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風箏》第二課時的教學實錄

《風箏》第二課時的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髮現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能力。

2、閱讀與學法指導:質疑法與討論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情感與思想教育:感悟親情,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2、難點:文章深層的情感體驗與思想教育。

【課前準備】

課室學生四人一小組擺設,以便討論問題,教師列印好“思考”與“討論”的問題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回顧匯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整體感知了《風箏》這一課。內容,從中我們瞭解了兒童時候魯迅先生與他小兄弟之間的親情,但從現在看來,魯迅先生卻是一看到風箏,就想起兒時對小兄弟放風箏和做風箏的態度,心裡面就只有悲哀和沉重。那後來幾十年過去了,魯迅先生的心情有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改變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深入體會文章的內容及思想意義。

(板書:風箏)

二、問題探究

1、教師指導朗讀。

(強調聲音、語調、速度、感情的把握,以讀為本,理解內容)

師: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下面我們來齊讀課文的後半部分:第5段至第12段,注意朗讀時的語速和情感。

(學生閱讀時教師細聽,檢查學生的朗讀水平)

2、教師引導問題探究。

師(齊讀完後):剛才同學們朗讀得非常好,說明大家在家還是非常認真地閱讀了課文的。

師:課文前面部分講到了魯迅先生出於“好意”,“關愛”小兄弟,不允許他放風箏,還把他做的風箏毀掉,後來他是怎樣認識到錯誤的呢?我請一位同學來朗讀第5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

(指名朗讀,學生思考)

師:這位同學讀得好不好?

生:好!

師:那大家聽完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讀,你找到問題的答案了嗎?(學生思考,擁躍舉手回答)

生:他是看到一本書之後,知道自己錯了的。

師:有沒同學補充,回答完整一點?

生:他是偶爾看到外國一本關於講述兒童的書,明白了“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所以他認識到了自己兒童時對小兄弟的行為的錯誤的。

師:大家說對不對?

生:對!(齊聲)

師:對了,中年後的魯迅先生是看到外國一本關於講述兒童的書,才明白了“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個正確的觀念的。那麼,他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文中講到了他受到了懲罰,那他受到了什麼懲罰?

(學生思考,教師邊板書:明理)

生:心情很沉重。

師:從哪句話裡可以看出來?

生:(七嘴八舌)“我的心好像變得鉛塊,很重很重地墮著”。

師:對了,魯迅先生明理之後,開始自責,而心情也便變得更加沉重起來。(邊講邊板書:沉重)這一段大家還有不理解的地方中嗎?

生:魯迅先生看到外國一本講述關於兒童的書,為什麼說“不幸”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魯迅先生後來知道兒時犯了錯誤應該慶幸才是,為什麼會覺得不幸呢?思考一下。(學生積極思考)

生:因為他認識到兒童時對小兄弟犯的錯誤,是對他一種精神上的'虐殺,在今天看來他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幸的。

師:好,還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可能魯迅先生認為自己兒童時,受到的封建思想、觀念的影響,是非常不幸的。

師:這兩個同學的回答都非常好。對兄弟精神上的虐殺、對封建觀念、封建思想的批判這對魯迅來說都是非常不幸的。既然,魯迅先生知道自己錯了,他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

生:想辦法向他的小兄弟說明。

生:向他的小兄弟認錯,並想辦法彌補。

師:對了。幾十年過去了,可是魯迅先生還是念念不忘,想辦法安撫小兄弟曾經受傷的心靈。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魯迅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生:知錯就改的人。

生:很珍惜兄弟間的感情。

師:不錯,這兩位同學答得很好。魯迅先生嚴於解剖自己,敢於承認錯誤,對兄弟間的親情非常看重。這就是魯迅先生的可貴精神之處。在我們的同學當中,也有很多同學就有他這種精神。(教師邊講邊板書:嚴於解剖自己,敢於承認錯誤,珍惜感情)

師:幾十年過去了,他想用什麼辦法來補救呢?行得通嗎?

生:魯迅先生想過用兩種方法彌補:他先想送風箏給小兄弟,陪他一起放風箏,但又覺得他們都已是中年了,所以,又想跟小兄弟講明這件事,希望得到他的原諒。

師:對了!既然他想了兩種嘗試想彌補以前的過失,請求小兄弟的原諒,但小兄弟的態度又如何呢?大家想一想。看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出表示小兄弟的態度的話。

(學生快速閱讀尋找答案。教師板書:明事)

生:小兄弟的態度是這樣的:“有過這樣的事嗎?”

師:前面魯迅先生最希望聽到的是什麼話?

生:(齊聲回答)“我可是毫不怪你呢?”

師:好!聽到的與希望的完全不同,那麼,按道理小兄弟既然記得了,心理應該是輕鬆起來才對的,可是,魯迅先生的心情是不是變得輕鬆起來了呢?

生:(齊聲回答)不是。

師:那心情是怎樣的?

