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愛迪生救媽媽教材講解

愛迪生救媽媽教材講解

課文《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的母親生命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充滿智慧和深情。讀著故事一個聰明可愛、愛動腦、愛動手的小愛迪生形象躍然紙上。本文是敘事文章,簡單明瞭,只要懂得鏡子的聚光原理,文章就能讀懂了,但這樣做顯然是不夠,語文價值的人文性貴在讓學生挖掘人物的品質,讓學生細細揣摩體會語言文字,實現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一,而沈老師精心設計的課堂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一、運用對比獨具匠心

為了評這堂課,我在網上也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了很多人上這篇課文時都圍繞愛迪生為什麼救媽媽,怎樣救媽媽這兩點讓學生在對重點詞句的朗讀感悟中感受愛迪生的愛動腦筋。而沈老師另闢蹊徑,從這節課的設計來看,兩次對比貫穿了整堂課的教學可謂獨具匠心。

“一比”:沈老師抓住“大家急得團團轉”這句話,重點展示了醫生的著急。從大問題“你從哪裡看出醫生的著急?”出發,帶領學生學習了醫生環顧四周,遲疑了片刻,說:“房間裡光線太暗沒法做手術。”爸爸說:“那就多點幾盞油燈。”醫生還是搖頭,連連說不行。在這裡。沈老師問的非常好:醫生,你在看什麼呀?請你聯絡第二段,說說醫生為什麼這樣著急?這樣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了天色是越來越暗,而且媽媽的病情很嚴重,再也不能拖延了,此時是多麼渴望光明呀!在教學爸爸的著急時,主要抓住“爸爸一見又急又氣,斥責道“什麼時候了,還胡鬧!”展開。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根據重點詞語提問,“爸爸為什麼又急又氣?誰在胡鬧?在胡鬧些什麼?”並自己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並在學習的基礎上提出:爸爸看到這些大鏡子,爸爸心裡想到就是孩子又貪玩了,他當時是怎麼斥責愛迪生的?學生的回答非常精彩:爸爸斥責說:“又要玩什麼把戲!”爸爸又急又氣的說:“媽媽有生命危險,你居然只想到玩。”這樣,學生感受到了當時情況的危急,爸爸焦急不安、心急如焚的樣子就如熱鍋上的螞蟻;醫生急上眉梢,急得無奈躍然紙上。正當大家都急得團團轉時,沈老師不失時機讓學生找找“愛迪生到底是怎麼做的?”抓住愛迪生的動作“一溜煙似的奔出”、“捧著”透過朗讀體會,透過和醫生、爸爸當時的表現對比,學生們深刻感受到了愛迪生的沉著冷靜,機智聰明。

“二比”:在前一基礎上,沈老師又“乘勝追擊”,巧妙地從“醫生一開始的束手無策,以及此後對小愛迪生想出的辦法感到滿意和誇讚”“爸爸由“又急又氣”到“恍然大悟”對小愛迪生前後態度的變化。”讓這個聰明可愛、愛動腦、愛動手的小愛迪生在學生心中的形象更加清晰了。

二、巧妙鋪墊思維迸發

我們看到,這堂課上還有一個非常大的亮點就是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思路開闊,學生有自己的想法。這當然與沈老師循序漸進的誘導密不可分的。像這堂課的後面,當沈老師問:“假如你就是這個醫生,你會想什麼?”學生的回答很精彩:“這麼小的年紀就知道反射原理了,真了不起!“你好棒呀,真希望自己也能有這樣的兒子!”“我有這麼多經驗都沒想到辦法,卻讓一個小孩子想到了……”等等。我想,正是因為有了前面兩次的對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才使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課文情境,讓學生的思維得以迸發。這樣的精彩,是老師巧妙的鋪墊激發了學生情感,是學生情感的自然流露。

三、巧用插圖,開篇佈局

1、“急”字開篇,鋪墊了整節課的基調

在沈老師的展示課上,在複習完生字後就立即出示了圖片引出課文。沈老師請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說說你從圖片上看到了什麼?學生從圖片中感受到了媽媽病情很重,急需手術,但家裡光線很暗,無法實施手術。愛迪生父子和醫生都十分著急。在“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的`問題追問下,學生很快關注到了細節:低著頭、抓耳撓鰓、皺著眉頭等面部表情和肢體解讀。從而很自然的過度到此時他們的心情是十分著急的。這樣很自然的開展了以下內容的展開:他們為什麼這樣著急呢?從那裡看出醫生的著急?從那裡看出爸爸的著急?在這樣著急的情形下他們想到了辦法了嗎?從圖片入手,一個“著急”展開了整個課堂的教學。

2、有效利用,承上啟下。

當理解“爸爸恍然大悟。”這句話時,沈老師出示了圖片(一下子亮堂起來)和前面的圖片進行了對比,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愛迪生利用鏡子把光聚集在一起後的效果。有學生還從圖上觀察到:爸爸看到這一切,摸著自己的後腦勺的樣子,很形象地理解了“恍然大悟“的意思。這裡課文插圖有效利用,不僅讓學生懂得了“爸爸恍然大悟,明白了()”,更是巧妙地承接了上文,引出了下文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