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手拉手》教學實錄
一.走進生活感受數學(3)
師: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又運用到生活中去,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感受數學”。(播放圖片)
師:你們能解決這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嗎?(能)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幅圖片中的問題。(齊讀題目)
師:這種“手拉手”捐贈活動是一種美德,我們也參加了不少這樣的活動,相信大家一定能傳承這種美德,同時也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師:昨天我們已經自學過這一課,現在我們進入第二個環節“展示成果,分享快樂”,(齊讀)掌聲有請展示組的同學上臺展示。
二.展示成果分享快樂(17)
1. 生1:大家好,我是春筍組的盧怡文
生2:我是春筍組的孫一帆。
生3:我是春筍組的趙睿琪。
齊讀:我們的口號是“自律自強,爭創輝煌!“
生1:下面我來為大家展示分步解答的方法。(轉身寫算式)
生1:(手指算式),請同學們看12.8×3=38.4(元)這個算式,我是這樣想的,12.8表示一套文具的價錢,3個同學每人一套,就是3個12.8,用12.8×3先求出買3套文具一共得價錢。
同樣,一本《數學家的故事》是7.2元,3個同學就需要3個7.2元,也就是7.2×3=21.6元。
贈送文具花了38.4元,贈送《數學家的故事》共花了21.6元,一共就花了38.4+21.6=60元。
大家聽明白了嗎?
師:誰能對他講解的思路語言表達 或其他方面進行評價?
師:同學們的評價都很好,他講的.的確很精彩,聲音很洪亮,思路很清晰,表達很具體,值得我們學習。
師:請第二名同學進行展示
生2:我的方法和她的一樣,只不過他的是分步,我的是綜合,(手指算式)我是這樣想的:
12.8×3+7.2×3
3套文具的價錢 ↓3本書的價錢
3套文具盒3本書一共得價錢。
師:透過她的講解,你想對她說點什麼?
師:大家的評價很有藝術性,先說優點,再說意見,最後給他提點建議,有大家的幫助,相信他在今後的展示中會更加出色。
師:請第三名同學進行展示。
生3:我是這樣想的:12.8+7.2表示贈送一套文具和一本《數學家的故事》給一個同學一共花的錢數,乘3表示3個同學每人一套一共花的錢數。
師:誰能對她進行一下評價。
師:她的語言很精練,表達很準確,你們還有其它問題嗎?
2.師:我們一起看看這三種展示,除了第一個同學講解的是分步以外,另外兩個同學講解的都是小數的混合運算,你們知道這個(第二)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嗎?
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師:那這裡有兩個乘法算式,應該怎樣算?
生:同時計算。
師:也就是說,在小數混合算式裡面,如果有乘法,也有加法,我們應該先算( ),再算( ),這與我們以前學過的( )混合運算的書序是一樣的.
3. 師:再看這個算式(手指第三),應該先算( ),再算( )。
師:也就是說,在小數混合運算中,如果有小括號,我們應該先算( )裡面的,再算小括號( )的,這也與整數的運算順序一樣。
師:你能總結出小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嗎?(課件顯示,齊讀)
簡算
師:觀察這兩個算式,它們有什麼共同之處?
生:結果一樣。
師:能不能用=號連線?(可以)
板書:12.8×3+7.2×3①
=(12.8+7.2)×3②
師:把①寫成②這種形式,計算就更簡便,這其實就是運用了什麼?
師:你能用字母表示出這兩個算式的關係嗎?
生:a×c+b×c=(a+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