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你一定會聽見的》課後教學反思

《你一定會聽見的》課後教學反思

【1】《你一定會聽見的》課後教學反思

1.吃透教材

蘇霍姆林斯基曾舉過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的案例:他上了一堂很精彩的公開課,課後有人請教他,到底花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這位教師回答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這種不斷學習的精神才是我們教師真正應該效法的地方。一位老師說:“一個好老師首先應該成為一個學習者,走出職業的孤獨感,向天地山水的百態學習,其次才是教書。”教師自己要吃透教材,能自由駕馭教材,聯絡實際,做到深入淺出,方能真正向學生傳授知識。

2.靈活處理生成問題

在課堂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預設課堂是一回事,生成的問題又是另一回事。一成不變的教學預案實施,勢必讓學生循規蹈矩,使課堂死氣沉沉。如學生提出問題:“蒲公英梳頭的聲音”“螞蟻小跑步的聲音”“雪花飄落的聲音”這三種是不是有聲音呢?這顯然屬於預設之外的環節。我知道學生提出的這個問題其實在文章中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在這時,教師的反映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考。因而我對學生的評判做了適當延緩,即在學生直接質疑或答疑之後,應該留有一定的時間,因為這不僅作用於這個學生,也會觸發其他學生思考。充足的時間既可以加大思維撞擊的廣度,更可以加深思維撞擊的深度,只有學生的思維不斷撞擊,才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3.有效互動,積極評價,營造民主氛圍

在這堂課上,我與學生一直處於“對話”的狀態,只有在師生的有效互動中,真正的民主課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無拘無束,暢所欲言。課堂上也出現了小插曲,在讓一位學生朗讀並說出喜歡的原因時,該生可能平時學習的態度不是很端正,因此,當時很不情願地念課文,這時,我靈機一動,掉轉頭,笑著問全班:“大家滿意嗎?”同學們都笑著回答:“不滿意!”我再問:“怎麼辦呢?”這時,還沒等其他同學回答,該生立即很認真而且也出色地朗讀並陳述了理由。

可見,在知識的建構中,“學習環境要被鼓勵,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才有更多的機會向其他的`人提出問題,這不僅發展了他們自己的思想和理論解釋,而且激發了團體成員的學習熱情和行為動機,從而也鞏固了大家對環境的解釋水平。”

4.我還十分注重傾聽,然後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如在品味詞句的環節,有些同學在詞語搭配方面還沒掌握好,我即時引導,給予糾正。

5.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上課時間的考慮,我最後還安排了一個小遊戲,把課堂氣氛帶入高潮。

當然,在某些題目的處理上,我認為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如準備時對課件是否能完好地顯示的檢測方面做得不夠;在講課時,感情的投入還有待加強等等。同時,在整個備課過程中,備課組成員的相互啟發使得這堂課更為完善生動。

【2】《你一定會聽見的》課後教學反思

匯入新課我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去傾聽提段音樂,想象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是學生的領悟能力比較薄弱,而且大多比較拘泥,沒有放開去想象,沒有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接著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且勾畫出與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與或段落,學生自然會被文章生動活潑的語言所吸引。接下的“自由談”,我並沒有設計什麼問題,而且讓學生自由自在地發表感想,不阻礙學生自由思想,學生也比較積極地投入近來。接著請部分學生朗讀課文而且要求是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要求朗讀時語氣要親切、自然、隨和、娓娓道來,學生也基本上能做到,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

最後我又播放了一段聲音,並簡述自己當時聽到的感受,這樣尊重了學生的自我感受,又將學生的學習與個人生活體驗緊密結合,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整體的教學環節清晰明瞭,以課文朗讀為載體,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初讀課文,熟悉內容”——“研讀課文,整體感知”——“跳讀精讀,品味探究”——“拓展延伸,聲音遊戲”,每一個環節都能使學生獲得更深更新的感受,使教學過程很有層次感。另外,注意體現教學的民主性,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活潑的教學氛圍。但是在問題的設定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可以更加細緻化,更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多注重文字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