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輔助設計與工程計算

陶藝研究方案設計

陶藝研究方案設計範文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陶藝教學活動在課堂中出現。這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陶藝研究方案設計範文,歡迎喜歡的朋友來查閱。

陶藝研究方案設計範文1

一、課程開發的背景

目前,小學兒童感知陶藝尚處於初步發展水平,他們對陶藝的空間、材料和技能的感知有很大的侷限性。小學生的觀察力是其感知覺發展的高階形態,也是以其感知覺發展水平為基礎的。有研究者針對小學低中高年級學生的觀察品質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小學低年級兒童在觀察的精確性方面,他們只關注事物的大致輪廓與整體特徵,不能作精細分析和細節把握。在目的性方面,小學低年級兒童的隨意性和抗干擾能力較差,無法保證長時間的持續觀察。他們感知事物常常跟著興趣走,不按教師的要求去感知,所以顯得凌亂、不繫統,缺乏順序性。

在2000年教育部頒發的《九年制義務全日制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修訂版)》中指出:“有條件的學校可增加陶藝的教學內容”。隨著陶藝教育的不斷推廣和普及,陶藝教育的價值日趨顯著。小學陶藝教學寓造型於遊戲之中,寓情於泥性之中,寓美於獨特的形式、質感之中,寓德於陶文化之中,寓創新於動手之中、實踐之中。用“泥”塑型,既符合兒童愛玩泥巴的天性,又能開發人的大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想象能力,同時它使學生找到了發展個性、開發潛能、實現自我的天地。正是如此,陶藝課有別於傳統的美術創作或技法訓練,而是一項在文化與整體發展統攝下的一種綜合性極強的工藝美術課題。

二、課程目標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透過泥巴可以變化出千姿百態的陶藝的作品,變出富有動手習慣、樂於探究的人。但畢竟還是兒童,他們的審美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想象能力遠不及成人。針對如上特點,就需要在低年級教學中注重對其觀察力的引導和培養。由於興趣和情緒狀態在低年級兒童的感知中有重要作用,教師需要增強教學環節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使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情感去觀察、體驗。我認為要注重以下幾點:

1.在陶藝教學活動中,透過引導學生運用揉,團,搓,捏,接等方法自由地改變形體,從而激發其探索陶土塑造新方法的濃厚興趣。這樣,眼,腦,手等諸方面的協調使創新意識,創造思維,實踐能力得到和諧的發展。

2.在陶藝教學活動中,透過對原始陶藝,民間陶藝和現代陶藝作品的欣賞,激發學生創作的思維與靈感,特別是透過富有生活情趣的兒童喜聞樂見的創作主題的設定,引導兒童在休閒性的創作活動中,陶冶性情,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從而使學生對三維空間的觀察力,想象力及創造力等得到綜合性的鍛鍊。

3.在陶藝教學活動中,透過引導學生進行資料採集與整理,問題的探討與分析等合作與獨創相結合的學習體驗,及對泥料粘合,釉色處理,焙燒溫度,舊陶的保護及修補等的初步認識與嘗試活動,促使學生在藝術創作活動中萌發科學的精神。

三、活動方案的具體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瞭解陶藝知識,學會欣賞各種優秀的陶藝作品。

掌握各種基本的創造技法和成型方式。

2、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1)能夠以日常生活學習物品為載體,進行創造性思維。

(2)經歷從收集資料、發現問題、嘗試探究、初步解決問題到成果展示交流的過程,感悟創造的思想和原理。

(3)透過相互交流增強學生表達、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

我國的陶藝藝術源遠流長,讓學生走進陶藝、瞭解陶藝、喜歡陶藝、創作陶藝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普通的泥巴透過他們雙手的塑造就變成了一件件富有生命的作品。在簡單有趣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這也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載體。

四、課程內容

(一)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

陶藝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興趣特點、能力特點來設計的相應活動,同時也儘量挖掘學校和社群周邊的資源和可開發的教學內容,開展活動。

陶藝教學得到校領導和全校師生的支援和喜愛,特別是學生的歡迎,有專用教室和專業裝置,為陶藝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陶藝教學的內容不是孤立的,在教學中將語文、音樂、技術勞動、自然、美術等學科整合在了一起,體現出課程內容的綜合性。

