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業經濟管理

農業技術論文

農業技術論文

雖然我國社會經濟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但是農業在我國還是處於極為重要的地位,而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僅能夠促進農業技術的推廣,也是解決現代農業發展問題的重要方式。接下來小編蒐集了農業技術論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篇一:淺論山東紅茶的農業技術

摘要

紅茶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生產、加工後可以給種植者與加工者帶來大量地經濟收益,需要最佳化茶樹的栽培技術,增加夏季茶帶來的收益。本文是以山東紅茶為切入點,分析了茶樹的栽培技術以及紅茶的生產,並對紅茶的品質有明確地要求。

關鍵詞

茶樹種類;萎凋;揉捻

近幾年,人們的飲食習慣有很大地改變,國內對紅茶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山東地區最初以綠茶種植為主,但因為綠茶的口感、香氣稍差,所以,一些人開始把夏茶作為原材料,生產紅茶。對紅茶品質的要求是,茶葉的顏色油潤、湯色紅豔明亮。

1茶樹的栽培

1.1建立生產基地

茶樹種植基地的選擇應該是,周圍有良好地生態環境,使用的水源沒有受到汙染,且有良好地澆水條件。種植區域多為半山坡,這個位置不易被風吹,又能接收到陽光,是茶樹生長的最佳位置之一。種植的土壤可以選擇壤土、砂壤土等,且土壤的結構完整,土質肥沃,最佳pH值的範圍在4.5~6.5之間。選擇一塊區域作為茶樹的生長區域後,種植者可以根據要求,以及自然條件的各項限制,把整個茶園劃分成不同的區域,在茶園中挖出溝渠,增設防護林,建立一個規模化的茶園。

1.2選擇適合的茶樹種類

山東地區的所有茶葉中,可用於紅茶生產的茶葉包括黃山、福鼎大白茶等,而這些茶葉可以分成2類,有性系品種;無性系品種,其中,黃山是有性系品種,用它製作出來的紅茶有較高地品質,福鼎大白茶屬於無性系品種,新採摘的茶葉表面有大量茸毛,做成紅茶後可顯示出金豪,整體的外觀高檔、優美,無性系品種也包括龍井、烏牛早等,這幾種茶葉多用於做成高檔綠茶,雖然也可以作為紅茶的原料,但生產出來的紅茶品質較低。即選擇茶樹的種類時,必須全方面考慮,保證選擇的茶葉可以滿足早茶、中茶、晚茶的要求,也可以與其他品種的茶進行搭配。

1.3施肥

茶樹種植後,需適當施肥,以讓茶樹順利生長。茶樹所需的肥料為有機肥,包括經過腐熟後的農家肥,以及餅肥、漚肥等。整個施肥的過程可以分為多個階段:茶樹栽種前,需要在土壤中施加足夠的底肥,通常情況是在666.7m2的範圍內,加入3000~5000kg的農家肥,或是加入餅肥,最少為200kg,最多為500kg,接著適當加入過磷酸鈣。茶樹定值後,需要用肥料改良土壤,讓土壤有更多的肥力,實現優質高產。其運用的是“一基三追多次噴”的方法,即在秋季追加1次基肥,並在“白露”到來的前後,在茶樹樹根的周圍挖出施肥溝,在溝中放入基肥,隨後,在1a中的3月、6月與7月追加速效肥,追肥的比例依次是50%、30%、20%,最後,“多次噴”是種植人員透過在葉片上噴灑肥料的方式施肥。

1.4鮮葉採摘

山東省每年到了6月底時,每天的溫度已基本超過25℃,此時,即可把新鮮的葉片採摘,做成紅茶。茶葉採摘前,葉片上的露水必須全部曬乾,以免把露水葉摘下來。可以採摘的葉片必須符合標準,即芽葉的顏色必須保持一致,整體的大小均勻,且採摘時用提採的方式採摘,使芽葉保持完整,不會帶出鱗片或老的枝葉等。鮮葉採摘結束後,隨即進行清潔並用竹簍盛放,快速運到加工車間。

2紅茶的生產過程

紅茶是由其他原茶生產而成,有特定的加工方式,過程包括萎凋、揉捻、發酵等。

2.1萎凋

鮮葉運送到加工工廠後,需及時把所有鮮葉晾曬,讓其萎凋。可以用室內萎凋的方式,即把所用鮮葉攤在竹匾上,併合理控制攤鋪的密度,確保室內溫度與溼度的適宜,如果加工工廠有更好地條件,可以在室內安裝空調。待10h或20h後,鮮葉的萎凋基本結束,判斷方法是,葉片柔軟,成團慢慢鬆開後不會輕易彈開,葉片的顏色呈現為暗綠色,可以發出清香的氣味,莖雖然會折彎,但不會斷開。

