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設計

開放性課題在景觀設計課程中的應用論文

開放性課題在景觀設計課程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針對“景觀設計”課程現狀,總結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專業實際情況和需要,對課程課題設定進行了改革創新,提出了開放性課題模式,在課程中進行了實踐並取得了良好成果。

關鍵詞:景觀設計課程;教學問題;教學改革;開放性課題

景觀設計行業目前蓬勃發展,在受到新的設計思想和設計作品影響下,傳統的景觀設計教學模式受到質疑。教師困於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上課不能調動起主觀能動性,所做的設計也就無法打動人。介於此背景,對景觀設計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由於景觀設計課程著重於學生的設計思維和實踐能力,因此也主要是對課程的課題形式重新設定。重燃老師教學熱情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提出解決策略的實踐能力和設計思維。目前國內很多高校,也開展了有益的嘗試,比如同濟大學黃海靜等提出體驗式教學法[1]、四川大學王霞等提出設計競賽專案的引入和實驗教學基地的建設等[2],都倡導學生親身感知、理解、驗證教學內容的一種學習模式,以達到知行合一。但這些方法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經費投入增多、教學難度增大等,比如四川大學提出的設計競賽專案引入本校自己組織競賽,同時邀請國內外行業知名專家作為評審,這在我校短時間內是無法實現的。因此,結合我校自身條件,主要在課題設定上做出改革,並引入了開放式課題設計。

一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景觀設計課程為環境設計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共64課時,於大三第一學期開課。屬於高年級(大三)的課程,之前已上過植物造景和園林藝術課程,對植物、景觀的基本知識以及小型地塊的園林設計已掌握。學生透過景觀設計課程的學習,能夠掌握景觀設計全流程,提高分析能力、設計能力和設計的深度、內涵。目前,景觀設計課程存在的問題如下:1.教學模式傳統單一。景觀設計課程往往由講授和設計實踐兩部分組成,講授部分為景觀理論加一些案例,學生所能領會和理解的效率較低。2.實踐內容為教師提供設計任務書,地塊單一,缺少真題實戰訓練,學生無法深入感受地塊特性。3.學生以個人為單位做設計,彼此之間缺乏合作和交流。然而很多好的設計都需要多種思維的碰撞才能產生,甚至需要設計師彼此“爭吵”。以往的景觀設計課程中設計型別及地塊都為老師指定,一個課題僅提供一個地塊,即使需要進行場地調研,學生也興趣不大草草了事,設計作業完成後,也僅僅從功能技術上有提高,然而隨著高年級學生分析能力的增強,需要讓學生對設計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所給出的課題應該有更復雜的與設計相關的問題和因素,這些因素不僅涉及到基本的功能性諸如場地交通、地形、植被、光照、視線等,還要涉及到社會、地域、生態、經濟等,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的在複雜的關係中確定對設計最有影響的聯絡。因此,在大三的課程中,需要讓學生在這些方面有一些深入認知,以此再促進專業的學習,兩者互成良性迴圈。

二景觀設計課程開放性課題改革措施

在教師有了以上共識後,對景觀設計課程進行了相應改革,由原有固定性課題,改為開放性課題,以此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以下為具體課題設定:

(一)景觀環境感知:場地調研分析

以往老師僅在課堂中講授一些案例,雖有很多著名景觀作品,但學生的理解效率不高,因此讓學生透過對已建成成熟案例進行現場調研分析可彌補這一問題,並積累第一手資料和感悟,有一個學期沒有上過園林景觀方面的課程,該課題的設定還能夠讓學生回顧起景觀設計的基本內容、設計要素,並透過測繪回顧起景觀常見尺寸,理解場地的功能、作用及影響景觀規劃設計的因素。教師給學生大致調研範圍,學生可在此區域中任意選擇地塊進行調研,地塊的選擇也非常重要,目前還是需要給學生優秀的景觀進行學習。學校地處西安,因此選擇了大雁塔周邊地區景觀,並分了幾大片區供學生選擇:民俗大觀園、戲曲大觀園、大慈恩寺遺址公園入口及主軸線景觀區。需要進行測繪並從總體佈局、植被、地形、構築物、水體、交通等基本功能方面進行分析,並將分析過程和結論繪製成圖紙。

