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西遊記梗概

關於西遊記梗概300字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西遊記梗概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西遊記梗概

《西遊記》的故事來自於唐太宗貞觀年間,僧人玄奘歷盡艱難險阻,到印度取經的真實事蹟,唐僧取經的故事,600年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經過無數人的創造、取捨、增刪、修改、加工,吳承恩成了最後的集大成者。全書共100回,41個故事。

有讚譽道:“《西遊》一書,自始至終,皆言誠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學,並無半字涉於仙佛邪淫之事,或問《西遊記》果為何書?曰實是一部奇書,一部妙文”“其思想之宏闊奇偉,實令人歎服。”魯迅亦曾道:“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

《西遊記》中最迷人的人物當屬孫悟空,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上天入地,獨來獨往,是那麼的率性而為,至情至性和無拘無束,代表了人類精神中最自由和頑皮的部分,也成為了無數人理想的象徵和寄託。西行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以及一路上的神奇怪異,動人心魄的神魔衝突,以反映取經過程中遭受的磨難和極致的艱辛。“真經”已成了“成功”和“目標”的象徵。人們關注著“八十一難”的過程,是因為這一系列的磨折與“歷經磨難,終成正果”的中國式心靈開始了共同的脈動。

篇二:西遊記梗概

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

小說以整整七回的“大鬧天宮”故事開始,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全書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經的緣起。從十三回到全書結束,講述了五百年後,觀音向孫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須隨唐三藏到西方取經,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孫悟空遂緊隨唐三藏上路,途中屢遇妖魔鬼怪,二人與豬八戒、沙僧等合力對付,展開一段艱辛的取西經之旅。

小說大致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 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篇三:西遊記梗概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遊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裡,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

25集大型電視系列劇,改編自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一箇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神話故事。唐僧西天取經的傳奇幾乎伴隨和影響了所有中國青少年的成長。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豬八戒娶媳婦,牛魔王和火焰山……一個一個妙趣橫生的神話故事,讓你在這一幕幕的幻象仙境中逍遙個夠。

規模龐大的電視劇《西遊記》,總長達25個小時,幾乎包括了百回小說《西遊記》裡所有精彩篇章,這部片子塑造了眾多色彩絢麗的螢幕形象。唐玄藏穩重端莊,孫悟空機敏詼諧,豬八戒愚直滑稽,沙和尚憨厚忠勇,活靈活現,惟妙惟肖。除了師徒四人以外,還有各路神仙佛道以及四海妖魔鬼怪。西天取經的路途雖然遙遠和艱辛,但師徒四人總能化險為夷,終究取得正果。 該片採用實景為主,內外景結合的拍攝方法。既有金碧輝煌的靈宵寶殿,祥雲飄渺的瑤池仙境,金鑲玉砌的東海龍宮等棚內場景,又有風光倚麗的園林妙景,名山絕勝以及揚名遠近的寺剎道觀。。。把奇妙的故事和瑰麗的景色結合在一起,極大的豐富了本片的可觀賞性。 該片眾多演員的出色表演更是贏得廣大觀眾的認可,使得這部電視劇成為中國電視劇的一個經典,也是今年來大家津津樂道的一個影視佳品,適合全家老少一起觀賞。

篇四:西遊記梗概

《西遊記》主要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四天取經,遇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除魔,化險為夷,取得真經的故事。

花果山上有一塊仙石,受日精月華,一日受風,化為一石猴。石猴被眾猴拜為“美猴王”。美猴王求師,得到菩提祖師的教導,還得到了一個好名字——孫悟空。孫悟空學會了地煞七十二變和筋斗雲。孫悟空打敗混世魔王后,大鬧東海龍宮,得到定海神針。龍王上報天庭。孫悟空有大鬧地府,閻王上報天庭告孫去空,太白金星建議,把孫悟空召上天庭,做馬伕。可孫悟空又返回花果山。

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但孫悟空連勝巨靈神、哪吒,玉皇大帝被迫封孫悟空為“齊天大聖”因蟠桃會上沒請孫悟空,孫悟空便大鬧蟠桃會,再次打敗九曜惡星、四大天王,十萬天兵,可最終被抓,壓到五行山下。

五百年後,被唐僧救出,孫悟空拜唐僧為師,一同西天取經,路途中收服豬八戒、沙僧做徒弟,一路遇九九八十一難,但最終大功告成,被封為鬥戰聖佛。因此,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聞名天下。

篇五:西遊記梗概

放下《西遊記》,我就猶如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電影。有懦弱而又誠心向佛的唐僧,有嫉惡如仇、重情崇義的孫悟空,有集貪,懶,色,饞於一身的豬八戒,有老實憨厚的沙僧。

書中講述了師徒四人歷盡了千辛萬苦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

以前我看過電視劇,如今讀完《西遊記》,我對裡面的人物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孫悟空,忠心護主,一切妖魔鬼怪魑魔魍魎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護著唐僧西行取得真經,為鬥戰勝佛。孫悟空雖然有七十二般變化,卻改變不了他身後的那根尾巴,以至於在跟二郎神鬥法是被識破。孫悟空是貫通全書的人物,吳晨恩把猴子的調皮,靈敏,不服輸的性格描寫得淋漓盡致,造就了孫悟空乖張又不失圓滑的形象。

豬八戒,貪,懶,色,饞。被迫出家後,取經的心一直不是很堅定。梨山老母菩薩稍一試探,立馬原形畢露。後來取經的一路上,八戒三天兩頭嚷嚷有散夥,所以雖然取經回來,但也只當了個金壇使者。

沙僧是整部戲裡的和事老。原本是天宮中的捲簾大將,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因打破酒杯被貶,墜入流沙河,整天吃人不日。後經觀音菩薩點化歸順佛門。他任勞任怨,沉默寡言。號金神羅漢。

唐三藏雖然沒什麼特殊本事,他慈悲善良,收了三個得力的徒弟。他潛心向佛,一心只往西天取經普度眾生,時常真假善惡不分。比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第一棒打死貌美如花的女兒,第二棒打死瘦骨嶙峋的老奶奶,第三棒打死風燭殘年的老公公。唐僧氣得把那緊箍咒來回唸了二十多遍。可他哪知道孫悟空對他的好哇。

《西遊記》讓我懂得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確定了目標,不怕艱辛,收穫肯定是美好的。

篇六:西遊記梗概

猴王出世這一回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奮發學習本領的經歷。昭示了孫悟空桀驁不馴的性格與樸素的正義感。可以說為日後孫悟空降妖除魔埋下了伏筆。

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兒童的喜愛,那就是《西遊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著我們。或許由於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於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表面,不瞭解人的本質。

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性格單純但很可愛的人。他不會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卻有正義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師傅的安全,而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動腦筋,但是人們覺得他笨的可愛。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怕敵人的膽量。不過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細考慮,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憑自己的實力去做。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