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楊氏之子》教學實錄

《楊氏之子》教學實錄(精選9篇)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講述的是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楊氏之子》教學實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楊氏之子》教學實錄 篇1

檢查預習,初讀感知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古文題目是——《楊氏之子》,伸出手來和老師一起寫課題。(生隨老師一起寫課題)誰能說說題目是什麼意思?

生:姓楊人家的孩子。

師:對,“子”在古代當兒女講。我是姓幹人家的女兒,我就是幹氏之子或幹氏之女。你們怎麼介紹自己?

生:我是王氏之子。

生:我是孫氏之女。

生:我是高氏之子。

師:孺子可教也。(生笑)課文預習了嗎?(生答:預習了)那先來檢測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這是本節課要求會讀的生字,會讀嗎?

(螢幕出示:惠、日、禽。)

生:會。

師:一起讀。(生齊讀)這些是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先自己練習讀讀。(生練讀)會寫嗎?30秒,用好方法記住這些字。(學生書空練習)把紙單翻過來,我們來聽寫。認真聽,老師連讀三個詞,先聽清楚,再動筆寫。

師:梁國,聰惠,禽。(生動筆寫)提筆就是練字,注意寫字姿勢。對照大螢幕,自己批改。(生自查批改,教師針對性指導“禽、惠”。請出錯的同學在錯字旁邊訂正一下,全對的同學選擇難寫的生字,再寫一個。)

師:請同學們開啟課文,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一次學古文,你可以多讀幾遍。(生繼續自由讀課文)誰願意第一個來瀆?其餘同學注意聽,他讀的字音是否準確?

(指兩位學生先後讀課文)

師:同學們預習得挺好的。課文中的兩個多音字都讀準了,一個是“為設果”(板書:為設果),知道為什麼讀wei嗎?(板書:wei)“為”在這裡表示“給、替”的意思(板書:給、替),為設果就是——

生:給他擺上水果。

師:對了,所以我們瀆多音字是根據它的意思來辨析它的讀音的。把這個字的讀音和意思在課文裡標註上。(生標註字音和意思)把這句話讀兩遍。(生練習讀)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

生:(齊讀)“為設果,果有楊梅。”

師:課文中還有個多音字,大家也讀準了,是“兒應聲答日”,這裡“應”的意思是?

生:回答。

師:怎樣回答?

生:馬上、立刻

師:我們一起來讀這個句子:

生:(齊)“兒應聲答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瀆古文不僅要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還要讀出停頓,讀出重音,這樣才能讀出味道來。老師也想試試可以嗎?(師聲情並茂地範瀆)自己練習讀讀,看看在哪兒停頓好?

(生練習讀課文)

師:(出示標註好的停頓)對照大螢幕,看看你的停頓合適嗎?再讀讀體會體會。(生根據停頓符號再次練習讀課文)誰想來瀆?

(指一名學生讀)

師:老師聽出來你讀得很努力,也很注意停頓,但是古文的朗讀可不能一字一頓,要聲斷氣連,像這句——“孔指以示兒日:‘此是君家果,”’找到感覺了?每個人都練習讀讀這句話。

(學生練習讀)

師:一起來讀這句話。(生齊讀,師引導接著讀完全文。)對了,就是這個味道。誰還想讀?(指一名學生讀)讀得字正腔圓、聲斷氣連、韻昧十足啊!掌聲!

點評:能以誦讀為突破口,培養學生文言語感。大聲朗讀,熟讀而成誦是文言文教學的特殊要求。老師對學生的誦讀指導科學、有針對性,能根據作品的特定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節奏、語氣、語調、語速等方面作好指導。每次的讀都要有不同的明確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出語氣、讀出語勢,還是在讀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體味情感,都能給學生以具體明確的導向,從而達到“整體感知的朗讀”。

精讀品味,體會精妙

師:課文讀到這兒,接下來我們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其實理解古文和理解詩句意思的方法是一樣的,你是怎麼理解詩句意思的?

生:我不理解的字詞就查字典,

生:可以看下面的註釋,

生:還可以查資料。

生:多瀆幾遍也能知道意思。

師:嗯,聯絡上下文來理解,我們還可以看插圖來理解,請同學們用上這些方法讀懂每句話的意思。

(大螢幕出示:藉助註釋、聯絡上下文、查工具書、利用插圖。)

師:先自己說說每句話的意思。(學生自己說每句話的意思,師巡視,個別指導,)老師發現有些詞的意思挺難理解的,書巾註釋又沒有,我們請“學習小助手”來幫幫你,讀一讀,看看能不能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大螢幕出示:孔君平:晉朝人,字君平,任廷尉一職,相當於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長。君:古時對對方的尊稱,可譯成“您”或“你”,應聲:隨聲、夫子:古時對有學識男子的尊稱,相當於老師、先生,可譯成“您”,、禽:古時特指鳥。)

(學生藉助“學習小助手”再次自學,師巡視指導。)

師:有問題的在小組內研究研究,解決不了的一會兒提出來我們共同探討。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

師:還有哪些問題是小組內沒有解決的?(生沒有質疑)沒有問題啊?那誰能把故事連起來講一講,其餘同學注意聽,有疑問的地方待會可以指出或糾正。

(指一學生講故事內容,其他學生評價並給出建議。)

師:這篇古文的意思理解了,自己練習把這個故事講一講。

(生練習說這篇古文的意思)

師:都會說了?那我們嘗試著對讀。何為對讀呢?就是我來讀白話文,你們來讀相應的文言文。這個讀可不是讀出聲音就行了,還要讀出其中的意思呢!準備好了?注意力集中哦!

師:梁國有個姓楊人家的兒子九歲,特別聰明。

生:(齊)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師:味道沒出來——特別聰明。

生:(齊)甚聰惠!

師:對了,就這樣讀。孔君平拜見他的父親,他的父親不在,於是把他的兒子叫了出來。

生:(齊)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師:楊氏子為孔君平擺上水果,水果裡有楊梅。

生:(齊)為設果,果有楊梅。

師:(笑著說)孔君平指著楊梅給楊氏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

生:(笑著齊讀)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師:再讀這句,注意老師語氣語調的變化。

師:(一本正經地)孔君平指著楊梅給楊氏子看:“這是你家的水果。”

生:(一本正經地齊讀)孔指以示兒日:“此是君家果。”

師:楊氏子隨聲回答:“我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啊!”

生:(齊)兒應聲答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初次合作,如此默契,真好!話說這孔君平去拜見楊氏子的父親,可誰知他父親不在,於是把他的兒子叫了出來。楊氏子為孔君平端來了水果,這水果裡有楊梅,孔君平看看這楊梅,再看看眼前的這楊氏之子,眼珠一轉,笑眯眯地對楊氏子說:“這楊梅是你們楊家的果子。”想一想,孔君平的心裡會想些什麼?

生:楊梅中有“楊”字,楊氏子也有“楊”字。孔君平想看看楊氏子聰不聰明。

師:對啊,能把它轉化成孔君平的心理活動說一說嗎?

生:這楊梅的第一個字是“楊”,楊氏子的第一個字也是“楊”。都說這楊氏子聰明,我何不考考他?

師:你讀懂了孔君平的心思,他是想借著楊梅來考一考楊氏之子啊!(板書:楊梅、楊氏子。)這楊氏子聽了孔君平的話馬上明白了他的話中意,他心裡又會想些什麼呢?所以他馬上回答道:“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啊。”

生:孔雀的第一個字是“孔”,這孔君平的第一個字也是“孔”。先生您這樣考我,我就用相同的方法來回答您!

師:了不起啊!你和楊氏子同樣聰惠!(板書:孔雀、孔君平。)那我還有一問,為何楊氏子不直接反駁“孔雀是你家鳥”而要加上“未聞”二字來說“我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呢?誰體會到其中的妙處了?

生:這樣回答顯得楊氏子特別有禮貌。因為楊氏子是小孩,孔君平是長輩,這樣回答感覺楊氏子不頂撞長輩。

生:這樣回答語氣比較委婉,不生硬。

師:這就是楊氏子語言的精妙之處!既用相同的方法機智地回答了孔君平的話,又對長輩不失委婉、敬重之意。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個句子——“兒應聲答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生讀)

師:若來者是李君平呢?聰惠的楊氏子又會怎樣應聲回答?

生:未聞李子是夫子家果,

師:若是梅君平呢?

生:未聞梅花是夫子家花。

生:未聞梅子是夫子家果。

師:若是黃君平呢?

生:未聞黃山是夫子家山:

生:未聞黃河是夫子家河。

生:未聞黃瓜是夫子家果:(眾笑)

師:看,都笑了啊!既幽默詼諧地同答問題,又不失委婉敬重之意,妙哉!妙哉!體會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感受了語言的精妙,再來讀這篇小古文就更應該讀出其中的滋味了。自己先練練:(學生練讀後指名瀆)

熟讀成誦,推薦閱讀

師:其實古文是沒有標點的,這沒有標點的《楊氏之子》你能讀嗎?

(螢幕出示不帶標點的古文,指名讀,)

師:古文的排版和現在還大不相同呢,看看,這樣排版的《楊氏之子》還會讀嗎?自己先練練。

(螢幕出示豎版的古文,生練讀,指讀。)

師:讓我們穿越到^代,開啟原版《世說新語》,想一想古人讀書時抑揚頓挫、放聲吟誦的情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瀆《楊氏之子》:

(螢幕出示《世說新語》中的《楊氏之子》,學生配樂讀。)

師:看來都能熟讀成誦了!讓我們再一起美美地誦瀆《楊氏之子》。

(生在樂曲中齊誦)

師:喜歡這樣的小古文嗎?它出白——《世說新語》!《世說新語》裡有很多像楊氏子這樣聰惠孩子的故事,比如孑L融讓梨,比如王羲之小時候為躲過殺身之禍故意裝睡,還有鍾氏兄弟在魏文帝面前機智應變等等。這些孩子長大後成為上流社會的名士,《世說新語》就是寫名t言談趣事的,這樣的故事有一千多個。感興趣的同學同去找一找相關文章瀆一讀,裡面有原文,有註釋,也有譯文,相信你能看得懂,也會喜歡。

《楊氏之子》教學實錄 篇2

表情朗讀背誦課文

師:同學們看於老師的表情,有什麼變化?(做表情:笑容滿面)

生:於老師很高興。

師:看到同學們,我高興了。再看於老師(做表情),現在是什麼表情?

