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自我評價範文

小學教學工作自我評價報告

小學教學工作自我評價報告範本

一、 學校基本情況

1、辦學歷史

學校前身是**市**實驗學校,創建於199x年7月, 是九年一貫制學校。20xx年6月,上級部門將學校一分為二,原來的小學部獨立建制辦學,命名為**市浦東新區**實驗小學。

2、辦學現狀

學校現擁有學生2571人,教學班級58個。學校佔地面積23106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6平方米,綠化面積6921平方米,操場面積8266平方米,是浦東新區校舍面積、辦學規模最大的小學之一。

學校現有在編教師141人,平均年齡34.2歲。其中教齡5年以內的25人,佔18%;5—10年13人,佔9%;11-20年65人,佔46%;21年以上38人,佔27%。

研究生學歷3人,佔2%,本科學歷126人,佔90%,大專學歷12人,佔全校教師數8%。

中學高階教師6人,佔4.2%;中級教師77人,佔54.6%;初級教師52人,佔37%;其他6人,佔4.2%。

目前,學校有市後備名校長名師4人,新區學科帶頭人3人,新區骨幹教師11人,佔教師總數的12.8%;區級骨幹後備3人,校級骨幹教師15人,佔教師總數的12.8%。

學校先後被命名為**市二期課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首批新基礎教育實驗學校、國家體育總局批准的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具有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學校、**市藝術特色學校、**市行為規範示範校、**市現代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實驗學校、**市中小學心理輔導協會實驗校、**市語言文字示範學校、**市體育傳統專案學校、**市安全文明校園、浦東新區雙語實驗學校、浦東新區科技特色學校、浦東新區體育特色學校、浦東新區法制示範學校浦東新區綠色學校、新區優秀家長學校。

目前學校整體發展勢頭良好,學校的辦學思想科學正確,基礎管理規範紮實;隊伍建設機制完善,教師專業有效發展;課程體系搭建成型,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德育活動豐富多彩,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育人環境和諧人文,辦學特色日益顯現。

二、 學校課程建設情況

“讓教育充滿生命的氣息與活力”是**的教育理想。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是實現**教育理想的具體路徑。建設學校特色文化,用文化提升教育的品質,走文化立校的內涵發展之路是形成辦學特色,實現**教育理想的具體方式。學校的培養目標是:立足學生全面發展,著眼學生未來成就,積極張揚學生個性,培養“身心健康、基礎厚實、多才多藝、富於創造、國際視野”的學生,為學生未來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打下堅實的基礎。(詳見“**市浦東新區**實驗小學20xx年-20xx年發展計劃”)

按照辦學理想和辦學目標,學校課程建設以“面向全體,發展個性,培育創新”為原則,將德育與教學統整起來。基礎型課程體現國家意志,滿足合格要求,立足於“夯實基礎,發展學力”,凸顯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拓展型課程重於“開發潛能,發展特長”,限定型拓展課程,體現學校文化,落實辦學特色,主要是形成系統性強、可操作性的專題課程。非限定型拓展課程,關注學生個性,追求特長髮展。在內容的設計上,我們力求體現多領域多層次多交叉的特點。探究型課程重在體驗探究,合作交往,注意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發揮學生和教師的特長,體現學校和社群的特色。

學校課程建設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制定了《**實驗小學課程實施方案》、《**實驗小學基礎型課程實施方案》、《**實驗小學拓展型課程實施方案》、《**實驗小學探究型課程實施方案》,並對三類課程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重點及課程評價方式做了整體上的規劃。

(2)確定了人文素質教育校本課程的基本內容,編寫了部分校本教材,並逐步形成了**實驗小學校本課程品牌。如,快樂閱讀、快樂運動、快樂唱歌、快樂實踐、快樂數學等課程。

(3)探索了在學校課程建設過程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培訓方式。

(詳見《讓教育充滿生命的氣息與活力》一書、《素質教育實驗專案“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建設與實施”》、《學校課程方案》)

三、學校有效教學實踐情況

課堂教學的準備工作環節是備課,鞏固複習環節是作業。因此,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我們力圖把備課、上課、作業作為一個教學整體來通盤考慮,力爭使這幾個教學的基本要素,形成良性的關聯,更好促進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

