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藝術的視覺世界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著重介紹了從寫實主義的油畫風格逐步演變成直覺表現形式的油畫,其過程中的諸多理論和感性上的影響,以及其畫面的視覺效果,對油畫視覺世界的認識,進而對油畫表現形式的探索,促進油畫的創作和發展使之進入內心世界與表現形式的完美結合。
關鍵詞:寫實主義油畫 情感表達 直覺表現 視覺世界
進入21世紀,作為架上繪畫的主要種類,油畫及其創作在中國已呈現出繁榮的發展趨勢。畫家們從學習、研究油畫的傳統技法和以前的風格流派,到理解油畫的視覺規律和表現形式,逐步認識到油畫的理性和感性層面,以及影響力和衝擊力,已開始介入抽象、半抽象、實驗表現、行為藝術等的語言探索,許多較為獨立的個體風格也逐漸形成和建立。油畫的表現問題,儘管在世界藝術的發展潮流中已不再是一個爭論的熱點,但對於當今的中國美術界來說卻並非毫無意義。由於中國傳統藝術形式中,普遍存在著有抽象意味的視覺傳統,中國油畫家在利用合適母題、意象、符號轉換方面,也有著廣泛的創作空間。加之時尚文化的影響、個性的張揚、經濟的需要、社會的認可度,油畫這門在中國以嚴謹寫實、純客觀表現為基礎的藝術,已開始走向直覺表現和抽象表現。當然,表現僅僅是一種外在的方式,探求其視覺世界的深層含義更為重要。
所謂視覺世界是指畫面呈現給人的感觀和刺激,其中包括了形體、色彩、線條、筆觸、肌理等一系列的表層概念和由此產生的深度、層次、體量、質感和色調、氛圍,更體現了作者的一種情感因素,是自身經驗、造型能力、表現技巧的融合,這屬於畫面深層次的內容,是可以引起視覺興奮乃至產生思想共鳴的東西;寫實主義是指以“全因素”素描為基礎,“印象派”色彩為表現方法,比較接近“照片”效果的一種“真實”和“純客觀”的繪畫方式;直覺表現可以說是現代油畫表現手法中的一種形式,也可以認為是畫家在創作過程中的一種自覺和不自覺的行為方式,在此不作理論和技法上的深入探討,只是借用這一形式的大概念而已。
寫實主義與具象表現
中國油畫最早的發展離不開徐悲鴻先生,他是寫實主義油畫的倡導者,早年曾提出“美術應以寫實主義為主,雖然不一定為最後目的,但必須以寫實主義為出發點”。他還曾旗幟鮮明地反對過後期印象派和野獸派,傾向古典主義造型的油畫,主張“盡精微,至廣大”。實際上他本人的油畫就是既得益於新古典主義嚴謹、細膩的分析與表現,又融合了現實主義油畫的用筆和直接表現。在徐悲鴻先生油畫觀念和美術教育思想的影響下,中國油畫多年來的發展一直是以寫實主義為主導地位,寫實主義油畫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的是油畫的具象表現。這一時期的風格形式的表現,畫面常常採用傳統油畫中的同類色為調子,取景比較區域性化,畫面表現嚴謹,對細節的描繪也比較多,傳統的技法貫穿始終,充滿少許故事化、情節化的處理,尤其是對質感、層次和深度的表現,有了敘事結構的意味。這一類的表現已基本形成了寫實主義油畫的語言風格:具象、細節、厚重、體量、空間、明暗以及與現實世界的可比性、參照性,凸現出藝術觀念上的禁忌和傳統慣例的作用。“眼見為實”成為一種觀念、見解和認識。“真實”被一再構築,一再重建,當然也開始了一再質疑和一再追隨的創作過程,這就是當時寫實主義的油畫呈現的視覺世界和與之相應的具象表現形式。
情感需要與自然表達
隨之而來,“現代藝術之父”塞尚的畫風在中國的美術界掀起了一股浪潮。他主張的用主體意志改變自然物件,在畫面上創造“第二個自然”的新理念和革新精神,逐步被中國的油畫界廣泛接受,這一觀點與中國的古典文化傳統有著驚人的吻合。中國文化傳統中一直認為藝術是一種人格,是畫家本人在世介面前的一種態度,人應該用自己的體驗和情感表現在畫中。《尚書·舜典》中的“詩言志”說的是:詩詞創作應當表達個人的情感。我們也可以理解成“畫言志”,讓個人的富於個性的情感及所表達的藝術,引起與作者有相同的情感體驗的民眾理解,從而產生情感的認同、藝術的共鳴,這才是藝術的影響力和魅力。當然,美術,尤其是油畫仍然離不開形、色、線、結構的獨特表達,這樣才能成為人類對視覺美的不可或缺的需求,成為社會的需求。