生:於老師好像很緊張。

師:對,有點緊張,上課的時候,同學們如果不積極發言,於老師就會緊張,希望同學們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行嗎?這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讀讀題目。(生讀課題)仔細讀一讀這篇課文,和平時讀的課文感覺有什麼不同嗎?

生:這篇課文非常短。

師:對,很短小。只有53個字。還有嗎?

生:它裡面還有很多“曰”。

生:這是篇文言文。

師:真好。那我們平時學習的課文是什麼文?

生:白話文。

師:文言文和白話文有好多不同,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

生:難理解。

師:文言文語言很簡練,有時候一句話只有一個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讀文言文的時候要善於想象。把一個字變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話變成好多好多話,這樣你就能讀懂。下面老師想了解一下同學們會不會讀文言文。(一女生讀課文)

師:(朗讀不是很好,老師給予指導)聽你讀這篇課文就像一輛車子走在不平整的路上,磕磕絆絆、一頓一頓的。誰再來讀一讀?(生讀)

師:握手!讀得非常好,聽你讀這篇課文,就像一輛車行駛在平坦的路上,很順暢。能不能告訴我這篇短文講了什麼故事?

生:講的是孔君平到梁國楊氏家裡去,去找他家主人——

師:他家主人?楊先生吧!楊先生不在——

生:楊先生不在。他的兒子在,孑L君平就把楊‘先生的兒子叫出來。

師:往下說!

生:楊氏小兒為孔君平端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說:“它是你家的果子嗎?”他的兒子說:“不知道孔雀還是您家的家禽。”

師:最後一句理解錯了,仔細想想是什麼意思?

生:“沒聽說過孔雀是您家的鳥。”

師:很好!“甚聰惠”是什麼意思?

生:很聰明。

師:很聰明。“惠”是什麼意思?對,“惠”同“慧”。再往下看,“詣”什麼意思?

生:“詣”是拜見的意思。

師:好。意思讀懂了。“孔君平詣其父”,這個“詣”是拜見沒錯,但它不是拜見一般的人,這個“詣”專門指拜見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長輩。

師:我有個小問題,孔君平說:“此為君家果。”是逗著小孩玩呢,還是諷刺挖苦呢?大家聽老師讀一遍,注意看老師的表情——剛上課時我就讓大家觀察表情,表情也是會說話的。

(師範讀《楊氏之子》,面容和藹,表情幽默,動作風趣,學生為之熱烈鼓掌。)

師:怎麼樣?是諷刺還是逗著玩、開玩笑?

生:是逗著玩,是大人跟小朋友開玩笑。

師:你看,表情朗讀就有這麼大的作用。下面請大家一起像於老師這樣讀一下課文,如果你的動作、表情能配合一下那就太好了。(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好!誰願意朗讀一遍?

(以下大約有十多分鐘時間,於老師反覆指導學生表情朗讀,最後學生讀得非常流利。)

師:大家讀得真好。能背下來嗎?給大家三分鐘時間背下來。(生自由背誦課文)

師:好,於老師先給大家背一遍(師範背課文,然後幾個學生輪流背誦課文,最後全體學生齊背《楊氏之子》,於老師在前面配合加動作。)咬文嚼字文字細讀

師:你們會背了,於老師要提問題了,課文的最後說楊氏之子“甚聰惠”,意思是非常聰明。那麼,你從哪兒看出來這個小朋友非常聰明呢?

生:孔君平抓住楊梅的“楊”和楊氏的“楊”都是同一個字來開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個“孔”字來反駁:沒聽說過孔雀是你家的家禽。

師:從這裡看出小孩的確很聰明!還有嗎?

生:“兒應聲答日——”

師:說明什麼?

生:說明他反應很快。

師:好!反應快,思維敏捷,也說明很聰明。

(板書:反應快)還聰明在哪裡?

生:孔君平並沒有說你姓楊。楊梅也有一個楊,只說了一句話“此是君家果”。小孩馬上就聽出來了,這說明他很會聽。

師:是啊,小孩確實聰明,他聽出了孔君平的“話中話”,聽出了“弦外之音”。(板書:會聽)再品課文,還能從哪裡看出他聰明?

生:“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回答得很巧妙,說明他聰明。

師:的確回答得巧妙。他的回答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叫做——

生:天衣無縫。

師:對,無懈可擊,還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

生:以牙還牙。

師:有點意思,但是好像形容得有些過了。

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師:掌聲送給他!這個成語用得妙,真是太聰明瞭!這是會說。(板書:會說)

師:大家看,楊氏之子,第一,會聽,能夠聽出話中話;第二,反應快,思維敏捷;第三,會說,回答得十分巧妙。我還有個問題,“甚聰惠”的“惠”書上說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個意思,但作者為什麼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這個“惠”跟智慧的“慧”有何區別呢?我上課前查了《辭海》,發現“惠”主要有這麼幾層意思,第一是仁慈;第二是柔順;第三,跟“慧”相通,意思是聰明。仁慈、柔順什麼意思?就是有教養、有禮貌。和藹慈善。剛才我們討論了這個小孩的聰明。那麼,我們從哪裡可以看出小孩不但聰明。而且很有教養、有禮貌呢?請你們輕聲地讀、細細地讀,每一個字都要注意思考。(生聲細讀)

生:“為設果,果有楊梅”,從這裡可以看出楊氏之子非常有禮貌,給孔君平準備了水果。師:嗯!客人來了,趕緊端出水果,懂得待客之道啊。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種嗎?

生:端出了多種水果。

師: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生:“果有楊梅”。果子中有楊梅,證明不止有楊梅!

師:說得好。這句話中還有哪個字能說明——

生:“設果”,就是擺水果:如果只有一種水果是稱不上擺的,

師:說得太好了!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個小孩不僅有禮貌。而且非常熱情好客,端出好多水果招待客人。再往下看,還從哪裡能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懂事、有禮貌的孩子?

生:我還從“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兩個字裡看出來。

師:對,夫子是尊稱,說話很得體,真的很有教養。還可以從哪個詞看出來?

生:我覺得從“未聞”這個詞看出來他很有禮貌。因為他沒有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句進行回答!

師:解釋得非常好,掌聲送給她。如果這個小孩直接這樣回答:那麼孔雀就是你家的鳥了!這樣回答就不得體。因為孔君平畢竟是來拜見他父親的,這樣會讓客人尷尬!前面加一個“未聞”,看註釋,“未聞”是什麼意思?

生:沒有聽說。

師:是啊,孔先生,我可沒有聽說孔雀是你們家的鳥啊。這樣既不動聲色地反駁了對方,又不讓對方難堪。是不是很有教養啊?(生點頭)

師:讀書就要逐字逐句地體會,就要細細地品賞。就要咬文嚼字,這樣才能把話中話都讀出來。

分組練筆豐滿文字

師:這個“楊氏之子”究竟是誰呢?三國時候,曹操手下有一個謀士叫楊修,有人猜測,楊氏之子寫的可能就是楊修的故事。那麼,我們暫且把楊氏之子就假定為是楊修吧,這樣稱呼起來比較方便。這篇短文只有53個字,但是含義卻很豐富。

下面我們用自己的筆,透過自己的想象,把文章來補充得豐滿一些。第一句話,“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非常簡練,根據這句話,請你想象一下楊氏小兒長什麼模樣?注意,相貌描寫一定要體現出他的聰明。第一排同學寫就擴寫這句話。

師:“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注意是誰?去幹什麼?主人不在,是哪個人把小兒叫出來的?這裡面蘊含著很多動作和對話。

請第二排同學來寫。

師:“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日:‘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日:‘未聞孑L雀是夫子家禽。”’他們難道就說了兩句話嗎?肯定不是的!往下肯定還有好多話呢!展開想象,一定要透過對話描寫把楊修的聰慧表現出來。請第三排同學寫這一段!

(學生分組寫作) 師:(10分鐘之後)請第一組同學,請你到前面來讀自己的習作,其他同學專心聽。

生:古時候有個姓楊的人家,有一個叫楊修的小孩兒,(師: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中有一個小男孩兒叫——)古時候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中有一個小男孩叫楊修,剛剛9歲。他長了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師:三角眼要注意了,這“三角眼”一般是指刁鑽、狡猾,這要改一改。)長得非常機靈。一張小嘴能說會道,非常聰明。

師:很有文采啊。可惜有些語言不是很準確,用詞要恰當,下課後好好改改。

生:梁國有一戶人家,他家有個孩子叫楊修。雖然才九歲,但是非常聰明。胖乎乎的臉上,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嘴唇很薄,能說會道。凡是見過他的人,都說他是個聰明有教養的孩子。

師:通順,流暢,也非常合情理。現在請同學讀第二部分。

生:一日,楊氏的好友(師:我最欣賞“一日”,他不用“有一天”,用“一日”,有文言味道。)……孔君平前來拜訪,家人為其開了門,並告知楊氏不在(師:應該是楊老爺不在)……並告知楊老爺不在。他的兒子楊修在書房讀書。孔君平想與楊修見面。看看多日不見,小楊修又學了些什麼。管家告訴楊修孔君平來了,楊修趕忙出來迎接,並親自為其擺上了水果,其中就有孔君平最愛吃的楊梅。

師:掌聲!“其中就有孔君平最愛吃的楊梅”,這句話就更加說明他們兩家經常來往,更說明楊修瞭解孔君平,更說明楊修有教養。

師:接著請同學往下讀第三部分。

生:孔君平看著果子,一眼看到了楊梅。他左思右想。該怎樣考考楊修呢?喲!楊梅,楊修,你是楊他也是楊,這楊梅是你家的水果吧!(掌聲)(師:楊梅,楊修,聯絡起來了!多有意思呀!)楊修眼睛一轉。靈機一動:“孔叔叔,我可從沒聽說過這和您同有‘孔’字的孔雀是您家的鳥啊!”孔君平摸著楊修的頭說:“楊修你這個小機靈鬼兒啊!”楊修說:“嘿嘿!孔叔叔過獎了!’,孔君平笑著說:“哈哈哈!真是個聰明孩子,聰明孩子!”(掌聲)

師:你真是個聰明孩子,聰明孩子啊!誰再讀?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說:“你姓楊,楊梅也姓楊。你們不是一家人嗎?”楊修不假思索地說:“孔叔叔。我可沒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啊!即便是您姓孔,孔雀也姓孔。”孑L君平說:“我今天算是領教了楊修的聰慧了!我自愧不如。”楊修說:“哪裡。哪裡,我只是無名小輩,剛才說的話多有得罪。請孑L叔叔多多原諒!”孔君平說:“你真是好孩子。我下次請你去看孔雀。”楊修笑著說:“下次我一定再請您吃楊梅!”(掌聲)

師:繼續開玩笑,他請你看孔雀,你請他吃楊梅。更有意思了,掌聲送給他!