2.2揉捻

紅茶所需的揉捻時間明顯超過綠茶,如果是嫩葉,揉捻的最短時長為60min,最多為70min,如果葉子較老,時間會延長為70~90min,一共需要2次揉捻,讓其充分發酵。揉捻時,葉片加入的數量、時間點都需要根據葉片的新舊程度決定,並適當加壓,加壓的方式是“輕、重、輕”。揉捻即將結束前,適當減小壓力,讓茶葉吸收揉出的茶汁,並讓茶團慢慢變得鬆散。

2.3發酵

發酵是在室內進行,應把溫度控制在25~28℃之間,相對溼度保持在90%為宜,並保證空氣新鮮,室內有充足的氧氣。發酵時,葉片攤開的厚度是由揉捻後的葉片變化、氣溫等因素決定,多在4~5cm之間,嫩葉應薄一點,老葉的厚度偏厚,同時,如果發酵室內的溫度較低,所需的時間必須超過150min,最長不超過210min,如果氣溫較高,時間可稍稍縮短。此外,在發酵的過程中,需要定時翻葉,讓所有葉子都均勻發酵。

3結語

山東紅茶的生產需要足夠的原茶,並對原茶進行處理,最終完成紅茶的製作。即需預先選擇生產基地與適合的茶樹種類,適當施肥,待茶樹長出鮮葉後採摘,隨後用萎凋、揉捻、發酵等方式對鮮葉進行處理,把它做成高檔紅茶。

篇二:縣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檔案編研工作

摘要

農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同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檔案編輯工作也是農業科技技術的核心內容,是整個檔案編輯團隊的辛勤勞動成果。目前檔案編研工作已經成為開發檔案資訊資源和經濟建設過程中的主要來源,設定檔案編研工作組有利於縣(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工作的順利進行,為農業工作做出重要貢獻。

關鍵詞

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檔案編研工作;重要貢獻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發展就得到迅猛進步,廣大農業工作者將科技積極地應用到農業生產當中,開展生產前後以及生產過程中的一系列社會化、服務化的活動,促進農業生產的高產高效率。除此之外,加快了檔案工作建立的步伐,在生產過程中強調檔案建設的重要意義,為農業發展的持續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也保證了其在技術推廣中得到越來越多的工作人員的認可。

1提高對檔案編研工作的認可

檔案是一個國家的財富,是經濟建設的基石。例如酒泉地區的馬天林曾組織開展過土壤調研工作,並對當時土壤狀況、肥力等做了認真評估,透過對比和分析該地區檔案資料,發現在該地區耕作土地當中,97%的土壤鋅含量較低、92%的土地鉬含量低、78%的土地錳含量低,對糧食產量低的原因直接指明是由於微量元素匱乏造成的,所以及時做出規劃,制定合理的耕作方式,提高了該區域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幫助農民增產。這就充分說明,做好檔案編研工作有利於提高和促進經濟平穩發展,起到良好的宣傳教育工作。因此在檔案編輯過程中,需要加強相關從事人員的法律意識和工作態度,提高其對檔案編研工作的認識,加強工作能力,不斷開發新的、合理有效的檔案編研方式。

2做好檔案編研工作當中的交流

加強檔案編輯室的工作能力,積極與周邊縣(市)的檔案編研中心聯絡,將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檔案編研工作做出去,與檔案館、農業局、教科委等部門做好聯絡,充分利用這些單位的資源來完善檔案的不足,開拓資訊開發管理力度。例如甘肅省農業廳曾對酒泉地區下達農田改造任務,該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工作人員利用土壤普查檔案和當地相關事業單位的幫助,對土壤理化性質和營養分佈、營養型別等做出詳細的調研,最終得到較為完整的中低產田的土壤型別、障礙因素、肥力狀況等,最後以提高土壤肥力為改造重點的`農田改造工作在酒泉地區順利展開,並分佈在五個農業縣的農名承包土壤上,經過五年的治理改善,該區域各項指標均有提高,基本上該地區農業總產值增加7123.37萬元,純收益增加6145.76萬元,極大的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收入也幫助當地農業條件得到改善。因此,做好檔案編研工作中的交流將有利於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幫助農民提高土壤產量。

3提高檔案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

縣(市)的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開展檔案編研工作的時候,必須要選擇具備農業科學知識或者掌握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經驗的人才,對於缺乏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的相關工作人員,要定期展開專業知識培訓或者外出學習等活動,幫助工作人員提高基本技能。同時,設定技能大比拼等專業知識的競爭,激勵工作人員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此外,加大在高校中的宣傳力度,從高校畢業生中積極引進人才,提高檔案編研工作中心的整體專業知識水平。積極推廣農業新技術,將農業新技術轉化成生產力,讓農民更快的掌握新技術,這也離不開廣大推广部門的工作人員的努力,只有自身學會了這項新技術,才能更好的幫助農民理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