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祝福-我眼中的祥林嫂》課堂教學實錄參考案例

《祝福-我眼中的祥林嫂》課堂教學實錄參考案例

鄧老師:上課!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魯迅先生的經典小說《祝福》,首先回顧一下學習過程我們在虛擬課堂進行了3個階段的自主研讀第一個階段,對小說單元的三篇文章《林黛玉進賈府》、《祝福》、《老人與海》進行整體感知;同學自主選擇篇目寫讀後感第二階段,做評點鑑賞;寫對聯概括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第三階段,針對平臺學習中同學們的焦點問題,用了一節課的時間,在機房展開交流、研討

在實體課堂上,我們進行了題為“我眼中的祥林嫂——經典人物形象解讀(一)”學習活動第一件事,我們透過比較同學們擬的三張年表,對祥林嫂這個人物悲慘的一生做了一個整體的感知與梳理;第二件事,對祥林嫂那三張烙進讀者心底的肖像,進行了深入的感知和分析老師用一副對聯,把上節課的內容,串連了一下:三張傳神照,一世悲苦情上課前石儒婧同學交給老師一個紙條,她對祥林嫂肖像作了這樣的概括的:素面青衫,身似孤舟不繫;蒼顏白髮,心如槁木將朽怎麼樣?很不錯的吧?(同學們流露出驚訝與佩服神情)而且我覺得比老師的概括更形象

今天,我們將進行“我眼中的祥林嫂——經典人物形象解讀(二)”的學習主要內容是根據同學們在網路平臺上發帖子、爭論、交流的過程與結果,老師梳理出三個比較集中的問題,在今天的課堂上進行深入討論,以便讓我們進一步去認識、體會、感受祥林嫂的形象與命運,分析作者的創作意圖,歸納小說的主題

下面我們進入第一研討內容

打出PPT:

研討一:

姓名:杜文淵 暱稱:洛洛(資料1:P15 )

“人死後究竟有沒有魂靈呢?……?” 多麼可悲!當一個人將死亡作嚮往的時候,就再也沒有什麼能夠留住她的腳步了

姓名:郄藝 暱稱:冬亦暖(資料2:P1 )

517段祥林嫂詢問“我”關於魂靈之事步步緊逼的追問,表現出祥林嫂對陰曹地府團圓之事的熱切關注與滿心想往

姓名:劉星雨 暱稱:更吹落

祥林嫂問是否有地獄是怕被二夫劈分還是想念兒子?(同時提問者:劉佩怡、於未央)

鄧老師:好,先請杜文淵同學說一下,你堅持帖子上的這個觀點是嗎?

杜文淵:我認為透過第17段作者對於祥林嫂精神、動作、語言的描寫,作者還是把死亡當做一種嚮往來寫的,因為對她來說,這個地獄不是恐怖的地方,而是一個能與自己家人團聚的地方而這個真正的世間,卻沒有她的容身之地所以我認為她是把死亡當做嚮往

鄧老師:郄藝同學呢?

郄 藝:我覺得可能都有吧,其實我剛開始沒有注意到劉星雨他們的問題,我只是直接結合文字,包括看課文其他部分,祥林嫂遭受那麼悲慘的境遇,已經是遭遇一波又一波的打擊,希望之後不斷的絕望,已經足以摧毀一個人的意志,她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在這個冰冷的世界生活下去的願望了,所以她對於人世間的東西絕望了,所以他對鬼神有嚮往我看了劉星雨的問題,又覺得恐懼也有因為她先問“可能是有地獄了”,等她到了陰間以後,兩個丈夫就把她分了……

鄧老師:也就是說,你現在看了同學的提問後,促使你有了新的想法,認為兩方面內容都有對嗎?(郄藝點頭)還有哪個同學想說?

石儒婧:我是從她的語氣給我的感覺說的,“她那沒有精彩的眼睛忽然發光了”,我覺得她問這個問題問的很迫切還有下面“也就有地獄了”,“都能見面了”,她語氣很肯定的,不容我去反駁,她是希望死後一家人可以見面的她並不害怕被二夫劈分

鄧老師:也就是說,你是同意團圓的(石儒婧點頭)當我們有爭論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我們先思考一下,祥林嫂的這些問題是怎麼來的呢?關於靈魂的問題?是她自己憑空想出來的嗎?

林 意:在後面,柳媽跟她說的,22頁,最後一段……(讀原文)這是柳媽告訴祥林嫂,看後來祥林嫂的反應,她臉上顯出恐怖的神色,說明她以前是不知道這種事的

鄧老師:那麼你覺得,祥林嫂向“我”詢問的目的是什麼呢?