在這種思潮影響下的油畫,畫面用色已經帶有一定的主觀傾向,構圖有了一定的表現力和張力,加入了現代平面設計構成的理念。減少細節刻畫,減弱畫面的前後關係和層次感,但是仍然離不開形的體積感和自然的光感,明暗處理仍舊遵循自然原則,色彩冷暖手法的運用、畫面厚薄的.安排,一如寫實主義油畫的原則,偶爾也出現些裝飾意味的表現,但表現得並不充分和成熟。回想起來,這一時期是對油畫的視覺世界的理解和迷惑,是對自然極端謙虛的態度。一心一意表現空間、體積、色彩的協調以及形式的流暢與和諧,但又逐步離開了“文學性的東西”,去除了敘事結構和情節性描繪,加入了一些理性上的內容,還試圖表現畫家的某些感受和認識。不過由於思想的侷限性和手法的沿舊,所以畫面不夠完整,藝術的語言也不強烈。在視覺世界的表達上,雖然看上去充滿了靜默和永恆,但同時體現了一定的跳動和徘徊,這一時期的油畫有視覺上的體現,但沒有相對的表現形式和方法,是一種由於情感需求和認識的深入,自然而然的表達方式。
直覺表現與意象再現
如何更深層次地發展,如何由客觀到主觀,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回覆到另類感性,這是一個擺在每一個畫家面前不可迴避的問題。想要尋找到“代表自然”的本質特徵,自己必須透過視覺和大腦來整頓、梳理感覺,從自然中領悟出其內在的關係——固有的形式與秩序,進而生成既有理性結構又有直觀意味的創作性意象。我們知道,視覺世界中眼睛對形和色的反應是有“記憶性”和“遺忘性”的,從人的精神領域或者直接說從人的視覺經驗中,人只記住強烈刺激的景象。但是,油畫的創作以及最後呈現給人的油畫作品的畫面,並不只是產生一種視覺上的強烈刺激,而是需要既有刺激,又能給人留下思索的餘地,還要有愉悅之感,補充、緩和、鬆弛部分眼部神經。這就是油畫的視覺世界的真諦。
油畫直覺表現就是基於此理論上的一種創作方式,憑直覺捕捉物件,可以無具象的形態,無敘事結構,無嚴謹的、純客觀的事物表象,只有顯現的“心象”和“意象”。當然也可能完全進入“痕跡化”“點劃式”“符號化”的地步,這是另外研究的話題。目前,我們所經歷的直覺表現仍然要有或多或少的原型,以及客觀事物的成分。隨著資訊文化和消費文化的產生,畫家個人的處境與感受的強烈,為了體現對當代社會文化語境的反映,內心深處文化記憶的萌動、調整和昇華,人們需要個性語言,需要抽象表現、需要直率表達,在這種前提下的油畫表現,呈現出了一種新的氣象。畫面籠罩在優雅的調子之中,微微透出一些主觀色彩,表現的是整體上的、印象中的事物,基本元素多層組合,減弱了空間的前後關係。某些方面作了概括性的裝飾性處理,用光集中,畫面中的物象自由組合,表現了世界的擁擠、無序、神秘而自然,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再現,更是一種內心強烈感受的表現。這種經過思索和整理後的直覺表現,手法輕鬆自如,盡抒心中意氣,既讓人愉悅,又能讓人思考,是從物質感覺到精神結構的內在轉換,是一種從混亂、相對、零碎,到秩序、絕對、堅實的視覺領悟和視覺世界的表達。
毋庸置疑,沒有個性就沒有藝術的獨創。面對新一輪的油畫浪潮,每個從事油畫創作的人都應該保持足夠的反思與警醒。我們需要想的問題、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筆者認為,把握好油畫在視覺世界裡的規律和原則,無論是具象表現還是直覺表現——正如畢加索所說:“抽象藝術不存在,立體主義也不存在,作品的任何元素不過是另一種的表達需要。”——只要採用符合自己心跡的表現形式,大膽地創作,認真地思考,再創作,再思考,一定能創作出發自內心的能引起共鳴的藝術作品,直面世界,透過理解和感受進入藝術的冥想狀態,從而實現自我內心世界的協調和完美,進入一種新的藝術境界。
參考文獻:
[1]戴士和《標準樣式質疑》
[2]譚天《新學院主義》
[3]林木《先為自己服務,再為社會服務》
[4]曹生龍《接近真實的本質》
[5]王虎《文化“叛逆”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