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國際貿易雙語教材分析論文

國際貿易雙語教材分析論文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教材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根據筆者調查,市面上在封面或者在前言中出現“雙語教材”或“雙語教學”字樣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材約有三十多種。為使研究更具目的性,筆者把明確面向本科的雙語教材予以排除。“由於我國進出口貿易體制與其他國家有所不同,儘管雙方都是在國際貿易慣例這一共同框架下運作,但是實際操作程式中仍存在很多本國特色的東西”。①所以直接採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不適合基礎稍差的高職院校的學生,會產生與國內學科標準、學生英語能力和高職教育目標需求不一致的問題。根據表1所列的代表性教材,面向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材的出版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現一一分析其利弊。

1.原版改編教材

改編的原版教材不是簡單地減少內容,而是結合國內教學特點,使之更加符合國內的課程設定與教學環境。改編版的原版教材選取了原著的精華,刪減了一些不適合我國國情的內容,體系與內容保持原版教材風貌。改編版加上了中文單詞表與註釋,可節省查字典的時間,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但改編只能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無法加入原著沒有的內容,不能完全與我國的教學大綱與課程設定相符。根據表1所示,目前只有一種教材,且不是面向高職學生。此種模式對於高職來說,不宜採用。

2.國內自編英文教材

自編教材能緊扣教學大綱,從選材到編排體例都由編者自行設計。這樣既可以吸收國外先進的學科知識,又增加了符合教學大綱與中國外貿國情的內容,使之更具有針對性。自編英文教材語言更通俗易懂,符合我國學生的認知能力。但編寫工作量極大,撰寫者儘管在英語方面可能有很高的造詣,但仍然會存在語言不地道的問題,不少地方有中式英文的痕跡。這樣的教材給高職學生閱讀弊大於利。

3.國內英漢混編教材

所謂混編教材,即書中英語與漢語的比例大致相當,英漢的比例取決於讀者的理解水平。表1所示《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教材主要有以下三種編寫形式,歸納分析如下:

(1)全英版本。其章節設計、教材結構與論述方法符合國內師生教學習慣,書後或在章節後列出重要專業術語中文解釋,好處是強迫學生接受大量英文,缺點是純英文教材不利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全面掌握,學生要經常查詢相關詞義,對於基礎差、耐心不好的學生來說,很容易喪失學習興趣。筆者在試用這類教材時常發現學生花很多時間查詢字詞,從而影響雙語教學目標的實現。

(2)中英對照版本。分為兩種形式:全文對照與章節對照。好處是有利於自學,能透徹理解原文,但是所有內容都有對應的中文翻譯,會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對母語的.嚴重依賴。同時由於《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知識點眾多,因為篇幅的關係,國際貿易知識的介紹往往比較淺顯,也會影響雙語教學目標的實現。

(3)混編版(英文+中文註釋),書頁左邊是原文,右邊留出一部分空間對難懂的文句和背景知識用中文作出註釋。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不完全依賴譯文,又能很好地理解課文。為確保相同篇幅最大增加專業知識的含金量,筆者建議採取混編注釋形式。

總體來說,以上選取的雙語教學教材主要面向高職院校,但大多數實質還是本科教材,表現如下:其一,在教材編排上按學科理論結構體系編排,不符合高職院校按職業群的應用結構體系編排的原則。其二,在內容上是本科教材的簡編刪減,高職教材的重點應圍繞職業需要,理論緊密聯絡實際,為應用服務,以夠用為度的原則。其三,缺少職業教育特點,無明顯“教、學、做”一體化特徵,與職場工作過程聯絡不密切。

二、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教材編寫的幾點建議

“無論何種形式的雙語教材,都應該考慮高職院校課程設定要達到的目標、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的實際外語水平和知識結構。”②筆者所在課題組於2009年開始編寫《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校本教材,結合筆者主持的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高職經貿類課程雙語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研究,我們對高等職業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1.立足產學結合,設計教材體例