(二)單元說明

1. 在“瓷海漫遊”單元中,各班班主任先讓學生透過蒐集的圖書和實物欣賞生活陶藝和現代陶藝, 感知陶藝工藝的藝術美和實用價值,以陶冶學生的情操; 再請校內外陶藝方面的專家開設陶藝知識講座, 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然後發動隊員上網查詢資料,下載相關圖片,製作資訊卡, 分組將蒐集到的資料和圖片設計成電腦小報, 貼在“學習園地”進行展示和評比;最後在班會課上進行“走進陶藝世界”大賽。

2. 在“成型方式”單元中, 各班先讓學生了解陶藝的各種工具與材料, 再帶學生去參觀陶藝的作品, 然後讓學生欣賞各類陶藝作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展示。

3.在“陶藝作品”單元中,舉辦陶藝作品特色展示進行交流和作品賞析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體驗創造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的能力和提高學生再探究的水平。

陶藝研究方案設計範文2

一、陶藝課程的設計:

小學陶藝課是以陶土為製作材料,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塑造的工藝課,是一種體現美術教學新理念,給學生提供休閒創造的藝術教學活動。以藝術性、科學性、文化性、休閒性等融為一體並賦予其獨特的思想內涵和教學基礎。透過陶藝的學習欣賞,嘗試陶藝的工具、材料與製作過程,塑造體驗陶藝學習的樂趣、方法,促進學生藝術的感知與欣賞能力,藝術表現與創作能力,瞭解人類文明的由來和發展,激發創造精神,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在陶藝課中,透過引導學生運用揉團、搓、捏、接等方法自由地改變形體,從而激發其探索陶土塑造新方法的濃厚興趣。這樣,眼、腦、手等三者方面的協調使創新意識、創造思維、實踐能得到和諧的發展。激發學生創作的思維與靈感,特別是透過富有生活情趣的兒童喜聞樂見的創作主題的設定,引導兒童在自由輕鬆的創作活動中,陶冶性情,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從而使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力、空間的想象力、形象的創造力等得到綜合性的鍛鍊。透過引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採集與整理,問題的探討與分析等合作與獨創相結合的學習體驗,及對泥料粘合、色彩處理、焙燒溫度、陶坯的保護等初步的認識與嘗試活動,促進學生在藝術創作活動中萌發科學技術的精神。透過對不同時期與不同地區及同學之間作品的評價,對創作過程中的情節交流,形成互相學習、互相關愛,不斷超越的人文精神。

二、陶藝校本課程的開發:

在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和鼓勵鞭策下,在新課程理論的指導下,我校於2002年起,著手進行《陶藝》教學的嘗試。從2003學年度起,我校逐步開設一~~六年級陶藝課程,並開始把《陶藝》作為校本課程來開發。逐步編寫了教材。在教材的內容方面,遵循新課程標準,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相融合,與人文精神相融合,逐漸向綜合方面發展,使陶藝校本課程富有時代感。教材的編寫還體現了對學生的個性潛能充分挖掘,為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打下基礎,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在開發的過程中我們實施了以下策略。

1、構建民主、開放的課程開發組織。

建立一支民主、開放的組織機構是保證校本課程開發渠道順暢的重要因素。從2003年起,我校專門成立了課程開發組。由三位美術教師和校分管領導對校本進行了理論方面的認證和指導,一線教師進行陶藝教學方面的探究和實踐,蒐集適合學生髮展的課例形式,定期彙總教研。做到邊實施,邊開發,邊挖掘,邊總結的同步進行的有效方法,在實踐過程中動態生成課程。我們先後改編寫了教材,並逐步生成了適合我校師生的教材。同時為保證組織機構民主、順暢執行,學校強調三個意識,即校長要有協調意識,分管領導要有服務意識,實驗教師要有精品意識,為課程開發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2、創設良好的外部開發環境。

