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中學教育心理學知識點

中學教育心理學知識點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教育情景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下面整理了中學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希望對您有幫助~

教育心理學概述

考點1 教育心理學定義

廣義:指研究教育實踐中各種心理與行為規律的科學"夾義:專指學校教育心理學,即教育心理學 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考點2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物件

如何學、如何教以及學與教之間的相互作用。

考點3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五要素” + “三過程”。五要素(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環境)三過程(學習過程、 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

考點4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1.初創時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教育心理學》。

2.發展時期(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

這一時期美國出版的教育心理學教科書及教育心理文選之類的書籍多達上百種,但由於沒有統 一^的理論指導,這時的教育心理學尚未成為一^門具有獨立理論體系的學科。

3.成熟時期(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

這一時期,西方教育心理學比較注重結合教育實際,注重為學校教育服務。60年代初,由布魯納 發起課程改革運動,自Itt美國教育心理學逐漸重視探討教育過程和學生心理,重視教材、教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進。

4.完善時期(20世紀80年代以後)

20世紀80年代以後,教育心理學的體系越來越完善,內容越來越豐富。

考點5 前蘇聯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1.產生階段(十月革命前)

俄羅斯教育心理學奠基人——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代表作《人是教育的物件》。

俄國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著作是卡普傑列夫1877年出版的《教學心理學》。

2.發展階段(十月革命後)

維果斯基:提出“最近發展區”的觀點。

布隆斯基:強調兒童的個性統一性以及對兒童心理進行整體性的綜合研究,代表作《科學的心理學概論》。

魯賓斯坦:確立了心理與活動相統一的原理。他認為,心理過程不但在活動中表現出來,而且也 是在活動中形成的。

3.完善並逐漸形成自己特點的時期(20世紀50年代末至90年代)

注重與發展心理學的結合,開展了許多針對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的教學研究;在學習理論方面,形 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兩大派別!聯想一反射”理論禾口“學習的活動”理論;前蘇聯教育心理學比較重視人 際關係在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考點6 教育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

1.教育心理學思想的起源

在古代就萌發了教育心理學思想。

2.教育心理學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中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翻譯著作是1908年房東嶽翻譯的日本小泉又一所著的《教育實用心理

廖世承於1924年編寫出版了中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

陸志韋於1926年翻譯出版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概論》。

3.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經歷了曲折的過程,到目前,我國的教育心理學工作者們正在不斷吸收國外的 先進科研成果,結合我國教育教學實際,開展理論和應用研究。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

考點1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概述

1.心理發展: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程序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

2.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徵

(1)連續性與階段>性;(連續性—量的積累"介段性—質的飛躍)

(2)定向性與順序性"方位順序)

(3)不平衡性"發展速率不同)

(4)差異性。(個體之間發展速度,水平優勢差別)

考點2 中學生心理發展的階段特徵

1.中學生的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特點

(1)皮層細胞在功能上趨於成熟,腦功能主要體現在興奮與抑制過程逐漸平衡;

(2)人體內分泌腺相當活躍,學生的情緒不穩定,神經系統容易疲勞。

2.中學生認知發展的基本特點

(1)認知結構體系基本形成"

(2)認知活動的自覺性明顯增強;

(3)認知與情感、意志、個性得到協調發展。

3.中學生觀察發展的特點

(1)目的更明確;

(2)永續性明顯發展;

(3)精確性提高;

(4)概括性更強

4.中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

青少年時期的記憶力是人生中記憶力的“最佳時期”,達到了記憶高峰。

(1)有意識記占主導地位;

(2)理解記憶成為主要的識記方法;

(3)抽象記憶佔優勢。

考點3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展分為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形式運算四個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2歲)主要特徵:感覺和動作的分化。

2.前運算階段(27歲)主要特徵:言語和概念發展速度驚人,思維集中化和不可逆,只注重狀態。

3.具體運算狀態(711歲)標誌:出現“守恆”的概念,兒童已經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麵積的。