師:大家看看,三段話聯起來是不是一篇好作文?這就叫故事新編。下課。

附課文: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譯文: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楊氏之子》教學實錄 篇3

【課前談話】

師:初次見面,仔細看老師,好嗎?用一兩個詞,一兩句話簡單說老師給你的第一印象。

生:帥氣、瀟灑。

師:這幾個字我已經好久沒聽見了,謝謝你,接著來。

生:幽默。

師:謝謝你,接著來。

生:風趣。

師:我太高興了。好,還有誰說?

生:儀態端莊。

師:用我身上了,謝謝你。

生:和藹可親。

生:很有親和力。

師:謝謝你。

生:儀表堂堂。

師:老師還想更多的瞭解大家,用一兩句話簡單介紹自己。

生:我是來自銀川市實驗小學五(3)班的xxx。

師:誰再來說說,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

生:(介紹)

……

師:同學們也介紹了自己,下面,你們想不想了解老師?

生:想。

師:老師做一下自我介紹:老師姓劉,今年34歲,乃京城人氏,好讀書,酷愛文史,樂交天下才俊也。聽了老師的介紹,對我都有哪些瞭解?

生:老師很喜歡文章和歷史。

師:還有嗎?

生:老師酷愛古文。

師:酷愛讀書。

生:老師在介紹的時候用了一些像古文的東西。

師:老師用了文言詞句,對吧?

生:我知道老師今年34歲了。

【上課時間】

師:同學們,今天咱們要學的,也是一篇文言文,知道是哪一篇課文嗎?

生:《楊氏之子》

師: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上課。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文言文,看老師些課題。(寫)齊讀一遍。

生:楊氏之子

師:大聲讀一遍,

生:楊氏之子

師:讀了課題,誰能說說課文寫的是誰嗎?

生:寫的是楊家的兒子。

師:讀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什麼呢?

生:我想知道楊氏之子他有什麼樣的才華。

師:想了解他。

生:我想知道課文講的是什麼內容。

師:接著說。

生:我想知道楊氏的兒子發生了什麼事。

師:對,課文寫了他一件什麼事,還有誰要說?

生:我想知道楊氏之子是誰?

師:想了解這個人物。

生:是跟什麼人談話。

師:看來同學們想了解的還真不少,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這是我們第一詞學文言文,同學們可以多讀幾遍,開始吧。

生:(自由讀課文)

師:讀書的時候,讓老師聽到你的聲音,看到你的表情。

生:(繼續讀)

師:課文讀完了嗎?

生:讀完了。

師:誰來給我們讀一讀?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他字音讀準沒有。

生:(讀全文)

師:有個生字,她讀得真好,同學們齊讀一遍。

生:yì

師:同學們讀古文哪,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讀懂句子,這句話,有個人,叫什麼?

生:孔君平

師:叫誰呀?這人叫什麼?

生:孔君平

師:老師順便介紹一下,孔君平,是孔子的第26代後人,他學識淵博,現在,你能讀這句話嗎?

生:(讀)

師:對,全班一起讀。

生:(齊讀)

師:就讀這一句,再讀一遍。

生:再齊讀

師:誰再來給我們讀一遍?

生:(讀全文)

師:讀得不錯,有一個字音,同學們聽出來沒有

生:wèi設果。

師:好,咱們一起讀

生:為設果。

師:老師要表揚他,這個字音他讀得真好。我們一起來

生:兒yìng聲答曰。

師:老師剛才聽他讀的時候,有兩句話停頓不正確,誰會讀?

生:孔君平yì

生: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

師:同學們,這“曰”是什麼意思?

生:說

師:這句話是誰在說?

生:孔君平

師:好,想想這句話該怎麼讀?誰會讀?

生:孔指以示兒曰。

師:還是兒曰,誰說話?

生:孔指以示兒曰。

生:孔指以示/兒曰。

師:注意停頓,這樣一讀,句意就出來了,來,讀好這句話。

生:讀

師:看著螢幕,再讀

生:再讀

師:最後一句話有點長,誰會讀?

生: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禽指的是什麼?

生:禽指的是孔雀。

師:指的應該是什麼?

生:應該是動物。

師:概念有點大。

生:鳥類。

師:這是誰家的鳥?

生:孔君平。

師:非常好,注意停頓。

生:(讀)

師:誰能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一次成功?

生:(看著螢幕讀)

師:誰來讀一遍?

生:(讀一遍全文)

師: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好像這樣讀,完整的讀一遍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

生:(齊讀)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了什麼?

生:我知道楊家的兒子九歲了,還非常聰明。

師:哪個詞告訴你非常聰明?

生:甚聰慧。

師:甚聰慧,在這裡,聰慧是什麼意思?

生:聰明

師:這個慧字呢?在這裡,它和huì字是通用的,那麼,很聰明很聰明,哪個詞說很聰明?

生:甚

師:換個詞還可以怎麼說?

生:很,特別

師:還可以換個詞?

生:非常

師:同學們,那麼,這個孩子到底怎樣的甚聰慧呢?請同學們對照註釋,默讀課文,注意讀懂每句話,的意思,一邊讀,一邊思考,課文透過一件怎樣的事,寫出了他的甚聰慧,開始,靜靜的讀,注意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生:默讀課文

師:(提示)實在有困難的,同桌之間互相討論討論。

生繼續讀

師:意思讀懂了嗎?誰來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表現他的甚聰慧?

生:(說出了大致內容)

師:他說得好不好?掌聲送給她。聯絡註釋,聯絡上文,她完整的讀清楚了這個故事,課文,就是用這四句話,寫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個故事,仔細品味其中的趣味,去了解人物的(?)

誰來讀?誰來說第一句?

一生說第一句

師:哪個字是叫的意思?

生:呼

師:這裡的yì是什麼意思?

生:yì就是拜見

師:乃呢?

生:乃就是於是

師:你讀懂了,同學們,讀古文哪,要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讀出自己的體會,你從中體會到什麼?自己在下面讀一讀好不好?

生讀

師:誰能讀好這句話?舉手?

生:(讀第一句,讀完簡單說了這話的意思)

師:老師的要求,第一句,誰來讀?

生:(讀)

師:這是你的體會,誰再來讀這句話?

生:(讀)

師:讀得不錯,同學們,你想啊,孔君平興沖沖的來拜見,可是,沒見到人,心裡多少有些?

生:有些遺憾。

師:有些掃興,可他聽說這家的孩子?

生:特別聰明

師:何不借此機會叫他出來?問一問,看一看,這時,叫的時候,心情又怎樣?

生:叫的時候應該非常小心的去叫。

生:非常興奮的去叫。

師:非常好,看樣子,我們應該讀出這種心情的變化來,對嗎?再讀讀

生:(齊讀)

生:(一人讀)

師:輕聲的讀,誰來讀這句話?誰會讀?

生:(讀)

師:乃呼兒出,讀出它的味道來。

生:(讀)

師:這是急切的,讀出來了。

生:(讀)

師:你們班誰讀書讀得最好?

班長讀

師:乃——呼兒出

班長再讀

師:心情讀出來了,你們讀了嗎?

(生一起讀)

師:第二句讀懂了嗎?誰來說說?為設果,果有楊梅。誰來說?

生:(說意思)

師:誰為誰設果?

生:楊氏之子為孔君平設果。

師:非常好,咱們完整的一起說一說,誰為誰設果?

生:楊氏之子為孔君平設果,

師:如此細膩的情節,如此豐富的內容,作者只用了幾個字,再讀。

生:為設果,果有楊梅。

師:同學們,楊氏之子如此熱情款待,孔君平說了一句話,哪一句話?讀

生:此是君家果?

師:同學們讀懂了嗎?此和君是什麼意思?

生:此是這個。

師:在這裡指的是什麼?

生:指的是楊梅/

師:君呢?

生:君是你。

師:君是你還是您?

生:您

師:為什麼是您呢?

生:因為——

師:意思讀懂了嗎?完整的說一說

生:(完整的說)

師:讀懂了嗎?同學們,孔君平說這句話,有什麼用意啊?這楊梅是你們家的水果?有什麼用意?讀明白了嗎?

生:因為楊梅的楊同楊氏子的楊。

師:都同一個楊字,還有嗎?接著說?這楊梅是你們家的水果?都有一個楊字,這楊梅成了什麼?誰會說?

生:應該是楊家的水果。

師:這楊梅成了楊家的水果,都是楊,這楊梅和楊氏怎樣?讀懂了嗎?

生:(說)

生:(說)

師:應該說楊梅也成了楊家的寶貝,那楊氏子和楊梅呢?

生:一樣的,也是楊家的寶貝。

師:也是楊家的寶貝,他們倆是什麼?

生:同一個姓。

師:他們是兄弟,讀懂了嗎?看來這句話,孔先生和楊氏子?

生:應該是捉弄。

師:應該是跟他開了一個?

生:玩笑。

師:讀懂了嗎?你們自己再讀讀,看看孔君平是如何跟楊氏子開這個玩笑的。

生讀

師:誰來?讀孔先生和他開玩笑,怎麼讀?你來試試好嗎?

生:(試讀)

師:此是君家果?用楊梅來開玩笑。

生:(讀)

師:君子用得好,他才幾歲?孔先生稱他為什麼?成他為君。

生:——

師:逗他玩是吧?

生:(讀)

師:此是君家果?誰再來讀?

生:(讀)

師:君家果,(範讀)用什麼開玩笑?還可以讀?

生:(讀)

師:此——是君家果?你來讀

生:(讀)

孔先生如此妙問,九對小兒如何作答?

