

2。教師職前技能培訓的內容和方式。從內容上來說:一是使師範生建立相應的知識結構。這裡的知識結構,既包括語言文學、教育與心理學理論、人文社科知識及自然科學知識等陳述性知識的學習,也包括程式性、技能性知識的學習,即教育教學技能,含教育智慧、教學策略等;既包括向書本學知識,也包括向社會、向他人甚至向學生學習,還包含了一種終身不斷吸收知識、不斷學習的良好習慣。二是給師範生常規技能培訓注人新的內容。教師技能培訓的新取向不能完全否定原有的技能培訓,如“導人技能”、“教學語言技能”等,但我們必須給這些常規技能培訓注人新的內容,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三是對師範生進行新技能的先期培訓。實施新課程要求學生具備一些新技能,新技能的形成往往需要複雜的過程,師範生在校期間不可能全部掌握,但可、以對其中的部分技能進行先期培訓,為他們今後的技能提高做準備。

從方式上來說,要遵循技能形成的一般規律,依據技能形成的階段特點來確定培訓方式。我們認為師範生的職業技能培訓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一是定向階段,主要是教師講解、學生自主學習及觀看有關技能示範。用教學示範為技能的學習定向,使他們對教學技能進行直觀的感知。同時透過討論、練習等方法,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其對技能產生較深刻的認識。二是模仿階段,模仿是師範生以教學理論為指導,以示範為樣板,按照技能的原則和要求進行心理模仿,然後根據技能要求,選擇適當教學內容,做出實踐計劃,寫出教案;再在微格教學設定的情景中進行實踐活動,使師範生形成正確、規範的教學技能。應該注意的是,在實踐活動後要及時提供反饋,使學生不規範的動作行為得到糾正,正確的行為得到強化。三是整合階段,每個教學技能都由多個要素構成,學生不僅要對某一技能的認知達到初步內化,還要與已學過的教學技能結合起來,逐步明確技能間的聯絡,使多種教學技能的應用實現有機結合,形成系統的技能結構。四是熟練階段,經過教學技能的綜合訓練,師範生的教學技能趨於穩定。這個階段重在使學生透過技能運用理解各種教學技能的教學意義,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教學思想,能自覺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並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長有所創新。

3、教師職前技能培訓的措施。目前,在師範院校可透過調整課程設定,改革評價方式來保證技能培訓的順利進行。首先要加強基礎課,學生掌握了紮實的基礎知識,可以增強適應性,為實施新課程奠定基礎。其次要擴充套件教育專業課程的內容,隨著新課標的頒佈、實施,要引進適應創新教育需要的先進教育思想,對陳舊的教學內容作較大幅度的刪減。再次要減少必修課,增設選修課、實踐指導課。應透過多種途徑進行技能培訓,既包括理論課也包括實踐課,既包括課堂教學也包括課外活動。選修課要立足於培養學生的自學和研究能力,使其開闊視野、活躍思維,為他們將來成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打下基礎。

當然,評價方式也有待改進。首先應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為著眼點,改革考試製度。考試內容應適當增加考查分析綜合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比例,考試的方式方法也應多樣化、綜合化。同時,要加強實習實踐環節,並建立相應的考核評定辦法和標準。

二、教師的入職技能輔導

人職技能輔導就是新教師從受聘上崗到轉正前這一段時期所接受的技能指導和訓練,是使新教師更快進人學校文化系統扮演職業角色的重要環節。建立健全教師人職教育制度,加強新教師的人職技能輔導,是當前教師教育的一項最為緊迫的任務。

1。教師入職技能輔導的目的要求。主要目的是促進教師瞭解和遵循教育教學基本規律,綜合運用已經形成的.技能。為了使新教師的人職技能培訓成為溝通職前教育與在職教育的主要途徑,人職技能培訓需要在教師上崗初期,將培訓和見習結合,以便適應新的環境,解決“上好崗”的問題。新教師的人職技能培訓並不單純是為了適應工作,更關鍵的是為將來的技能提高打下紮實的基礎。因此,應該重視學科課堂教學的技能規範,注重具體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有選擇地吸收輔導教師的經驗,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2。教師入職技能輔導的內容和方式。從內容上來說,新教師要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相關檔案,要進一步學習掌握課堂教學的規範和技能,尤其要熟悉教育教學所必需的特定技能的運用,如課堂管理、提問、備課、評估、視聽裝置等方面的技能訓練,還要增強學科的教材分析與教學研究,以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技能。從方式上來說,主要有四種:

一為帶教方式,即新教師在中學實際工作中以有經驗的教師為師傅,學習課堂教學的規範和技能;

二為集中培訓方式,即第一年集中在教師培訓機構中,由教師培訓機構的教學人員傳授教學常規和教育教學理論方面的知識,也可以在這一年中花大部分時間在中學,用一部分時間在教師教育機構接受理論培訓;

三為實踐研究方式,即在實踐中探究所遇到的理論問題;

