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古詩教學引發的思考論文

古詩教學引發的思考論文

前不久,聽了一位教師的古詩教學課,聽了後,不敢苟同這位教師對詩歌的教學方法。這節課,老師引導學生學習《江南春》。教師將所有知識點,字、詞、句的意思既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都傳授給了學生。但學生在整節課中,只是一個口袋,被動地接受,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能力沒有得到發揮。課堂上,教師成了主體,學生反而成了次要的個體。學生的筆記記錄詳實,表面上學生知識全部都掌握了,可實質呢,學生對詩歌沒有理解,沒有充分理解詩歌的韻味、意境。由此,我想就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方法和大家共同探討。在教學中,我採用以下幾種方法,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一、誦讀法

誦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是極具傳統的教學方法。所以,古詩教學應以學生朗讀為主,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指導學生誦讀時,先讓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然後指導學生掌握詩歌的情感基調,朗讀技巧,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律、重音、停頓等。在這樣的誦讀氛圍中,學生對詩歌情感的理解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詩歌中的詞句意思。例如:《江南春》這首詩,可先讓學生反覆朗讀,採用“讀、評、再讀、議”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綠映紅、酒旗風、郭”等詞語,從而將詩句的意思理解透徹。

二、聯想法

具體做法可這樣安排:先根據詩歌的內容提出想象要求,在指導學生根據作者的'描述,動用自己已有的經驗積累,啟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聯絡說話或講故事的方式展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然後組織學生交流、評價、完善,教師進行總結。這種方法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宋代詩人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讓學生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象,用自己的話描述。比比看誰想想豐富,誰描寫的語言生動。

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學生也喜歡古詩,有助於對詩歌的理解。

三、演示法

對於內容淺顯、形象生動、色彩鮮明、特點突出的寫景詠物詩,可採用繪畫演示進行教學。可提前讓學生繪製好彩圖,也可以課上及時勾勒簡筆畫,或指導課後作畫,培養學生的想象繪畫能力。例如:張志和的《漁歌子》這首詞,我在引導學生學完後就留了一個作業,讓學生以繪畫的方式表現詩歌的意境。學生積極性高漲,畫的畫也十分美麗,表現了詩歌的韻味。而且我還將畫的優秀的作品進行了展示,更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對於一些古詩詞,可讓學生以演唱的方式展示。雖然我們無法按照古代詞牌來演唱那些優美的詞,但這並不妨礙我們以現代歌曲的曲調來演唱古詞。例如宋代詩人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我上課時就先給學生唱了一遍,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在整節課中,我將演唱貫穿始終,課堂效果良好。

四、時代背景聯絡法

對於一些難以理解的古詩,可結合時代背景進行教學。如張繼的《楓橋夜泊》,我在教學時就採用這種方法,結合張繼進京趕考落榜後失望、傷心的心情來理解。我讓學生想象自己受到責罵後的心情來感受張繼的心情。正因為落榜,張繼眼中的景物(月亮、烏鴉、霜、江楓、漁火、鐘聲)也產生了愁緒,更使詩人“對愁眠”。在久久不能入眠的情況下,張繼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佳作《楓橋夜泊》。採用這種方式,學生很快就能理解詩的韻味及作者的情感。

總之,古詩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藝術,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索。而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更應該讓古詩在孩子心裡生根發芽。如果一味的追求成績,一味的紮實基礎,那麼古詩所特有的藝術魅力必將有所褪色。新的課程理念,新的學習目標不允許我們這樣,讓我們長記屈原那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育的征程上為古詩開闢一片嶄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