生: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兒應聲答曰?

生: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兒應生答曰:

生: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兒應聲答曰:

生: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同學們,從他的回答中,你們明白了,這個孩子聰明吧?你們體會到了他的甚聰慧了嗎?誰來說?誰體會到了?

生:(讀)

師:你怎麼體會到他的甚聰慧?

生:(簡單說)

師:誰會說?他的回答怎麼聰明啊?

生:(說)

師:聯絡上句,會說嗎?

生:(孔君平——)

師:用自己的話說

生:(說)

師:你用楊梅逗我?

生:我就用孔雀逗你

師:用別人的話來回應別人,這一招叫什麼?

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師:還可以怎麼說?

生:以牙還牙

師:還可以怎麼說?

生:將計就計。

師:將計就計,這小孩聰不聰明?答得多妙啊!還從哪些話,你們也可以感受道這個孩子的聰明?

(讀: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我覺得應該還有兒應聲答曰,就是馬上給他答而不是思考一會。

師:他的話音一落,這孩子就立刻答出來了,怎麼答?

生:不假思索。

師:脫口而出,而應聲答曰

生: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兒應聲答曰——

生:(再讀)

師:竟然用孔雀這麼一種說法來回應他,為什麼這孩子還要說沒有聽說孔雀是夫子家禽呢?讀懂了嗎?

生:(說)

師:還有嗎?

生:(聽不清)

師:把這個玩笑給劃清了,這個詞用得多妙啊!咱在一起在下面讀一讀,演一演,好嗎?一個扮演楊氏子,一個扮演孔君平。

——

師:好,這個孩子非常的聰慧,反應又是如此之快,讓我們體會到他的甚聰慧,你們能把這有趣的故事背下來嗎?能背的背,一起試一下,

生:(齊讀一遍)

師:同學們,課外大家可以看一部書《世說新語》。《楊氏之子》就選自這部書。這節課就上到這裡。下課。

《楊氏之子》教學實錄 篇4

[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古詩《泊船瓜洲》、《長相思》會背嗎?

生(眾):會——(背誦兩首古詩)

師: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中,不光有朗朗上口的古詩詞,還有博大精深的文言文,也叫古文。

師:古文言簡意賅,比如“您吃過飯了嗎?”在古文中只要兩個字即可。猜一猜,會是哪兩個字?

生:吃過?

生:吃了?

生:飯否?

師:善哉!“善哉”就是老師對他回答的肯定與表揚。【板書:善哉】下面請同桌相互用古文表揚一下對方。

生:(同桌表揚:善哉!……)

師:誰知道“我”在古文中稱什麼?

生:君。

生:俺。

生:吾。【板:吾】

師:那“你”也叫什麼?

生:爾。

生:汝。【板:汝】

師:“吾等”是什麼意思?

生:我們。

師:“汝等”又是什麼?

生:你們。

[教學過程]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齊讀課題——

生:楊氏之子。

師:讀了課題,找一找,哪兒是表示姓楊的人家?

生:楊氏。

師:那姓李的人家怎麼稱呼?

生:李氏。

師:姓王的人家呢?

生:王氏。

師:姓楊人的兒子呢?

生(眾):楊氏之子。

師:用這樣的方法介紹一下你自己,行嗎?

生:我是葉氏之子。

師:“我”也用古文怎麼說?

生:吾乃葉氏之子。

師:善哉!

生:吾乃餘氏之女。

師:善哉!

師:這篇課文講楊氏之子的什麼事呢?讀一讀課文,自己覺得讀正確了就停下來,把手高高舉起。

(大部分學生舉手)

[出示三個生字:惠、曰、禽]

指名讀、齊讀。

師:生字會讀了,意思懂嗎?

生:“惠”是聰明的意思。

師:怎麼知道的?

生:註釋裡有。

師:自信地說啊,註釋就是幫助我們學習的。你把註釋讀一讀。

生:(讀註釋條文)

師:“同‘慧’”,指在這裡“惠”字與“慧”字是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

師:那“曰”是什麼意思呢?

生:回答的意思。

生:說的意思。

師:“曰”和哪個字比較像?

生:“日”字。

生:一個胖子,一個瘦子。

師:那“禽”呢?

生:鳥。

師:生字都會了,意思也理解樂,那誰來讀一讀課文?

(指名讀課文)

師:(表揚讀正確)想不想聽老師讀?

生(眾):想。

師:請同學們仔細聽老師讀課文,一邊聽一邊畫出老師與同學讀得不一樣的地方。

(學生認真聽讀,畫句做記號)

師:你聽出了哪些不同的地方?

生:我聽出了兩處不同:一處是“孔指以示兒曰”,剛才同學讀“孔指/以示兒曰”老師讀“孔/指以示兒曰”;另一處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同學讀“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老師讀“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我還有補充:同學讀“孔君平詣其父”,老師讀“孔君平/詣其父”。

師:老師為什麼要在這些地方停頓?不急著回答。你認真地再去讀讀課文,看看註釋和圖,想想句子的意思。讀懂了也就明白了。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

師:現在你有什麼發現?

生:“家/禽”是指“你家裡的鳥”,所以“家”和“禽”中間要停頓。

[出示句子]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那你來讀一讀,讀好這中間的停頓。

生:(朗讀: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但“家”與“禽”有明顯的斷開。)

師:這裡的停頓有助於讀出意思,但在停歇時要保持氣息的連貫,不能感覺中間斷開了。再聽老師讀一遍。

(師讀句)

師:你再來試一試。

生:(再讀這個句子,較好地讀出樂停頓)

師:這是了不起的發現之一,那發現之二是什麼?

生:“詣”是拜見的意思,“孔君平”是人的名字。

[出示句子]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師:你能把整句話的意思說一說嗎?

生:孔君平拜見他的父親,父親不在,就叫兒子出來接待客人。

師:“就”是句子中的哪個字?

生:乃。

(齊讀句子)

師:還有新的發現嗎?

生:“孔”就是孔君平,“指”是“指著”的意思,所以中間要停頓。

[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師:孔君平指著什麼?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說。

師:對誰說?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對楊氏之子說。

師:說什麼?

生:此是君家果。

師:什麼意思?

生:這是你家的水果。

小結,師生共同梳理文章的內容、結構。

師:讓我們走進這個場景,聆聽這次對話——

師:“此是君家果”——我們把“君”代進去讀一讀這句話的意思。

師:“此”是什麼意思?

生:這。

師:具體指什麼?

生:楊梅。

師:什麼意思?

生:楊梅是你家的水果。

師:你聽出孔君平話裡的什麼意思?

生:這楊梅就是你楊家的水果。

師:為什麼這麼說?

生:孔君平想考考他。

生:孔君平開玩笑——楊梅姓楊,你也姓楊。

生:隨便問問。

生(私下):嘲笑諷刺。

師:是嘲笑諷刺嗎?

生:稱“君”是很有禮貌的,所以不是嘲諷。

師:想想神態、語氣,會是怎樣?

(生練習後表演讀)

師:我們讀出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楊氏之子聽出來沒有?他怎麼說的?

生:“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誰能找出這兩句話中相對應的地方?

生:“此(楊梅)”與“孔雀”相對應。

生:“果”與“禽”對應。

生:“君家”與“夫子家”相對應。

師:難怪開始就說“楊氏之子甚聰慧”,“甚”什麼意思?

生:很。

師:這裡的“未聞”是什麼意思?

生:沒聽說。

師:這個“未聞”在這裡有什麼效果?我們刪去對比讀一讀,看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對比讀兩次)

師:聽著聽著,誰有發現?

生:加“未聞”就有否定“楊梅”不是我家的果的意思。

生:開玩笑中否定了別人的意思。

師:讓我們表揚一下楊氏之子。

生(眾):善哉!

師:如果你是楊氏之子你想強調哪個詞?

(指名朗讀)

師:“未聞”還有什麼好處?

生:讓對方無以言對。

生:尊敬對方。

生:有禮貌。

師: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朗讀句子)

師:讀好了這句,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好第一句話。

(指名朗讀第一句)

師:“甚聰慧”還表現在哪?

生:表現在“應聲答曰”。“應聲答曰”就是很快答出,這看出楊氏之子很聰明。

師:“應聲答曰”是怎樣的答?

生:不假思索地答。

生:斬釘截鐵地答。

生:脫口而出地答。

(朗讀句子)

師:讀到這兒,你想怎樣誇這個孩子?

生:神機妙算。

生:博學多才。

生:聰明過人。

師:知道了這個人,記住這個故事,再有滋有味地讀一讀這個故事。

(學生練習朗讀)

(指名讀:先請困難學生讀,基本流暢;再請中上學生讀,該生讀得搖頭晃腦讀(表揚),再請該生讀,該生基本達到背誦。)

師:真好,咱們一次次地讀,讀著讀著,就把課文背下來了。

師:楊氏之子確實聰明,李老師也想會一會他,他又會怎樣說?誰能改?

生:未聞李子是夫子家果。

師:來者姓梅——

生:未聞梅花是夫子家花。

師:表揚一下。

生(眾):善哉!

師:來者姓柳——

生:未聞柳樹是夫子家樹。

師:讀到這兒是否已經把課文背出來了?

(學生自信地背誦)

師:老師想送大家一句話:善哉!汝等亦甚聰惠。

《楊氏之子》教學實錄 篇5

一、談話匯入

(背景:去年於老師曾給本班執教過一課《卜算子·詠梅》)

師:同學們,咱們是老朋友啦,五年級時我們一起學習過一課,你們還記得嗎?(同學們紛紛舉手)誰來背一背?(指一名學生背《卜算子·詠梅》)

二、疏通課文

師:你們真不簡單,這兩首詞我們學過一年多了,你們還記得這麼清楚。

(大螢幕出示《楊氏之子》一文。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注視螢幕。)

今天這篇課文你發現與我們上次學的有什麼不同?

生:這是一篇古文。

師:古文與現代文有什麼區別?

生:古文比現代文簡潔。

生:像古詩一樣凝練。

生:故事有趣,但不好讀。

師:同學們,學好古文能增長很多知識。我們不但要把唐詩、宋詞、元曲學好,還要學一些文言文。於老師小時候上學沒學好古文,至今還感到遺憾。

【評析: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是於老師的教學藝術之一。他真誠感人的話語是那麼打動人心,不僅是學生,就連聽課老師也會產生學習的渴望。】

師:(於老師把目光轉向大螢幕)誰願意把大螢幕上的古文讀一讀?