4.形式運算階段(116歲)思維開始發展到形式階段。

皮亞傑提出,對個體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四個因素是:成熟、練習和經驗、社會性經驗和具有自我 調節作用的平衡過程。

考點4 維果斯基的發展觀的基本內容

文化歷史發展理論;心理發展觀;內化學說育和發展的關係——“最近發展區”。(重點)

“最近發展區”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在有指導的 情況下藉助成人的幫助可以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或者說藉助於他人的啟發幫助可以達到的較高 水平。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

考點5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埃裡克森認為,人格的發展貫穿於個體的一生,整個發展過程可以劃分為八個階段:

1.學習信任的階段(從出生到18個月左右)

2.成為自主者的階段(8個月到4歲)

3.發展主動性的階段(6歲)

4.變得勤奮的階段(612歲)

5.建立個人同一性的階段(220歲)

6.承擔社會義務的階段(024歲)

7.顯示充沛感的階段(450歲)

8.達到完善的階段(0歲以後)

考點6 智力差異與因材施教

1.為了對人的聰明程度做定量分析,心理學家創造了許多觀彳量工具,這些工具被稱作智力量表。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納量表。(簡稱S—B量表)

智商:即智力常數,它是透過智力測驗所得分數來表示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種相對指標,簡稱 IQ。計算公式如下:Q=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X100

2.智力的差異:包括智力的個體差異和智力的群體差異。(一般認為,IQ超過140的人屬於智力 超常,IQ低於70的人屬於智力低下。)

3.學生間認知方式的差異表現在:場獨立型與場依存型、反思型與衝動型、整體性和系列性、心理 自我調控理論等方面。

學習的基本理論

考點1 學習的含義

廣義的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藉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狹義的學習指人類學習,人類學習是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以語言為中介,自覺地、積極主動地掌握社會 的和個體的經驗的過程。

考點2 學習的分類

1.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

加捏認為,學習結果就是各種習得的才能、本領,人類學習主要是為了獲得以下五種才能:言語資訊;智慧技能;認知策略,態度;運動技能。

2.奧蘇貝爾的分類

奧蘇貝爾根據以下兩個維度對認知領域的學習進行了分類,一個維度是學習進行的方式,據此可 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另一個維度是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的關係,據此可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

3.我國心理學家的學習分類

我國教育心理學家主張把學習分為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和行為規範的學習。

考點3 聯結學習理論

1.桑代克的嘗試一嘗試錯誤說"試誤說$

桑代克根據實驗提出了三條主要的學習定律:準備律,效果律,練習律。

2.巴甫洛夫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

(1)獲得與消退

(2)刺激的泛化與分化(會判斷泛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3.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

斯金納將不同的行為分為兩類:應答性行為禾口操作性行為。

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

(1)強化,即能夠提高反應機率或者反應發生可能性的手段。

(2)強化的程式,即強化的時間和頻率安排。(3)逃避條件作用與迴避條件作用

(4)消退

(5)懲罰

4.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1)互動決定論(個體、環境和行為三者都是作為相互決定的因素起作用)

(2)觀察學習(分為直接的觀察學習、抽象性觀察學習和創造性觀察。觀察學習的過程分為注意 過程、保持過程、複製過程和動機過程)

(3)對強化的重新解釋(除了直接強化外,班杜拉還提出了另外兩種強化,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強化)

考點4 認知學習理論

1.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

布魯納,美國著名的認知教育心理學家,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發現學習的方式。

(1)學習

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學習包括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2)教學觀

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提倡發現學習"

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動機原則"結構原則"呈序原則"雖化原則)

2.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論

(1)有意義學習的含義:就是符號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 為的 實質 的 系。

(2)有意義學習的條件:教材要有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意義學習的心向;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 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絡。

