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筆者深感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如何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已成為中職語文教學中迫在眉睫的問題。對此筆者有幾點拙見以供討論。

一、改變教學方法

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應開展積極的“雙向互動”,誘導學生的主動投入,鼓勵學生多參與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則充當“導演”,發揮主導作用。

有人認為,課堂上讓學生站起來讀一讀,講一講,到黑板上寫一寫,就算是雙向互動了,其實不然,筆者認為,這只是一種被動的“互動”。所謂真正的互動應要做到: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主動、積極地回應,並養成這種主動學習、探究的習慣,使語文課堂能時時迸射出智慧的火花。比如教學《再別康橋》一文時,可以這樣匯入:同學們學過《天淨沙·秋思》一文,對比很熟悉,一起背誦“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然後設計瞭如下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判斷、討論:

1.“夕陽西下”是怎樣的一種色彩?

2.“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詩是冷色調還是暖色調?

兩種觀點,其一是“小橋流水人家”是溫馨的,反襯出身在異鄉的旅人對家鄉的思念;其二是“小橋流水人家”是冷冰的,表現的是遊子們孤苦伶仃和內心的孤獨。

3.最後一句可否去掉“斷腸”二字,有什麼不同?

教師讓學生小組討論,自由發言,學生興趣高漲,回答問題十分積極。比如,第三個問題,有同學說:“‘斷腸’兩字去掉好,去掉之後與上句“夕陽西下”形成工整的對仗結構”;有同學說:“怎能去掉‘斷腸’兩字?自古到今的文學作品中多次出現“斷腸”兩字,如成語“肝腸寸斷”、“斷腸草”等,可見“斷腸”兩字在形容“傷心欲絕”的程度時非常貼切,去掉“斷腸”兩字就不能很好地體現這種情感。

教師巧妙地設計問題,學生在這些感興趣的問題的`誘發下,形成了爭鳴的局面,群體思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自然而然地在輕鬆愉快的課堂討論中解決了問題,極大地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自主參與解決課堂問題的習慣。

此外,在教學中,我們還應儘可能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投影、多媒體課件等,增強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和對學生的吸引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全神貫注中愉悅身心,激發靈感,淋漓盡致地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如在一次《為了忘卻的記念》的教學活動中,為了使學生能準確把握魯迅在聽到“左聯”五烈士被槍殺的訊息時的情感,教師採用了層層鋪墊的方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媒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做法如下:

運用多媒體切換以下畫面:①魯迅送書給白莽;②柔石睜大眼睛聽魯迅講“人心惟危”說;③柔石小心翼翼地扶著魯迅行走;④柔石與白莽同時被捕;⑤柔石在獄中學德文;⑥龍華槍殺烈士現場;⑦魯迅提筆在悲憤中寫文章;⑧魯迅抬頭望著漆黑的夜空……。

與此同時,播放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看著一幅幅畫面,伴著雄渾的旋律,再加上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誦與講解,營造出一個悲壯的氣氛,學生完全沉浸在無比悲憤的情境之中。緊接著,教師讓學生進一步展開想象,魯迅寫完文章後做了什麼事?學生一個個發言,眾說紛紜,卻不乏創新精神:如魯迅揹著手在房間裡踱著;魯迅手抓著短短的頭髮,痛不欲生;魯迅坐在書桌前,點燃一支菸,久久凝望著漆黑的夜空,一言不發,等等。學生這些富有創見性的見解,無疑是得益於教師營造的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提升教師自身能力

校內交流的步驟分為課堂觀察→書面記錄→組員點評→深度交流→改進建議→自我反思。

組員點評:在課堂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組員褒長貶短,旨在提升授課者的教學品位。

深度交流:進一步聽取授課者的不同想法和教學追求,以謀求雙方的深度溝通。

改進建議:組員面對授課者的不足或特點,在溝通基礎上給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處方”。

自我反思:授課者認真消化吸收組員意見,在內省的基礎上自主決定是否接受和怎樣落實大家的建議,同時校與校之間重視師資培訓,搭建提升平臺。建議市教研室組建“職教學科中心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各級各類中職校語文教研活動,為職業學校語文教師的培養搭建提升的平臺。豐富多彩、靈活機動的形式。

1.理論講座

2.聽課、評課

3.優質課

4.網路交流

改變中職校語文教學現狀任重而道遠,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就一定能使中職校語文教學現狀得到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