(生紛紛舉手,師指一生讀。發現有一個地方斷句含糊,又指一生讀。第二個學生讀得很好。)

同學們要注意啊,梁國是一個地方。(於老師一邊讀文,一邊指導學生斷句,反覆示範文中人物對話。)

師:下面再請一位同學大聲讀。(生讀完一句,於老師再指導,再示範,讓這位學生讀,直到讀完。)很好,太棒了。完全正確。

再請一位同學讀。“你讀,要超過女同學啊。”(像指導女同學一樣,再指導第一句。待讀完一句,讓全體同學一起讀第一句。再讓男同學接讀。)

師:不錯。請坐下。

再聽我讀一遍。現在你們都不要看書,看於老師的臉。(於老師一邊讀,一邊透過表情和適當的肢體語言,還原語言文字的形象。)“楊氏之子”。“子”是個小男孩,讀的時候,心情是輕鬆的,是高興的,要好玩。因為是小孩的事。(於老師又聲情並茂地讀了一遍課文。)

【評析: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熟練是語文課的基本要求,任何好課都必須以此為基礎。於老師的課之所以紮實,就是因為他真心為學生,切切實實讓學生感受到讀書學習是一種樂趣。好的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能激情激趣。】

師:好。下面就請同學們把這個古人的話說成現代的話,把古文的意思用現代的話說一說。“梁國楊氏子九歲。”誰來說?說錯了沒關係。

生:第一句話的意思是:梁國有一個姓楊的人家有個男孩子九歲了,非常聰明。

師:你也真聰明!誰還願意再說一遍?或者重複一遍,或者說得更好?

生:梁國有位姓楊的,他的兒子九歲了,非常聰明。

師:梁國這個地方有一戶姓楊的人家,這個姓楊的人有一個兒子,今年九歲了。——這個孩子姓什麼?

生:(齊)楊——

師:要記住啊!他是楊家的後代,當然姓楊啦!咱們班有沒有姓楊的?站起來。(兩名學生站起來,於老師拍著一位同學的肩頭)哎喲!你們楊家的上輩、上上輩、上上上輩,(眾笑)有一個男小孩,甚聰慧。這是值得驕傲的啊。你們也甚聰慧,是吧!(面向全體同學)這小孩姓什麼來著?

生:楊——

師:記住了!我為什麼反覆問同學們小孩姓什麼,有用意的,後面再講的時候你們要注意啊。我還有一個字想給大家寫一下。(於老師半蹲著向上伸著胳膊一邊板書一邊講)“惠”,臥鉤臥倒,要寫好這個字,“心”字底要寫大點。把手伸出來,再寫一遍,大點啊!臥鉤臥倒。兩點要生動點。(於老師笑眯眯地晃動胳膊示意“心”的兩點,眾笑。)關鍵要寫好心字底。

“惠”和“慧”在古代是一個意思。(板書“慧”)接著往下說。“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你說這句話的意思。

【評析:於老師始終不忘自己教的是一群孩子,所以總是不斷鼓勵學生,時而引導,時而講解,時而感悟。談笑風生,課堂充滿情趣。】

生: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君平來拜訪他的父親,父親不在家,就叫父親的兒子出來。

師:“乃”就是“就”。“父不在,乃呼兒出。”誰叫的?

生:孔君平。

師:孔君平叫的嗎?

師:孔君平拜訪他的父親,父不在家,就叫他的兒子。這裡省略了許多內容。我們推想一下,可能是哪些人開門?

生:我覺得第一種可能是媽媽見孔先生來拜訪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不在家,她把孩子叫出來的。

師:學一學。

生:嗯,這樣吧,先生,要不你見見我家的孩子吧,我家的孩子也很聰明的。

師:(笑)噢,這是一種可能。媽媽還可能會說——哎!孩子,快出來!快出來!你孔叔叔來了,你先過來陪孔叔叔坐一坐。如果是傭人,譬如說,他一開門,一見孔先生忙說,對不起,孔先生,我家主人不在家。(以不同角色描述)孔君平問:“哎!他小孩在家嗎?我就喜歡那小孩。”“在在。哎!快出來!快出來!孔先生來了!”我們知道古文十分簡練,像這篇文章中它省略了一些敘述文字,這要靠思考和想象去補充。

【評析:古文簡潔,但不詳細,有些地方還要靠推測。於老師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髮揮想象,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師:再往下說。“為設果,果有楊梅”。什麼意思?誰能用現代的話說一說,請。

生:那個孩子給他端上來一盤楊梅。

師:有不同意見嗎?你(指剛才發言的學生)注意聽別人的發言。

生:孩子為孔先生端上來一盤水果,水果裡面有楊梅。

師:(問前一個發言的學生)你接受這個意見嗎?

生:接受。他端來的水果不光有楊梅。

師:對,不是一種水果,有幾種,其中有楊梅。

【評析:學生理解對了,於老師予以肯定;學生理解錯了,於老師予以指正。反思我們的公開課,對學生的回答一度只許肯定不許否定,是不是該好好反思一下?】

師:你看這個姓楊的小男孩為這個姓孔的先生,端上來一盤水果,水果裡面有楊梅。楊梅的“楊”字怎麼寫的?看清楚,怎麼寫的?木字旁。和楊氏的“楊”怎麼樣?

【評析:這是於老師第二次強調這個“楊”字了。用心良苦!】

生:一樣。

師:孔君平跟他幽默一下。“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這句話意思是什麼?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說,這是我們家的果子。

師:“我們?”“君”是“我們”嗎?“君”是什麼意思?是客氣。坐下思考,思考好再舉手。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說:“這可是你家的果子啊!”

師:這是你家的果子,明白啦?這話聽清楚啦?如果用今天的話來說還要再加幾句,你來試試。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問——

師:不是問,是說。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說:“這是你們家的果子。”

師:用今天的話來說,還要再加上幾句,我的意思誰明白啦?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說:“這楊梅和你一個姓,是你們家的果子。”

師:明白了嗎?你呀,姓楊;楊梅呢,它也姓楊。兩個“楊”是一個字。看來,楊梅是你們家的果嘍。清楚了嗎?往下說。“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禽,先講禽。

生:禽是家養的一種動物。

師:這裡的“禽”不是家禽,“禽”指的是鳥,飛禽走獸嘛。用今天的話來說——

生:最後一句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兒子聽了這話回答說:“孔先生,您姓孔,孔雀也姓孔,我可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家的鳥。”

師:“未聞”是什麼意思?

生:沒有聽說過。

師:好的。既然讀懂了,再朗讀一遍吧。大聲地讀。(生讀)

【評析:引導學生讀懂課文,讓學生感受文意,老師在學生不懂的地方給予適時適當點撥、講解,讓學生在“跳一跳”中不斷採摘到新鮮紅豔的桃子,自然會興高采烈。於老師善於引導學生讀書,總能讓學生在讀中活躍起來,使“文意兼得”。】

三、背誦積累

師:看誰記憶力超常,現在就會背了,站起來,勇敢試一試,考一考記憶力。總是你第一個舉手。

生:我覺得我可能——

師:別“可能”,自信一點來。

(生背)

師:掌聲。(全體鼓掌)

師:只錯了一個字!不得了!握握手吧!(於老師和學生握手)

師:誰再來背一遍?(一生背)

師:一個字沒錯!掌聲送給他。

(全體鼓掌)

師:叫什麼名字?

生:李宇。

師:還有誰會背嗎?(又指一生背)

師:太好了!掌聲。(全體鼓掌)

師:大家一齊來背。(生一起背)

【評析:短小的課文,於老師都是力求使全班同學達到會背的;長些的課文,也一定要讓學生讀熟。把課文讀熟,熟讀成誦,才能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我們許多老師把握不住讀到什麼程度,因此,在教學中顯得很匆忙。於老師的課給我們作出了榜樣。】

四、品讀文字

師:現在於老師提一個問題:你從哪兒看出這小孩“甚聰惠”?(板書:聰惠)

師:先告訴於老師“聰惠”是什麼意思?

生:聰明。你說了,“惠”就是“慧”的意思。

師:是的,“惠”是個通假字,它和“慧”一個意思。作者為什麼不直接用“慧”呢?這個“惠”的意思多啦,仁愛,善良,溫順,好處,等等。眼睛看著它,再看楊氏之子的表現,你們覺得這個小男孩怎麼樣?

生:我覺得這個楊氏之子不但很聰明,而且很乖。

師:好一個乖孩子!一個懂事的孩子!你講得多明白!小孩又聰明又乖,明白啦?

生:(齊)明白了。

師:先看他聰明在哪兒?默讀思考。(生默讀)

師:知道了吧?請後面的那個同學說。

生:他聰明在反應很快,孔君平指著楊梅說“此是君家果”,他馬上想到了孔君平他的姓和孔雀這個動物,馬上就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反應快”,是不是啊?

生:(一齊)是——

師:反應快,而且立即就進行“反擊”。這叫什麼?

生:會說。

師:他的聰明還表現在哪裡?

生:還會聽。

師:嗯,還會聽。(板書:會聽 反應快 會說)他是怎麼會聽的?從哪兒看出他是會聽的?(較長時間的等待)

【評析:教學節奏的快慢是由教學內容的難易、輕重決定的,需要涵泳、意會的地方,不要那麼匆忙。熱鬧、活躍並不適應深思琢磨。於老師既善於備課時對教學節奏進行預先設計,又善於在教學進行中即時變化。因此,他的課總讓人感到自然、清新、樸實。他是為學生服務的,他是配合學生的。】

生:在孔君平指著楊梅說:“此是君家果”的時候,換了別人,可能會想:這不就是我們家的果子嗎?這有什麼可說的。可是他卻從中聽出了另有意思。

師:說出來。

生:聽出了孔君平是拿他的姓及楊梅的“楊”跟他開玩笑的。

師:拿他的姓和楊梅的“楊”字跟他開玩笑。你姓楊,楊梅也“姓”楊,這麼說楊梅就是你們家的果子了!真會聽!他聽出了話裡有話。能聽出話中話的人是會聽的。聽話聽音,鑼鼓聽聲,你們看聰明不聰明?緊接著回應一句——,再把下一句讀一讀,齊讀,未聞——

生:(齊)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這小孩的確是聰明過人,——會聽,反應快,會說。下面老師想問一下,他乖在哪兒呢?