生:(齊聲回答)沉重下去。

師:沒錯,心情還是那麼的沉重。(邊板書:沉重)你們想想:他聽到小兄弟的話,為什麼會沉重?你如何理解“有過這樣的事嗎?……”這句話?

(學生思考,各抒已見)

生:小兄弟是真的忘記了。

生:小兄弟並沒有忘記,因為他不想把舊事重提,不想傷害兄弟間的感情。

生:小兄弟可能是忘了,因為在當時的社會,他們生活在封建黑暗裡,當時人們的思想十分保守,覺得聽從父母、兄長話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從來沒把這樣的事當成是不開心的事。

師:嗯,這幾個同學回答都非常好,說明大家都有認真思考,能把自己的意見講出來,學習就要善於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三、討論研究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文章的最後一段,大家先仔細閱讀,小組討論投影片上的思考1,呆會看哪個小組回答得最好。(開啟投影機,顯示問題1、課文最後語句應該如何理解?為什麼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麼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

(學生閱讀後熱烈地討論“思考1”)

(請學生自願讀“思考1”)

師:剛才大家都非常認真地思考,下面我們來看看哪個組表現得最好,先看第一個問。哪個小組來回答?

生:因為作者也不知道小兄弟究竟有沒有原諒自己,所以他覺得這悲哀是無可把握的。

生:因為作者不曾忘記自己兒童時對小兄弟精神虐殺,而這種悲哀是一直讓作者心情沉重著,所以說是無可把握的悲哀。

生:作者原來想到小兄弟會原諒自己的,但小兄弟的回答卻是作者意想不到的,所以說是無可把握的悲哀。

……(還有一些類似的回答)

師:好,幾個小組回答都很好。都有自己的見解,最主要的這無可把握的悲哀是由於作者對小兄弟的反應是原來意想不到的。下面我們來看第二個問。

生:因為作者心情沉重,想忘掉這傷心的事。

生:因為作者一看到春天,就想到這件事,心情就不好,所以寧願躲到嚴冬中去。

生:因為作者不敢面對現實,想逃避它。

……

師:沒錯,作者看到春天就會想起風箏,想起兒時對小兄弟的精神上的虐殺,心情就會很沉重,所以他想擺脫這種沉重的心情,忘掉這個悲哀。下面我們來看下一道討論。(投影討論2:文章結尾說:“四周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的冷氣”,這裡的“嚴冬”、“寒威”和“冷氣”指的是什麼?)

(學生小組討論)

師:停下來,我們來看看你是如何理解這“嚴冬”、“寒威”和“冷氣”的。

生:“嚴冬”可能指的是封建制度或封建觀念等。也可能指的是社會的黑暗和恐怖。“寒威”和“冷氣”是指作者因此而產生的沉重、悲哀的心情。

生:我覺得“嚴冬”除了講當時北京的寒冷的冬天外,還象徵著當時社會的黑暗。“寒威”和“冷氣”就是指作者當時的沉重的心情。

生:“嚴冬”還可能指當時中國社會的形勢還處於黑暗中。

……

師:大家回答得都非常好。這:“嚴冬”除了講當時北京的寒冷的冬天外,“嚴冬”還可能指封建制度和封建觀念等,還象徵著當時社會的黑暗。“寒威”和“冷氣”就是指作者當時的沉重的心情。也是對當時封建制度、封建觀念和社會的黑暗的批判。(板書:對當時封建制度、封建觀念和社會的黑暗的批判。)

四、拓展體驗

師:課文中有一句話我覺得有必要讓大家來討論一下,看螢幕(投影:大家你如何看待文中“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遊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尤其是你們這個年齡,你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呢?

(學生討論,都舉手想表明自己的觀點)

生:我認為這句話不是很正確,現在許多廠商為了獲得很好的利潤,做一些有害的玩具或遊戲,比如說打遊戲機,很多同學整天打,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影響了學習,打久了還會對眼睛有害。

生:我也覺得有些不對的地方,我們也有很多同學打遊戲機,整天玩而荒廢了學業。

生:我覺得有對的,也有不對的,現在生活中,有很多遊戲、玩具有的有益於開發智力的,如數字遊戲,拼圖遊戲等等。

生:我同意剛才同學的觀點,比如上體育課時,老師給我們安排的遊戲,有助於提高我們的反應能力,鍛鍊體能等。

……

師:剛才同學們回答得很有水平,我們是中學生了,對一些物品應該也有自己的看法,有是非的分辨能力。對待玩具和遊戲,關鍵的是我們應該如何去對待它們才是最主要的,好的我們支援,不好的我們就應該抵制它。

(下課鈴響)

師:好啦,這個問題大家課下還可以繼續討論一下,作業是課後的“研討與練習”第二題。下課……

【板書設計】

21、風箏

魯迅

明理──沉重

明事──沉重

嚴於解剖自己,敢於承認錯誤,珍惜感情

對當時封建制度、封建觀念和社會的黑暗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