(一)備課

1、在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上強調系統性。我們在備課環節給教師提出了以下三點要求:同一模組中單元教學目標、單元教學任務與課時教學目標一致;同一課時中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內容與課後練習一致;同一課時中各課堂教學活動教學目標指向一致。

2、我們實施“備課資源包”的方式進行教學準備,把蒐集“資訊資源庫”作為備課的一項重要內容。這裡的資源庫可以吸收各種素材,如文字補充材料,圖案圖片,音像資料等,也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用以輔助配合的教學課件、學生學習資源及鞏固課堂教學的課後練習拓展等。

3、堅持集體備課。我們強調“抱團作戰”,鼓勵老師們將一個學期所有課程“分而治之”。在同一教研組內,同一年級任教的老師將教材的不同單元進行分配,每個老師負責寫幾個單元的教案,然後將教案提供給其他老師,經過大家充分討論後,形成同一教案。看上去,這種方法似乎抹殺了教師的教學個性,但實際上,每個教師都會將自己最得意的經驗、最新發現的好資料新增進去,所以,“沒有個性”的教案恰恰是最集體智慧的東西。

4、抓好個人復備。每個班級有不同的學情,每個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和個性, 因而再完美的集體教案也不能完全照搬,教師還必須結合本班學生和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個人的二次復備。在二次復備過程中,我們要求教師一要重視對課堂生成性問題的研究和準備,二要重視對學生課堂質疑的研究和準備,三要重視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的不同作業和練習的設計。

(二)上課

1、明確一堂好課的標準。我們對校本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進行了歸納梳理。結合《**市中小學生學業質量綠色指標》、《浦東新區課堂教學評價表》等相關質量標準要求,提煉了“以教師的‘三有’實現學生的‘一有’”的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即教師要做到“心中有綱”、“目中有人”、“手中有活”,那麼學生才能“學有所得”。具體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五個環節來設定十條細化標準。學校嘗試運用這樣的校本評價手段,來幫助教師進一步明確高效課堂的標準,促使其努力實踐標準,最終能夠深化標準、超越標準。

2、釐清各學科教學改革的整體思路。各學科圍繞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結合學科特點,制定學科發展實施方案,探索教學模式。如語文學科以“書香校園經典閱讀”為中心,著重於閱讀通用課型的探索與實踐;數學學科倡導“在數學活動中體驗與感悟數學知識”,注重如何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態度去觀察、解釋和表示事物的數量關係,培養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實際情況中的數學問題,發展構建數學模型;英語學科以“基於單元語篇,探索課堂教學模式”為主題,透過語篇來帶動語音、詞彙和語法等語言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各項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3、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積極有效的課堂改進是以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不斷實踐為基本前提的。我們一方面透過常規教研活動、主題講座、推薦閱讀等形式來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另一方面結合日常教學實踐,加強多種形式的聽評課制度。

(1)比賽課:開展全員參與的**實驗杯教學比賽活動。一次教學比賽活動,就是一次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機會,也是創設教師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學校文化,成就不斷學習和提高的合作團隊的平臺。教師在實踐中經歷了一次次的思考、創造、碰撞、鑑別、確定等磨練和提升。

(2)學習課:青年教師聽骨幹教師的課,課後由師傅介紹自己的教學設計、運用的方法、教學結構等,最後讓徒弟提出還不太理解的問題。學課的過程是青年教師傾聽、觀察、思考、內化、提升的過程。

(3)指導課:骨幹教師聽青年教師的課,課後由青年教師陳述教學設計思想及課後收穫,骨幹教師再對青年教師的課進行點撥指導。

(4)研究課:研究課的形式主要有“一課雙講”,由同一年級同一學科的兩名教師講授同一課時內容,參與觀摩、評課的教師透過對兩名教師不同的授課風格、不同的課堂處理等進行對比;“一課多評”(即“磨課”),指定一名教師在幾個班反覆上同一課題,本學科組老師跟蹤聽課,進行評議,上課老師聽了評議後,再上修改課;“三全聽評”,全程錄影、全員聽課、全面評課。所有同科教師在固定教研時間內,首先由執教教師說課,然後錄影,依據“課堂評價表”打分評價,最後集體評議。

