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草原課堂教學實錄

草原課堂教學實錄

課前教師在黑板上方掛好一幅彩色手繪的草原風光圖,長可達牆壁兩端。學生進入教室,馬上被彩圖吸引,猶如置身於遼闊美麗的草原美景之中。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草原》。(板書課題,並放錄音)

師:草原這課書的作者是誰?寫的是什麼地方的草原?

生:作者是老舍先生。寫的草原是內蒙古陳巴爾虎旗。

師:對。陳巴爾虎旗是個天然牧場,方圓幾百裡。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氣新鮮,湖泊晶瑩,像藍寶石鑲嵌在遼闊的大草原上。蒙族同胞就生活在這風景如畫的草原上。草原風光美,草原上的蒙族人民美,兩相比較,誰更美呢?它們二者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這課書。

師:請同學朗讀課文第一段。讀後講講自己讀懂了什麼?有什麼體會?

生:(讀課文第一段)“這次,我看到了草原”。從“這次”這個詞我看出作者是第一次看到草原。他看到這裡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清鮮,天空明朗。天底下一碧千里並不茫茫。

師:回答得好,是認真讀書了。用自己的話講講是怎樣理解“這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與天空有關係嗎?為什麼?

生:我從彩圖上看到草原的天空碧藍碧藍的,像一塊藍寶石,天空明朗純淨。這裡沒有林立的工廠、密集的樓群,因而少汙染,空氣清鮮。正因為空氣清潔新鮮天空才明朗碧澄。

師:(學生邊答教師邊板書)對。是草原上的青草淨化了空氣,泛著青草的芳香。老舍先生遠離喧鬧的城市,初入草原,頓覺神清氣爽。請看課文中在“清鮮”和“明朗”前面老舍先生都用上了“那麼”,這是為什麼?

生:“那麼”是表示程度的。表明“很”、“非常”的意思。說明這裡空氣的清鮮,天空的明朗不是一般的。

生:老師,我再補充一點,兩個“那麼”連用,是寫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師:對。密切相關的、性質相近的兩種事物也可以用“那麼……那麼”連線。課文中空氣和天空就是緊密相連的兩種事物。在這樣美麗遼闊的境界裡,老舍先生的切身感受是什麼?

生:猶如置身於仙境。因此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的愉快。(老師板書:高歌一曲愉快)

師;老舍先生放眼看天底下,又是什麼情景?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生:(齊讀)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師板書:)

師:請同學按詞素解釋一下“一碧千里”。

生:“碧”是形容青草的綠。“千里”指草原的.範圍遼闊無邊。“一”字是“全”和“都”的意思。總起來是說整個草原全是碧綠碧綠望不到邊的青草。

師:那滿眼無邊的青草,為什麼又不給人以茫茫也就是空曠的感覺呢?哪位同學到前面指著彩圖來講。

生:(用教杆指圖)平地是綠的,草也是綠的。雪白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而小丘的線條又是那麼柔美,像中國畫那樣,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輕輕流入雲際。

師:書上怎樣寫小丘的綠色和線條的柔美?請齊讀。

生:(齊讀)只有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

師:這句話,不用語言講解,誰能用國畫的畫法表示出來?(老師在黑板上貼一張宣紙)。

生:(邊蘸綠色顏料作畫邊講解)在國畫中用顏色來潤溼出事物的形象輪廓,用色彩的濃淡表示陰陽面,不具體勾出事物的輪廓。(老師板書:柔美、渲染)

師:回答得很正確。小丘線條柔美是因為坡度小,高低相差不大。羊群在小丘上“上上下下”,真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大花。老舍先生用了比喻句,描繪出羊群的靜態美與動態美。使寧靜的草原顯現出了勃勃生機。你們看著彩圖,向老舍先生學習,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的美,用比喻句來描述。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在無邊的綠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在蔚藍的大海上揚起了點點白帆。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在蔚藍的天空上飄著幾朵盛開的白蓮花。

師:啊!你們比喻得都很恰當。是真的理解了課文。這美景怎不令人心曠神怡,此時此刻老舍先生又有什麼感受?他是怎樣表達的?

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老師又讓齊讀)

師:這一小節老舍先生用了幾種方法來抒情?

生:兩種修辭方法。一種是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作者初入草原時,對一切感到新奇,產生興奮、喜悅之情。因而直抒其情“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另一種是借物抒情,借草原上靜立不動的駿馬、大牛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寫出“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生:駿馬和大牛望著這小草豐美的草原像是被迷住了,靜立不動,忘了周圍的一切。

師:說得好。這一段寫草原風光的美好,老舍先生都是在借景抒情,抒發自己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同學們讀得認真,會透過語言文字去理解,並能用語言來表達、學得不錯。這一節就上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