林 意:我覺得,她首先是要確認一下柳媽說的是不是正確的然後呢,她聽到“我”說“有”的時候,她緊接著就問:“那麼,也就有地獄了”我覺得這話體現了她希望有地獄,她希望到地獄去,和她的家人團聚

鄧老師:讓我們看一下原文,剛才林意讀到:“她臉上就顯出恐怖的神色來”她害怕什麼?

劉星雨:我覺得她害怕的是二夫劈分從字面來看,能不能把“那麼”、“那麼”理解成極度的恐懼?她到地獄後可能面臨兩個結果,一個是二夫劈分,一個是見到兒子,見到兒子是她唯一的希望,或許二夫劈分也不那麼可怕了所以我比較糾結

鄧老師:比較什麼?糾結?很有意思哦,劉睿要說

劉 睿:我覺得對地獄的恐怖佔多數,因為“她顯出恐怖的神色,”她當時沒有回答,但是非常苦悶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兩眼都黑著眼圈說明這個話在她心裡留下很深的印象隨即她就去捐門檻,她把一年所有的積蓄都用在門檻上,她想避免到陰司被鋸開這件事情後來她捐了門檻,四嬸還是不讓她祭祀,“她像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得灰黑,再也不去取燭臺,只是失神的站著”“眼睛窈陷下去了,……簡直是一個木偶人”從這可以看出,這件事情對她內心,是一個很沉重的打擊,她意識到自己避免不了到陰司被鋸開聯絡一系列心理活動,她更多的是害怕,是為迷信所迫的

鄧老師:有沒有道理?我看很多同學在頻頻點頭劉睿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把相關的描寫闡釋得非常清楚,都是從課本里相關的詞挑出來深入分析理解,最後形成自己的答案:祥林嫂是恐懼地獄淪為乞丐以後,看到作為知識分子的“我”回來了,便想弄清這個問題說明這種恐懼多年一直在她的內心深處縈繞著,揮之不去另外,我們看看人物對話裡面,有沒有符合劉睿同學剛才分析的呢,他說,那種對陰間的恐懼一直困擾著她,什麼地方呢?讓我們再來讀一遍:“她極秘密似的切切的說:‘人死了以後,究竟有沒有靈魂的?’”那個詞特關鍵?對,是“究竟”!改一下,去掉它,句子有何變化?

毛瑞九:我覺得加了“究竟”語氣更強烈,表現她對這個問題想了很長很長時間,迫切想知道答案

鄧老師:嗯,由此可見剛才劉睿同學分析得真好這段文字又有沒有一些同學所說的“盼望團圓”的意思呢?

學生讀書:“那麼,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見面的?”

鄧老師:她最渴望的想和誰見面?

學 生:阿毛

鄧老師:對,她的兒子,阿毛如果有地獄,能見面,兩個丈夫就要來劈分;如果不能見面,她就再也不能看見兒子阿毛了所以剛才劉星雨同學說這個問題在祥林嫂心裡糾結著,是不是啊?也就是說,這兩個問題,同時在祥林嫂的心裡存在著,是一種強烈的矛盾魯迅先生這麼一寫,寫出了什麼?

何競飛:寫出了在那個社會環境下,祥林嫂在希望與絕望之間徘徊的一種感覺

鄧老師:有沒有?嗯,有!希望與絕望之間徘徊,說得特別好!

鄧老師: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透過討論,深入研讀課文,我們明白了折磨祥林嫂的不是物質生活的貧困而是精神層面的痛苦於是,我們對祥林嫂更增添了一種同情同情她她活著已經很絕望了,可是我們沒有料到她死之前呢,居然還經歷了這段痛苦、掙扎、彷徨,到死都不得解脫,那她是怎樣的一個乞丐啊?

打出PPT:

鄧老師:好了,咱們看看這兩位同學寫的對聯裡面,哪些地方就抓住了剛才我們討論的要點啊?