(5)公開展示課:搭建展示平臺,組織開展“對國內外學校或教育機構教學開放活動”、“校際間辦學聯合體教學交流”、“青年教師上崗彙報課”、“3.18家長開放日活動”等。

4、加強教學反思。教師的教學反思的內容包括:教學設計是否切實可行,行之有效;教學行為是否符合二期課改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實問題;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教學反思的形式可以是整個教學內容,也可以是某個教學片斷;可以是一個教育故事,也可以是一個教學案例。

(三)作業

1、精選內容。學校全面實行作業校本化,規定教師不能訂購現成的習題集。要求教師在領會課程精神、教學目標、吃透教材、瞭解學情、大量佔有資料的基礎上,精選題目,設計型別豐富、科學合理的作業。

2、注重管理。學校對“作業校本化”實行備課組、教研組、教導處三級管理;學校成立專門班子定期對作業校本化進行評價,並開展“校本化作業”課題研究,及時發現、總結和推廣校本化作業的經驗。實行作業校本化,就是逼著老師鑽研教材,研究各種練習冊,從中精選好的題目,也逼著教師自己編題,不斷提高自己的命題能力。

3、適切佈置。首先是實行班主任負責制,由班主任負責協調控制語數英等各科作業總量。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分層佈置作業,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學力水平自主選擇作業。再次,提倡彈性和獎勵。比如抄寫詞語,默寫全對的學生可少抄兩遍,默寫不理想的則多抄幾遍。

4、精心批改。教師應及時掌握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及時批改和反饋,提高時效性。我們在時間、批改、講評的有效性上做了具體的規定。如,對困難學生作業的批改應實施面批;對共性的錯誤問題要記錄錯誤案例;對個性的獨創見解要寫下恰當的激勵評語等。

四、學校教學常規管理情況

學校的常規教學管理是落實教學基本要求,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保障。我校教學管理主要包括開放管理、制度管理、學習管理、計劃管理、教科研管理五個方面。

1、開放管理。對外,形成了開放互動的管理網路,建立了與家庭、社群的積極夥伴關係,保障各利益相關者的知情權、決策權和問責權,基於共同的責任,積極參與合作,;對內,營造了溫馨和諧的管理氛圍,透過開放、服務、關心、願景共建等行為提高師生的主觀能動性。

2、制度管理。首先是健全了教學規章制度,形成了《**實驗小學辦學章程》、《**實驗小學教師常規工作管理制度》、《**實驗小學教師教學常規工作條例》、《**實驗小學教師常規工作考核表》等系列文字。其次是明確了這些規章的執行機制,並制定了相應的實施舉措。

3、學習管理。增進了教師知識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再造的意識和能力,以此來推動和實現學習型組織的建立。我們提倡教師業餘充電,鼓勵無師自通,鼓勵一專多能。為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廣泛開展“書香校園”、“理論學習”、“教學觀摩”和“培訓操作”。

4、計劃管理。主要包括學校工作計劃、課程與教學部工作計劃、師訓部計劃、教科研部計劃、各教研組計劃、教師課堂教學改進計劃等方面。學校各層級教學工作計劃依據課程改革的需要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要點,在認真分析學校教學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總體發展規劃認真研究制定。

5、教科研管理。學校教科研部門加強對教研工作的指導與管理。學校制定政策,把科研機制建設與學校執行機制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初步建立了科研評價、激勵、導向機制。教科部精心編織了一張培訓教師科研能力的網路,網路的核心是人文素質教育的理念,而各個不同層次的課題(專案)則像網線般緊密連線在一起,教師在參與課題(專案)研究的過程中,把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及時上升到理論高度,內化為一種創新的教育教學能力。下列是我校近階段正在研究的重點課題或專案:

(1)《二期課改背景下小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實踐研究》;(20xx年區級課題)

(2)《小學“五字”德育目標實踐研究》;(2013年區級專案)

(3)《浦東新區小學《社會理財》課程試點專案》;(2013年區級專案)

