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大班語言活動《不開心的小樹》課後反思

大班語言活動《不開心的小樹》課後反思範文

本月在園廳進行了本學期的第四次青年教師展示課,這次我執教的是大班語言活動《不開心的小樹》。在本次活動中,我仍然存在著不足,但也收穫了很多。

故事《不開心的小樹》是一則好聽且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語言優美,以一棵不開心的小樹貫穿全文,講述了一棵長在很多開心小樹堆裡的不開心小樹是怎麼從整天皺著眉頭,板著臉的不開心情緒,慢慢變成一棵開心小樹的。故事將開心小樹和不開心小樹擬人化,巧妙的加入了一些小樹說的話,能更直觀的感受到兩顆小樹不一樣的情緒,深深吸引著孩子們。

設計意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情緒,有些孩子遇到什麼事情都是開心的,即使是不開心的事情也總能把它變成開心的事情,而也有一部分孩子總是鬱鬱寡歡,不管遇上任何事情都不開心。本次活動,就是讓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知道不開心是怎麼樣的,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應該如何讓自己開心快樂起來,應讓自己少一些鬱鬱寡歡的心緒,多一些“陽光燦爛”的時刻。

我將本次語言活動的目標設計為:1. 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學會用不

一樣的語氣來表達開心與不開心的心情。2. 知道總是不開心的人會受冷落,開朗的人會有更多的朋友,做一個開心的孩子。

我將本次活動設計成四個環節:

一、匯入部分,認識開心小樹和不開心小樹

1.師:今天我們又要在這裡上課,你們開心嗎?(開心)

2.出示“開心的小樹”師:這是一棵開心的小樹,你們知道它遇上什麼事情會開心嗎?出示“不開心的小樹”,師:這是一棵不開心的小樹,猜猜這棵不開心的小樹遇到了哪些不開心的事情?

3.究竟是一件什麼事情呢?我們來聽一聽故事《不開心的小樹》。

反思:開頭透過問幼兒“在園廳上課開心嗎?”這個問題來匯入,讓他們先進入開心的狀態中,然後想象一下兩棵不同情緒的小樹遇到了什麼事情,以此來勾起他們對故事內容的好奇心,帶著究竟是一個什麼故事的思考,順利引出故事《不開心的小樹》

二、講述故事前半段,感受大家都不喜歡不開心小樹的原因

1.結合PPT圖片,講述故事第一部分。

2.提問:①風兒輕輕吹過的時候,開心小樹會怎麼樣呀?那不開心的小樹它是怎麼說的呢?

②下起雨來了,開心的小樹會怎麼樣呀?那不開心的小樹它是怎麼說的呀?

③瞧,小朋友到樹林裡去玩,開心小樹又是怎麼做,怎麼說的?而不開心的小樹是怎樣說的呀?

(引導幼兒一起學一學開心的小樹與不開心小樹的神情與說話的語氣)。

3.你們喜歡開心的小樹嗎?為什麼?那你們喜歡不開心的小樹嗎?為什麼?

4.怎樣才能讓不開心的小樹變得開心起來呢?我們來想想辦法。(與幼兒一起創編故事)

反思:運用分段講述故事的形式,讓幼兒對故事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第二個環節中,我一共提了五個與故事有關的問題,前三個問題主要是想讓幼兒一起學一學開心小樹與不開心小樹遇到事情時,說話用的不一樣的語氣。但這個過程處理的不是很好,幾乎每個問題提的方式都是一樣的,“風來了,開心小樹是怎麼說的?不開心小樹是怎麼說的?下雨了,開心小樹是怎麼說的,不開心小樹又是怎麼說的?小朋友來玩,開心小樹是怎麼說的?不開心小樹又是怎麼說的?”整個提問過程毫無新意,毫無趣味性。在請幼兒學習開心小樹與不開心小樹說話的語氣上也沒有處理好,教師的'語言引導還做的不夠,應該引導幼兒想象如果自己是一棵開心的小樹或者不開心的小樹,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你會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說。而不是用簡單的幾句話:“能不能說的更舒服些,更解渴些……”這些話容易使幼兒扭曲教師真正想表達的意思。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太注重讓幼兒學說故事中一樣的話,忽視了讓幼兒自己發揮,“教”的痕跡過於明顯。課後我吸取了其他老師的建議,在這三個問題的處理上,可以請幼兒上來表演開心小樹與不開心小樹,透過角色扮演來更好的達到目標1的要求,效果可能會更好。

還有最後一個第二個問題,請幼兒說說喜歡開心小樹與不開心小樹的原因,應強調為什麼不喜歡不開心小樹,以此能更好的達到目標2的要求,讓幼兒明白,不開心的人會被人冷落,開心的人才會被很多人喜歡。

三、 講述故事最後部分,知道不開心小樹是怎麼變得開心起來的

1.結合ppt圖片,教師講述故事最後一部分。

提問:

①不開心的小樹為什麼會伸開樹枝去捧住小雪花呢?(不開心的小樹也想讓自己變得漂漂亮亮的)。

②雪花落到不開心小樹身上,它變得怎麼樣了呀?

③小朋友們看到不開心小樹這麼漂亮,都來到它那裡去玩,它感覺怎麼樣?

④不開心小樹變得開心以後,大家都會怎樣對它呢?

2.教師小節,完整出示ppt,教師帶領幼兒將故事完整的講述一遍。

反思:故事最後一部分就是不開心小樹變成開心小樹的過程。這個環節我一共設計了四個問題,但是在執教過程中這四個問題的設計答案都相似,可以將這幾個問題合起來問,在這個過程中結束時,我還加了句小節語:“你看,當不開心的小樹變得開心以後,大家就都很喜歡它了。我們也一樣只要我們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就會有很多朋友都喜歡我們。”當小節語講完之後,再次帶領幼兒講故事完整的講述一遍,由於這個故事較長,再加自己沒有經驗,生怕會超時,所以語速有點快,使部分幼兒跟不上我的節奏。經課後反思,知道語速一定不能太快,太急。

四、 一起做個每天都開心的孩子

1.聽了這個故事後,你想做一個開心的孩子還是做一個不開心的孩子?

2.如果幼兒園放學了,所有小朋友都被接回家了,就只有你還沒接回去,你會不開心嗎?說說理由。

3.如果別的小朋友拿了你的玩具在玩,你會開心還是不開心?為什麼?

4.如果你在商場裡看見一樣自己很喜歡的玩具,很想買。可是媽媽說,家裡玩具已經很多了,不要再買了。你會不開心嗎?為什麼?

5.教師總結:遇到任何不開心的事情,我們都要想辦法變成開心的事情,就像故事中不開心的小樹一樣,它最終變成了一棵開心的小樹,就會被所有人喜歡了。

反思:活動的最後一個部分也就是延伸開來的部分,設計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還是問了鞏固這個活動的所要達成的目標,尤其是情感上的目標。在幼兒對這些問題進行回答的過程中,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麼將不開心的事情變成開心的事情的。有部分幼兒會答非所問,達不到我設計這些問題所想要的初衷。尤其是最後一個問題,很多幼兒都跑題了,使得感覺這個問題是多餘的。課後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知道老師提出的建議是這些假設性的問題都不要提,直接問幼兒有沒有遇到過不開心的事情,後來你是怎麼解決的,讓它變成一件開心的事情的。讓幼兒共同交流,共同分享。以此來鞏固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

總之,我自身的教學水平還需不斷的提高,還需精心研究教學活動過程,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在活動中,自身的語言處理,對幼兒的回應還需慢慢推敲,我想,如果要做好這一點,就得平時多看書,多與孩子們交流,這樣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