打出PPT:

展示平臺

姓名:孫嘉懿

暱稱:執著的數學愛好者

鄙薄眼裡 辛勤奔忙 換得悽苦幾十春

祝福聲中 竭力掙扎 終成無辜犧牲品

姓名:劉星雨

暱稱:更吹落

嫁夫又喪兩度,恐入地獄受劈斬

捐檻未捐一般,欲忙祝福遭拒絕

鄧老師:第一個同學的“竭力掙扎”,第二個同學的“恐入地獄”這兩位同學,在內容上,把握到了祥林嫂的精神實質,是非常可貴的(說明一下,今天我們展示同學的對聯,主要關注其內容,對寫作方面的不作嚴格要求)

鄧老師:接下來我們來看研討二,“如何理解祥林嫂反覆講述阿毛之死的情節”——這是同學們爭論最激烈的問題

打出PPT:

研討二:

焦點爭論1(發帖回覆14張,點選109次)

焦點爭論2(發帖回覆44張,點選261次)

鎮上的人們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調和先前很不同;也還和她講話,但笑容卻冷冷的了她全不理會那些事,只是直著眼睛,和大家講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她就只是反覆的向人說她悲慘的故事……後來全鎮的人們幾乎都能背誦她的話,一聽到就煩厭得頭痛

…… 但她還妄想,希圖從別的事,如小籃,豆,別人的孩子上,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來

鄧老師:首先,請引起爭論的石儒婧同學闡釋觀點

石儒婧:我覺得祥林嫂是自己同情自己,希望得到別人的同情因為她的存在已經是很無謂的了,她就是很希望透過講她的故事來證實自己是存在的

鄧老師:好,請坐張默同學呢?你是另一個焦點人物了(學生樂)你又是怎麼理解祥林嫂的形象,怎麼理解作者的意圖的?

張 默:我覺得,作者就是塑造了愚昧無知的一個人我覺得祥林嫂本身她內心就一直沉浸在過去那種悲痛之中,一直沒有走出來,或者說,她根本就不知道要走出來,她完全就被那種東西擊垮了,因為她無知,她不知道真正的人,是應該活在當下的

鄧老師:那麼你覺得魯迅先生塑造這麼一個人物,他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呢?

張 默:我覺得他想要傳遞的資訊就是一種警示,因為他當時那個時代,那個中國,當時能夠影響國運的人都不幹事,要麼沉浸在近代的那些恥辱,要麼沉浸在過去的封建時期的輝煌,沒有說我們當下要幹什麼,要我們中國強大起來,我覺得魯迅想借祥林嫂這個形象,引起當時有識之士的一些反思,思考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

鄧老師:你覺得不能活在當下是祥林嫂的悲哀石儒婧,在平臺上說祥林嫂這麼做是出賣自己的苦難,換取別人的同情,那你覺得魯迅先生祥林嫂塑造這個形象,想要表達什麼呢?

石儒婧:我覺得這也是對於祥林嫂的一種諷刺和批判我覺得她的這種做法就是精神勝利法,張默說她不知道走出過去,我覺得她根本不想走出過去她就是沉浸其中

鄧老師:也就是說,你覺得魯迅先生想批判祥林嫂的這種沉溺於痛苦的心態,大家對此有沒有不同意見?

劉 睿:我認為魯迅先生並不是要批判祥林嫂,我覺得魯迅先生這麼寫,是想塑造一個深陷於過去之痛苦中無法自拔的一個勞動婦女形象,來對當時的那個社會,沒有人情的,黑暗的現象作一個批判而不是批判祥林嫂個人

鄧老師:為什麼呢?

劉 睿:祥林嫂十一個遭遇不幸的人,不光喪夫,而且喪子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孩子可能比她自己還重要,她心裡肯定有一個創傷,一直刺痛她,她需要一種東西來麻痺自己,所以她一遍一遍講過去的事情,我覺得她沒有太多換取別人同情的意味,更多的是想從莫大的痛苦中,稍稍解脫一下,而當時的環境,周圍的人,對他這個故事,只是聽一聽,而並沒有給予她真正的關懷與安慰所以魯迅更多的是揭露當時的社會沒有人情,否則她也不會深陷當中,不能自拔如果換一個好的社會,也許能幫助她

鄧老師:你覺得魯迅先生的矛頭是指向那個社會的?