生:“為設果,果有楊梅”,從這一句可以看出,他很乖,很懂事,有教養。

師:他乖在什麼地方,說清楚。

生:他很會招待客人。

師:以禮待人啊!非常熱情,非常好客,非常大方,不只端一種楊梅果,而是拿出好多水果裝在一個大盤子端出來了。熱情嗎?

生:熱——情——

師:大方嗎?

生:大——方——

師:懂禮不?

生:懂——禮——

師:還從哪裡能看出這個小孩乖,有教養?這一點很難看出來,(生思考,師期待著)看出來了我一定給他掌聲。

【評析:葉老說:“閱讀閱讀,總得讀。”放慢教學節奏,有利於學生讀書思考。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學生很難從語言文字中讀出“乖”在何處;反之,一旦讀懂了“乖”在何處,對“甚聰惠”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閱讀能力不是講出來的,是自己讀出來的。】

生:從第二句“乃呼兒出”。他看到父親不在家,有人來了,自己出來招待客人。

師:嗯——年紀不大,很懂事。還從哪兒看出他乖?請說。

生:最後一句,他非常聰明,聽出孔先生話裡有話,如果他不懂禮貌,他就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師:嗯,那他怎麼說的?

生:他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從哪個詞中看出他乖。

生:從“未聞”。

師:為什麼?

生:因為他要是不乖的話,他就直接說:“那孔雀也是‘姓’孔的,它也就是你家的鳥兒了!”加上“未聞”就有禮貌。

師:他如果不禮貌,對孔君平不尊重的話呢,就會說:“如此說來,孔雀就是你家的鳥兒啦!”是不是?他表達的時候拐了個小彎——我可沒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兒啊!很巧妙地“回擊”了他。加上“未聞”多麼得體呀!多麼尊重長輩呀!乖不乖?

生:乖——

師:聰惠不聰惠?

生:聰惠——

師:讀書要讀出裡面的味道來。不要放走關鍵的字啊!抓住它,思考它,你的收穫就很大。要好好讀書,帶著思考讀書,帶著思考走進課堂。讀出味道來,才能體會出讀書的樂趣。

【評析:於老師總是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傳授讀書方法。品,才能品出味道來,會品味是一種重要的閱讀能力。於老師常說,老師要在研讀文字上下工夫;讀出味兒來,才能教出味兒來。於老師的課之所以有味道,就是因為他“鑽出味兒”來了。】

師:讓我們再把課文讀一遍。(學生再次讀全文)

五、讀寫結合

師:這個故事選自《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寫的。有人考證說,楊氏之子叫楊修,但不是三國時期的那個楊修。這是一家之言。

這個楊修也聰明過人啊。《楊氏之子》是記敘文,下面於老師請後面三排同學——一、二、三,把第一句話,改寫成一段話。楊修九歲了,他長得什麼模樣?想象一下?外貌、穿戴,都寫下來好不好?當中的一、二排同學,從“孔君平詣其父”到“果有楊梅”,寫一段話。楊修家是大戶人家,誰來招待,誰來開門呢?小孩子出來是誰叫出來的?小孩出來以後,會怎麼樣跟孔君平見面?發揮想象。這個是重點。前一排,從“孔指以示兒曰”到結束,小楊修拿出水果以後,他們怎麼說的,不會只說兩句話,要展開想象,他們還會說些什麼。利用5分鐘時間構思一下,寫一段話,發揮想象力,來個“故事新編”(板書:故事新編)加油吧!快寫吧!

【評析:於老師這一課,沒有停留在讓學生理解課文、背誦課文上,而是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想象以語言文字的形式物化出來。還原語言文字的形象,再經意識加工,語言文字就不再是靜態的鉛痕,而是動態的形象,學生也就易於動筆,樂於表達。這樣做,既注重了積累感悟,又注重了實踐運用,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會得到提高。】

(生寫文,師巡視,輔導。)

師:最後2分鐘,抓緊時間進行修改。寫好了,朗讀一遍,聲音放開。

先請寫外貌的這一排讀。請你站起來,選一個同學讀。

生:嗯——我選趙晴!

師:哪位?(指以示師)

師:噢!有請!過來!你肯定是尖子生對不對?“趙氏之子”啊!(眾笑)

生:(讀)古時候,梁國有家姓楊的人家。這家有個兒子,九歲了,叫楊修。楊修非常聰明乖巧,長得也十分可愛。他雙眼皮,大眼睛,水靈靈的眸子,晶瑩閃亮。一張能說會道的小嘴巴,盡往人心裡說話;他對人總那麼有禮貌,非常討人喜歡。

師:把楊修的特點寫出來了,尤其是他的嘴和眼睛,描寫得很生動,我讀了都有點愛不釋手了。請回。第二段老師要請——請你來讀吧!

生:(讀)有一天,父親的朋友孔君平來到他家。孔先生扣響了紅漆大門的門環,楊家的男傭前來開門。

師:紅漆大門?改成黑漆大門成不成?紅漆大門那是皇宮啊!(生笑)

生:(讀)扣響了黑漆大門的'門環。男傭前來開門,聽說孔先生是來拜訪楊老爺的,就說:“孔先生啊,實在對不起,老爺他出門未歸,不過楊公子倒是在家。”

師:很好!語氣多自然啊!寫得多通順啊,描寫得多生動啊!往下聽!

生:(讀)您好幾年沒見他了,他都九歲了。

師:改成好久不見吧!不要那麼長的時間。

生:(讀)您好久都沒見到他了,他現在九歲了,長得眉清目秀的,要不您見見他吧!

師:“要不”,是和人家商量一下,父親不在見兒子也行啊!他寫得多得體呀!

生:(讀)“好吧!”孔先生答應了,男傭忙叫出楊修。只見,楊修濃眉大眼,文質彬彬,孔先生心裡可高興了。忙走進客廳和孩子說話。楊修端出一個果盤放在桌上說:“孔叔叔好!您嚐嚐這果子吧!挺新鮮的!”孔先生看了看,盤中有西瓜、櫻桃,還有幾顆大楊梅,鮮鮮亮亮,看起來很好吃。

師:這個櫻桃——一定是晚熟的吧!

(生笑)寫得好不好?!

生(齊笑):好!

師:(於老師拿過作文字端詳著)寫得很精彩!字也寫得很好,字如其人,很清秀,很美觀,於老師都有些愛不釋手,但還是要還給人家!(生笑。於老師把作文字還給該生。)

【評析: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應當把語文課上得生動有趣,應當讓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於老師的課堂,時而平靜如水,時而跌宕起伏,不乏談笑風生,亦有凝重沉思,學生的情感在頓悟、詼諧、幽默、風趣中不斷豐富,語文課成了享受。正如於老師所說:“當孩子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時,學習就變成了一種特殊的享受,變成了一種精神的需要。無論什麼理由,一個老師讓學生不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這個老師的教學就失敗了。”】

這一排誰來讀?——好,你來!

生:(讀)孔君平指著楊梅笑著說……

師:哎,這裡描寫得很好呀!“是笑著說”!

生:(讀)這果子叫楊梅,那一定是你們家的果子。既然是你們家的果子,我還敢吃嗎?楊修聽了孔先生的話,知道了孔先生的意思,答道:“有一種鳥兒叫孔雀,我可沒聽說過那是您家的鳥兒呀!”孔君平高興地說:“你如此會說,真乃神童也!”楊修說:“叔叔過獎了!休怪侄兒無禮!”

師:同學們,你們真不簡單,在短短的幾分鐘裡就寫出這麼好的文章,太棒了。我國古代的許多文章都很有趣,你們要多讀。願讀嗎?

生:(齊)願——意——

師:由於時間關係,我們的課就上到這兒。課後修改一下自己寫的短文。(下課)

【評析:於老師說,教語文其實很簡單,就是教學生紮紮實實地識字、寫字、讀書、作文。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讀寫結合。聽了於老師的課,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於永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學生為本”;語文教學的根本手段是“讓學生讀中感悟,讀寫結合”;語文課堂教學風格是“真實、樸實、紮實”。於老師教古文,先讓學生初知大意,然後背誦,再品讀,這也值得借鑑。】

《楊氏之子》教學實錄 篇6

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組“語言的藝術”主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楊氏之子》,我將從以下方面闡述對這節課的思考。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人物語言的精妙,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

《楊氏之子》選自六朝志人小說《世說新語》,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志人小說,在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這篇文言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它雖然篇幅短小,但故事風趣睿智,語言靈動,人物鮮活。透過記敘楊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時機敏而巧妙地應答,不僅使一個聰慧機智的楊氏之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而且文言文語言的簡要與精當也得到清晰地凸顯。課文對於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五年級孩子,還是很新奇的。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文章內容特點、學生情況和課程標準提出的總目標,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2、透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瞭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註釋、聯絡上下文理解重點字詞,將課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3、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男孩應對語言的巧妙,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瞭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三、說重、難點

由於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它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我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參考課後註釋和聯絡上下文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且抓住人物對話,感悟楊氏之子的聰慧,語言的精妙對於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將此作為難點來突破。

四、說教法和學法: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因而本課教學我主要採取“趣味導讀”、“初讀尋疑”、“再讀釋疑”“細讀解析”“美讀品味”“熟讀成誦”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學生則透過初讀—再讀—細讀—美讀—熟讀—誦讀,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來達到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情感的目的,這樣,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就能有機的結合起來。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識文言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開頭很重要,好的開頭,一下子就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中來,使得“課未始,興已濃”!這一環節,我先以上一單元日積月累裡的古文詩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提問,我說前半句,學生回答後半句,再讓學習展示這樣的語言自己還積累了哪些,“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等等,一下子點燃了同學們的上課熱情,這樣我很自然地過渡:像剛才大家說的這些語言都是出自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課題)揭示課題後,我從題目入手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即:問學生“貴姓”,教孩子們用“免貴姓什麼”來回答,再追問大家:“那他(她)是那個姓氏之子或之(女)?”同學們便饒有興趣的回答“李氏之子”或者“何氏之女”了。這樣學生自然就理解了“楊氏之子”的意思。趁熱打鐵,進入第二個環節:

(二)分層朗讀,讀流利

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提出讀不準的字音和難讀的句子,我相機進行指導。在讀音方面,尤其是讀準兩個多音字:“為”和“應”,做到字音讀正確。

接著:在斷句方面,重點指導兩個句子:

1、“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這一句難在“指以示兒曰”的正確停頓,我採取引導學生透過看註釋和想象的方法,並配以動作表演出“指以示兒”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停頓。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一句學生容易將“家”和“禽”連在一起讀,我透過區分“家禽”古今意思的不同,讓學生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礎上,做到停頓正確。

最後:透過師生合作對讀、男女生賽讀等形式,達到正確流利,富有節奏的效果。

待到學生達到初讀要求之後方進入第三環節的學習。

(三)藉助註釋,讀明白。

本課只有五句話。學習第一句話,同學們翻譯起來很簡單,“梁國姓楊的人家有個孩子,九歲了,非常聰明。”我問“哪個字意思為非常”,孩子們根據課文註釋輕易就能說出“甚”,我即時小結:藉助註釋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重要方法。(板書藉助註釋),我隨即舉例,那麼咱們班的小磊很可愛,可以說成——?淼淼讀書聲音很動聽,可以說成——?星辰長得非常非常帥,可以說成——?這樣,“甚可愛,甚動聽,甚帥”就會從孩子們嘴裡脫口而出,這樣,學生對於這個“甚”,在理解的基礎上,也會用了,而且課堂氣氛很歡樂。隨之著重理解通假字“惠”,同智慧的“慧”,這裡其實不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通假字,我在此處引導複習《清平樂 村居》中“最喜小兒亡賴”的“亡”,和日積月累中“路曼曼其修遠兮”的“曼”,此法既回顧舊知,又加深了對通假字的認識。

第二句重點理解“詣”字,在這裡,我引導學生透過註釋知道“詣”多指拜訪尊敬的人或長輩,可見這楊氏非同一般,是孔君平尊敬的一個人,而且楊、孔兩家交往甚密,不然怎會“乃呼兒出?”這個小孩又怎麼會知道來人姓孔?既然如此,就不能理解為孔君平是以楊梅取笑楊氏子,而是開個玩笑,來“考考”他是不是“甚聰惠”?

在此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把故事補充豐滿,如“父不在,乃呼兒出。”一句,為什麼要呼兒出,會怎麼呼呀?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白文言文語言精煉,省略了很多內容,也留給了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需要我們去想象補白。另外在解釋“孔指以示兒曰……”一句時,反覆強調孔是指著楊梅對楊氏子說,楊梅是你們楊家的水果,讓學生意識到孔說這句話的別有用意,是在用楊氏子的姓氏與楊梅的楊一樣開小孩的玩笑,為後面品味楊氏子回答的精妙做鋪墊。

第三句當孩子們翻譯出是“楊氏子為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時,我提問:“文中並沒有寫出是誰為誰端出水果啊”“為設果”中並沒有指明,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自然提出是根據上一句話得知的,這時點撥學生:文言文的語言表達十分精練,表達的時候跟我們現代文可不一樣,像這一句就省略了主語,叫承前省略。(指導學生注在文中)理解的時候我們就要聯絡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補充。這種方法我們現在也經常在用,叫——聯絡上下文。(板書:聯絡上下文)

(四)感悟語言,讀出妙。

第四句和第五句要重點品讀,尤其要體會語言的巧妙。因此,我丟擲問題:全文5句,你覺得哪句最精彩?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引導反覆品讀文中這兩句話:首先,我採取了引導學生比較讀的方法。分別由我來說上句:“此是君家果”學生分別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再譯成現代文來說一遍,很明顯地讓學生體會出加上“未聞”,語氣是多麼的委婉。

接著再說“夫子”,怎樣的人可以稱得上‘夫子’?我丟擲問題:如果來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張君平、李君平,還能稱夫子麼?(不一定)如果來的是阿姨呢?(不能,因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

師:如果來的是一個小男孩呢?(不行,因為夫子指的是大人。)

師: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齡比較大的男士。

師:如果來的是一個沒有文化、目不識丁的老農,我們可以稱他為夫子麼?(不行)就這樣我隨機總結:一般有文化、有涵養的成年男子,可以稱為夫子。比如孔子我們就稱為──(生齊: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可見,稱孔君平為“夫子”是多麼的得體啊。

這麼巧妙的回答,楊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長時間吧?(理解:應聲答曰:不假思索,幾乎想都沒想。)趁勢,我採用不同的語氣與學生對白:“此/是君家果”語畢,生則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提示:說課時注意用不同語氣讀好這兩句)

當課堂氣氛達到高潮時我順勢小結:楊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禮,怪不得文章一開頭就說了——(此時學生就會齊讀第一句: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補全板書:甚聰慧

在這裡,我還做了這樣一個設計,來拓展孩子們的思路:

我問如果來訪的客人姓黃,你覺得他會怎樣回答?

學生就會說:未聞黃瓜是夫子家菜。……未聞黃鶯是夫子家鳥。……

又問如果來訪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黃,而是其它的姓,你會說一句嗎?此刻,孩子們反應之快,應也不遜於楊氏之子吧!

於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就這樣突破了,此時,我再讓學生帶著剛才的理解和感受朗讀全文,迴歸整體,並指導背誦,有了前面的理解,學生背誦全文已無難度了!

(五)拓展閱讀,讀出趣。

學完課文,進行適當的拓展,有利於拓寬視野,加深理解和感悟。因此我推薦學生利用本課所習得的學習方法去閱讀《世說新語》,讓學生髮現學習文言文很有意思。

六、說板書:

最後說說板書:

這樣的板書設計,內容精當簡約,點明“讀”的重要。能讓學生一目瞭然的感受到課文是從“孔、楊”兩姓上做文章,引發出歡樂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孩聰惠,表現在反應快,會聽、會說,突出了文章重點。副板書當中學習方法的歸納更是簡明、實用。

板書:

楊氏之子 藉助註釋

聯絡上下文

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甚聰惠

總之,整堂課我始終以學生為主,以讀為主,讀中解,讀中品,最後熟讀成誦,既使學生讀懂了課文,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更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楊氏之子》教學實錄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楊氏之子》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組第一篇課文。

2、教材簡析:第三組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本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楊氏之子》對答巧妙;《晏子使楚》應答機智;劇本《半截蠟燭》和相聲《打電話》更以語言見長。這樣編排,就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

《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

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瞭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註釋、聯絡上下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小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瞭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4、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它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於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所以要將此點作為難點來突破。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而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創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

二、說學情

本課教學,是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習,學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難如何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達到思維興奮點是組織教學的關鍵。要重點抓讀和背誦。讀,要透過範讀,讓學生注意停頓,體味語感,而後領讀、自讀,直至正確、讀流利。釋句,要藉助註釋,帶領學生疏通文句。在此基礎上交流“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裡”以及閱讀心得。背誦,不僅要正確,還要注意停頓和語氣。

三、說教法

讀式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讀,這與本課教學重點不謀而合,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採取讀式教學法,該方法導語激趣、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精讀入情、講究情境性,美讀品味、提倡鑑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這種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能讀書”,又能激勵興趣、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遊戲激趣法、創設情境法也是本課教學中兩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進了“讀式教學法”的讀,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說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生在本課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讀。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全文,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精讀、美讀、熟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除此之外,為了突破教學難點還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讀懂了課文內容。

五、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感受幽默

1、利用故事匯入,啟用興趣。

師: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進行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與人勾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有這麼一個故事,大家想聽嗎?

(教師繪聲繪色講述)古時候,梁國楊家有個孩子,才九歲,很聰明。孔君平去拜見他的父親,他父親不在,就把孩子叫出來。楊家孩子為他擺設了果品,果品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讓楊家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家孩子馬上回答說:“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利用故事開課大大激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了學習探究的自信心,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同學們,你對故事中兩個人說的話有什麼感受?反饋:學生的回答可能是:風趣,幽默等。

(二)、初讀課文,讀懂大意

1、簡介白話文與文言文的區別。

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如果把剛才老師講的原原本本寫下來,就是白話文。我們現代人寫的文章,用白話,叫白話文,這麼多年來我們學習的課文除了古詩外,也都是白話文。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古人寫的,古人寫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剛才老師講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呢?請大家開啟課本第10課——楊氏之子(板書)。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自悟交流法。讓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感受教師的範讀,從而領悟文言文的特點,進行體會交流,為下面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要樹立“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但對於學生來說這是不易的,所以老師的精彩範讀往往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慾望的產生,形成學習的動力。

4、讀懂,根據註釋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質疑之後下位尋找夥伴,自由組合,分工合作解決疑難,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彙報合作成果的過程中學生們團結協作以簡驅繁,突破難點,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這也打破了傳統,形成了開放式課堂。

以讀為主線,初步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習慣也是相當重要的,這將為以後初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基礎。

5、吟誦,創設情境,熟讀成誦。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創設情境法,創設了人物對話情境,主要意圖在於體驗語言的精巧,改變了傳統的評讀僵局,促進了朗讀、誦讀指導的效率,積累了語言。

(三)、討論交流,領悟幽默

1、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麼?

2、你喜歡孔君平說的話,還是喜歡楊氏之子說的話?為什麼?

