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讀論語有感

讀論語有感範文1000字

論語是組成中華文明階梯的重要典籍,它以人為根本,以學習為方法,為人們構建了一座完美的道德殿堂,引導和構建了中華民族的標準道德規範。

近幾天來讀論語,看完了論語第一篇“學而第一”。透過書頁,我似乎能感受到先賢的治學之道。時光飛逝兩千年,我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學子,接受現代化的教育,細想之下,古今之間的治學之道有同有異。

同,同在學習態度上。勤奮專注是古今共同推崇的優秀學習態度。

異,異在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上。

古時,人們可以黃燈白卷,從小就苦讀聖賢書,筆耕不輟。他們學習的第一課是—怎樣做人。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儒家的仁和禮,道家的清和靜,墨家的節儉和和平;黃香溫席的孝,孔融讓梨的悌,尾生抱柱的信,都是古人學習的必修課。只有通過了這關,才有繼續學習的基礎。有子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無學,吾必謂之學矣。”可見,學做人對古人治學有極大重要性。然後,讀諸子,通經略,破萬卷書,行萬里路,下筆如有神,出口成文章。古時有“士大夫三日不讀書,便覺說話無味”之說。文學修養是古人學習進修之法。作文寫賦,是全社會普遍之事,一致有“橋頭視窗門扉處處處貼對聯”之景。

古人治學,側重學人文素養以及文學功底。

今人治學,注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數學教給人們嚴謹,英語開拓了人們的國際意識,搭建起文化溝通的平臺,自然科學教人們站在更高更理性的角度上看世界,歷史使人明瞭為人處世之道,體育強健人們的體魄,藝術,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德育教人們做人的道理。不過,今人看待仁義信孝等傳統道德的眼光開放了,德育觀念也從傳統的書本教學轉移到社會教學中。至於文學修養,今人主張在學習中綜合提升寫作演講等語言能力。應用文,網路文學就是這一觀點的佐證。

今人,古人治學內容與方法不盡相同,各有長短,各有千秋。總之,都是為了適應當時的社會結構,並間接的影響了社會風氣。以古為鑑,今天的社會雖然穩步繁榮發展,但美中不足的是,社會中仍然有些不盡人意之處。君不見,八層有人慾跳樓,樓下多人齊喊好;君不見,老人病到馬路旁,無人敢去幫扶將。

知識上的缺陷可以用道德去彌補,道德上的缺陷卻不能用知識去彌補。我黨歷來提倡法治德治並重。我們高中生更應在遵紀守法之餘,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多讀書,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先學做人,再學知識,夯實道德基礎,在學習生活中游刃有餘,“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地耕耘與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