劉 睿:對,當時那個社會把祥林嫂摧殘了

劉星雨:我同意劉睿的說法,我覺得祥林嫂是一個挺堅強的人第一次喪夫的時候,她面上還有血色,她還能到魯鎮去做活,她還能有一些開心的`笑顏,我覺得她已經很堅強了她第二次喪夫的時候,她又喪夫,又喪子,這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太大的打擊了我們作為學生,一場考試沒考好,尚且還要念叨上兩句,想上一個星期左右她面對這麼大的打擊,怎麼能不這麼做……我覺得她沒有錯,錯的是這個社會沒有人能真正同情她,沒有人能排遣她這種痛苦

鄧老師:也就是說錯不在祥林嫂,魯迅先生批判的是這個社會

石儒婧:後來全鎮的人們都能背誦她的話,一聽就煩得頭痛,我覺得這事擱誰都會這樣的你聽一個人跟你講她以前喪夫喪子的事,聽了十好幾遍我覺得在這個方面,世界固然無情,但魯迅不止批判了這個社會“這個故事倒頗有效”,我覺得是魯迅的一種諷刺,有效,是說祥林嫂達到了她的目的她的目的就是“男人聽到這裡沒趣的走開,女人們倒改換了鄙薄的神氣……”所以我覺得祥林嫂就是在麻痺自己

鄧老師:大家看她找到一個詞來分析:“有效”有沒有道理呢?

郄 藝:我覺得“有效”,是反語,不是說祥林嫂透過這個故事達到什麼目的,而是對於冷酷的社會,人人都要帶上虛假的面具,做出一副很假惺惺的樣子的諷刺和批判全文中有兩大段文字都是祥林嫂在很詳細地向人們講她念念不忘的那段經歷,她每一個細節都能記得那麼清楚,而且這兩段幾乎就沒有變化可見這件事對她打擊多麼的大,印象那麼的深刻,無法擺脫這種痛苦但是這種痛苦根本不被周圍的人所理解,他們也不願意去理解這樣一個地位低下的婦女還有後面那些老女人,大家都是女人的話,可能就應該有一些同情憐憫,因為她們自己也會有孩子、丈夫,但是沒人理解她,她們只是陪出一些眼淚,然後就滿足自己要裝裝樣子的感覺,然後就自己肯定一下,彼此肯定一下,我們都挺善的然後就走了沒有人願意理解祥林嫂如果祥林嫂是要出賣自己的經歷的話,那她得到了什麼,因為出賣是為了要獲得,但是祥林嫂想必也很清楚,她根本就得不到什麼,包括一絲一毫的同情因為,文章中說,她自己也覺得沒趣,就走開了大家一露出鄙夷的神情,她就不往下講了,課件她從很久以前,就已經察覺到別人對她反覆叨唸自己經歷的厭煩和鄙視但是為什麼她還是說,不是顯示這個人有多麼煩人,還是想說她受打擊之深所以還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諷刺和批判

鄧老師:也就是說這麼寫主要還是想突出她痛苦有多麼深,對吧?(學生點頭)

霍嘉睿:我覺得大家爭論焦點是,這是祥林嫂的錯,還是整個社會的錯但是魯迅高明就高明在這,祥林嫂的悲劇是一個封建的矛盾和錯誤的集大成者因為人可以被他身處的環境影響,但他也是作為一個環境來影響別人,所以,魯迅在這篇文章呼籲的是一種改變,就是這個社會的體制,包括人們的思想不管大家認為是誰的錯,都沒有關係,因為他們都是封建體制下的一種產物所以魯迅先生呼籲的是一種社會的覺醒,和體制的改變

鄧老師:霍嘉睿同學頗有大家風範,站在一個高屋建瓴的角度來看各位同學的討論、爭論,他認為兩者並不矛盾有的是針對人物個人的一些思想問題,有的是針對社會的問題,他覺得在魯迅的作品裡頭,這二者兼而有之

李世音:我認為作者反覆寫她回憶阿毛被狼叼走的事情,除了表現出自己經受巨大的痛苦之外,還表現出,她對她的孩子強烈的愛她的心已經死了,她需要同情也沒有用了但是旁邊的人,面對一個失去了兒子,經歷很大痛苦的人,一點同情也不給,我支援劉睿和郄藝的想法,就是批判當時社會

鄧老師:請坐,哎呀,太多同學舉手了……

張 希:首先我同意霍嘉睿的觀點,一個問題的原因畢竟會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首先我覺得魯迅先生,塑造祥林嫂這個人物,只是一個很平凡的普通人,她出現這個悲劇,其一肯定是有客觀因素的,客觀因素就是這個社會的原因一個好的社會如果只會讓精英很好的活下去,而不能讓普通人或弱者得到很好的生活的話,那這就不能說是一個好的社會魯迅先生肯定對這個社會進行了批判和諷刺其次,我覺得祥林嫂自身一定會有她自己的問題的,就是不夠堅強一類的但是具體對於哪種原因更重要一些,我感覺,這篇文章的讀者是各種各樣的,需要由讀者來認定如果當時社會,統治階級的人,他們看到這篇文章,他們肯定認為這篇文章在說我們原因層面上更大一點,更深刻地剖析這個社會但是如果是一個人民、一個小公民、小市民看到的話,他也會反思自己,就是如果我想更好的活下去,我應該少受環境的影響,我應該自己更堅強

