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業經濟管理

縣農業局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情況彙報

縣農業局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情況彙報範文

脫貧攻堅活動開展以來,峽江縣農業局積極履行部門職責,認真貫徹落實上級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結合當地實際,堅持"四個一"產業扶貧思路,啟用內在動力,探索帶動模式,找準脫貧路徑,紮實推進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創新帶動模式,做大做強扶貧產業。

發展富民產業,是實現脫貧摘帽可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

一是建基地、抓示範。為引導廣大貧困戶大力發展綠色水稻、精品果蔬、特色養殖等扶貧產業,透過積極興建各類種養示範基地,讓貧困戶看有現場、學有樣點。目前,全縣建設千畝以上特色產業基地15個,建成百畝以上蔬菜基地21個,建立國家級蔬菜標準園2個、國家級一村一品(蔬菜)示範村1個,打造了羅田金源、馬埠桃華、冠華、水邊天佑等一批精品果業示範點,仁和王龍養殖專業合作社、硯溪稻鰍種養等特色養殖基地示範帶動效應凸顯。

二是育龍頭、抓對接。一方面在產業鏈條上把貧困戶納入幫扶物件範圍,實行訂單生產,全程技術指導。如,峽江青池食品有限公司採取"公司+農戶(貧困戶)"形式發展蒿菜、榨菜等蔬菜訂單生產,由企業為貧困戶統一提供統一種苗、技術指導、收購,貧困戶分散種植,吸納貧困人員參與種植達1000餘畝。另一方面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作價入股、流轉土地、參與合作經營、入園進廠務工等多種渠道增加貧困戶收入。如,仁和王龍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該鄉範圍109戶、268名貧困人員以資金或土地入股成為股東,並聘請周邊貧困戶參與日常管理,使貧困戶既可以按股份參與園區(基地)分紅,又可從中獲得勞務收入。截止目前,全縣培育發展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5家,農民合作社441家,其中貧困村組建78家,吸納貧困戶376戶。

三是拓市場、促融合。搭建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幫助貧困戶把資金、技術、管理"引進來",把資源、產品、服務"賣出去".目前,全縣建成縣級農產品運營中心1個、建立益農資訊社服務站點42個,為解決貧困村、貧困戶農產品銷售開闢了便捷通道。今年以來,共吸收104戶貧困戶種植綠色水稻952.5畝;綠色蔬菜扶貧帶動貧困戶465戶,貧困人口986人,參與規模3916畝;精品果業扶貧涉及6個鄉鎮3762畝精品果業面積,帶動203戶貧困戶參與,帶動貧困人員458人。

二、強化資源整合,提高脫貧支撐能力。

一是強化科技支撐。我局從轉變貧困戶思想認識、提高種養水平入手,實施智、志、技幫扶三結合。一方面依託 "職業農民"培訓工程,把培訓班開進農村,組織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參加技能培訓。今年以來,在貧困村舉辦產業脫貧技術培訓班6期,培訓貧困戶350餘人次,印發技術資料900餘份。另一方面結合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按產業類別組建了10餘個專業技術服務小組,深入田間地頭、生產一線,本著"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制定"一戶一策"農業產業科技扶貧選單。此外,我局還充分發揮"田教授"、"土專家"的.作用,與貧困戶結成對子,利用自身的技術專長和在特色種養方面的成功經驗搞好傳幫帶。

二是強化專案資金整合。積極整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對有建設積極性的貧困村予以優先安排,完善機耕道、排灌渠道等基礎設施,改善貧困村產業發展條件。目前,全縣10個貧困村其中馬埠上蓋、戈坪白沙、硯溪金坊等5個村實施了標準農田改造,仁和彭家村、水邊眾村列入2018年建設專案,計劃投資510餘萬元 ,改造農田1700餘畝。

三是強化政策支援。針對貧困戶實際,制定出臺操作性強、門檻低、補助標準具體的產業扶貧獎補政策。如:精品果業從獎補門檻和獎補標準兩個方面進行激勵,對於普通開發業主,要求集中連片100畝以上,每畝獎補200元,集中連片達到300畝以上,獎補300元每畝;而對於建檔立卡貧困戶,則放寬條件,只要求連片20畝以上就可以享受每畝300元的獎補政策。綠色蔬菜則從獎補門檻方面進行激勵,只要連片20畝即可,而對於一般業主則需連片50畝以上並且搭建鋼架大棚5000平米以上才可享受獎補,大大減輕了貧困戶產業發展壓力。

三、健全工作機制,強化責任擔當。

做好"三個到位",確保產業扶貧工作紮實推進。一是思想認識到位。我局始終將脫貧攻堅工作列為全域性中心工作的"第一選單",堅持半月例會、專題會議和督促檢查制度,定期排程研究產業扶貧相關工作。二是責任明確到位。成立縣農業局精準脫貧工作和農業產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局主要領導帶頭落實脫攻堅"第一責任人"職責,壓實產業扶貧單位、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幹部責任。三是組織實施到位。研究制定一系列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和"春季攻勢""夏季整改"行動方案,有序推進農業產業扶貧工作。同時創新工作方法,狠抓督查落實,每個貧困村建立一本扶貧工作臺帳,確保產業扶貧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