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文化

別讓天價子時香燒壞了傳統文化

別讓天價子時香燒壞了傳統文化

還有幾天就是龍年大年初一了。在這一天,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喜歡到寺廟燒燒香、許許願、祈祈福。然而,不知從何時起,一些經商的大老闆喜歡在凌晨就去燒子時香,其中,一些地方的一些寺廟,頭柱香的價格已高達數十萬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別讓天價子時香燒壞了傳統文化內容,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日前,和一幫同學聚會,從一個經商的同學那裡得知,本地很多經商的大老闆每年大年初一凌晨都要成群結隊的去燒子時香,其中頭柱香在一些寺廟已高達十萬元。上網搜尋,發現這已並非少數地方的少數現象,而早在十年前就在一些地方流行起來了,現在已成為全國大多數地方的普遍現象,並且頭柱香的價格越炒越高、搶燒頭柱香的人越來越多,在一些地方已形成惡性競爭。

春節期間舞舞龍獅、逛逛廟會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在寺廟裡燒燒香、拜拜佛,許一些心願,祈一些祝福也未嘗不可,與封建迷信是兩回事,但越來越離譜的天價香讓傳統文化充滿了銅臭味,讓佛門淨地成了炫耀、攀比、奢侈、浪費的載體,讓神聖的佛像成了見證世俗、容納世俗的工具。雖然搶燒天價頭柱香是個人行為,也屬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範疇,但長此下去,敗壞的是社會風氣,形成的是扭曲的價值觀與事物認知觀,不僅與當前我國正在轟轟烈烈構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格格不入,還會讓正常的宗教信仰偏離正確的航向。

天價頭柱香是近十年才在一些地方流行起來的,其流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應該說,滋生天價香的土壤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來說,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部分富豪、達官貴人有需求,另一方面是部分寺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與時俱進”、“銳意進取”,能夠滿足這部分“特殊香客”的要求,只要誰的錢給得多,頭柱香就給誰。似乎都沒有錯,似乎都合情合理,但這筆特殊交易真的就物有所值嗎?佛們真的就能保佑這些香客們獲得應有的回報嗎?再說,佛門淨地講究的是心誠,只要心誠,金石為開,為一柱香付出幾萬、十萬、幾十萬的價格,這是心誠的表現嗎?恐怕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是做了很多壞事心虛,祈求菩薩保佑,要麼是貪了很多財錢,祈求平安。

好人一生平安,這是人神共知的一個道理,如果真的有神靈,也肯定不贊成一些人偏離正常思維的做法。對於期望透過燒天價香保平安的大款們、大官們,其實可以把筆錢用來做好事、做善事,這樣,自己的內心更踏實,金錢也用得更有意義。

春節廟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與一些地方的封建迷信有本質區別。天價頭柱香讓這種傳統文化蒙上了迷信色情,期待宗教管理部門能夠督促各寺廟透過多種方式引導信眾和香客理性拜佛、合理燒香。也期望已經和準備燒天價頭柱香的香客們適渴而止,不要盲目攀比,不要盲目跟風,因為人心向善,佛心也向善,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才是一個人應該有的姿態。

拓展:

成都風俗 燒子時香

舊時成都,人們都習慣於爭相搶這一炷上香的頭彩。許多人競相趕早,爭在新年的第一個時辰,到廟裡上第一炷香,以得到神的第一個眷顧。這個風俗到今天仍然盛行不衰,屢屢驚動中央及省外媒體、攝影家年三十晚上趕到成都,搶鏡頭。

在大年三十晚上11到1點鐘為子時,這個時候燒香,祈求來年平安。燒子時香的風俗不知起於何時,在宋代已大為盛行。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為繁盛,夜五更爭燒頭爐香,有在廟止宿,夜半起以爭先者。”清·袁枚還專門說過燒頭香的事,其《子不語·燒頭香》中說:“凡世俗神前燒香者,以侵早第一枝為頭香,至第二枝便不敬。有山陰沈姓者,必欲到城隍廟燒頭香,屢起早往,則已有人先燒矣,悶悶不樂。”又如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卷十五:“(韓元英)遣一親信僕持香往岱嶽祈謝,謂曰:“聖帝惟享頭爐香”,按此知世俗有燒頭香之說,由來久矣。”

新年第一柱香也稱“燒頭香”,又叫“燒頭爐香”。這是一種中國民間的風俗,拜佛、敬神等都有這種習慣。信徒在除夕夜到寺、觀或神祠,爭上第一爐香,以示虔誠。而子時香分為新年子時香和平時的子時香。

子時香,是風俗很重要的習慣,表示這一年風調雨順等意思,民間都很重視。

子時一到,既要上香,爭在新年的第一個時辰,上第一炷香,搶得頭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