(3)意義的同化三種模式即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組合學習。

(4)組織學習的原則:逐漸分化原則;整合協調原則;先行組織者策略。

考點5 學習的資訊加工論觀點

加捏把學習按照從不知到知的過程分為八個階段:動機階段"瞭解階段;獲得階段;保持階段;回 憶階段;概括階段;操作階段;反饋階段。

考點6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學習理論從行為主義到認知主義之後的進一步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個 體建構主義和社會建構主義。

基本觀點:(1)知識觀:知識不是對現實的純粹客觀的反映。知識並不能概括世界的法則。知識 不可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於個體之外;(2)學習觀:學習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3)學生觀:學習並不是空著腦袋進入學校情境的。

學習動機

考點1 學習動機的概念

學習動機是引發和維持個體學習活動,並將學習活動引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動力機制,這種動力機 製表現為推力、拉力和壓力三種動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學習動機是由學習需要和誘因兩個方面構成的。具有啟用功能、定向功能、強化功能、調節功能。

考點2 學習動機的分類

1.內部學習動機與外部學習動機。

2.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與附屬內驅力。

3.遠景性動機與近景性動機。

考點3 學習動機理論

1.強化理論

(1)強化理論是由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理論家們提出的。

(2)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將強化分為三種方式:直接強化,替代性強化,自我強化。

(3)替代性強化即透過一定的榜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或學習行為傾向。

2.需要層次理論

(1)需要層

點選檢視:2015年教師資格考試《心理學》核心考點彙總

次理論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

(2)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現的先後及強弱順序分為高低不同的七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 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識和理解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3.動機歸因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韋納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控制源、穩定性、可控性

4.自我效能感理論

(1)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推測和判斷。

(2)班杜拉認為,人的行為受行為結果因素與先行因素的影口向。

(3)行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包括結果期待禾口效能期待。

(4)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成敗經驗;替代經驗;言語暗示,情緒喚醒。

5.成就動機理論

阿特金森認為,成就動機由兩種相反傾向的部分組成,一種稱為力求成功,另一種稱之為避免失 敗。由於兩種動機所佔比重的差異,會產生兩種不同的人,一種稱為避免失敗者,另一種稱之為力求 成功者。避免失敗者往往選擇容易完成的任務,而力求成功者則喜歡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傾向於選擇 成功率508的任務。

考點4 學習需要的培養

1.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啟發學生的學習需要。

2.注意教學的新穎性和啟發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3.加強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

4.針對學生的個另(J差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考點5 學習動機的激發

1.適當地開展學習競賽。

2.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

3.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

4.指導學生對學習結果進行正確歸因。

學習的遷移

考點1 學習迀移的概念

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P向,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

考點2 學習迀移的種類

1.正遷移與負遷移。劃分依據:遷移性質不同。正遷移:促進作用;負遷移:干擾或阻礙作用。

2.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劃分依據:遷移內容的不同抽象與概括水平。水平遷移(橫向遷移)順 向遷移(先行影響後繼)逆向遷移(後繼影響先行)

垂直遷移(縱向遷移)自上而下(上位影響下位)同化;自下而上(下位影響上位)順應。

3.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劃分依據:遷移內容的不同。一般遷移(普遍遷移);具體遷移(特殊遷)。

考點3 學習迀移的基本理論

1.形式訓練說

該學說認為心的組成成分是各種官能,它們遵循著用進廢退的原則"一種官能的改進會加強其他 所有官能。

2.相同要素說

該理論代表人物是教育心理學創始人桑代克。認為遷移的產生是因共同要素的存在。

3.概括說

該理論代表人物是心理學家賈德。“水下擊靶”經典實驗。

4.奧蘇貝爾的認知觀

基本觀點:一切有意義的學習必然包括遷移;認知結構變數是影響學習遷移的重要因素。

奧蘇貝爾提出了三個主要的影響遷移的認知結構變數:可禾U用性、可辨別性、穩定性和清晰性。

考點4 影響學習迀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性;原有認知結構;學習的心向與定勢(陸欽斯的“量杯”實驗是定勢影響遷移的一個典型例證)。

考點5 促進學習迀移的教學

精選教材;合理編排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程式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