為推進陶藝教學,學校做了大量的工作。配齊、開設了高標準的陶藝教室、作品陳列櫃,設定了專門燒製陶器的窯爐,一些配套設施將得到更全面的配置。

3、科學合理課時課程安排

陶藝校本重在普及,使學生在陶藝教學的大文化背景下受到教育。學校全校一至六年級全部開展陶藝課。在現有的條件下讓儘量多的學生參與陶藝教學體驗,做到“人人動手,個個玩陶”。每學期每人有8次陶藝教學,每次2課時,課時安排還和美術課教學相結合。陶藝教學和美術教學中的手工、泥塑、麵塑、雕塑、兒童畫等教學的整合,開發陶藝校本課程,構建大綜合的陶藝教學特色之路。

三、我校陶藝校本課程開發的成效

一所學校的生命力在於特色,要想打造品牌學校,必須凸現特色,“特色課程的構建是實現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載體”。我校作為一所城郊結合部的學校,學校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機遇和挑戰。陶藝校本課程開發地進行,恰恰為學校提供了一條特色化發展的道路,並提高了學校的辦學質量,凸現了學校的辦學特色。校本課程開發使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在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過程中,教師扮演著課程的編制者、課程的實施者和課程的評價者的三位一體角色,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是以現代課程理論為指導,要求教師不但要系統學習現代課程論和教學論,具備較高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我校陶藝校本課程的實施,促進了我校美術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升。同時學生也有很大的收穫:

1、陶藝課程培養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陶器的產生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創造,它標誌著人類文明和文化的開始。陶藝有著深邃的文化精神和十分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可以說中華民族將它最內在的本質、對生命的感悟、對自然精神的心領神會完美地表現在了它的精深博大的陶瓷藝術中了。同學們透過參觀博物館、欣賞中國古代陶器和製陶活動,瞭解了我們祖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感受到了深厚宏博的中華民族文化精神,開拓了視野,增長了知識,由此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例如,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陶藝作品,並輔以講解每件陶藝作品所表現的藝術特徵和歷史故事,學生普遍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隨後,以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為創作題材讓學生進入實踐操作,並在創作過程中充分展現屈原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生平事蹟。且不論學生的創作的作品如何,這一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愛國主義的薰陶和教育。

2、陶藝課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陶藝作品雖然會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點,但每件作品都會有自己的特別之處,每個學生都會有成功的收穫,只要適當給予鼓勵,學生就會因此而高興,因此而自豪,從而產生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會增強他們的自信,這份自信,會有力促進其他各門功課的進步。

3、陶藝教學提升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陶藝教學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十指要不間斷地作多種方式地運用和配合,從而使雙手變得靈巧,這一切都有利於學生大腦的使用程度和使用方式得到充分地開發和改善,使人變得有創造力。而創造力本身是人人都有,時時可見,處處存在的,只要注意強化學生的創造意識,生活中就會有發揮創造才能的機會,在陶藝課的教學中,泥料的選擇,作品的構思設計,陶藝製作技法的運用等,都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可以說創新是陶藝的本質內涵,喜愛質樸無華的泥土是學生的天性,每週一節的陶藝課都在彰顯同學們的潛能,表現自己心中所想,腦中所思的陶藝作品。陶藝教學為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提供了空間,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

4、陶藝課程錘鍊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陶藝教學作為藝術教育的一種形式,是一種形象直觀教育,在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心理活動和外部環境的協調,促進學生的心理活動和生理特徵的協調,促進學生心理活動內部之間的協調,從而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是因為,學習陶藝,學生必須學會觀察生活,分析生活,發現陶藝造型的源泉,進而表現生活,此過程中的心理活動要求十分活躍,注意力要求比較集中,整體心理素質因此將得到逐步提高。

5、陶藝教學引導學生的相互協作

隨著21世紀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合作學習”方式正日益成為教育教學研究與探討的熱點。《美術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自主、探究與合作是學生學習美術的重要方式。”

陶藝中的合作是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來創作完成作品。馬克思說過:“個人的發展取決於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資源。”學生在發展中存在差異並不可怕,合作學習能把這種差異轉變為一種教學資源。如果教師能把這種差異因素構成的矛盾轉化為動力,就能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讓他們學會各展所長,達到“1+1>2”的效果。