鄧老師:時間的關係,激烈的討論就到這兒吧我承接著張希同學的發言來說,好幾個同學讓我們看到了這主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都有可是,也有很多同學關注到了,我們還要看魯迅先生筆下的這個人物,她處於什麼樣的社會環境張希同學的觀點真新穎這個地方提醒我們了,要關注祥林嫂,她是個什麼樣的人,是處於社會哪個階層的張默同學提出來了要活在當下,石儒婧同學說祥林嫂內心不夠強大,大家的跟帖讓我很欣慰,我覺得咱們實驗班的每個同學內心真的是很強大的,都有一種自信,我能夠活在當下可是你們這一種心理、精神、信念從哪來的?是你們生來就有的嗎?對,顯然是你們的知識學養,是你們的家庭環境,是你們的社會環境提供給你們的那我們回過頭來分析,祥林嫂處於一個什麼社會?封建禮教和宗法思想滲透到每一個人心中;處於一個什麼環境?魯鎮的每一個人對她都充滿厭惡、鄙夷、冷漠那麼她能不能得出活在當下的結論?有很多同學透過仔細研讀讀文字,提出來讓我們關注祥林嫂一生的命運,不能只看課文的這一個地方這一個地方她固然是不斷重複自己的故事,體現她的軟弱、無助、甚至無能但是聯絡小說的前後情節,聯絡她的幾次遭遇,魯迅先生在這更多的是要表現對她的批判同情?

學 生:同情

鄧老師:嗯,還是同情,這一點我們能不能夠達成共識?能,是同情的當然祥林嫂內心是如部分同學所希望的那麼強大的,但是我們更應該結合課文深入挖掘她為什麼不能強大起來我們今天的爭論依然很激烈,因為課堂時間有限,下面我們梳理一下,面對爭論,我們如何解讀文學作品和人物形象

打出PPT:

面對爭論 如何解讀?

分析人物的外部語言

感知人物的內心世界

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提出讀者的個性思考

鄧老師:下面給大家展示一副對聯,看看這位同學眼中的祥林嫂是什麼樣的:

打出PPT:

展示平臺

姓名:李依曉

暱稱:我愛三變君

悽如野草,夫亡子喪痛不及半

苦於吶喊,流言蜚語盡摧餘生

鄧老師:李依曉同學的對聯把祥林嫂的痛苦揭示的很清楚,而且很有感染力很多同學特別欣賞她這個“摧餘生”,摧,摧殘,又讓我想起《孔雀東南飛》裡有個“摧”,(學生回憶出)“阿母大悲摧”,是吧,悲傷從內容上看,這個同學對祥林嫂的形象特徵她的悲劇性命運把握得十分準確另外她構思特別巧妙同學們看到沒有?讀對聯的開頭和結尾,就形成了“悽苦半生”她還把魯迅另外的作品嵌到裡面去了,哪些作品?(學生齊說)《野草》、《吶喊》,對,真妙,個性化的解讀啊,真好!

面對同學們激烈的爭論,課堂時間實在太有限,我們難以再繼續深入下去,這時候網路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最令我感到欣喜的是同學們課下探索的腳步並沒有停歇下面展示兩個帖子:

探索的腳步沒有停息……

姓名:林意

暱稱:巴菲特之魂

自己感覺課文說辭有一些不同,打算從這裡展開:

首先,先把比較關鍵的不同之處列出來(前面的是向主人說的,後面是和鄉親說的):

1.野獸在 山墺 裡沒有食吃///野獸在 深山 裡沒有食吃

2.一清早起來///一大早起來

3.他是很聽話的///他是很聽話的孩子

4.他出去了///他就出去了

5.要蒸豆///打算蒸豆

6.我叫阿毛///我叫,‘阿毛!’

……“我現在想的還不大成熟,希望得到大家一些資訊的增加,和思想的加入”

探索的腳步沒有停息……

姓名:霍嘉睿

暱稱:super jerry

突然發現同志們似乎很熱衷於討論祥林嫂是否夠堅強不過祥林嫂如果真的再堅強不過,她的命運能如何呢?似乎一切都是命中註定,一切都不可逆轉...

實在想不出祥林嫂如何救贖自己,這裡開個論題,希望大家各抒己見,討論下:如果我是祥林嫂,我會...