(4)《以學生實踐活動為載體,開展小學生人文精神教育和公民素質培養的實踐研究》》;(20xx年**市中小學德育研究協會課題)

(5)人文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校級重點課題)

五、學校教研活動情況

在加強教研活動方面,我們重視教、研、訓三位一體的合作型教研文化建設。主要從課程、教學、作業三個層面展開。備課組的職能之一就是圍繞學生的發展需要,努力開發利用一切課程資源,建設適合於學生髮展的課程。其次是教學研究,其重點之一就是學科教學資源庫建設。其重點之二就是高校課堂的營造。最後是有效作業,開展練習設計的研究,形成學科練習的規範。具體形式:

1、營造合作共享的學校教研文化。建立了“教師外出教研反饋機制”、學校教研活動資訊公告機制、教師教學素材共享機制等。

2、發揮區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在本組青藍結對、隨堂研課指導、“學術沙龍”等活動中的引領作用。

3、組內落實常規磨課制度。開展說課、研討等實踐活動,教師之間透過現場觀察、微格分析、教學敘事等形式加強評課,促使課堂教學改進更為形象有效。

4、基於網路的教研活動、教育案例分享。教研組定期開展交流研討,推出優秀案例,透過一系列引人入勝的行動故事,提供具體的背景、人物、場合、事件和後果,引發思索,並分享每個教師的成長經歷和教育教學實踐中成功的事例,促使教師成長。

5、各教研組總結具體實施過程中的經驗、方法,學校組織部分教研組面向署、區進行課題實踐形態的展示交流。

6、教師專業診斷及個人研修目標的設定。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與落實進行自我診斷,教研組內進行同伴互助診斷,每個教師根據不同的專業化發展目標制定並落實相應的研修目標任務。

7、名家講壇。學校根據教師在教學中的共性問題,聘請專家學者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或研討。(如:講座、報告、網路教學論壇等。)

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貫徹情況

學校一貫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求老師利用激勵性評價手段,樹立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我們的做法是:

1、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學習需要。重點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採取積極有效的輔導措施,努力使這些學生學有所獲、思有所進、能有所長。對於基礎較好、潛能較大的學生,建立形式多樣的激勵機制,創造有利於他們全面和個性發展的學習環境。

2、把評價貫徹於學習活動的全過程。課堂教學評價注意對學生學習採取多元評價,包括關注作業練習、實踐表現、對學習過程的參與程度等。既有教師評價,也有學生自我評價、家長的評價和同學合作者的評價。

3、讓每個學生至少發現自己的一個強項。透過各種活動為學生創設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機會。因此,英語周、數學周、閱讀節、科技節、運動會、藝術節、才藝展示、座右銘徵集、學生報紙、紅領巾電視臺等都是為培養學生能力,展示其個人風採的舞臺和機會。

4、以評價改革為突破口,運用評價的導向激勵,調控改善教師教學行為。如,學校對於學科質量的檢測監控資料透過階段性調研獲得,管理層主要關注“合格率、優秀率”,關注年級平行班、班級各學科的均衡,關注單一學科縱向發展情況。

5、抓好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水平的評價。學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市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百題問答》,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市學生成長記錄冊》的實施要求。為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評價,學校建立了各學科評價的評語模板和評語庫,指導教師用積極、正面、富有童趣的言語來進行評價。

七、問題與思考

1、有關課程建設。經常被人問及或問及他人有關學校特色或特色學校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都能夠說清楚學校的.特色。比如**實小的辦學特色目前是在藝體領域。這些學校特色為學生個性的發展,為校園文化、校園精神彰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們認為個別專案特色尚不足以引領學校發展,尚不足以形成一所特色學校。特色學校的建設是學校發展的又一個增長點。學校有怎樣的課程體系,就有怎樣的學校特色。課程是學校落實辦學理念形成辦學特色最系統最有力的支撐。學校課程體系的搭建以及對於三類課程的功能定位,我們在前一階段已經做了一些工作並形成了一定的認識。學校的課程,如何進一步為學生提供高品質的學校生活,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體驗和個性化學習的需求,並減輕過重課業負擔;如何更好的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感、成就感,如何依託課程建設特色學校方面,我們應該有所作為。

