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對中學生物教學如何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幾點做法論文

對中學生物教學如何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幾點做法論文

【摘要】:在素質教育不斷得到深化的今天,作為教改中重要的環節,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有很多做法和創新。在中學生物教學中,透過讓學生上講臺講授、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採用靈活多樣的考評方式來發展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師;學生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和發展學生的主體精神是培養學生整體發展的核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的主體作用最突出地表現為具有主動選擇、能動適應客觀世界的能力以及有積極創新精神等方面。而作為生命科學重要的基礎教育的中學生物課,因生命科學及技術正處於個飛速發展的時期,其知識更新速度快,更需要發展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的創新能力。然而,長期以來,由於受陳舊教育思想的束縛,加之“應試教育”的影響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壓力,很多學校認為中學生物不是升學考試主要科目,對生物課不是很重視,教學效果很差。很多教師的教學工作沒有完全擺脫以知識傳授為中心、以知識灌輸為基本方式、以知識再現能力為終極目標的教學體系,在課堂教學中均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甚至教師照課本唸完了事等陳舊的教學模式。教師、書本、課堂“三個中心”始終在教育的時空範疇內運轉,很少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從而導致了人格塑造的畸形化和心智發展的偏狹化,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創造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發揮。為改變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發展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教學質量,筆者在生物教學中作了如下幾點嘗試,取得明顯的效果。

一、課堂教學中教師、學生角色適當交換法

1、課前複習採用學生相互提問互相學習法

課前複習是每一堂課的重要環節,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一般都採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來完成,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就中學生物課而言,概念和知識運用較多,記憶性知識較多,因此可將課前5分鐘的“教師問,學生答”的複習方式改為學生相互提問的方式進行,營造一個學生之間互相學習的環境和氛圍。例如:在講新課“細胞質的結構和功能”前,讓一個學生站起來講述上節課所學的“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的主要內容,並提出問題讓其他學生回答。另外,對於一些記憶性的生物學概念,還可讓學生講一講他是如何學習這一概念的,並就教師在上一堂課中所講的內容還有哪些不懂或教師沒有講清楚的地方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等。透過這種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主人翁精神,發展他們的創造性和主體作用,使以往教師唱主角戲的課前複習轉變為學生自主複習的模式。透過這種方式,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快就把學生引人了課堂。短短5分鐘,能啟用學生的思維,為一節課的開端營造一個“學生為主體”的活躍的課堂氛圍。

2、讓學生當一回教師

對相對較簡單和易於理解的教學內容,可先讓學生預習,並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自學。然後請學生上講臺來講,充當一回老師。採用這種方式,剛開始時,學生僅僅能做到對教材內容的重述,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學生膽子大了,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所接受到的'新內容、新資訊。在此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學生向他提問,教師只適時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給予引導和幫助。例如在學習“生物的生殖型別”時,筆者讓學生先進行預習,上課時就讓一個學生到講臺上進行講授。講授時,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透過自己的理解對生殖中的無性生殖講得比較生動、比較準確。只是在講有性生殖時,表達得不夠透徹。因此,在學生講完後,我就補充講述有性生殖,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同學們都覺得透過這種方式,有利於他們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我表現能力、臨場應變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還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散和創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於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在實驗課中發展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教師的講改為學生的做,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在生物課教學中,涉及到很多的實驗,在上實驗課時,教師總是擔心學生做不好,惟恐學生出錯。因此,在課堂中花很多時間反覆講實驗操作步驟及實驗注意事項。但對於在實驗室上課的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好奇心比較強,很少有學生能做到認真聽講,單憑教師講解的效果並不好。 當教師停下來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時,一節課的時間也就差不多完了,學生動手操作時間少。因此,筆者在上實驗課時,只簡單介紹實驗所用到的儀器裝置及注意事項,採用競賽的方式放手讓學生去操作,比一比誰做得又快又好。教師只是對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和糾正,並對做得又快又好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表揚。透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贏得較多的時間來操作,並對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主動去尋找解決方法,發展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調動了學生的創造思維。例如在講“認識和練習使用顯微鏡”這一堂課時,筆者只利用l2分鐘時間把顯微鏡的結構、名稱及功能給學生講清楚之後,讓學生自己動手來練習怎樣使用顯微鏡。筆者僅在此過程中檢查學生對顯微鏡的使用情況,並即時給予指導和糾正。透過本堂課的學習,從學生的觀察結果來看,幾乎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在顯微鏡中找到比較清晰的影象,並能睜開右眼用左眼觀察,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目前,中學生物課主要採取閉卷考試的教學評價方式。而這種評價往往只是客觀反映學生對考試內容記憶的程度,只要求學生將書本上的內容複述出來,對錯之間涇渭分明。而生物知識內容繁多,主要以記憶為主,採用這種評價方式,學生可以透過死記硬背得高分,在很大程度上只考察了學生的記憶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水平,不能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能使學生被動地學習,應付考試,不利於學生素質的提高。因此,可採用多種教學評價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講課”水平的考核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教師可把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讓學生上臺進行講授,教師根據學生講述及回答的程度來對該生的自學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等進行考評,列人該生的總考評中。例如在學完“組成生物的化學元素”這一節後,筆者讓學生到講臺上,利用十到十五分鐘的時間,總結出這一節的主要內容,然後讓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或進行評價,表達自己的觀點。根據他們總結髮言的情況進行考評打分,並把分數記人他們的總考評中。課後學生們認為,透過這種考核形式,不但有利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記憶。

2、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抽樣考核形式

在本門課結束時,教師把教學大綱中所規定的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等作為抽樣考試的內容依據,把這些內容按照一定比例做成許多套試題,讓學生抽題進行考評。例如在高二上學期結束時,筆者就把這一學期中學生應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一些重要的圖表做成幾套試題,利用兩節課的時間,讓學生透過抽題來進行考核。根據他們的做題情況,打出考核成績。考核結束後,讓他們互相交換試題,互相學習。透過這種方式,同學們認為,在考核時壓力不大,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理解力、記憶力和總結的能力。這樣,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3、撰寫小論文或小報告的考核形式

在一章結束或學期結束時,教師可擬出許多小論文、小報告題目或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擬題目,讓學生進行撰寫,並把學生交上來的小論文或小報告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核部分。例如在學完“生物與環境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後,讓他們根據所學的內容,聯絡實際寫一篇與環境有關的小論文。很多學生就會根據所學內容,在書上或網上查詢相關內容,聯絡生活中的實際,提出一些保護環境的好建議,寫出一些比較好的小論文。然後,筆者對他們的論文進行評分,作為學期考核的一個重要部分。該考核方式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讓他們學以致用,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有利於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在課堂教學中,透過讓學生上講臺講授、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採用靈活多樣的考評方式等來發展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會佔用大部分的課堂時間,是否會沖淡了教師的主導地位?筆者認為不會。教學內容、教學節奏、學習方法等,都是在教師的統籌之下,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只有透過教師的“導演”,學生的“演技”才能使課堂教學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