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作文教學的認識
淺析作文教學的認識
我們都知道,造高樓大廈,光研究房屋式樣,而缺乏必要的建築材料,那麼即使有再好的圖紙設計也造不出象樣的房子來。同樣,在語文教學中,在精妙的思想,如果沒有豐富的語言,也是茶壺裡著餃子——倒不出來。語言不僅是是交際工具,也是思維工具。難以想象,一個語言貧乏的人,他的思維會得到高度發展。因此,豐富學生的語言,無疑是發展學生思維的一種有效手段。
小學生的記性好,模仿力強,悟性卻相對較弱,因此新課程標準非常重視語言積累,特別強調透過閱讀積累,透過生活積累,一再強調語文教學要放棄煩瑣的內容分析,要讓學生在大量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這一課程目標給每個語文教師提出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新課題。我們都知道,一種學習習慣的養成,一種學習能力的獲得,都離不開教師長期的訓練和培養,積累也是如此。下面我以二年級課文《李子核》教學為例談談指導學生詞彙積累的點滴收穫。
學生掌握詞語需要一個內化過程,我將之分解成課外初“相識”,課內再“熟悉”,作文裡“交朋友”這三個階段。
一、課外初“相識”,拓展詞彙空間。
擴大詞彙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閱讀課外書籍,這已被眾多教師認同。許多積累作業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他們邊閱讀,邊摘錄好詞好句。教師很少參與其中,只是進行簡單地檢查批閱。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小學生的識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較差,詞彙積累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是記在紙上。所以教師要做恰當的引導。首先知道學生進行詞彙的分類整理。例:寫人類可分外貌、動作、心理、語言,寫季節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物候,寫物類分色、形、味。其次教師在學生課外抄摘的基礎上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選擇出一些詞彙,或成講義,或成小黑板,加深學生對這些詞彙的印象,以備課堂上提取。比如《李子核》一文,我抓住文中三個訓練點:一是看實物運用課外詞彙,描寫李子的外形;二是描寫瓦尼亞臉紅的一個比喻句;三是動補結構的句式“他嚇得臉色發白”。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課外積累描述果子色、形、味的詞語,描寫紅顏色的事物以及描寫恐懼心理的詞語,分類抄於卡片上。
二、課內再”熟悉“,強化詞彙學習。
課外的積累,如果沒有經過長期的提取、運用,其鞏固率是相當低的,我們不能忽視這種現象:有些學生很喜歡看書,也很聽話地做了摘記,但是他作文裡的詞彙還是那麼貧乏。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好詞沒有經過及時消化、強化,被遺忘了。這是很可惜的。如果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語境,讓學生回憶課外獲得的詞彙,在加以運用,那麼日復一日,所掌握的詞彙量就相當可觀了。在《李子核》一文的教學中,我作如下設計:
(一)看圖用詞。將一幅逼真的李子圖掛在黑板上,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我先讓學生仔細地觀察李子,然後說出李子的顏色、形狀和味道。由於課外的鋪墊,學生的學習難度已相對降低了,學生一下子就說出紅豔豔、紅通通、黃裡透紅、又大又圓、圓溜溜、香噴噴、香氣撲鼻等詞語。學生透過運用課外所學詞語對李子的描述,加深了對李子的認識,這對理解文中主人公瓦尼亞偷吃李子這一情節也無疑起到了過河搭橋的作用。
(二)比較用詞。課文第三小節,描寫瓦尼亞難為情的表情,用了一個比喻句:“瓦尼亞的臉紅得像大紅蝦。”我出示大紅蝦的圖片,請學生找出大紅蝦和瓦尼亞的臉的相同點,透過比較,學生一下子說出兩者的共同點是“紅”,然後請學生根據這紅的'特點,瓦尼亞的臉還像什麼,學生馬上就說出了紅蘋果、紅櫻桃、紅辣椒、紅石榴等十多種物品,這樣,既鞏固了學生詞彙,加深了學生對比喻句的認識,又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三)體會用詞。課文第四小節描寫瓦尼亞聽了媽媽的話後,非常害怕,用了一個動補結構式:他嚇得臉色發白。我先讓學生體會瓦尼亞此時的心情如何,從哪個詞上可以看出瓦尼亞很害怕。然後請學生思考一下描寫一個人害怕,除了臉部表情外,能否用其他一些與身體部位相關詞語來表達,接著引導學生說出“頭皮發麻、兩手發抖、渾身是汗”等等。經過這一系列的調整,大大激發了學生課外積累詞彙的興趣。
(四)多種形式用詞。將以上所學的詞彙製成卡片,在課堂上適時貼在黑板上,給學生直觀印象,總結課文時,以比賽遊戲的方式再鞏固一遍。課後,又將卡片帖教室的“學習園地”上,確保這些詞語在學生面前的再現率。
透過課外積累和課堂識詞相結合,使學生擺脫了積累詞彙的盲目狀態。每個詞語經過資訊編碼,貯存到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之中,強化了詞彙學習。
三、作文裡交朋友,內化詞彙學習。
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高階階段,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體現。用詞是否精確、豐富、生動,可以檢驗出學生對詞彙的內化程度。同時,作文裡的詞彙運用又可以加深學生對詞彙的理解。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給學生呈現他們學過的詞彙,幫助他們從無意識狀態上升到有意識運用狀態。所以每次作文教學,我都向學生呈現大量與主題相關的詞語,請他們自由選用。學生自己選用的詞語超過了我所呈現的範圍,則給予表揚和鼓勵。經過課外——課內——課外幾次反覆,學生很自然地就會運用詞語了。經過一階段的訓練,學生不僅在習作時不會覺得無話可說,而且對積累詞語運用詞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在於與運用,而積累和理解是運用的前提。以上我談的只是詞彙積累,除此之外,還有句式積累、片段積累等。只有天天積累,我們的學生才會形成深厚的語文素養,才會厚積而薄發,他們的語言才不會蒼白,他們的思維才會被點燃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