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硬體cpu的知識
CPU是電腦重要的硬體,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關於電腦硬體cpu的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電腦硬體cpu的知識
一、外形
CPU外形看上去非常簡單:它是一個矩形片狀物體,中間凸起的一片指甲大小的、薄薄的矽晶片部分是CPU核心,英文稱之為“die”。在這塊小小的矽片上,密佈著數以千萬計的電晶體,它們相互配合協調,完成著各種複雜的運算和操作。CPU主要分為Intel和AMD兩類,是AMD生產的CPU,我們將在下期細細講述它們之間的區別。
CPU的核心工作強度很大,發熱量也大。而且CPU的核心非常脆弱,為了核心的安全,同時為了幫助核心散熱,於是現在的CPU一般在其核心上加裝一個金屬蓋,此金屬蓋不僅可以避免核心受到意外傷害,同時也增加了核心的散熱面積。
金屬封裝殼周圍是CPU基板,它將CPU內部的訊號引到CPU引腳上。基板的背面有許 多密密麻麻的鍍金的引腳,它是CPU與外部電路連線的通道,同時也起著固定CPU的作用。
由於CPU的核心發熱量比較大,為了保護核心的安全,如今的CPU都得加裝一個CPU散熱器。散熱器通常由一個大大的合金散熱片和一個散熱風扇組成,用來將CPU核心產生的熱量快速散發掉。
CPU的工作原理:CPU的內部結構可分為控制、邏輯、儲存三大部分。如果將CPU比作一臺機器的話,其工作原理大致是這樣的:首先是CPU將“原料”(程式發出的指令)經過“物質分配單位”(控制單元)進行初步調節,然後送到“加工車床”(邏輯運算單元)進行加工,最後將加工出來的“產品”(處理後的資料)儲存到“倉庫”(儲存器)中,以後“銷售部門”(應用程式)就可到“倉庫”中按需提貨了。
二、引數
見識了CPU的廬山真面目之後,我們也該跟它好好交流一番才行了,因為要真正透徹地瞭解CPU,就必須知道CPU的一些基礎引數的含義。
1.體現CPU工作能力的主頻、外頻、倍頻
(1)CPU的整體工作速度——主頻
主頻就是CPU的時鐘頻率,也就是CPU運算時的工作頻率。我們平常經常掛在嘴邊的“奔騰4 XXX MHz”講的就是CPU的主頻。
(2)生產線與生產線的條數——外頻與倍頻
與主頻相關的還有“外頻”與“倍頻”這兩個概念,“外頻”是系統匯流排的工作頻率,而“倍頻”則是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主頻=外頻×倍頻。我們可以把外頻看做CPU這臺“機器”內部的一條生產線,而倍頻則是生產線的`條數,一臺機器生產速度的快慢(主頻)自然就是生產線的速度(外頻)乘以生產線的條數(倍頻)了。
2.CPU的進出口速度——前端匯流排頻率
前端匯流排是CPU與主機板北橋晶片之間連線的通道,而“前端匯流排頻率”(FSB)就是該通道“運輸資料的速度”。如果將CPU看做一臺安裝在房間中的大型機器的話,“前端匯流排”就是這個房間的“大門”。機器的生產能力再強,如果“大門”很窄或者物體流通速度比較慢的話,CPU就不得不處於一種“吃不飽”的狀態。
早期CPU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是與CPU的外頻同步的。隨著CPU工作能力的加強(主頻越來越高),原來的那種低頻率前端匯流排已經滿足不了CPU的需要,於是人們開始在“前端匯流排頻率”上做起了文章——在不提高系統匯流排基準頻率的前體下,將前端匯流排單個時鐘週期能夠傳輸的資料個數以“倍數”增加。
在認識了這幾個引數之後,你應該明白“外頻≠前端匯流排頻率(FSB)”了吧。 3.CPU對電源的要求——工作電壓 工作電壓是指CPU核心正常工作所需的電壓。早期CPU的工作電壓一般為5V,目前Intel Core i7的核心工作電壓僅為1.0V左右。提高CPU的工作電壓可以提高CPU工作頻率,但是過高的工作電壓會帶來CPU發熱、甚至CPU燒壞的問題。而降低CPU電壓不會對CPU造成物理損壞,但是會影響CPU工作的穩定性。因為降低工作電壓會使CPU訊號變弱,造成運算混亂。為了降低CPU電壓、減小CPU發熱,適應更高的工作頻率,CPU工作電壓有逐步下降的趨勢。
4.CPU的內部高速週轉倉庫——快取
隨著CPU主頻的不斷提高,它的處理速度也越來越快,其它裝置根本趕不上CPU的速度,沒辦法及時將需要處理的資料交給CPU。於是,快取記憶體便出現在CPU上,當CPU在處理資料時,快取記憶體就用來儲存一些常用或即將用到的資料或指令,當CPU需要這些資料或指令的時候直接從快取記憶體中讀取,而不用再到記憶體甚至硬碟中去讀取,如此一來可以大幅度提升CPU的處理速度。
快取又分為幾個級別:
L1 Cache(一級快取):它採用與CPU相同的半導體工藝,製作在CPU內部,容量不是很大,與CPU同頻執行,無需透過外部匯流排來交換資料,所以大大節省了存取時間。
L2 Cache(二級快取):CPU在讀取資料時,尋找順序依次是L1→L2→記憶體→外儲存器。L2 Cache的容量十分靈活,容量越大,CPU檔次越高。
L3 Cache(三級快取):還可以在主機板上或者CPU上再外接的大容量快取,被稱為三級快取。
5.CPU的製造工藝、封裝方式
製造工藝,也稱為“製程寬度”。是在製作CPU核心時,核心上最基本的功能單元CMOS電路的寬度。在CPU的製造工藝中,一般都是用微米來衡量加工精度。從上世紀70年代早期的10微米線寬一直到目前最新的14奈米線寬,CPU的製造工藝都在不斷地進步。製作工藝的提高,意味著CPU的體積將更小,整合度更高,耗電更少。
封裝是指安裝CPU積體電路晶片用的外殼。封裝不僅起著安放、固定、密封、保護晶片和增強散熱功能的作用,而且還是溝通晶片內部與外部電路的橋樑。晶片的封裝技術已經歷了好幾代的變遷,從DIP、PQFP、PGA、BGA到FC-PGA,技術指標一代比一代先進。目前封裝技術適用的晶片頻率越來越高,散熱效能越來越好,引腳數增多,引腳間距減小,重量減小,可靠性也越來越高。
6.CPU的思想靈魂——指令集
CPU的效能可以用工作頻率來表現,而CPU的強大功能則依賴於指令系統。新一代CPU產品中,或多或少都需要增加新指令,以增強CPU系統功能。指令系統決定了一個CPU能夠執行什麼樣的程式,因此,一般來說,指令越多,CPU功能越強大。目前主流的CPU指令集有Intel的MMX、SSE、SSE2及AMD的3D Now擴充套件指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