陶藝教學提倡合作,不僅因為陶藝活動由於受時間和陶泥的特殊性(易幹)的限制 ,在課堂內難以單獨及時地完成作品,必須利用小組的形式來合作完成,還因為合作能集思廣益,加強互動。學生們需要根據內容一起構思,一起製作,一起探討創作的形式和製作的方法等,還要進行合理分工和相互協調,齊心合力共同完成作品。這種合作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增強學生間的交流,有助於學生間的友好相處。這些都將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例如:朱藝丹、陸志花同學共同完成的兩幅作品《我的所愛》、《美麗家園》不再是較單一的畫面,兩位同學從構思到製作到完成,一直把各自的想法講出來,共同探討,於是才有了這兩幅畫面較豐富,而且能給予我們更多思考的作品。

“用雙手和智慧實踐知識,用團隊精神製造作品”,這是我們陶藝實踐內容的一個基本點。在這個基點上,我們有效地解決了學生朦朧的學習目的和混亂的學習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適應了學校的硬體限制,幾個人一組協作,互相交流,既完成了學習的目的,也在學習中得到應有的體驗。

6、陶藝課程發現了學生的個性特質

在藝術教育中評價目的主要是為了改善和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標準應體現多維度性和多級性,以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幫助學生髮現各自的個性物質,瞭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在陶藝教學中,每個學生的作品都會表現出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審美觀,教師不能簡單地用一把尺子來衡量學生水平。如上《陶罐》一課,學生所用的陶藝製作方法較多,有的學生徒手捏;有的用泥板成形法;有的用泥條盤築法。學生們的陶罐各具特色,很難判定誰好誰壞。實際上,準確與否、像不像,在藝術課程是相對的,關鍵看其是否大膽、是否觀察、是否表現、是否思考。只要學生大膽地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和感覺,就應當受到鼓勵,受到肯定,讓學生在這自由創作空間裡,體味到了更多成功的喜悅,促使他們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7、陶藝課程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

陶藝作品自身具有美的特徵,優秀的陶藝作品可以打動人的情感、人的精神、淨化和陶冶人的心靈,使人從中獲得美的享受。我國著名藝術家豐子愷先生曾這樣說過:“人們每天瞻仰著這樣完美無缺的藝術品,不知不覺中精神們蒙其涵養,感情受其陶冶,自然養成健全的人格。”

在開展陶藝教育教學中,透過創造陶藝形態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陶藝課中“壺”、“罐”、“人物”、“動物”等的創作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可以讓學生親近自然之美,親近生活之美,發現自然之美,發現生活之美,培養學生藝術的感知與欣賞能力,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在教學中注重把日常生活和學生真實的環境,作為陶藝學習的最初起點,把陶藝教學與情操的陶冶、文化的修養、科學技術的探究結合在一起,陶中有藝,藝中有思想、有情感、有文化、有科學。“創造美於自我,施潔淨於人心。”

四、陶藝課程的實施效果

1、陶藝課程的有效實施,進一步豐富完善了學校的課程體系。在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學校充分挖掘課程資源,透過邊實踐邊開發的策略過程,不斷提高課程開發的能力和水平。陶藝課程的成功開發,有利於學校課程管理和決策的民主化及課程資源的優置化,提高了學校的辦學質量,逐步成為了學校的品牌課程,凸現了學校的辦學特色。

2、陶藝課程的有效實施,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升。陶藝,是古老而嶄新的藝術。我們學校參與校本的美術老師,以前都沒有搞過陶藝,可以說對陶藝只是看了幾本書,玩過幾次陶吧,在陶藝上還是門外漢。我們及時邀請專家來我校對美術教師進行現場培訓,在陶藝專家三天的親自輔導下,我們才初識陶藝,才對陶藝教學有了自己的一點想法。

3、陶藝課程的有效實施,滿足學生自我發展的需求。激發兒童對陶藝的學習興趣、發展感知能力和三維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創造精神和解決問題問題的能力。總之陶藝課程著眼於發展學生的興趣、需要和特長,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在玩泥巴中培養了審美情趣,享受到了成功和快樂,真正落實了“為每個學生一生的幸福和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

總之,在陶藝課堂中,學生可以研究文學,探討幾何體,可以進入動物世界,可以與古人對話,可以奇思妙想,可以用陶泥捏成自己任意想捏的東西。一句話,學生可以用陶泥捏出自己整個的世界。教學證明,陶藝教學是素質教育非常有效的載體之一,它讓學生捏出了自己豐富多彩的世界,讓他們盡情地體會著創造的樂趣,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