2、有關課堂教學。學生在校一天,在課堂上學習的時間達70%以上,而低效課堂的有效率僅在50%以下。我們可以舉出很多課堂低效場景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低效和無效的教學行為,往往不是因為教師不負責任、懶惰造成的,連很多勤奮的教師也不斷重複著低效的教學行為。因此,教學行為的變革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學生的“學”上做文章應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把“教”與“學”二字合在一起,兩者之間從目的上說是統一的,如果把兩字分開,他們又是一對矛盾。教師太主動,學生就容易陷入被動;教師“講”的時間多了,學生就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教師總是講自己的思路,而不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路,學生就只能跟著教師亦步亦趨;教師總是讓學生配合自己講課,學生怎麼可能會有獨立思考?怎麼會有自己的創造?現在的課堂多數情況下只是讓學生聽懂了,而學生並沒有真正學會。這樣就為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埋下了伏筆,學生的課餘時間被作業所佔據,學生就沒有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因此,不斷調整“教”與“學”的關係,讓教學行為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是我們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3、有關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應該紮紮實實做起,從備課、上課、作業、

輔導等教學的基本環節去引導教師全面改進,學校也應該紮紮實實地從這些環節去指導。而有效的改進和指導又必須透過教學實踐、教學研究去推動。我們有許多實驗基地、實驗學校、實驗班級,實驗專案,我們應該更好地發揮出他們的作用。教育是需要實驗的,教育的創新、課程設定的變化、教學方法的改革都需要透過教育實踐的檢驗。我們新一輪課改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給學生留出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時間發展自身特長、提高素質,而事實上普遍的反映是減負效果不大,學生負擔還是很重。原因何在?我們尚沒有對大規模的課程改革成效進行總結反思、調整修正、改進提高。歸結起來還是教育教學研究與教育實踐的分離,我們需要好好反思這個問題。教育教學研究需要我們的教師、教育專家、教研人員的通力合作,要用科學來指引我們親近的道路,只有這樣,我們的教改之路才能走的踏實、走的正確。

4、有關學生綜合評價。基礎教育改革與考試和評價制度的改革是密切相關

的,透過合理的評價在一定層度上可以引導我們教育行為。評價體制將會越來越趨於完善,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符合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事實上在這方面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倡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科成績不是唯一衡量學生學習好壞的依據。用等第制的形式替代百分制,從最初的一、二年級不進行其中考查,到現在小學所有年級都不進行其中考查,開展陽光體育一小時活動等,所有的這些舉措,目的都在於去引導學校、教師如何全面的評價學生。未來的基礎教育,我們會更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以保證給予學生身心發展的更大空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機會去接觸外部的世界,讓老師全神貫注的去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不僅僅要加強教育評價理論、方法、手段的研究,更應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綜合評價和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

5、有關教學質量評價。學海無涯、學無止盡,也就意味著教海無涯教無止盡了,教學內容過多,學生負擔當然就重了。對教師教學效能的檢測已經進行了改革,如,取消平均分,以等第、區間等方法來替代。這些措施對於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無疑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只要存在比較,就會存在盲目攀比盲目競爭。為了比你的優多幾個百分點,比你的良多幾個百分點,就可能會去做違背學生成長規律、違背教育發展規律的事。教師教學會依據課程標準組織教學,也更容易被一系列的評價所左右。但是,如果過於弱化評價檢測,又會擔心教學質量的下降。如何發揮評價對教學的激勵、導向和診斷功能,還有待於突破。

6、教育與教學。如果把改進學校教學,提升教學質量看做是學校中心工作的

話,那麼做這件中心工作的意義是在與學生的發展、在與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育教學是一體的,不能割裂。教學要有效,教育要走在前面。欲成事先成人。因此,我們要把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學生身心健康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

課堂教學改進的征途漫漫,但我們**實驗小學教師的信心滿滿。只要我們執著信念,不斷求索,精益求精,勇於探索,我們一定能夠發揮我們團隊的優勢,讓**實驗的每一堂課都躍動著生命的活力,讓**實驗的每一個孩子都體驗到學習的歡樂,讓**實驗的每一位教師都實現各自專業發展的目標。

**市浦東新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