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目標是培養能夠適應英語工作環境的高階應用型外貿人才。這要求高職教材編寫不能像普通本科教材那樣追求學科的完整性與理論的系統性,而應按照崗位要求和學生職業能力養成為目的構建教材,把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貫穿教材始終。為跟上外貿一線的工作實際,筆者特地對相關外貿企業進行了調研,瞭解外貿崗位要求與最新特點,按照工作流程最佳化課程結構,結合高職教育的最新理念,開發出教材的基本框架(如表2)。該框架遵循國際貿易業務崗位的要求,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出發點,設計了以廣州某公司一筆CIF外貿出口業務作為全書貫穿式專案,按照國際貿易業務的一般程式,分成貿易準備、出口合同訂立、出口合同履行、業務善後四個子專案。按照子專案下涵蓋23個具體任務(專案二以出口合同簽訂所應掌握的知識邏輯安排任務順序,專案三以出口合同執行先後安排任務順序),把國際貿易業務能力巧妙地隱含在各個任務中。教材整體設計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專案和工作任務為載體,採用“專案引領,任務驅動”方式進行教材設計與編寫,體現高職特色,同時能符合教和學的現實需要。在專案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訓練學生業務洽談、運輸、投保、商檢、報關、制單、合同的簽定和履行等技能,實現與企業“零對接”。

2.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設計教材結構

教材的過程結構設計即遵循職業教育與教學的規律,按照學生心理結構的特點,採用一定的教學方法設計教材的教學過程。本科教材結構設計一般採用以下三大步:提出概念→解釋概念→舉例說明。對於側重應用高職教材,筆者建議採用新的三大步:提出問題(以任務為嚮導)→解決問題的方法→歸納出一般規律或概念。具體來說,在《國際貿易實務》教材的每個任務單元中採用如下步驟:提出任務(任務描述與分析)→相關知識介紹(為解決任務提供知識鋪墊)→任務實施與心得(解決問題並提供經驗)→獨立業務技能訓練(鞏固實際技能)。先提出具體任務再介紹如何實施,透過完成工作任務實現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的培養,實現了從實際到理論,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充分體現了任務驅動式教學規律。教學實踐證明,對於高等職業教育來說,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的教學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容易使學生進入快樂學習的狀態。

3.按照學生英語水平,設定教材難度

Krashen的“輸入假設(InputHypothesis)”認為,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是“可理解的語言輸入”,①即學習者接觸的是可理解的語言材料,其難度略高於學習者當前已有的語言知識。也就是說,要達到雙語教學的目標,學生的英語水平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若輸入的語言比學習者的語言水平高出很多,學生則把注意力集中在語言形式上,而無法應付學科專業知識的吸收,這樣會對雙語教學產生負面的影響。筆者對120名大二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在學完《國際貿易實務》雙語課程後關於教材所作的調查結果如下:(1)你認為全英文教材的難度?A太大(40%)B有點大(48%)C適中(12%)D容易(0%)(2)你認為使用哪種教材更好?A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並用(37%)B只用全中文教材(5%)C中英文混合編寫的雙語教材(52%)D只用純英文教材(6%)以上調查顯示,學生普遍認為《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有很多概念比較抽象,本身就不容易理解,採用全英文更顯抽象,學生不易接受。他們喜歡中文和英文混編的教材,或中文和英文對照的教材。筆者認為,採用混編教材比較符合高職學生需要。具體做法如下:在保證專業術語與基本概念完整準確的基礎上,採用較為簡練的英文句式和較為常見的英文詞彙編寫全書。對較難的理論知識與重點句進行翻譯,對專業術語、基本概念標有中文註釋(具體比例要符合高職大多數學生的英語水平。根據筆者的經驗,中文註釋或譯文的總量約佔全書內容的20%—30%為宜。當然,專業也是考慮因素,例如商務英語專業與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就不一樣)。中文註釋建議加括號放在所要解釋的單詞或術語之後,且須與所在句子的語境一致。這樣學生可以不完全依賴譯文,更直接、更準確地來理解專業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又可以大幅度節省篇幅。實踐證明,這種全英加中文註釋或者譯文的混合雙語教材,淺顯易懂,符合高職學生特點,適合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大部分學生的需要。當然,在保證專業術語與基本概念準確性之外,還要保證英語語言的規範性,避免中式英語。如有可能,可請國外有關專家進行審稿。

