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中職學校基於學生對接職業崗位體能鍛鍊內容論文

中職學校基於學生對接職業崗位體能鍛鍊內容論文

關鍵詞:中職學生 崗位體能 鍛鍊內容

摘要:本文就當前中職教育推行“學校對接行業、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學生對接職業”辦學模式,闡述了“以健康教育為本”崗位體能鍛鍊為核心的職業體能培養理念及拓展元素,擬定了“學生對接職業”崗位體能鍛鍊的內容。

在中職教育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作為基礎課程而融入各專業之中。其教育目標是貫徹健康教育、增強體質、傳授知識和技能、進行品德教育。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及職業工種的增加,我們越來越認識到中職教育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現有的教育目標與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集中表現在:一是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及營養結構的改變,學生健康狀態明顯改善,但學生運動能力、身體素質卻持續下滑,中職生就業因體能不足不能適應高強度、長時間的工作負荷而轉崗的現象有增無減。二是學生個性發展與企業文化發展不能和諧相偕,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承載力較弱而引發系列社會矛盾令人擔憂。解決好這些問題不僅可以最佳化提高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質量。還能預防學生體能素質下滑而增強學生體質,以促進中職生以強健的體魄直接投身崗位參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

一、“學生對接職業”崗位體能鍛鍊目標的定位及拓展元素

1.“學生對接職業”崗位體能鍛鍊目標的定位

在中職教育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因基礎課而融入專業教學之中,出發點是對學生實施健康教育,落腳點是增強學生體質並施以品德教育,其課程作用輻射範圍侷限於使學生以強健的體魄適應學校的教育要求。這種始終圍繞教育、學校和學生為一體的課程觀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教學為教育服務,忽略了教學為職業崗位的需要服務和社會需求的視角,其實質就是一種狹隘的課程觀。而改革中的《體育與健康》課程職業觀模式則強調“以就業為導向的健康教育與職業體能準備的和諧”。因而課程鍛鍊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增進健康、增強學生體能為核心,按社會及企業崗位對人才體能的具體化要求,實施崗位體能需要訓練、團隊團結合作需要訓練、創新能力需要訓練、服從服務與生存需要訓練、心理適應性需要訓練和體能承載勞動強度需要的訓練,切實提升畢業生對未來職業工作應對的能力”。這種職業觀培養模式與課程觀培養模式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教學拓展了教育、職業、企業、社會間的視角。融入了社會發展及企業文化元素、職業崗位體能應對元素、健康教育深層內涵元素。使得課程培養元素呈多元化方向發展而促使課程效能最大化,使之達到學生、學校、企業、社會和諧相偕之目的。

2.“學生對接職業”崗位體能鍛鍊目標需要拓展的元素

(1)企業文化元素的拓展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成員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企業性質決定了本企業的文化和理念。當企業文化或經營理念及管理制度與勞動者認識與觀念不能和諧相偕而引發系列社會矛盾自然令人擔憂。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辦法就教育和企業而言,主動適應市場的需要,拓展教育、職業、企業、社會互惠視角,以利和諧發展就顯非常必要。就《體育與健康》課程而言要實現培養元素多元化,按企業文化需要引入團隊團結合作、創新能力、服從服務與生存、心理適應性和體能承載勞動強度需要的訓練使受教育者在校學習期間對未來職業和崗位有一個認識和適應過程就顯的非常重要。

(2)職業崗位體能需要元素的拓展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改變社會己見端倪,創新及高新技術的發展為人類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及先進的科技。同時,現代化勞動環境及條件也促使了人的本能退化、適應能力降低、體質弱化等現實問題。在日本,科技部門針對果農上肢手臂因長時間高舉噴霧器打農藥而導致上肢及身體不適專門設計了人體手臂支撐器以此減輕果農勞動負擔。這些人性化科技和舉措雖解決了一些問題,但卻真實反映了人體體能素質機能退化與職業崗位不相適應的現實。因此,關注人力資源體能素質不僅是職業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優先考慮的問題,也將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問題。

(3)健康教育深層內涵元素需要的拓展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推行以人為本的健康教育並引領當今各類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無疑是正確的。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對貫徹實施“健康第一”的思想卻出現了一些偏差,集中表現在“無病即健康”被視為健康的真諦,而忽略了健康整體觀和健康體能鍛鍊。實踐證明,現實中學生營養結構及健康狀態明顯改善,但學生運動能力、身體素質卻持續下滑的相向現象,畢業生體能無法從容應對未來職業崗位工作的事實告誡我們體育人,正確認識健康教育,拓展健康教育內涵中健康體能和整體元素是增強學生體質根本辦法,也是我們課程改革必須要關注的焦點問題。

二、“學生對接職業”崗位體能鍛鍊對接的路徑可行性分析

1.“學生對接職業崗位群”可行性分析

在職業崗位群體中互相聯絡的分支群體所構成的職業系統中。在實施“體能鍛鍊與職業對接”方案中,只要我們牢牢把握健康教育和職業崗位體能鍛鍊兩大主題,是完全符合教育規律及學生身長髮育規律的。

2.產業鏈中“職業崗位群”工作特點、分類及參與工作身體部位

透過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三類產業鏈中學生就業較集中的各職業崗位群中工作方式的調研,我們把各職業崗位群工作方式相近職業進行歸類得出四種類型職業崗位群,形成了“學生對接職業”崗位體能鍛鍊的有效路徑。