(二)口袋公園景觀設計

口袋公園是城市中規模很小的開放綠地,可直接服務於周邊居民,滿足日常生活需求,具有規模小、尺度人性化、場所多樣化、針對的功能性及突出的社會性等特點[3]。口袋公園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且需要重點分析使用人群的需要和空間功能組織的關係、人流主要方向和場地出入口的關係,根據地域特徵、使用人群特性等衍生出場所精神。本課題為半開放性課題,場地性質相同都為口袋公園,但給出6個不同的口袋公園場地,面積範圍在1500——3000㎡,學生選擇一塊地進行設計。每塊地周邊環境不同,有居民區、醫院、辦公區、商業等等,學生需針對場地特徵、使用人群等進行設計,並賦予獨特的設計理念。

(三)城市消極空間景觀改造與更新

經過前兩個課題的訓練,本課題可以提高難度,首先擴大了設計尺度,隨著尺度的擴大,與設計相關的問題會越來越複雜。本課題設定為開放性課題,類似於競賽題目,給出主題大的框架和範圍,其餘讓學生髮揮。在制定本課題的方向時,一方面考慮景觀目前的前沿動態和主要的發展趨勢,並能夠涉及到生態、社會、經濟等複雜因素,與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在思考選題時能發現自己作為景觀設計師的能量和社會責任,另一方面考慮到課題題目能讓學生的可選範圍較廣,因此選擇了城市消極空間景觀改造與更新這個主題。給出的大致範圍有:1.棕地改造類,各類廢棄場地、待修復場地,如:廢棄工廠、鐵路、高架,廢棄河道,垃圾填埋場,受到汙染破壞的場地;2.城市灰色空間,如高架橋下空間、菜市場周邊,城中村,老舊小區等;3.人文關懷類,如養老社群,小學生放學後停留空間,兒童自然體驗場所,白領解壓場所等。讓學生透過資料查詢、場地調研和自身對環境的感知等方法來選擇設計方向,筆者所帶的學生共分為了22個小組(1—2人一組),學生選好設計主題後,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塊,規定面積在0.5萬到5萬㎡之間。接下來需要對場地進行全面調研並拍攝照片,包括場地周邊地塊性質、場地內外交通、植被、構築物、地形、光照、使用人群等等,並用測量結合衛星地圖繪製出場地現狀平面圖。透過調研分析出場地現存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設計策略。首先學生對自己所選的主題感興趣,能夠感受到場地的突出問題,再透過調研能夠對場地有深入感知。教師這時的角色不像以前給任務書那樣會有先入為主的想法,而是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起引導作用而不定奪,反而學生的狀態和最終呈現的作品都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很多學生還主動和教師說起這次調研做設計的體會,一名做高架橋下空間的學生指著拍的現場照片說:這麼破舊的、無人問津的地方能透過自己設計成有活力的空間,雖只停留在紙面上,但已然對這份職業肅然起敬,今後學習也有了很強的動力。

三結語

景觀設計課程需要開發學生的創新設計思維、培養學生知行合一的職業素養和道德素養。開放性課題是對傳統教學的有益補充,但在短短几個月時間裡還是達不到全部的既定目標,未來仍需進行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黃燕妮,周向頻.論在本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課程中引入體驗式教學的系統途徑[C].中國風景園林協會.第三屆全國風景園林教育學術年會論文集

[2]王霞,沈一,汪源源.景觀設計教學實驗中的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3.03:88-91.

[3]蘇王新.淺析城市口袋公園的規劃設計[J].現代園藝.2018.0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