板書:楊氏之子楊梅

孔君平孔雀

(“楊梅”是一種水果,其中的“楊”與姓楊的“楊”沒有關係。孔君平故意將它們聯絡起來,開玩笑地說:“這是你家的水果。”這樣說話,因為沒有道理而顯得風趣幽默,也非常親切。楊氏的兒子,用“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來應答,妙趣橫生。幽默風趣的一說一答,使見面的場面非常輕鬆愉快。楊氏之子只有九歲,卻能迅速領會孔君平表達的內容和技巧,顯示出他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四)、朗讀全文

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通、讀懂、熟讀成誦,感悟學習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讀中養成學習文言文的習慣。

(五)、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語言,你聽說過類似的故事嗎?(學生交流)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總結法和課外延伸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透過講故事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體現了“大語文”觀。

六、說板書

9、楊氏之子

孔君平楊氏之子

↓↓

孔雀楊梅

這樣設計,內容精當簡約,佈局合理,能讓學生一目瞭然的感受到課文是從“孔、楊”兩姓上做文章,引發出歡樂的故事,故事中小孩子的聰慧、機敏,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文章重點。

《楊氏之子》教學實錄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楊氏之子》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所選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編排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

2、文字解讀:《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課文內容簡單,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透過本課學習,一是讓學生理解古文的意思,感受故鄉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讓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認識,為以後的學習奠基;三是透過課後蒐集妙言小故事,積累語言,豐富語言。

3、教學目標:

A類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

3)、瞭解文言文的基本特點。

B類目標:

1)、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2)、抓住重點詞,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和聰明機智。

C類目標:

1)、分組練筆豐滿文字。

2)、交流課外蒐集的妙言小故事,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4、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學生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把沒寫出來的內容補充出來,應做為難點來突破。抓住人物對話,感悟楊氏之子的聰惠,語言的精妙,也是本課重難點之一。

5、預習作業:

1)、會寫課後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能正確朗讀課文,能根據課後註釋,瞭解故事內容,旁邊批註自己的感悟和不懂的問題。

3)、蒐集妙言小故事,準備課上交流。

二、說教法: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採取讀式教學法。談話匯入——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美讀品味——提倡鑑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讀寫結合——激發想象性,意在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三、說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習本課的主要方法是朗讀。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美讀—熟讀—誦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讀寫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說教學目標的具體實施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板塊:名言匯入,激發興趣。(A35分鐘)

以同學們課下積累的古代名言警句為話題匯入新題,解題。然後大螢幕出示《楊氏之子》,讓學生讀,比較與平時所學課文有什麼不同,發現文言文的基本特點,言簡意賅,使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產生興趣。

第二板塊:反覆朗讀,讀好文字。(A1、210分鐘)

本板塊除讓學生過好生字關外,應重在讀上下功夫。首先引導學生斷句,讓他們明白應怎樣停頓,然後透過自讀,抽生讀檢查。在朗讀不盡人意時,老師再逐句進行指導,並透過表情和適當的肢體語言範讀,還原語言文字的形象,切切實實讓學生感受到讀書學習是一種樂趣。因為好的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能激情激趣。

第三板塊:根據註釋,疏通全文。(B110分鐘)

本板塊的教學,在學生依據註釋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採取尋找夥伴,自由結合的方式,理解內容。在彙報學習成果時,以簡驅繁,從以下幾點突破難點。

本課只有五句話。學習第一句話,應重點強調孩子姓楊,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著重理解通假字“惠”,同智慧的“慧”,但還有仁愛、善良、溫順之意。“聰惠”一詞,說明楊氏之子既聰明又有教養。第二句重點理解“詣”字,詣多指拜訪尊敬的人或長輩,可見這楊氏非同一般,是孔君平尊敬的一個人,而且楊、孔兩家交往甚密,不然怎會“乃呼幾齣?”這個小孩怎麼會知道來人姓孔?既然如此,就不能理解為孔君平是以楊梅取笑楊氏子,而是開個玩笑,“考考”他,是不是“甚聰惠”。第三句重點強調,孩子端來各種水果,其中有楊梅,再次強調“楊”字。第四句讓學生明白,孩子姓楊,而楊梅的第一個字也是“楊”,看來,楊梅是你們家的水果。第五句強調:“禽”不是指家禽,“禽”指的是鳥,飛禽走獸。孩子由孔君平姓孔,馬上想到孔雀,真可謂聰惠。

抓住重點詞語,反覆朗讀文中人物對話,感悟人物說話的語氣,便於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也不失為學習文言文的一種好辦法。

第四板塊:美讀品味,體會楊氏之子的聰惠(B210分鐘)。

學生僅僅理解了課文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昇華文字,才能活躍思維。想想:全文55個字圍繞哪三個字寫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找到“甚聰惠”後,再引導學生品讀全文的對話,體會楊氏之子之聰惠。

①從“應聲答曰”可看出他反應快。

②從“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回答中,可看出孩子會聽,能聽出孔君平話中話,也用孔的姓回敬孔。答得妙,加上“未聞”語氣委婉客氣,避免了對長輩的冒犯,且天衣無縫。

③從“為設果,果有楊梅”可看出他會待客,熱情、大方、有禮。最後再讓學生讀,反覆比較有無“未聞”兩字的微妙變化,使學生感悟到:幽默風趣的一說一答,使見面的場面非常輕鬆愉快,顯示出孩子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讀書要讀出味道來,抓住關鍵詞,帶著問題讀書,才能讀出味兒來,才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第五板塊:熟讀成誦,豐富積累。(A25分鐘)

人常說:“熟讀成誦更要緊”,學完課文,然後創設情境讓學生誦背,更有利於積累語言,豐富語言。

第二課時

第一板塊:匯入新課(4分鐘)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楊氏之子的聰明機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誰能把這個小故事講給大家聽。以講故事的形式匯入,既鞏固了上節所學內容,又匯入了本課的學習。

第二板塊:讀寫結合,激發想象。(C126分鐘)

這個故事選自《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寫的。有人考證說,楊氏之子叫楊修,但不是三國時期的那個楊修,這是一家之言。不過這個楊修也聰明過人,現在我們以楊修為名,把這個故事分組進行新編。

第一組的同學:想象,楊修九歲了,他長得什麼模樣,用哪些語句可表現出他聰明機靈。第二組想象二、三句,楊修家是大戶人家,誰來開門?小孩是誰叫出來的?小孩出來後,會怎樣跟孔君平見面?第三組想象四、五句,小楊修拿出水果以後,他們怎麼說的?還會說些什麼?這一設計意在讀寫結合豐滿文字,讓學生豐富想象,使學習變成一種特殊的享受,變成一種精神需要。

第三板塊:交流蒐集的妙言故事。(C210分鐘)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語言,抽生讀自己蒐集的妙言小故事。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六、說板書:

楊氏之子聰惠

楊——楊梅反應快

會聽

孔——孔雀會說

這樣的板書設計,內容精當簡約,能讓學生一目瞭然的感受到課文是從“孔、楊”兩姓上做文章,引發出歡樂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孩聰惠,表現在反應快,會聽、會說,突出了文章重點,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總之,整堂課始終以學生為主,以讀為主,讀中解,讀中品,最後熟讀成誦,既使學生讀懂了課文,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更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課外拓展應把握好怎樣的度?

隨著有效教學框架的不斷深入,課外拓展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真可謂一舉兩得,那麼課外拓展應把握好怎樣的度?

1、課外拓展要有針對性。例如學習了《楊氏之子》,楊氏之子的聰明機敏,巧妙應答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下,可讓學生繼續蒐集有關妙言小故事,感悟他們的語言藝術,豐富自己的積累。再如學習了《打電話》,可讓學生看電視時,注意相聲的表達藝術。

2、課外拓展要有上的性。無的放矢,什麼也做不好,課外拓展也同樣如此。為使學生視野更廣闊,學完課文後,老師也可有目的的為學生補充一些內容。如學了《兒童詩兩首》,可補充《山村孩子的畫》《童年》等,既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又節省了時間。

3、課外拓展要有可操作性。老師佈置的內容儘可能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如時間過長,任務過大,會使學生失去興趣,也難以達到拓展的目的。

《楊氏之子》教學實錄 篇9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楊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選自《世說新語·言語》。課文透過人物對話,展現了楊氏之子的機智與幽默。整篇課文難度不大,結合課文註釋基本就能讀懂,課文的重點是瞭解人物對話的內容,以及體會語言的幽默性。

(二)教學目標。

1、認識“詣、禽”2個生字,會寫“梁、詣、禽”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

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法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學習要把課文讀流利、順暢,能正確斷句。因此要讓學生多朗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熟讀成誦。

2、發現點拔教學法

本課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對話的幽默性,要帶著學生讀懂對話,分析對話所體現的人物形象,瞭解楊氏之子是怎樣機智巧妙地回應孔君平的。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本課的教學同時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內容涵蓋作者簡介和課文生字等內容,輔助教學。

三、說學法。

本課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包括預習生字,結合課文註釋初步瞭解課文內容。課堂上主要是朗讀課文,能把課文讀得流利、順暢,能體會人物對話的機智幽默。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課前要安排預習,教學流程如下:

(一)佈置預習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圈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為什麼。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1、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與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古代有一個九歲的孩子,回答別人時語言風趣機智,妙趣橫生。他的故事被記錄在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裡,大家想聽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文,也叫文言文──《楊氏之子》。

2、板書課題“楊氏之子”,講解課題意思。“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楊的人家的兒子。“之”是助詞,相當於“的”。

二、讀通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正確,讀通課文。

2、檢查讀通情況。

3、課件展示生字,著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惠(huì)曰(yuē)禽(qín)詣(yì)

生字:梁詣禽

強調:“為設果”中的“為”讀作weì。“應聲”中的“應”讀作yìng。

4、引導學生讀準停頓: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於現在的“家禽”,這裡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因此要停頓。)

(3)反覆熟讀。

三、理解文意

1、參考註釋,自學課文。要求:將註釋中重點詞語的解釋批註在文中,據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詞。以下字詞比較陌生或古今差異較大,學生可能提出:

①其父:他的父親。其,他。

②為設果:小兒(楊氏之子)為他擺出水果。設,擺設,擺出。

③以示兒:以便給小兒看。以,來,以便。

④此是君家果:這是你家的水果。此,這;君,您,古代對對方尊敬的稱呼。

⑤未聞:沒有聽說。未,沒有;聞,聽。

⑥夫子家禽:您家的鳥。夫子,古時對男子的敬稱,這裡指孔君平。禽,鳥類。

(以上問題,可讓學生透過同學之間討論自己獲取答案,如學生能夠作出回答,教師則應追問學生是怎麼知道的。學生無法回答,教師可以適當點撥提示,讓學生明白字詞義。)

3、說說每句話的意思。

四、質疑問難,背誦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意思,還有哪些疑難問題?

2、背誦課文。

五、課文小結

課文講述了梁國一戶姓楊的人家,家中一個九歲男孩機智應答來訪的客人的故事,反映出他的思維敏捷,機智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