4.把握好教材英語語言與專業知識的權重

雙語教學的實施並不是以犧牲專業學科知識為代價來提高語言技能。它的教學目標應“使上雙語課的學生在學科學習上不亞於上常規課的學生,而在此同時他們的英語能取得長足的進步;而且這是要在不增加學時的前提下做到的。”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要培養的是學生以外語語言或外語技能支撐的專業技能,而不是僅僅培養學生的外語語言技能。不能為學習英語而降低專業課程的難度,減少專業課程的內容,甚至將專業教材編成英語語言教材,這就是捨本逐末的做法。目前一些《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材的編寫是以英語的知識結構和語言能力的訓練為主旨,“往往都把側重點放在英語語言的培訓上,內容設計圍繞英語詞彙、語法和翻譯來展開,對貿易實務知識的探討點到即止。”①為此,筆者建議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介紹專業知識,確保專業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不輸於普通教材。同時圍繞外貿專業知識點來設計相關練習,題型設計上建議採用單選、多選、判斷等形式,不宜採用中英互譯等以考察語言掌握為目的的題型。練習設計必須具有代表性,能對學生的能力和智力構成挑戰,不斷引導學生實現《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目標。

5.突出教材的實踐性

在高職《國際貿易實務》教材的設計中,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將理論與實踐的教學內容按照工作過程進行設計,使理論知識融入技能操作訓練中,實現“做中學”,凸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高職教育理念。如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教材中增強實踐性,筆者的做法如下:

(1)加入典型案例專案1(貿易準備)與專案2(出口合同磋商和訂立)理論性較強,為此筆者在知識介紹中穿插典型案例,可引導學生思考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所選案例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建議案例放在相關的知識點介紹之後,以貫徹“學中做,做中學”的高職教學理念。

(2)融合外貿函電知識使外貿流程更具體貿易雙方相距遙遠,雙方主要藉助外貿函電進行溝通,藉此推動國際貿易業務的開展。為增強貫穿式專案的真實性與情境性,在貫穿式專案任務設計中,建議在主要外貿業務節點新增雙方往來信函。在跟學專案任務實施中,可以讓學生進行模仿操練。

(3)新增外貿單據,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專案3(出口合同的履行)無不涉及到單證的處理,單證的製作質量決定著外貿業務的成敗。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引入相關單證製作內容,可以增加外貿流程的連續性,增強實踐教學環節,最佳化課程結構。按照工作崗位的要求,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單證製作、商務英語函電應成為一體,不可分割,但國內教育界考慮到學科體系的系統性與教學組織的方便,把它分成三門課程。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引入函電與單證內容,主要為增加貫穿式專案的真實性,增強“教學做”一體化服務。因此在新增相關單證與函電內容時要把握好“度”,即知識點介紹不要過全過細,只作為一般的認知;實操要求不要過高,只做基本的操作,以免喧賓奪主,主次顛倒,影響《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目標的實現,全面和深入的瞭解與掌握操作還得由單獨開設的課程完成。

三、結語

本文探討了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材的建設模式,並提出一些具體的編寫建議。隨著雙語教學的蓬勃發展,雙語教材建設的步伐也必將加快。從長遠來看,要真正解決高職雙語教材問題,各高職院校應通力合作,組織一批課程專家、英語專家和具有一線豐富實際教學經驗“雙師型”教師對原版引進的教材或國內現有的英文教材進行改編、選編或整合,共同編制有高職教學特色的雙語教材,使高職雙語教材走向成熟和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