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作文教學雜談

作文教學雜談

雜談就是拉雜地談論。是一種快捷的對現實社會現象發表自己見解的一個文體,它反應靈敏、傳遞迅速、觀點明確,會對現實有著振聾發聵的作用。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作文教學雜談,一起來看一下吧。

作文教學雜談篇一

作文訓練,一直讓很多語文老師頭疼的原因是其費時低效。傳統的做法,給個題目當堂寫,老師改畢再講解,此舉有諸多弊端,一是命題作文學生未必感興趣,結果抓耳撓腮東拼西湊寫不出真情實感;二是因老師精力有限易導致“練→講”的週期過長,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這也就有了後來很多人在感慨“作文不是老師教出來”的尷尬。另一種做法,給個話題當堂寫,學生寫畢同伴改,最後老師集中講評。這種做法為學生寫作思維的拓展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在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賞析點評文章的能力,且把教師從繁瑣、無實質意義的蜻蜓點水式的評語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以學生的典型文案為樣本進行診斷剖析,從而在寫作的技法層面對學生進行指導,較之傳統的做法,這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訓練形式無疑是一大進步,儘管學生的點評未必到位,但不影響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為我們行內人士都知道,作文點評再到位,要達到作文能力的提高,當中還有一個漫長的訓練過程,學生的積累與自悟比老師點評重要得多,這是作文的規律。

當然,後一種訓練方式也有弊端。學生之間的點評多了,興趣容易消退,難免會出現敷衍應付的現象,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寫作的熱情與點評的耐性往往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同時,從學生寫作到生生互評再到教師講解,最少三課時,這非常不利於提高作文訓練的效果。

怎麼辦?

目前,學校要求學生每學期大作文要達8篇,小作文20篇。小作文即週記,週記類似於一週隨筆,有感而發,不受話題限制,學生創作時的心靈狀態是自由的,也是靈動的,故時有佳作出現,除了個別學生敷衍應付或者抄襲之外,絕大部分學生均認真對待,我班韓若秦同學常在週記中進行長篇創作,最多一次達16頁計8000餘字。由此可見,作文實在不該有大小之分,一定要分,我認為課堂上訓練的應該是小作文,而週記則應算大作文,因為我發現,學生在週記中的字數往往超過課堂的作文訓練,我想,時下各校的大小作文提法是緣於作文字而不是作文字身,寫在寬大作文字上的叫大作文,寫在短小週記本上的叫小作文,形而上而已。

定位準確了,再加有學生的20篇週記作底,學生的作文訓練量是足夠了,那麼在課堂上的作文訓練就可以進行改革了——片段訓練。它的好處有三,一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寫作緊迫感;二是針對性強,各種表達方式各種寫作技巧缺什麼補什麼,容易訓練到位;三能提高課堂效率,一二堂課便可完成“寫——評——議”一條龍的程式。以我最近一次作文訓練為例:

〖情境〗進入教室,我一聲不響,從備課包裡拿出一個橘子,用紙擦一擦手,然後慢條斯理地剝皮去瓤,然後一瓣一瓣地把橘子肉或多或少塞進嘴裡吃了起來,津津有味的同時,我不時地皺眉閉眼,額上的汗珠也開始滲出……(學生興致極高,很好奇,仔細地觀察著)

〖構思〗三分鐘表演完畢,我要求學生再用三分鐘的時間構思,如何細膩地寫出老師吃橘子時的動作、神態,突出細節。

〖寫作〗構思時間到,我要求學生用20分鐘時間寫大約300字的情境片段。

〖互評〗時間到,學生馬上停筆,未完成者註上“未完”二字。大家把作文交到事先指定的點評者手裡,點評者用大約10分鐘時間完成瀏覽、點評、定等級、標時間等任務,對未完成者,一律把等級定為“不合格”,但點評任務照樣要完成,如果點評者不能按時完成點評任務,必須犧牲課間時間補好。此舉為督促學生提高寫作與點評文章效率,有利於學生應試作文與語段欣賞能力的提升。

〖範文〗最後,老師出示下水作文,師生共同賞析、鑑別、比較、領悟,時間約4分鐘。

一堂40分鐘的作文訓練課,因為只定位為片段訓練,整堂課節奏鮮明、銜接緊湊,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高速運轉之中,學生反映好,課堂效率也大大提高。留下的尾巴只是教師對學生的典型範文與典型評語的點評,抽一個早自修或花半節課即可解決問題。

這樣的作文訓練,個人認為應該提倡!

作文教學雜談篇二

從小到大,我自己一直都很喜歡寫作文,也很重視寫作文,特別珍惜好作文給自己帶來的榮譽感。至今還記得自己小學時,作文被老師當眾朗讀時心潮澎湃的感覺,那真是美妙極了!

所以,現在做老師了,特別注意對學生作文的評價,因為自己當年就是因為老師的表揚,對作文產生了極為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建立了信心,寫作文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事了。

我喜歡在班上讀學生的作文,不管是大作文還是練筆,或者是班級裡一直做的“接力作文”,有時候是完全沒有徵兆的,在班上看著學生的作文,突然發現了好詞好句或者好的構思,馬上就停下筆,大聲的讀給孩子們聽,他們聽的很認真,眼神裡有著欣賞和羨慕的神情,然後就猜想是誰的作文呢?後來發現了作者,大家都報以熱烈的掌聲。作者或者很得意,或者臉紅了,或者激動的沒有了表情……這真是老師和學生最開心的時刻。

做語文老師幾年來,就作文教學來說,真的覺得課後的口頭交流評價比書面的評語更有效。再糟糕的作文中也能挑出一兩句順暢的句子,對這位作者來說就是了不起的表現。如果,你能給他畫出來,再能當眾讀一讀,那對於這個孩子的激勵是巨大的'。也許他就會努力地去寫更多的好句子,也許他就會不再厭惡作文。

寫作文評語,我喜歡寫好話,得高分。對於高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已經完全知道了寫作的基本結構和方法,寫不好的同學是細節做不好,比如說不會描寫,不能掌握描寫的輕重火候,對於小學生來說,這是十分平常的事。所以,倘若一個孩子能寫出一兩處漂亮的句子,這就是非常值得誇耀的!時常覺得書面的評語不能表達我看到這些句子的激動心情!直接寫“好”、“妙”現在也不覺得痛快,所以非讀不可,非用嘴巴誇誇不可。

還有很多評價是無形的,比如尊重孩子的表達方式、慫恿他們的寫作興趣。高年級了,在接力作文裡經常出現小說和詩歌,一開始真的很稚嫩,看著覺得好笑。每一次我都鼓勵,還讀了他們的詩歌,這一讀,立刻在班上掀起了詩歌創作高潮,接下來的接力作文裡,全是詩歌,我不管,寫吧,還有什麼比孩子願意寫更讓人開心的事呢?至於寫什麼,有那麼重要嗎?寫的過程中,他們會感受語言文字的很多規律,由心而發的寫,對於孩子的寫作感悟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接下來,很多孩子又寫小說,最“瘋狂”的幾位一天不寫就手癢,對於學習我也並沒有看出有書面負面影響,倒是他們的小說中的描寫,越來越讓人歎為觀止。最得意的是現在一個小組共同合作一篇小說,思路的轉換、細節的描寫、創作的態度讓人十分欽佩,我在想,學生的互相學習、共同致力完成作品是不是也是一種很好的評價呢?

總之,時代變遷,作文教學的方式也應該發生變化,不拘泥於某種形式,利用教師的智慧,激發興趣、多元評價,把作文教學當作享受,和學生分享點滴,一定會有讓你欣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