(1)“坐位型職業”崗位群工作特點及參與工作身體部位

“坐位型職業”崗位群包含電會、文秘、製圖、化驗、計算機、電子、儀表等專業。其工作特點是長時間含胸、低頭、彎腰、以坐位方式伏案工作或靜坐在流水性生產線上,由於工作精確度要求高。導致心理緊張性增高。具體參與“坐位型職業”工作的身體部位是頭脛部、上肢、腰背部。

(2)“直立型職業”崗位群工作特點及參與工作身體部位

“直立型職業”崗位群包含機電、汽營、醫護、烹調、工模具、營銷、農林等專業。其工作特點是該崗位群因長時間站立且含胸工作。導致人體協調機能、大腦思維活動負擔重、壓力增大。參與“直立型職業”工作身體部位是上、下肢、腰背部。

(3)“動作型職業”崗位群工作特點及參與工作身體部位

“動作型職業”崗位群包含旅遊、幼師、汽修、物管、保安、數控、家電維修、建築等專業。其工作特點是該崗位群工作方式體能動作較多且勞動時間長、強度大,勞動條件艱苦複雜。導致體能消耗大、運動系統,心肺功能負擔過重。客觀環境條件對身體不良影響多。因而參與工作身體部位是身體各部位及身體體能耐久能力。

(4)“特殊型職業”崗位群工作特點及參與工作身體部位

“特殊型職業”崗位群包含水下、地礦、地質、森林等專業。其工作特點是勞動環境差、有一定的危險性。參與工作身體部位是身體各部位及身體力量素質和靈敏素質。

三、“學生對接職業”崗位體能鍛鍊內容

眾所周知,具體的崗位工作是在人體相關機體部位協助參與下完成的。加強各具體崗位參與完成具體工作的相關身體體能素質是“學生對接職業”崗位體能鍛鍊內容及職業崗位群須發展的健康體能素質的核心依據。

1.“坐位型職業”需發展的健康體能素質

主要有:發展靈敏、協調性素質練習;發展靜力性素質練習;發展上肢力量、腰背力量練習;發展一般耐力練習;發展體育舞蹈、健美操、形體訓練的練習。

2.“坐位型職業”崗位體能鍛鍊內容

主要有:透過散步、慢跑,武術、醫療康復體操、健身體操、徒手及持輕器材體操等活動促使頸肩、伸展筋骨放鬆肌肉等,消除頸肩部疲勞;透過籃球、排球,快速推舉輕槓鈴、啞鈴、增加肩、臂肌肉及腰背力量;透過手指臥撐、負重引體向上、增強手指、手腕、手臂力量及靈活性、準確性;透過羽毛球、乒乓球田徑接力跑、游泳、保齡球、飛鏢等運動,提高反應速度和準確性、增強心血管和運動器官的機能。

3.“直立型職業”需發展的健康體能素質

主要有:發展耐力素質的'練習;發展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素質的練習;發展靈敏、協調素質的練習;發展團隊合作的練習。

4.“直立型職業”崗位體能鍛鍊內容

主要有:透過慢跑、籃、排球、游泳、跳繩等專案的鍛鍊,增強學生心血管和呼吸、運動器官的功能;透過器械體操,健美操、負重搬運等鍛鍊增強學生上肢肌肉力量;透過武術、太極拳、醫療保健操、大眾健美操、體育舞蹈、立定跳遠、連續蛙跳等下肢活動性練習。促進血液迴圈,改善下肢血液迴圈,消除疲勞;透過體育遊戲或參加娛樂性體育活動及戶外體育集體鍛鍊活動,消除肌肉緊張,促進機能恢復。

5.“動作型職業”需發展的健康體能素質

主要有:發展靈敏、柔韌素質的練習;發展支撐、攀爬、懸垂素質的練習;發展上肢、腰腹力量素質練習;發展一般耐力素質練習;發展團隊合作的練習。

6.“動作型職業”崗位體能鍛鍊內容

主要有:透過負重搬運、持器械體操、負重引體向上、增強學生力量素質;透過障礙跑、負重深蹲、田徑接力跑、立定跳遠、發展學生速度與靈活性,提高彈跳能力及下肢和踝關節力量;參加游泳、田徑長跑、自然越野跑、登山、足球等活動增強心血管系統功能,提高耐力素質;參加娛樂性體育活動;參加武術擒拿格鬥訓練。

7.“特殊型職業”需發展的健康體能素質

主要有:發展靈巧素質、耐力素質的練習;發展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素質的練習;發展腿部力量素質練習;發展野外生存練習及專項素質訓練;發展團隊合作的練習。

8.“特殊型職業”崗位體能鍛鍊內容

主要有:參加游泳、田徑長跑、自然越野跑、登山、足球等活動增強心血管系統功能.提高耐力素質;透過障礙跑、負重深蹲、田徑接力跑、立定跳遠、發展學生速度與靈活性,提高彈跳能力及下肢和踝關節力量;參加武術擒拿格鬥訓練;進行野外生存練習及專項素質訓練;透過戶外體育集體鍛鍊活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單雙槓、支撐跳躍練習,培養控制能力和判斷能力。

四、結語

當代中職教育是以彰顯職業能力開發及職業實際操作運用能力的教育。透過“學生對接職業”崗位體能鍛鍊目標的教學實踐,不僅是貫徹“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科學有序修正學生健康狀態的需要。也是預防學生體能素質下滑和增強職業崗位體能素質的需要。更是為就業,為生存,為社會服務打下堅實基礎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教育部職成司,職教所.職業學校學生職業能力形成與教學模式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姜大源.職業教育教育思想的設計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6).

[4]陳龍,劉秋良.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現狀調查及模組化教學培養體系構想的研究[M].新聞天地,20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