四為合作方式,即由教師培訓機構、大學和中學合作,以中學為基地進行新教師的上崗培訓。

3、教師入職技能輔導的措施。首先要選擇與培養輔導教師。輔導教師必須具備紮實的教育教學基本功、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學校應對輔導教師進行嚴格的選擇,並根據新教師的特點來為他們確定輔導教師。學校應與大學、教師培訓機構或校際的教師發展中心進行全面合作,培養有能力帶教的輔導教師。其次要規範開展帶教活動。“輔導教師對新教師教學活動的指導、觀察和評價,雙方共同參與的討論、研究等活動的經常性和制度化,正是帶教質量的最重要操作保障。”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應制定相應的規範措施,適當減輕輔導教師和新教師日常工作量,保證帶教雙方有足夠的機會和時間共同工作和活動。同時還要建立健全政策保障體系。將新教師人職教育納人教師資格和任用制度,使之成為獲取教師資格及勝任教學崗位的必備條件;將教師培訓進修的權力下放到學校一級,將新教師技能培訓納人教師繼續教育範疇;提高高階教師評聘的資格條件,加強“名師”工程的建設,將教師培養當作取得高階教師與名師資格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

三、教師的在職技能提高

1。教師在職技能提高的目的要求。在職技能提高的目的是使教師的職業技能隨教育教學要求的變化而更新。這一階段,“教師繼續接受各種形式的培訓和實踐,不斷反思、總結和補充完善,技能向熟練化、技巧化發展”。對在職教師的技能培訓,要求適當淡化理論講授,強化技能提高與更新。既要注意提高“教”的技能,又要加強指導學生“學”的技能;既要具備自我完善與創新的技能,又要具有指導學生探究與創新的技能。總之,對在職教師的技能培訓應在較廣範圍內進行。在當前形勢下,應將新課程的理念貫穿於教師職業技能培訓中,創造寬鬆、寬容的環境,激勵人人參與在職教師的技能培訓。

2。教師在職技能提高的內容方法。從內容上來說:

一是幫助教師在實踐基礎上全面系統地理解掌握教育理論新知識。當前,教師要適應新課程的需要,結合實踐學習掌握新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理論知識,發展新技能。

二是促進教師在實踐中將形成的技能與學科教學各要素整合。實施新課程所必需的新技能,在師範院校期間已進行了先期培訓,但新技能不是單純的操作技術,而是一種綜合的技能,是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技能,是與課堂、教材、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緊密聯絡的技能。因此,教師要在實踐中對新技能和學科教學各要素進行整合。

三是引導教師創造性地解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探索形成新的技能。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常常要面對新物件、面臨新問題,這既增加了教師教育教學的難度,也給了教師較大的自主性,為教師恰當地補充教材內容,靈活地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創造性地支配各種因素提供了可能。在培訓時,可引導教師為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創造性地使用和發展新技能。

從方式上來說,當前可以推行這樣一些培訓方式:

一是“培訓機構本位”式,即學校有計劃地組織教師輪流到教育主管部門指定的學校或機構參加技能培訓。

二是“研訓一體”式,即技能培訓與學科教學研究緊密結合。透過各學科的研究學會培訓各地區的學科帶頭人和協調人,然後透過這些人對一般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工作。

三是“校本培訓”式。即以教師任職學校為基本培訓單位,形式有假期短訓班、校際之間的觀摩與交流、反思性教學等。

四是“現代媒體本位”式。這是一種以現代傳媒技術代替教師課堂面授的教育培訓模式。

這種模式既方便教師的教學,又有利於教師的在職進修。具體培訓的方式應注意多樣化,如可以利用微格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也可以利用典型示範,還可以把訓練延展到課外。在訓練內容安排上也要多樣化,如說課、經驗交流、課外分析等,同時,應將新課程的理念貫穿於教學技能培訓中,如注重調查、討論、交流、案例分析等方法的培訓。

3。教師在職技能提高的措施。一方面,要完善繼續教育體系,為教師提供更新教育技能的條件。首先是組織機制,學校成立繼續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負主要責任,教師定期活動,交流學習經驗、體會及效果。其次是制約機制,可解決方向性問題。把對新技能的培訓作為有目的、有方向的師資培訓活動,制約機制主要有組織制約、思想制約、輿論制約與制度制約。再次是保障機制,主要是從物質、時間、經費等方面對教師的技能培訓加以保障。最後是評價機制,即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制度。另一方面,還要建立學校激勵機制,提高教師學習新技能的積極性。激勵機制,從策略上可分為目標激勵、獎懲激勵、民主激勵和關懷激勵等,從內容上可分為物質、精神和資訊層面的激勵。學校應充分運用這些激勵措施,調動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主動性,促使他們尋找差距,發現問題,不斷提高,不斷前進。

未來的中小學教師當然不能停留在新的職業技能的掌握和諳熟這一層面,在教師的整個發展過程中,還應當有教育素養的提升。如果把教師的教育實踐活動比作冰山,“露在水上”的部分是職業技能,“隱在水下”的部分則是教育素養,這是支撐教師職業技能並使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我們應當以新技能研究與培訓為突破口,帶動教師教育素養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