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淺談作文教學之我見

淺談作文教學之我見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都是廣大語文教師的一個難點。怎樣才能讓學生不怕寫作文,學會作文?特別是讓農村小學生能寫出優秀的文章,這成了所有奮鬥在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師關注的熱點問題。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我覺得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存在以下弊端:

一、教學環節設定不合理,抑制學生思維

1.老師們重視遵循著教師講解、讀範文——學生列提綱——草稿——學生修改——抄寫的雙課時模式教學。

遇到一個作文題目,各位教師害怕學生不理解題目的意思,無從下筆。因此,總是教師講在前、學生寫在後,殊不知,這樣一來就固化了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的思維定格在一個極小的空間內,讓學生只能按老師的要求去完成作文。結果,學生寫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大同小異,沒有一點創新求異。我們的這種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2.教師總是習慣把批改作文放在課後來進行,沒有及時的反饋,收效不大。全班幾十篇作文,每篇都要精批細改。一字一句,一段一篇,都仔仔細細地給學生檢查,錯字、別字、重複的、不具體的、或換或改,或增或減……兢兢業業,樂此不疲。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收效甚微。為什麼?作文字發下去,學生沒仔細讀,即使讀了,也不能完全理解老師的意思。老師與學生畢竟有一段年齡差距,生活閱歷、思想、行為怎會與老師完全一致呢?

二、作文數量太少,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不夠

農村小學規定一週兩節作文課,但許多教師為趕語文教學進度,一般兩週才上一次作文,一學期共八次,加上單元測試卷上的作文,一學期也不過十多個作文。但這個中間還有些作文題是同類型的,學生作文也是“換湯不換藥”,一個作文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思維沒有得到全方位的訓練,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有很大的侷限性。俗話說:刀不磨要生鏽。學生的思維也是一樣,不經常訓練,想要一下子提高是不可能的。

三、學生見識太少,又沒良好的作文習慣,感到無話可說

我所在的學校屬於典型的偏遠山村小學,校領導、教師、家長又擔心學生的安全問題,因此,有組織、有紀律地外出鍛鍊的機會幾乎沒有。教師又害怕耽誤學生的學習,村小根本沒有圖書室。蜜蜂要釀出芳香的花蜜,必須採擷千萬朵鮮花,沒有足夠的見聞,哪來廣博的知識?再加上學生平時沒有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怎能發現平凡中的偉大,寫出好文章呢?

針對以上問題,透過自己的探索,近年來我逐步採取了以下一些對策:

1.最佳化課堂結構,提高作文質量

(1)先寫作,後講評。教師出題之後,不作任何提示。學生自己作文,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這樣學習的思維就不會受到限制,這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學生陸續交作文的時間內,教師迅速瀏覽學生作文,發現其中具有普遍性的問題,並選出典型的作文,以備40分鐘後有針對性地講評。

講評時,讓學生自己來唸作文,唸的時候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然後發表自己的修改意見。教師要運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敢於發表意見,善於發表意見。同時要注意對學生的一些不正確的意見予以糾正指導,但都應該本著表揚鼓勵的原則來進行。

(2)修改。在進行典型的幾例作文講評之後,教師迅速地將作文字發下去,學生把自己手中拿到的`同學作文瀏覽一遍,寫上評語(自己不改自己的)。透過講評和修改,學生在不自覺中找到了自己作文與別人的差距,確定今後努力的方向。同時,他們也在修改別人的作文中提高了自己的作文能力。

學生修改完後,教師還應快速地看看學生的評語,選幾則寫得較好的念給大家聽,這對學生來講,也是一個提高認識的過程。

(3)小結。利用幾分鐘對本堂作文課的情況作一個簡單的小結,歸納一下這類題目的寫作方法,讓學生能舉一反三。這是一個由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過程,學生掌握了理論,才能用於指導自己的實踐,才有利於形成實踐——理論——實踐的良性迴圈。因而,課堂小結是十分必要的,我們一定要重視。

2.增加作文次數,活躍學生思維

(1)激發寫作興趣,增加作文次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學生寫好作文,只有他們對作文字身感興趣了,才會努力去寫好它。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新的作文教學方式能在課堂內完成教學任務,課後還給了學生玩的空間,學生當然樂意接受。因此一週一次作文,學生是可以完成的。

(2)堅持寫日記,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開始,可以讓學生種一株植物,寫觀察日記,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細心周圍事物的習慣。以後,讓學生把目光投向自己身邊的人、事、物,在平凡之中覺察出不平凡的東西來記在日記本上。到寫作文時就可以拿出來用,寫作時自然就不會無話可說了。

童心是寶貴的,我們應該珍惜,因為孩子們許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其實蘊含著智慧的光華。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如果能用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他們尋找出生活中的童趣,那麼作文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是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