鄧老師:林意同學關注到課文中很長的兩段文字,基本上沒有變化地重複了一遍,這在寫作上往往是很忌諱的,而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寫?他打算從這入手,進行分析,這種鑽研文字的探索真好我還特別欣賞霍嘉睿同學,當一些同學說要活在當下,我們應該讓自己內心變得強大時,霍嘉睿同學則特別關注主人公祥林嫂自身,他決定從“讓自己成為祥林嫂”入手分析我非常欣賞這兩張帖子在於,他們領著大家繼續深入討論,課堂是有限的,可是討論是無限的知識是有限的,可是思想是無窮的

哎呀,今天同學們發言太踴躍了!討論太熱烈了!本來還安排了一個研討內容,看來只能放到下一節課進行了下面我們迅速總結一下

打出PPT:

鄧老師:今天,我們透過進一步研讀課文,體察祥林嫂的經歷,感受祥林嫂的悲劇,在發現並批評祥林嫂自身弱點的同時,更多的是關注、分析她所處的環境在這裡,親人出賣她、驅趕她;老爺厭惡她,甚至她死了以後還要詛咒她;短工,跟她同意地位的人,是那麼的冷漠,那麼的鄙夷;眾人關心她實則是來鑑賞的,是來揭她的傷疤的終於有一個善良的“我”能夠傾聽她的心聲,但最終也以“說不清”搪塞她,然後逃走了這就是祥林嫂,這就是祝福聲中的祥林嫂很多同學關注到了,問老師,“祝福”在文中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就表明很多同學開始對主題進行探究了請看大家的對聯:

主題自覺探究!

姓名:郄藝

暱稱:冬亦暖

上聯:可嘆 亡夫喪子 幾度悲愁有誰知

下聯:可悲 求神問鬼 一生苦痛無人憐

橫批:哪得春色換人間

打出PPT:

姓名:劉婕

暱稱:劉婕

中年喪子,兩度喪夫,祥林嫂命運多舛,慘慘慘;

魯鎮遭歧,一朝慘死,舊社會封建如磐,難難難

鄧老師:面對祥林嫂的悲劇,郄藝思考的問題是什麼時候這種冷漠醜陋的社會現象可以改變呢?再看劉婕同學的,是不是特別像我們讀過的《釵頭鳳》?(學生點頭驚歎!)既體現了祥林嫂的悲劇,又表現了她揣摩出的祥林嫂的痛苦,這種深深的同情,同時她對這個社會提出質疑,是社會的原因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劇所以這些同學特別可貴,她們已經對主題自覺地探究了

下面我們再欣賞欣賞同學的對聯概括:

打出PPT:

主題深層探究!

姓名:王作辛

暱稱:純粹的布林什維克

生既死,死於三千年宗法禮教的規則裡

逝仍活,活在兩萬萬勞動婦女之命運中

姓名:張默

暱稱:NUAEN

飽嘗人間疾苦 祥林嫂終半瘋 一人之痛

不問世道興衰 放眼望皆看客 舉國之悲

鄧老師:怎麼樣?王作辛同學概括的得非常好祥林嫂一個人的悲劇,折射出來的是封建歷史的思想問題,是封建社會廣泛的社會問題張默同學從一個人的命運看出整個社會的普遍現象,“放眼望”和“祥林嫂”有點對不上,咱們給改一下,祥林嫂所處的哪個地方的人是看客?對,魯鎮人僅僅魯鎮這一個地方的人是看客嗎?他立刻輻射到,一個人之悲,是全國之悲,一個人之痛,是全國之痛這些同學,實際已經是在自覺地對主題做深層次的探究了

那麼看看我們同學離魯迅的創作意圖有多遠呢?

打出PPT:

“凡是愚弱的國家,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吶喊·自序》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魯迅《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鄧老師:很顯然同學們已經離魯迅先生的創作意圖很近很近了,有的同學甚至已經完全讀懂了魯迅先生其實我們離魯迅先生並不遙遠在初中,我們已經透過讀魯迅的《故鄉》,看到了一個不幸的……

學 生:閏土!

鄧老師:讀《孔乙己》看到了一個不幸的……

學 生:孔乙己!

鄧老師:今天我們讀《祝福》,又看到了一個不幸的祥林嫂我們今天實實在在地走近了魯迅先生,因為我們看到了並深切地理解了魯迅先生最關注的問題,是中國人的精神,是我們民族每個人如何才能成為大寫的人,這正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